夢到父母收養孩子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澎湃特約評論員 如歌

買賣兒童,人人喊打,人人痛恨。但輿論場上又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一部分網友對“買家父母”不僅恨不起來,反而抱以謹慎同情的態度。在他們看來,“不養兒不知父母恩”,這些“養父母”對孩子傾註的心血,絲毫不遜色於親生父母。

甚至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些被賣掉的孩子,如果待在原生家庭大概率就毀了,被“賣”才有新生的可能。

《中國新聞周刊》曾采訪過一位賣掉孩子的父親,在他看來,“買家更有錢,我賣掉的孩子過的生活更好,就不用跟著我吃素吃苦了,還可以去上學讀書。”

如此一說,似乎是給買嬰行為加上了“做善事”的濾鏡。某種程度上,這也是當前一種較為盛行的觀點,即“如果結果是好的,或者初衷是好的,違法就是可以原諒”。

不過,違法就是違法,所謂“良性違法”只是聽上去很美,實際上會衍生出更多社會問題。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暗訪發現,湖北建始和江蘇常熟有兩戶人家涉嫌以“撿拾棄嬰”的方式報假警,為違法收養的孩子辦理落戶。靠著這樣的方式,兩對夫婦順利將買來的女嬰“合法”收養。

兩起事件中,都出現了“輔警”親戚的身影。其中一位輔警甚至爆出了報假警上戶的捷徑,即“尋找所在轄區派出所的人脈關系,如負責區域治安的社區民警。”

以輔警之名,行“輔助”犯罪之實,這是知法犯法。更重要的是,此類違法收養案例再次把養父母和孩子的倫理難題推到了前臺——如果孩子真的在違法收養的家庭裏成功長大了,他該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還記得電影《失孤》原型郭剛堂,尋親24載,重獲團圓的故事令無數人動容。可是,一面是重拳打擊拐賣兒童行為,“天下無拐”漸成現實,一面卻是找回來的孩子到底該和誰一起生活的艱難選擇。

近年來,我國不孕率不斷提高,已從2007年的12%上升至2020年的18%左右。不少收養者,是想圓一回為人父母的夢。而據民政部數據顯示,對比2015年的數字,此後5年間我國孤兒數量大幅遞減,同比少了近31萬,但穩定的收養登記需求始終存在。

另一方面,一些原生家庭無力撫養或非婚生育,不想養孩子,也存在“送養”意願,很容易與違法收養或買嬰者一拍即合。加之個別地方收養細則過於復雜等……這些問題都亟待引起重視和解決。

但是,情感不能代替法律,一些家庭的“幸福”更不能建立在另一些家庭的苦難之上。只要買賣嬰兒還有所謂“市場需求”在,就可能造成更多社會和家庭的悲劇。

據公開數據統計,在2009年到2014年間,福建省偵破的被拐賣兒童犯罪案件中,“親生親賣”占到了總數的72.4%。另據媒體報道,“親生親賣”犯罪現象的多發地區,有人將出賣親生子女作為一種賺錢牟利的手段,甚至出現了“要致富,懷大肚”的說法。

“大道不暢,小道必猖”。對有收養需求的家庭而言,及時提供政策性保障和福利,才是有效救濟的正途。正如上海政法學院副教授張善根所言,“良好的公共政策和社會福利,其實是阻卻違法犯罪的最佳利器,一味依賴法律高壓來打擊,難以真正化解兒童買賣的困局。”

買、賣要同治,違法收養的漏洞也必須堵上。為了不讓郭剛堂失孤的悲劇再出現,嚴厲打擊任何形式的買賣兒童,依然是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李勤余

校對: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