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小牛小羊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和自然界的動物相比,人類嬰兒確實是太弱了,小牛小羊出生不久就具有行動能力,大象幼崽剛出生就能夠隨著母親一同遷徙,相比之下人類幼崽實在是太廢柴了,不僅無法行走,連任何生存的能力都不具備,完全依賴父母才能存活。

事實上,人類嬰兒之所以如此廢柴,還和人類直立行走有關,而直立行走的方式又影響了我們的方方面面,甚至還讓人類婚姻制度變成了一夫一妻制,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直立行走與嬰兒

早先的時候,人類也和其他猿類一樣生活在森林之中,以樹棲的方式生存。但隨著非洲大裂谷的形成以及非洲東部地區的氣候越來越幹燥,導致了森林逐漸褪去,稀樹草原取而代之,留在非洲東部地區的猿類只好下樹,來到地面生存。

人類在地面上生存時,並未采用四肢行走的方式,而是革命性地演化出了“直立行走”的技能。雖然暫時還不清楚為何選擇了直立行走的方式,但是直立行走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那就是人類能夠瞭望地更遠,能夠更早發現天敵或者食物;直立行走還非常節能,同樣的距離人類所耗費的能量只有黑猩猩的1/4。

另一方面,直立行走也改變了人體身體結構,人類的盆骨必須變窄才能夠讓直立行走時更具有穩定性,否則就會像黑猩猩一樣一走一晃蕩。

變窄的盆骨又導致了人類的產道變得更加崎嶇且狹窄,要知道的是,人類在演化過程中,腦容量不斷膨大,腦容量幾乎是黑猩猩和猿類大腦的3倍,但是盆骨卻比它們要小得多。

如此一來就導致了人類難產率提高,使得生孩子成為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知道,種群的延續就是需要有一定數量的嬰兒誕生,如果嬰兒的死亡率過高,那麼人類在演化過程中就會慢慢消亡,直到滅絕。顯然,人類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科學家研究認為,按照猿類嬰兒的大腦發育程度,智人嬰兒在剛出生時的平均腦容量應該是1350毫升,懷孕21個月才算“足月”。

但是人類的盆骨卻決定了只有腦容量不足385毫升的胎兒才能夠順利出生,在沒有剖腹產的年代,腦容量過大的胎兒都因難產而被自然選擇淘汰。

一些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就出生的嬰兒,存活率非常高,所以這種基因就逐漸被保留了下來,並逐漸擴散到整個人類世界,導致了人類嬰兒都是在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時就出生,也就是說“全人類都是早產兒”。

由於嬰兒還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嬰兒在剛出生時能力受限,一舉一動都依賴父母的幫助,顯得格外地廢柴。

生殖策略

人類嬰兒如此難帶,甚至還影響了人類的生殖策略。

對於哺乳動物而言,絕大多數物種都保持著一夫多妻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兩性在生殖方面付出的能量不同。

對於雄性而言,繁衍後代只需要投入精子,而生產精子占用的能量較小,對於雄性而言自然是多多交配,哪怕浪費很多精子對自己來說也不吃虧。

對於雌性而言,繁衍後代不僅需要提供卵細胞,還要承受懷孕之苦,而且生育的後代還要撫養一段時間才能長大。如此一來就使得雌性並不重視交配的次數,而是重視交配對象的質量,在交配過程中它們會認真抉擇。

雌雄雙方生殖策略的不同,還影響了動物的演化,比如:頭上鹿角又大又長的雄性更容易獲得雌性的青睞,所以雄性保留了鹿角;體型更大,更強壯的雄性老虎才能擊退情敵,所以雄性老虎普遍要比雌性大一號。

雖然動物的生殖策略是一夫多妻制,但是人類卻很難采取一夫多妻制的策略來延續種群。這是因為大約在250萬年前,人類開始吃肉,後來人類的腦容量又開始膨大,這導致了嬰兒提前出生,使得嬰兒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獨立,導致了僅憑母親一個人的力量很難養育一個孩子。

更何況,母親懷孕、哺乳又非常耗費能量,甚至需要人照顧,此時人類無法采取一夫多妻制的策略延續種群,在這種自然選擇壓力下,一些回歸家庭的男性能夠承擔撫養孩子,照顧妻子的任務,於是他們的基因能夠有效傳遞下去;而采取交配完就不管不顧策略的男性,雖然生育的後代數量多,但後代存活率低,逐漸地被自然選擇所淘汰了。

在這種生存壓力之下,人類很早就開始采取一夫一妻制的策略。

從人類的身體結構改變,到人類生殖策略的改變,我們能夠看出生物的身體結構會影響它們的行為改變,我們之所以成為現如今這樣的“人”,和我們演化中遇到的困境有關。

#嬰兒##懷孕##母嬰##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