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大鍋烙餅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海報新聞

日照鄉愁味道

鄉愁是小橋流水的安然,是倦鳥入林的靜謐,更是熟悉菜肴裏的“媽媽味道”。美食入口喚醒味蕾記憶,唇齒之間回味的卻都是鄉愁。即日起,日照市農業農村局、大眾網日照聯合開設《日照鄉愁味道》專欄,記者走進田間地頭,訪日照特色農產品,擦亮鄉村振興品牌,帶你尋一縷鄉愁味道。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平可心 實習記者 朱永鑫 日照報道

莒縣羊肉湯可以算是遠近聞名的特色小吃了,原汁原味、鮮嫩可口的羊肉既滿足了味蕾又極具營養價值,但是卻很少有人去特別在意喝羊肉湯必備的一樣食物——莒縣大餅。它樣貌普通,但也已經有著幾百年的歷史了,大餅的口感香酥不膩,筋道利口,哢嚓一聲,滿口酥香。

制作莒縣大餅的原料很簡單,小麥面粉和水即可。制作設備也很簡單,僅僅需要幾口平底大鍋,搟面杖和案板。但是想要做出一張好吃的大餅,並不是這麼簡單……

走進位於文心路的大餅房,老師傅遲鳳衡正在做準備工作。“咱們這大餅很衛生, 一點添加劑也沒有。”遲師傅一邊揉著面團一邊說道,不一會一大塊面團就被用手揉的光滑均勻。一個面團大約在4斤左右,搟面杖在遲師傅手中變得十分聽話,左一下,右一下,轉一圈,一張大餅幾乎看到了它的形狀,壓好的面團會變成直徑約50厘米、厚約2厘米的面餅,用手指在面餅上不均勻的摁下花紋,再在面餅一圈壓一個餅邊,就可以放進這專門的烙餅機裏了。

制作莒縣大餅的案板與普通面板不一樣,在這個案板上有一根可以用一只手操作、來回滾動的鐵搟面杖,每次老師傅遲鳳衡就這樣用全身力氣將一張一張的面餅壓好的。每天要淩晨三四點鐘起床,一天得要制作六七十張大餅,在三百來斤左右。

放進烙鍋的面餅要用專用器具均勻的戳上小窟窿,以保證面餅受熱和散熱的均勻,然後蓋上鍋蓋,這莒縣大餅的第一步就完成了。十五分鐘過後,面餅的第一面就烙好了,遲鳳衡用鐵鉤熟練地將面餅翻個、轉圈,烙好的這面面餅上,已經呈現出淡淡的焦黃色花紋,加上陣陣散發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制作大餅不僅要控制好力道,還要控制好烙烤大餅的火候,確定它的溫度維持在150°左右,烤的整張外皮金黃光亮,以此保證它的酥香可口。”遲鳳衡告訴記者。

剛烙好的大餅從烙鍋中取出,散發出陣陣原始的麥香。也正是因為有了莒縣羊湯的襯托,大餅在純白香醇羊湯裏,成為天造地設的“一對”,大餅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當然,單吃大餅也十分可口,外層皮金黃且硬,內瓤松軟,十幾層的面皮更是愈嚼愈香,老少皆宜,得眾人摯愛。

莒縣大餅的形狀是圓形的,形似十五的月亮,這可能也代表了一種思念,在外拼搏的莒縣遊子,每當收到家鄉所寄來的莒縣大餅時,都會想起家鄉的溫暖,心裏洋溢一股暖流。無論去過多少地方,無論吃過多少美食,最懷念的,永遠是家鄉的味道,而莒縣大餅將是萬千莒縣人內心不可磨滅的記憶與歸屬。

責編:陳夢飛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