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開棺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最近有個新聞,真成了飄的心理陰影——

網紅羅小貓貓子,此前在直播間圍觀者的起哄中,喝農藥自殺。

本已經是一樁悲劇。

但前些日子,事件又爆出了個讓人始料未及的發展:

在火化後,她的骨灰被掉包,被賣去配陰婚。

生前身後,都未被正視過尊嚴,這女孩的遭遇實在讓人痛心。

而事件中讓人毛骨悚然的,還有這個關鍵詞——

陰婚。

誰能想到,這一仿佛只出現在鬼故事裏的詞,再一次活生生出現在了我們眼前。

你或許有印象。

近年來,這類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

我不禁疑惑——

早該沈沒在歷史中的陰婚,為何總死而不僵?

還記得去年的方洋洋事件嗎?

97年生的她因婚後未能生育,被夫家毆打虐待致死。

當案件還沒定讞之前,她未寒的屍骨又被家裏賣了配陰婚。

按她家人的說法——

“幾千塊錢的事兒”。

《東方今報》

當時這件事引發的討論甚多。

原因在於,它崩開了現代社會的一處舊傷——

科學昌明下,它仍在發生。

飄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檢索。

近五年內,國內涉及“陰婚”的案件,就多達200多起。

而那些未被法律註視到的,只會更多。

但羅小貓貓子的遭遇,滲人程度更甚。

最讓人困惑且不安的點在於——

為何是她?

印象裏,陰婚應是極少數地區的封建余孽。

固然恐怖,卻和文明社會保持著一定距離。

但羅小貓貓子作為一個引發過熱議的公眾人物,竟也逃不過這地獄伸來的鬼手。

這不能不令人懷疑——

惡俗似乎比我們想象中更近。

案件嫌疑人妻子的話讓飄毛骨悚然:

從羅小貓貓子自殺的消息被報道開始,她就已經被“同行”惦記上了。

《新京報》

故事陰間過了頭,便產生了虛幻感。

但浮上水面的事實卻難以再否認——

陰婚不是隱身暗處的陋俗,更是一樁成熟的且並不鮮見的灰色買賣。

成熟,意味著它擁有系統的“市場標準”。

逝者最後的尊嚴都成了商品,在灰色地帶被分門別類、明碼標價。

在這些無恥之徒眼中,年輕、貌美、剛過世的女性,是最好的“貨”。

羅小貓貓子因此被虎視眈眈。

《東方今報》

而業內的“講究”,還遠不止這些。

生前的出身,家境,是否婚育,都成了估價的準則。

以及“新鮮程度”。

陰婚交易中,屍體、屍骨、骨灰的價格依次遞減。

《南方網》

找來完整的遺體行土葬,在陰婚中基本上是最受追捧的。

而說“基本上”,是因為還有更陰間的操作——

把瀕死的女性拉回家中成親,過世後直接“夫妻”同葬。

若辦得了這種陰婚,不但家人臉上有光,還能被鄉人羨慕嫉妒。

《東方今報》

讓我始終不適的,是“從業者”的語氣。

他們稱屍體作“這個東西”“貨”,甚至還發明出諸如“鮮泡”“濕貨”“幹骨”等黑話。

似乎那並不是一具遺體,而真就是待價而沽的商品。

最恐怖的不是違背科學的怪力亂神。

而是利益所能催生的人性陰暗。

零本萬利的買賣,有人不惜金錢買,便會有人不計代價去尋。

一些有陰婚習俗的地區,只要稍微看護不周,屍體就會被盜。

為防盜屍賊,家屬連醫院、殯儀館都不敢輕信。

《中國新聞周刊》

陋俗屢禁不止,更引發人倫亂象。

甚至有些地方,一旦有年輕女性病危,便會引來多方“看貨”。

買家貨比三家,賣家靜待高價。

逝者往往尚在彌留之際,就已經被拍賣競標,當場售出。

《中國新聞周刊》

不寒而栗。

鬼神虛無縹緲,但邪見、惡念和貪婪,是真的吃人不吐骨頭。

這些事件並非彼此孤立的個案。

相反,它們交織出了這樁黑色生意的生態。

不知道你有沒有註意過,羅小貓貓子案件中的三個嫌疑人——

殯葬店老板張某負責尋找買家。

火化工邵某負責偷換骨灰。

靈車司機雷某負責運輸。

《新京報》

這顯然是一起分工嚴明的熟練作案。

在這些陰間新聞中探出頭來的,是一整條組織嚴謹的產業鏈。

媒體曾在河北某地發現所謂的“陰婚一條街”。

在這條街上,陰媒、盜屍賊、風水師、靈媒、殯葬從業者等一應俱全。

陰婚這門生意,養活了一幹唯利是圖者。

《東方今報》

溝通買賣兩方的陰媒,是這條產業鏈的核心環節。

一般而言,他們的工作就是替買主尋找合適的女屍,“說親”促成陰婚,賺取中介費。

但在利益驅使下,他們所勾連的罪惡,絕不僅是如此。

在殯儀館、醫院等地方掉包、盜取遺體,畢竟有難度。

更常見的手段,是直接盜墓。

山西不少偏僻村落盜墓現象猖獗,連祖上數百年前的古屍都被挖出販賣。

為了防盜,村民不得不想出家人輪流看墳、用鋼筋混凝土修墳等方法。

更有甚者直接將逝者葬在村內,形成了“鬼村”。

《新華社》

當盜墓不足以滿足需求。

更滅絕人性的罪惡,還在後頭——

《法制播報》《鳳凰網》

陰婚與販賣人口、行兇殺人的彼此勾連,成為這一封建傳統最黑暗的側面。

一些犯罪團夥,專門拐賣幼女、流浪者,或者患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礙的女性,供給陰婚市場。

河南曾發生一起驚悚的“詐屍案”——

一位聾啞女性被罪犯灌下鎮靜劑昏迷後,便被封棺“出嫁”。

若不是她及時醒來,恐怕就要被活埋地下了。

《中華網》

但我也疑惑,陰婚這一舊俗,市場就這麼大嗎?

再查找資料才發現緣由——

這條黑色產業鏈的駭人之處,不僅是他們如何滿足需求。

還在於他們能創造出需求。

在落後的農村地區,陰婚產業中的風水師、靈媒等角色,往往都是有話語權的人物。

在這些地方,老百姓一旦遇到什麼問題,都會選擇找他們算命解夢。

掐算出的“天機”毫不讓人意外——

需要配場陰婚。

《中國新聞周刊》

若是碰上災禍,就更順理成章了。

無非是祖上某座孤墳害了子孫的風水,需要靠陰婚消災。

更可笑的是,神棍們還敢自詡這是“科學道理”。

《東方今報》

這條產業鏈,由此成為了束縛文明、扼殺人性的捆繩。

借助糟粕思想,讓人先迷後信,且越迷越信。

這樣一來,需求自然只多不少,暗處的人更賺得盆滿缽滿。

回到開頭的問題,早該沈沒在歷史中的陰婚,為何總死而不僵?

追逐暴利的產業鏈,是罪魁禍首。

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交易的另一方。

買賣同責的道理,放到陰婚交易中,同樣適用。

陰婚“買家”,即那些家長們可恨在哪?

可恨在,他們身上幾乎匯集了封建時代殘存下來的,最腐朽害人的觀念。

我歸納為:封建三毒。

第一毒,即迷信。

這一社會頑疾的病竈,正是滋養陋習的血肉。

陰婚盛行的底層邏輯,是恐懼。

傳統文化認為未婚早殤是很不吉利的,逝者會化作怨鬼作祟。

更實際的“價值”,也有——

在不少地方,未婚男性是不得入祖墳受香火的,女性甚至連墳都不一定有,有時只能曝屍荒野。

對於家長而言,陰婚成了必然的選擇。

《南方周末》《中國新聞周刊》

這種刻在舊一輩人骨子中的思維,愚昧且頑固。

也正因此,他們極易受到蠱惑,成為罪惡的間接參與者。

而第二毒,則是大家長制。

陰婚的傳統,顯然是封建時代“包辦婚姻”的延續。

共同特點在於,父母的出發點貌似是“為孩子好”。

實際所為,卻總是在維護自己的虛榮心和腐朽道德觀。

采訪中以低價配到好親的人,往往會大擺酒席,四處炫耀。

語氣都帶著幾分春風得意。

《澎湃新聞》

可見,比起慰藉逝者,這陋習更大的功用其實是服務活人。

而與包辦婚姻更相像的是,陰婚實際上也是“大家長”們的利益聯姻。

攀上一戶條件優渥的親家,是不少逝者家長最關心的事。

為此,即便“打折賣女”也在所不辭。

《中國新聞周刊》

這些大家長們從未真正尊重子女,只把他們視作可以任意處置的所有物。

金錢到位了,親情也是一樁大買賣。

去年有個聳人聽聞的新聞:

家長將過世十二年的女兒康菲菲挖骨販賣。

反常之處在於,康菲菲生前結過婚。

《東方今報》

而實際上,為已婚女性再配陰婚,已經成了某些地區的新風氣。

原因也簡單——

如康菲菲的父母,女兒出嫁、去世、配陰婚,各收一回錢。

“一女三吃”的生意,怎麼舍得放過?

至於子女意願?

生者尚無婚姻自由,逝者何來話語權。

《中國新聞周刊》

這正是封建思想最可怕的地方。

這些源遠流長的糟粕,自詡是傳統禮教,骨子裏卻是排斥現代文明的。

封建的第三毒,是反文明、反道德、反法制。

落後的思維,盛產自私與冷血。

對親生骨肉都沒有尊重的人,對他人的利益更不會在意。

《南方周末》曾走訪過幾位家長。

他們為了給孩子配陰婚,無意買了被拐賣殺害的女性遺體,被牽連進了命案。

作為不知情者,遭到處分罰款,骨肉被開棺驗屍,在當地社死,也算是對他們施了懲戒。

但,他們的“反省”卻不由讓人背後發涼——

有的,堅信是當初沒選好吉日,後悔沒請風水先生掐算精準。

有的,認為自己在兒子的事故裏拿了賠償,發了不祥的“橫財”。

甚至倒打一耙,認為是那個無辜的“鬼妻”帶來的厄運。

而反省之後的結果是什麼呢?

堅決不歸還女子的屍骨。

畢竟這是花了錢、罰了款才換來的。

與這些黑色新聞相比,作惡者的這種冷血愚昧,可怖程度只多不少。

前者是一樁樁的人間悲劇。

後者,則是讓悲劇反復重演的基礎。

利益是陰婚產業鏈的根系,這封建遺毒則是滋養根系的土壤。

風吹不倒的不是根,而正是根牢牢抓住的土地。

《新華社》

就算拿“傳統文化”“家庭倫理”做擋箭牌。

像陰婚這種完全不容於現代社會的封建余毒,也是文化中的糟粕,該被果斷拋棄。

從本質上說,它是一種違背人倫和文明的罪惡習俗。

它默許惡,容納惡,制造惡。

維護著腐朽的舊道德,動搖著現代社會好不容易建立的法制。

而在這場荒誕中,除了陰媒們財運亨通。

其他所有人,無不在被損害著利益,甚至威脅著生命。

新時代的女性,甚至要因為這早該被抹殺的封建余毒。

變得恐慌且人人自危。

這不是陰間的恐怖。

而是存在於陽間,非人性不能造出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