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太陽鳥飛走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綠色中國

近日,一群參加自然教育活動的攝影師,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青川唐家河區域記錄到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金雕捕食野豬”的珍貴畫面。

據了解,當時,攝影師們正興致勃勃地拍攝白熊坪保護站區域羚牛坡上成群的羚牛。忽然,一只碩大的金雕抓著一頭小野豬飛入大家的視野。驚嘆之余,攝影師們紛紛將鏡頭對準這只“空中霸主”,記錄下了“金雕捕食野豬”的畫面。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當時這只成年金雕緊抓野豬幼崽掠過山谷,然後平穩地落在懸崖上,稍作休息後再次抓起野豬飛走了。

據了解,金雕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兇猛的空中霸主,能以300公裏時速高空俯衝,捕殺上百斤重的獵物,屬鷹科,大型猛禽,長76-102厘米,翼展達2.3米,體重2-6.5千克,一般生活於多山或丘陵地區,特別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築巢於山壁凸出處,以大中型的鳥類和獸類為食。

近年來,金雕在唐家河區域有穩定的築巢育雛種群。2019年4月,唐家河工作人員鄧建新途經蔡家壩區域,在河谷對岸的懸崖處發現金雕巢穴,並記錄下金雕育雛和獵食小麂的的畫面。2020年3月,唐家河工作人員馬文虎在蔡家壩區域距離地面垂直170米處的陡峭崖壁上再次發現金雕巢穴,距離2019年金雕育雛巢穴僅50米。

唐家河,

當之無愧的“大熊貓的樂土”

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當之無愧的“大熊貓的樂土”、“生命家園”、“天然基因庫”和“岷山山系的綠色明珠。

“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眠山摩天嶺南麓,是西南地區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和遷飛通道,開展鳥類環誌活動對於監測侯鳥種群動態、研究遷徙規律和保障遷徙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義。”該負責人介紹,唐家河環誌站目前是全國鳥類環誌中心在四川唯一掛牌環誌站的單位。

鳥類環誌,是在鳥的腳或翅等部位固定標誌,獲得鳥類遷徙資料,了解和研究鳥類遷徙、分布、季節運動、種群結構、氣候環境變化等規律的重要手段。唐家河保護區是鳥類重要的棲息地和遷徙通道,現記錄到鳥類320種,其中42%為候鳥和旅鳥。國家Ⅰ級保護鳥類12 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61 種。其中,國家Ⅰ級主要有金雕、白尾海雕、綠尾虹雉等,國家Ⅱ級有黃腿漁鸮、鳳頭鷹、斑頭鵂鶹、紅腹角雉、紅腹錦雞、血雉、勺雞、鷹雕等。

去年4月16日晚上19時55分,CCTV9紀錄片頻道首次播出《看春天,親鳥親親》節目,這檔節目主要是展示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各種鳥兒哺育鳥寶寶的畫面和故事。親鳥,意思是鳥寶寶的爸爸媽媽。在首期節目中,廣元青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裏的金雕“母子”閃亮登場。

去年3月17日,青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摩天嶺保護站工作人員在進行紅外線照相機網格監測時,再次發現大熊貓活動畫面,距上次發現大熊貓畫面僅隔28天,且兩次發現位置不同。

據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大熊貓拍攝畫面位於摩天嶺老虎溝,海拔2103米,經工作人員鑒定,畫面中大熊貓為成年雄性個體。視頻中,大熊貓體型圓潤,拖著身上的“肉肉”在鏡頭面前來回走動,不時發出“哼哼”的聲音。工作人員推測,可能是這只大熊貓在宣占自己的領地,又或者是在嗅同伴和其他動物留下的氣味痕跡。

發現大熊貓的區域低海拔段以落葉闊葉林為主,高海拔段以針闊混交林為主,生長著青川箭竹、糙花箭竹、缺苞箭竹等竹類,為大熊貓生存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同時,該區域還分布有扭角羚、川金絲猴、紅腹角雉、黑熊、金貓等珍稀野生動物。老虎溝自2019年至今,4次拍攝到大熊貓的視頻。

當天,白熊坪保護站工作人員在進行野外大熊貓網格調查作業時,在海拔2700米處發現了新鮮大熊貓糞便,並在沿途行進中發現了多處大熊貓腳印。

2014年3月,唐家河職工在摩天嶺拍攝的大熊貓 馬文虎 攝

據工作人員介紹,兩次發現大熊貓蹤跡距離較遠,橫跨半個保護區,充分證明唐家河保護區適宜大熊貓生存的環境優越。

青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我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最多的岷山山系,是連接岷山山系北部大熊貓種群至關重要的走廊地帶,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2014年全國第4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區內有野生大熊貓39只。自2016年自主開展大熊貓DNA檔案建立調查工作以來,共收集大熊貓糞便170余份。

去年9月5日早上6時許,在青川唐家河國家級保護區蔡家壩保護站,站長張忠懷發現一只孤獨的羚牛在保護站附近溜達,它一邊溜達,一邊大聲叫喊,看著有些郁郁寡歡。

“羚牛一般是群體活動,估計這只羚牛因貪吃或貪睡掉了隊。”張忠懷介紹,這是一只雌性成年個體,它大聲叫喚尋找同伴,同伴聽到它的叫聲後會回應,它就會順著聲音找到小夥伴們。為了不讓羚牛發現,當時他躲避在一塊標牌後面,距羚牛一米多遠。不料羚牛竟然徑直向他走來,突然發現他後,著實嚇了一跳。在確認並無危險後,調頭離開現場,幾分鐘後便找到了“大部隊”。

據了解,在唐家河保護區,秋季大量的羚牛會從2000多米的高海拔地方遷徙到1000多米的低海拔地方。蔡家壩保護站海拔1300多米,大批羚牛遷徙至此主要是為了讓老弱病殘的羚牛有更多的食物吃,可以安全越冬。

下雪天羚牛下山了,哇塞!好霸道!好威武!好帥氣!去年12月8日,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大雪紛飛,工作人員陶劍在日常巡查時兩次邂逅“神獸”羚牛。他所拍攝的視頻經看廣元及抖音號曌視頻發布後,引起網友的關註和好評。很多網友提出疑問:“羚牛一般生活在高海拔地區,怎麼跑下山了?”

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科研科科長肖梅介紹,羚牛,又稱扭角羚、牛羚,隸屬於偶蹄目,牛科,羊亞科,羚牛屬,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的易危物種,是只有在橫斷山脈至喜馬拉雅山脈才有分布的特產動物。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乃至世界羚牛遇見率最高的熱點區域,屬於四川亞種,約有1300只羚牛在這裏繁衍生息,是整個保護區內體型最大的野生食草動物。主要分布在1250至3000米海拔範圍內,且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海拔變化。目前已進入霜凍時節,羚牛主要選擇在低海拔的河谷、柳樹林和低山灌叢進行活動;到了夏季天氣炎熱時,他們會選擇到高海拔區域的針葉林、高山草甸和灌叢植被進行活動。

去年 11月23日,四川省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在冬季大熊貓網格調查工作中,在位於唐家河吳爾溝向耍坪方向海拔2260米的山脊處,發現清晰的長度約15厘米的大熊貓腳印。

據工作人員介紹,從大熊貓足跡長度大致可確定該大熊貓屬成年個體。隨後,又順山脊沿著大熊貓足跡一路追蹤數百米,但未能發現大熊貓糞便、食跡等其它活動痕跡。

該工作人員表示,吳爾溝向耍坪方向森林類型屬針闊混交林,林下竹種為缺苞箭竹,以前從未在此區域的低海拔位置記錄到大熊貓活動痕跡。

該條監測樣線分布的大熊貓同域動物主要有川金絲猴、扭角羚、林麝、黑熊、金貓等,海拔較低的溝系兩側是唐家河一級珍稀植物珙桐的主要分布區之一。

說起青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大熊貓“滾滾”,在大家的印象中大都是呆萌可愛。而這次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的兩只“滾滾”,卻都十分“高冷”!

去年6月18日,大熊貓國家公園廣元分局唐家河區域在開展今年第二季度紅外線相機監測工作時,在保護區摩天嶺保護站老虎溝區域海拔2206米處的一臺紅外線相機再次捕捉到大熊貓身影。圖片中的這只“滾滾”有些許高冷,還沒來得及看清,它邁著飛快的步伐,只給工作人員留下了意味深長的背影。

同期,在此區域海拔2046米處安放的另外一臺紅外線相機也記錄了一只健康的成年大熊貓。經保護區專家從體型上判斷,基本排除這兩次拍到的大熊貓是同一只的可能。這只“滾滾”同樣高冷,還沒等紅外線相機反應過來,它就匆匆走出了畫面。

據了解,兩臺紅外線相機安放間距約為1.3千米,拍攝時間為4月,結合大熊貓的生活習性,該時間段是大熊貓的發情季節,初步推斷出兩只大熊貓是在“走婚”。原來高冷的它們是在尋找自己的“幸福”。

大熊貓國家公園廣元分局工作人員打趣說,摩天嶺老虎溝都成了唐家河保護區大熊貓的打卡地了。

今年以來,唐家河保護區共拍攝到野生大熊貓5次,其中同一區域拍攝到兩只大熊貓個體共計3次,充分證明唐家河保護區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岷山山系扮演的重要角色。

去年6月16日,在青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川浙交流中心附近,工作人員馬文虎在河邊發現一只剛出巢的小雛鳥,仔細一看是一只白鹡鸰,估計可能附近有這只鳥寶寶的父母,他們在為鳥寶寶找蟲子吃。

於是,他等了幾分鐘,果然看到一只成年的白鹡鸰嘴裏叼著一只蟲子,迅速飛到鳥寶寶身邊,將蟲子餵到鳥寶寶嘴裏,又立即飛走了,估計它又去找蟲子去了。由於當時鳥飛行和餵食的速度太快了,馬文虎沒有看清楚這只成年的白鹡鸰是雌性還是雄性,隨後,馬文虎仔細看自己拍攝的視頻,根據羽毛外觀特征,發現這只成年的白鹡鸰是雄性的。

據了解,白鹡鸰:別稱有白顫兒、點水雀、張飛鳥等,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鳥類,全長約18厘米,體重20多克,壽命10年。體羽為黑白二色。經常成對活動或結小群活動,以昆蟲為食。繁殖期在3-7月,築巢於屋頂、洞穴、石縫等處,巢由草莖、細根、樹皮和枯葉構成,巢呈杯狀。

去年5月16日中午,在青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川浙交流中心附近,保護區工作人員馬文虎爬到海拔1500米處的山上,突然聽到藍喉太陽鳥清脆悅耳的叫聲,他循著聲音尋找,看到一只雄性藍喉太陽鳥停留在樹枝上,立即用手機拍下了這只雄性藍喉太陽鳥在樹枝中短暫休息的情景。

馬文虎說,他初步估計,這只雄性藍喉太陽鳥體長約10厘米左右,其中尾巴的長度約占體長的一半,因為當時的風較大,這只鳥在樹上停留的時間很短,但是還是在不停地鳴叫,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它就飛走了。因為這種鳥的雄性羽毛顏色很艷麗,在樹叢中非常顯眼。馬文虎判斷,在這只雄性藍喉太陽鳥附近,應該有一只雌性藍喉太陽鳥在活動,因為現在正是藍喉太陽鳥的繁殖期。

據了解,藍喉太陽鳥是小型鳥類,雄鳥體長13-16cm,雄鳥前額至頭頂、頦和喉輝紫藍色,背、胸、頭側、頸側朱紅色,耳後和胸側各有一紫藍色斑,在四周朱紅色襯托下甚醒目,腰、腹黃色,中央尾羽延長,紫藍色。藍喉太陽鳥棲息於海拔1000-3500m的常綠闊葉林、溝谷季雨林和常綠、落葉混交林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主要以花蜜為食,也吃昆蟲等動物性食物,主要分布於中國、印度、緬甸等地。繁殖期4-6月,雌鳥銜羽毛築巢,雌雄鳥常追逐鳴叫,每窩產卵2-3枚。

去年12月21日下午,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馬文虎在野外巡護時,再次拍到了水獺進食的珍貴畫面。這是他第二次拍攝到水獺的畫面,並完整記錄了它進食的全過程。

馬文虎說,盡管在日常工作中已多次觀察到水獺,但很難拍攝到它們的影像資料,首次在唐家河保護區拍攝到水獺畫面還是2014年。此次拍攝的視頻全長1分21秒,完整記錄了水獺進食的全過程。當時,他見一只淺灰色水獺半臥在河邊,正用兩只前爪緊緊按著一尾20多厘米長魚在享用,於是馬上拿起相機拍攝記錄。借助長焦鏡頭觀察,它吃的魚是一尾齊口裂腹魚,顯然是剛剛從河裏捕獲的。只見它用鋒利牙齒先撕扯魚頭,左一口右一口大快朵頤,很快就享用完了一頓魚宴大餐。

據馬文虎介紹,為了更好地保護與恢復唐家河歐亞水獺種群,唐家河保護區和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展科研合作,成立了歐亞水獺監測隊。通過在全區水域設定35條調查樣線、開展野外樣線監測、歐亞水獺糞便和水樣等樣本收集、紅外相機監測等多種方法技術,從不同的深度廣度全面開展歐亞水獺監測工作。根據收集的資料分析,保護區兩條主要河流中都有歐亞水獺活動,在海拔1000至2000米的河段中活動痕跡最為頻繁,在主幹流域分布有7至8只水獺,且種群穩定,不會因數量太少而導致滅絕。

2019年4月,第十四屆國際水獺研討會在唐家河召開,這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水獺專家組第一次在中國舉行此類會議。當年11月28日,在保護區內唯一行政村落衣溝橋100米處河道裏,首次觀察到4只水獺成群活動身影。

據了解,歐亞水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等級為“近危”。由於其毛皮致密防水,常被用來制作皮帽和領邊,毛皮市場的旺盛需求導致野生種群被過度捕獵;此外,大量河流生態水文也發生變化,導致棲息地質量下降,中國的歐亞水獺一度處於十分稀少,甚至局域滅絕的境地。

去年8月18日下午4時許,在青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蔡家壩保護站附近,保護區工作人員李福軍發現,不遠處山林中有3只黑熊,仔細一看是只黑熊媽媽帶著2只黑熊寶寶,它們在核桃樹上采摘核桃吃。只見黑熊媽媽在樹上采摘,1只黑熊寶寶在樹下尋找核桃,另外1只黑熊寶寶在樹上睡覺,這3只黑熊在核桃樹周圍逗留了2小時才離開。

黑熊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們是標準的雜食性動物。目前秋季到來,唐家河保護區的核桃、板栗等各種堅果成熟,它們成了黑熊的最愛。

鳥語花香,

近百只野鴛鴦帶火一個美麗新村

“真的太可愛太漂亮了,這兩天幾乎每天都會去看看。”又是一年春暖花開時,楊柳依依,劍閣縣劍門關鎮雙旗村清澈的水碾河河面上,結對遊玩的野生鴛鴦再次進入劍閣縣攝影家協會成員們的“長槍短炮”裏。

“雙旗村生態環境真的越來越好!”從去年第一次聽村民介紹專門開車前去拍攝後,水碾河上的這群精靈讓年近六旬的何生和協會會員們念念不忘。

何生告訴筆者,如今從劍閣縣城到雙旗村開車不足10分鐘,非常便捷。野生鴛鴦跟去年一樣,不怕汽笛聲,但還是比較提防人的腳步聲。稍稍聲音一大,就齊刷刷飛上枝頭或者消失不見。他和會員們花了3個小時的工夫,才將鴛鴦們美好的狀態抓拍入鏡。其中,有在水中追逐嬉戲的,有在岸邊悠然踱步的,還有在枝丫上舒服棲息的。

斑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鮮方海 攝

“今年比去年多,有近百只了!”雙旗村年過半百的村支部書記劉柏林在電話裏掩飾不住的高興。他家就住在水碾河邊,第一次無意發現水面上有兩只鴛鴦是在2016年的春天。為了留住這些鴛鴦,他們專門頒布“村規”,包括每天一早都要清理河道垃圾,嚴禁各家各戶往河裏排汙,保持水域清潔和嚴禁捕殺。在今年春節後,村上還組織10多名村社幹部,花了兩天時間將河裏的白色垃圾給予了徹底清理。如今水域面積達300多畝,給野生鴛鴦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棲息環境。

“如果鴛鴦吃了誰家的莊稼,我們會想辦法給予村民補償,來垂釣的遊客不準扔白色垃圾……”劉柏林說,因劍閣縣實施生態旅遊大環境建設,即以劍門關景區為核心,采取“景區+度假區+特色小鎮+鄉村旅遊”模式,開發全域旅遊,雙旗村煥發了勃勃生機。去年才4家民宿,到現在已經有11家了。

據了解,鴛指雄鳥,鴦指雌鳥,故鴛鴦屬合成詞。屬雁形目的中型鴨類,大小介於綠頭鴨和綠翅鴨之間,體長38-45厘米,體重0.5千克左右。雌雄異色,雄鳥嘴紅色,腳橙黃色,羽色鮮艷而華麗。雌鳥嘴黑色,腳橙黃色,頭和整個上體灰褐色,眼周白色。主要棲息於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蘆葦沼澤和稻田地中,屬雜食性動物。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動物遇見率越來越高

廣元野生動物資源豐富。長期以來,廣元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建立了管理體系,形成了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工作格局,棲息環境不斷改善,野生動物數量不斷增加。據調查,全市除魚類外有野生動物532種,其中大熊貓、川金絲猴、四川羚牛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5種,黑熊、小熊貓、紅腹錦雞、畫眉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2種,野豬、雉雞等“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野生動物400余種。

近日,廣元經開區萬盛路某超市驚現一只“長毛怪”。店主報警求助,轄區派出所及森林公安先後到達現場,經確認是一只“獾”,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店主說,早上他打開超市門,到超市後面查看,發現了這只動物,當時把他嚇壞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剛好遇見民警在這裏巡邏,就讓民警過來幫忙看看。民警發現在超市後窗的一個角落裏,一只全身長毛的動物蜷縮在墻角酣然大睡,遂立即聯系市森林公安局、經開區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到場進行處置。

經過工作人員現場確認,這是一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獾,俗稱“狗獾”。經仔細查看,這只野生獾未受傷,身體健康狀況良好,隨後民警配合森林公安民警將這只獾帶至上西楊家浩林場安全放生。

據現場工作人員初步估計,由於這家超市的後窗沒有關嚴,這只獾可能半夜從後窗進入超市,超市距離公路以及公路邊的山林比較近,有可能這只獾是從附近的山林竄入居民點的。

據了解,獾一般在春、秋兩季活動,性情兇猛,冬眠,挖洞而居,雜食性,每年繁殖一次,每胎2-5仔,棲息環境比較廣泛,如森林、灌叢、田野、湖泊等各種環境,分布於亞歐大陸大多數地區,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去年4月前,一對畫眉選擇在市民穆女士家的露天陽臺上安家,短短幾天就在一株紅梅樹上搭好了窩。從此,她和丈夫每天朝夕守護,靜靜期待奇跡發生。而後,他們終於等來了好消息,鳥窩裏傳來了嘰嘰喳喳的叫聲,湊近一看,4只小畫眉已破殼而出。這讓平時就非常喜歡花草和小動物的她欣喜不已。“短短的幾天內,窩就造好了。怕它們的窩搭得不牢固,經不住風吹,我老公還用塑料袋給它們加固了一下。”穆女士說。

從此,穆女士和丈夫朝夕守護,每天都非常關註小鳥的生活。為了不驚擾到它們,盡量不去靠近鳥巢。經過1個多月的耐心等待,終於迎來了令人興奮的時刻。“今天一早,我就聽到鳥巢裏傳出嘰嘰喳喳的叫聲,所以斷定肯定有小鳥破殼了。”穆女士讓丈夫湊近去看,果不其然,4只小鳥正張著嘴,迫不及待地等鳥媽媽來餵食。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此舉引起了鳥爸爸的警覺。由於擔心小寶寶的安全,本在附近枝頭警戒的它毫不顧及自身安危,飛速衝過來啄“來犯之敵”。

能夠親眼見證4個小生命在自家陽臺上誕生的過程,對穆女士一家來說是莫大的喜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在作為“國家森林城市”的廣元來說,並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對廣大市民而言,愛護野生動物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穆女士說:“我們一定照顧好它們,保證讓4個小寶寶都能健康長大,早日展翅回歸大自然。”

“快看,有猴子在房子上!”無獨有偶,野猴上房“揭瓦”。去年11月27日中午,利州區龍潭鄉鎮一處臨河溝的三層高的房子上出現了一只“大師兄”。後在圍觀者的驚呼聲中,它迅即飛檐走壁,沿河溝蜿蜒而去,躲入了房對面的山林。

目擊者王先生說,他當時正要去龍潭小學辦事,聽到有人群聚在一起吆喝“有猴子”,出於好奇,便加入了看猴子的人群中。因猴子動作太快,他只拍下了猴子沒入山林前在河溝稍作停留的一幕。

“太快了,不到一分鐘時間就跑沒影了。”王先生說,他在場鎮附近上班一年多了,第一次在這裏看到有野生猴子出沒。

金絲猴 鄧建新 攝

對此,廣元市林業局野生保護科工作人員解釋道,隨著廣元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植被的恢復,從2017年開始,利州區境內的榮山、雪峰、龍潭等地時不時有野生川獼猴出沒,希望附近居住的老百姓發現後,千萬不要傷害它們,保持鎮定並及時通知林業局相關工作人員。

“早上發現一只貓頭鷹,被膠粘住飛不走了,水也不喝,餅幹也不吃,還想啄人,問了好一圈,一個民警告訴我可以和林業部門聯系,讓他們來處理。”楊德威發帖寫道。

去年10月21日早上8時許,一只貓頭鷹因為翅膀被膠水粘住,停留在隴南供電車間姚渡接觸網工區辦公樓的窗戶上,在此上班的90後小夥楊德威非常有愛心,不僅給貓頭鷹餵食,還聯系林業部門進行處理。

楊德威介紹,那天,他像平時一樣來到了辦公樓打卡上班。當他經過辦公樓一樓窗戶的時候,突然一只貓頭鷹停留在窗戶上面,只見它一動不動,兩只眼睛“惡狠狠”地噔著他。

“咦,這是怎麼一回事?這只貓頭鷹為什麼如此突兀地停留在窗戶上,難道是受傷了嗎?”為了一探究竟,他近距離對貓頭鷹進行仔細觀察,發現它身上並沒有血跡,也未發出痛苦的哀嚎。

那它為什麼不飛走呢?原來,它身上沾染上了一層黏黏的像膠一樣的東西,導致它的翅膀不能正常“工作”了,孤零零地停留在窗戶上面。

為了讓貓頭鷹“脫離苦海”,楊德威用紙巾和溫水準備為它擦拭,可是貓頭鷹過於警覺,當他靠近的時候,做出了啄人的姿態。為了保護自己,也避免驚擾到它,楊德威放棄了擦拭,然後給貓頭鷹準備了餅幹和水。可是,貓頭鷹很“清高”,一口水不喝,一口餅幹也不吃,做出防守狀保護自己。

為了不影響自己工作,楊德威離開了。中午12時下班後,他發現餅幹和水還是沒有動過。為了讓貓頭鷹早點重獲自由,他先是向鐵路公安撥打了電話,民警告知可以聯系林業部門進行處理。

掛掉電話後,他又在網上搜索到了利州區林業和園林管理局電話,工作人員說可以將貓頭鷹送往廣元市鳳凰山動物園。得知其在青川姚渡後,工作人員給他提供了青川縣林業和園林管理局電話。

他撥通青川縣林業和園林管理局電話告知情況後,過了半個小時,姚渡鎮林業站一名工作人員來到現場帶走了貓頭鷹。

據姚渡鎮林業站的茍姓工作人員介紹,將貓頭鷹帶到林業站後,發現它的翅膀是被粘鼠板上的膠所粘住,渾身都是膠水。

該林業站及時向青川縣林業和園林管理局進行了匯報,並進行觀察,補水餵食。隨後,貓頭鷹交接給了青川縣林業和園林管理局野保中心,該中心劉姓負責人表示,貓頭鷹狀態良好,除了不能飛,其它都很正常。為保護貓頭鷹安全,會試著將貓頭鷹身體上面的膠水進行處理,如果不能成功,今天將安排工作人員將貓頭鷹送往廣元市鳳凰山動物園。

“這個鳥兒叫什麼名字?下課了,它在陪我們一起玩耍。”不久前的一天上午課間休息時間時,坐在辦公室的李錦老師突然發現,一只鳥兒從外面飛進來,一點也不怯生,而且還在辦公桌上蹦蹦跳跳起來,這讓李錦感到很有趣兒,並發朋友圈寫了下了前述的話。有趣鳥兒飛到辦公桌上在手提電腦上翩翩起舞。

李錦老師是廣元中學的一名化學老師,5日11時20分,正值課間休息的時候,一只鳥兒從窗外飛向了辦公室,在他辦公桌停下來,旁若無人地在手提電腦電源線上翩翩起舞。

為了不打擾它,李錦坐在座位上仔細觀察,小鳥全身為棕褐色,小巧玲瓏,憨態可掬。在黑色電源線上玩膩後,它又展翅飛向了旁邊老師的綠植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下課回到辦公室的老師看著眼前的這一幕,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都默不作聲靜靜地觀看著它的表演。

“叮鈴鈴……”一陣緊促的上課鈴聲響起,打破了辦公室的寂靜,為了不影響鳥兒,任課老師躡手躡腳離開了辦公室。鳥兒看見人都走完了,便拍打著翅膀,從來時的方向飛了出去。

李錦說:“這只鳥兒前後逗留了10多分鐘,這不是第一次有鳥兒飛進辦公室了,因為學校植被多、生態很好,綠化帶停留了很多鳥類,估計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它們也想換一個環境進行玩耍。”

據廣元市動植物保護站工程師楊駿辨認,該鳥兒學名為紅頭長尾山雀,屬小型鳥類,體長9.5至11厘米。頭頂栗紅色,背藍灰色,尾長呈凸狀,外側尾羽具楔形白斑。頦、喉白色、喉中部具黑色塊斑,胸、腹白色或淡棕黃色,胸腹白色者具栗色胸帶和兩脅栗色。是一種山林留鳥,主要棲息於山地森林和灌木林間,也見於果園、茶園等人類居住地附近的小林內。性活潑,常從一棵樹突然飛至另一樹,不停地在枝葉間跳躍或來回飛翔覓食。

該鳥類種群數量較豐富,又主要以昆蟲為食,對保護植物有重要作用。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去年8月19日上午,家住南河馬家巷的羅先生通過微信反映,1只貓頭鷹闖進家中的信鴿籠,不僅偷吃了兩只鴿子,還嚇跑了其余的信鴿。

據羅先生介紹,自建房六樓樓頂為開放式的露天平臺,他使用木板和鐵絲網在空地上修建了一個飼養信鴿的籠子,幾年來,飼養的信鴿有110余只。

8日早上7時許,羅先生帶著玉米來到樓頂準備給信鴿餵食早餐。當他走進籠子一看,偌大的籠子裏沒有1只信鴿。

“這是咋回事,信鴿哪兒去了?”走進一看,1只體型龐大、全身呈深褐色的貓頭鷹正停留在懸空的木板上,見有人前來,“撲撲撲”地拍打著翅膀。

羅先生仔細觀察發現,在貓頭鷹停留區域附近的空地上,殘存著4只鴿子腿,籠子裏一片狼藉。看著貓頭鷹“大腹便便”的肚子,他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是貓頭鷹闖進了信鴿籠,通過腿數判斷,有兩只信鴿成了它的早餐,剩余的信鴿被它嚇跑了。

通過羅先生提供的視頻,筆者看見,貓頭鷹正停留在懸空的木板上,見有陌生人靠近,顯得很是慌張,想盡快逃離信鴿籠。只見它像一只無頭的蒼蠅一樣,對著鐵絲網亂撞,邊撞邊拍打著翅膀,口中還發出“咕咕咕”的聲音。

為了逮住貓頭鷹,羅先生動了一番心思,既要保護好自己的安全,也不能傷害貓頭鷹。羅先生戴好手套,然後使用平時網信鴿的網子對貓頭鷹進行捕捉,幾個回合下來,羅先生終於把它網住了,並放進了一個信鴿籠。

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科相關負責人表示,貓頭鷹等野生動物闖進居民家裏的情況時有發生,希望大家不要擅自對其進行處理,將委派南河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前來現場。不大一會兒,街道辦工作人員來到羅先生家中將貓頭鷹運至南山放生。

據了解,羅先生今年68歲,是廣元市信鴿協會會員,被嚇跑的信鴿有110余只,飼養已經有4年,最便宜的有100多元錢1只,最貴的有1000多元錢1只,如果信鴿不能返回,他將損失4萬多元。

據了解,貓頭鷹別名“鸮”,因其面貌似貓,人們一般稱為“貓頭鷹”,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貓頭鷹喜歡躲在樹葉間睡覺,等到夜幕降臨出來覓食,是森林裏的捕鼠專家。由於貓頭鷹的眼睛長在頭部前方,不像別的鳥那樣長在兩邊,因此它們想全方位觀察四周情況時,只能不停地轉動腦袋。我國常見的種類有雕鸮、鵂鹠、長耳鸮和短耳鸮。其中,雕鸮廣泛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林雕鸮,國內僅見於四川雅安、寶興、會東和雲南東南部河口。

“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要想生活得快樂,就必須熱愛生活,我有一個熱愛生活心懷童趣的爹地,您就是我們的陽光,您是我們的北鬥。”去年7月9日,李女士反映,繼去年父親家中陽臺來了一對白頭鵯之後,去年6月中旬,父親家中陽臺又有鳥兒在築巢。目前,鳥兒已產下3個鳥寶寶。

李女士父親家住利州區政府第二宿舍。“3個‘寶寶’是4天前產下的,產下來的時候與小老鼠一個樣,全身都是粉紅粉紅的,沒有一絲絲羽毛。”見到記者來探訪,李大爺說。

此時,鳥巢處靜悄悄的,沒有任何動靜。記者走近陽臺發現,相比於去年在東側築巢的白頭鵯,今年鳥兒築巢在西側的一顆石榴樹上,鳥巢外面是白色太空棉、裏面為黃色的樹葉打底。

經過幾天的成長,3個寶寶全身已長滿了黑色羽毛,低著頭蜷縮在一起。記者輕輕搖了搖樹葉,3個鳥寶寶突然全體伸直了脖子,張開粉嫩的小嘴發出吶喊。

“今年這個鳥兒很低調神秘,從築巢到孵蛋,再到產子,我都沒見過幾回,就算鳥媽媽給寶寶餵食時也不發出聲響,不像去年那一對,嘰嘰喳喳鬧麻了。”李大爺說。

20分鐘後,鳥媽媽回來了,只見它嘴裏叼著一只蟲,站在巢沿上為3個寶寶餵食。記者剛一走近準備拍照,它非常警覺,拍打著翅膀飛走了。筆者發現,總共有兩只鳥兒,它們分工明確,一只負責在陽臺對面的電線上放哨,另外一只等待信號,見筆者走開後,又盤旋回來繼續餵食。

李大爺介紹,去年6月18日左右,老伴劉阿姨在給花草澆水的時候在石榴樹上發現了這個鳥巢,當時鳥巢裏面什麼也沒有。6月21日,鳥巢內出現了一個紫紅顏色的鳥蛋,22日鳥巢內有兩個蛋,23日有3個蛋。

發現這一情況後,李大爺和劉阿姨並沒有驚動它們。為了讓它順利生產,他們還減少去陽臺的次數。同時,李大爺想到鳥媽媽即將“坐月子”,非常用心地準備了一小鐵盤玉米糝。可是,幾天過去了,小鐵盤內的玉米糝沒有任何減少,李大爺扒開樹葉發現,鳥媽媽已經在鳥巢內產下3個鳥寶寶,光著身子,身體呈粉紅色。

喜歡動物、熱愛生活的李大爺覺得非常有趣,從鳥兒築巢,到鳥媽媽孵蛋,再到順利生產,李大爺用手機拍照,記錄著它們的成長。

“這一次的鳥兒相比於去年的白頭鵯體型較小,好像頸部只有一圈白色,其他的都為黑色,不知道還是不是白頭鵯哦?”據市動植物保護站工程師楊駿辨認,該鳥兒還是白頭鵯。

據了解,白頭鵯,又名白頭翁,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白頭翁常見於東亞、臺灣宜蘭平原,中國大陸則是在長江南部的大多地區,性活潑,不甚畏人。食昆蟲、種子和水果,屬雜食性。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雄鳥枕部(後頭部)白色極為清晰醒目。

去年7月16日17時許,在昭化區青牛鎮文書村一社境內出現一只白狐。剛好路過的任先生趕緊用手機遠遠記錄了它張望後迅速躲入路邊灌木叢後的過程。

任先生說,他當時開車經過該路回家,無意間從車窗旁看到時,還以為就是一條白色的狗,但近一點才發現它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像極了白狐,便趕緊搖下車窗用手機拍攝。可精靈一樣的白狐警覺性太高,他只好關上車窗偷拍。一會工夫,小精靈就消失在路邊的大片茅草中。

“那白色的長毛尾巴太好看了,我這五六十年了,都沒有看見有白狐出現過!”任先生說快60歲的自己從小就在該村長大,這是他第一次看到。當地人將狐貍叫“掏狗”,如今附近方圓百裏都沒聽說有人養偷雞吃的狐貍,不知道它來自哪裏,又去了何處藏身?

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科工作人員楊俊通過轉發的視頻確認其是一只白狐,系人工餵養。隨後他了解得知當地沒有養殖戶,很可能是哪位村民家當寵物養著玩的。

“白狐比狗兇猛,性格不太好控制,不建議散戶個人餵養!”楊俊說,他已聯系昭化區林業部門,在找到白狐後,將其送往鳳凰山動物園。

據了解,狐貍種類繁多,分北極狐、赤狐、銀黑狐、沙狐等,性格機敏膽小,常在古代神話中以“狐貍精”出現。雖在遠古也曾作為圖騰,但從不出現於正式祭祀中,皆因其“形象不雅”,多與狡詐鬼祟相關聯。多年來,狐妖狐仙,在各種小說及趣聞中形成一種獨有的妖精文化。(文/張厚美 《綠色中國》2021.1B)

本文來自【綠色中國】,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