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試穿旗袍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裏重要的一部分。

呂方平常總是穿著一身長衫,與我見面那天也不例外,他身上這件深藍色的呢料長衫,是一件幾十年前的長衫改的,與他十分合襯。

長衫“發燒友”

作為一名根正苗紅,1992年就從寧波來上海跑碼頭的紅幫裁縫,呂方擁有的不是一家簡單的改衣裁縫店,而是一間“長衫體驗中心”。入內之後,我感到自己仿佛來到了一間小小的博物館。裁縫店是狹長的三開間,制衣臺在店的正後方。而在店裏的每個角落,都擺放著老物件,或是一臺老打字機,或是一臺舊縫紉機,或是樟木箱、收音機……還有那些老照片、老海報,讓到訪者仿佛一步跨入了另一個時空。

店裏的老物件 本文圖除 受訪者提供外 均為 錢成熙 攝

當然,最抓人眼球的,還是那些陳列的服裝,每一件都有故事。一件中山裝,是多年前朋友給呂師傅的禮物,據說是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穿過的同款同料的中山裝,被呂師傅視為珍寶,展示在店內的最顯眼處。

這件中山裝,呂方視為珍寶

還有兩件女士大衣,是40年代末,林森中路上的嘉羚女子服裝店的出品。

左面兩件女士大衣是呂師傅的收藏

像這樣有來歷的舊衣物,呂師傅這裏還有不少,光是帽子就一摞一摞。他給我看他最新得意之作——一件皮袍子。原物的皮毛裏子完好,但表面在“文革”時被破壞了。呂方裁制了全新的面子,今年元旦剛穿著它過了新年。

呂方向我展示他的皮袍子

說是體驗中心,這裏便不是一處只能看不能摸的“博物館”,最大的寶貝之一,是呂師傅親手制作的一百多件長衫,這些長衫有不同材質、不同顏色、不同尺寸,呂師傅說,無論是誰,來這裏總能選到一件合適的。

店鋪深處掛滿了長衫

來這裏試穿長衫並留影的人很多,年輕人、老年人、外國人……有人看了新聞報道從外地趕來,有親朋好友想在結婚時穿著,他也來者不拒。一位新娘在婚禮後尤為感動:“我原以為我父親是不會願意穿的。”也有一位00後穿了之後說:“我現在感到我是一名中國人。”

呂方收藏了許多體驗者們的感謝信

“那費用呢?”我問。呂師傅一下笑了:“都是免費的。一分錢不收。”除了長衫,他還提供免費拍照所需要的一切道具:帽子、拐杖、皮包,而體驗中心本身,便是完美的背景。

呂方穿著他的全套“行頭”

呂師傅的夢想,便是推廣長衫,讓更多人認識這種中國的傳統服裝。他的改衣生意已經持續了好些年,但後來他發現,顧客們帶來讓他改的衣服,全部都是西式服裝,幾乎沒有傳統服裝。

雖然只是一名裁縫,他卻發現了自己的使命所在。“現在,女士們穿旗袍已經很普遍了,漢服也很流行,長衫作為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服裝,為什麼大家不願意穿呢?”

呂方展示長衫中的一件。

呂方從康平路上的裁縫店搬來了現在店面所在的凱旋路,原本只有一間。為了做成體驗中心,他又狠狠心,盤下了隔壁店,打通了整個空間。最近,他剛剛重新布置了展示區,還做了一個小小的工作間,擺著一臺新收的老式縫紉機。如果社區裏有人想要臨時縫一點什麼,或是來體驗的人也想試試縫紉機,他都樂於免費借用。

他把自己的長衫推廣,當作一樁公益事業來做。做長衫不是一件簡單活,要是做細致些,也要兩天,而呂師傅手頭永遠都有幾件半成品等著完工。他自己也有20多件長衫,輪換著穿。閑暇時,他最喜歡約上幾個誌同道合的好友,穿上長衫、旗袍,戴上禮帽,拿上文明杖,去走走上海的老街,去武康大廈這樣的老建築前留影,用這種方式,吸引更多人註意傳統服裝。“許多路人都會主動過來和我合影。”他說。

有腔調的呂方

甚至去國外旅遊時,呂師傅都會穿上長衫,而外國人一見到他身上的長衫,便知道他是中國人,這讓他十分自豪。

在日本旅遊時的合影

手工匠人的堅持

剛開改衣坊時,呂方為自己的小店設計了一條標語:時尚環保、盡在紅幫。

呂方是個地道紅幫裁縫,出生在寧波奉化。清末開始,奉化便以裁縫出名,到呂方成長的年代,當地依然有著不計其數的制衣廠,呂方在這環境中耳濡目染地長大。而他又是家裏的老四。“有句話講,‘新老大,舊老二,破老三’,我從小穿哥哥姐姐剩下的衣服,所以那時候就想,長大以後要有自己的衣服穿。”。

一件西裝已經被他裁成了幾片

他學了一手裁縫手藝,便到上海來闖天下,他認為,對於一個紅幫裁縫來說,上海是最合適的舞臺。來上海之後,他先是以制衣為生,後來發現人們總是習慣大量購入新衣服,而他作為一個手工藝者,希望看到服裝被傳承,被珍視,希望人們能穿上自家爺爺奶奶、父親母親的傳家衣服,因此,他的裁縫店,變成了一間改衣坊。

雖然沒有在海外經受過系統訓練,但呂方勤勉好學,拆解過許多名牌服裝,尤其是西裝,細細揣摩。於今,他在改衣上極有心得,“有人說呂方是強盜,改一件衣服要5800。但是,我認為手工藝就值這個價格。”

來呂方這裏改衣,有一種來到倫敦薩維爾街的錯覺,客人要上門試衣兩次,歷經約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拿到改好的衣服。此外,所有顧客的紙樣,呂方都存檔記錄,保留在店中。他的平板電腦裏,還留著幾乎十年前每一位客人來試衣改衣時的資料圖片。

他的技藝也精湛,無論多不合身的衣服,他都能一點一點拆開重做,叫一件衣服仿佛新生。他的對格也是一絕,360度都順滑整齊。

呂方的對格

呂方的客戶並不算多,但黏性很大。某貿易集團中國區總經理,便是數年的老客戶。呂方給我看他第一次來試衣時的照片,一臉嚴肅,等到穿上改好的衣服,他終於笑逐顏開,對對呂方說:“呂師傅,我實在太開心了!我終於真正有了套合身的衣服了!”

還有一位在金融界工作的年輕人,每年要在他那裏改上二十多套西裝。以及一位軍迷,在網上買了一套不合身的蘇聯軍裝後,也拿給了呂師傅修改。

無論是和我說起客人的軼事,改衣的心得,還是傳統服飾的復興,呂方都充滿熱情,只是在我問起他將來的打算時,他有一絲迷茫。2020年底,這間體驗中心的房租又漲過一次,他硬著頭皮接受了。但他覺得今年還會再漲,到時他能否承受呢?他希望有關部門可以關註到他,提供一個空間,打造一個傳統服飾和懷舊的博物館,屆時,他願意無償捐贈他的收藏和長衫,好讓傳統服飾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責任編輯:徐穎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