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公解夢樓上來家具相關的信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重慶東部槽谷地帶,坐落著日新月異的龍興新城。245個工程項目、40家大學大院大所,讓這裏充滿創業創造的活力。

龍興說是“新”城,卻蘊藏著耐人尋味的“老”故事。“龍興”的名字,取自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龍興鎮,明初建文帝的傳說在此長久流傳。

明初那些事

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不久,便采取了激進的削藩政策,意在削弱各地藩王的權力,鞏固皇權。燕王朱棣深感威脅,於是起兵發動靖難之役。歷經四年,從侄兒手中搶過了皇位。京師(當時在南京)淪陷後,皇宮中突起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說他死於這場大火,也有說從宮中密道逃亡,前往西南地區,出家為僧,雲遊四方。

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建文帝由密道逃出南京後,“西遊重慶,東到天臺,轉入祥符,僑居西粵”。這樣的傳說,讓建文帝與重慶之間留下了不解之緣。

相傳,建文帝一行沿長江溯江而上,到達重慶江北太洪崗,進入太洪江。此後,人們便將太洪江改名為禦臨河,“禦”,與皇帝相關,“臨”,即靠近、到達,“禦臨河”就是皇帝曾經到過的河流。

禦臨河與禦臨峽

禦臨河是長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四川省大竹縣銅鑼山一支脈,一開始主河名為芭蕉河,後來在合流鎮甘壩鄉接入一條支流後,主河即改名為禦臨河。禦臨河流入重慶境內後,在橫跨渝北區和江北區交界處的明月山形成了禦臨峽。隨後,在不遠處的江北五寶鎮與渝北洛磧鎮交界處匯入長江。

禦臨峽曾經是一個風景區,目前在重新維修與整改。盡管一些地段路基被挖,被警戒線圍住,但仍可以窺見景區以往的痕跡。

景區深處是破敗的禦臨客棧,客房裏的家具已經清空,廊道裏的照明也不是太好,房屋外部年久失修,墻上的漆大塊大塊地脫落。客棧門口是排花洞和一汪潭水,現在棧道被封,無法沿著棧道進入溶洞。碧綠的潭水上停泊著幾只破舊遊船,大半個船身已被淹沒。之前景區開放時,遊客們可以乘坐這些小船進入洞內,一覽溶洞風光。排花洞裏有奇形怪狀的鐘乳石,一條陰河沿著石壁之間的縫隙從黑暗中流出,順著不遠處的石壁奔流直下,形成了一個小瀑布。《江北廳誌》有雲:“其泉澗湧噴薄,遠近望之,如萬花飛舞,一落千丈,遊觀者皆疑之廬山瀑布雲。”因此,“排花飛瀑”也是渝北十二景之一。

“其泉澗湧噴薄,遠近望之,如萬花飛舞,一落千丈,遊觀者皆疑之廬山瀑布雲。”

禦臨峽兩岸石壁陡峭,但河水並不湍急,而是悠哉悠哉地前往與長江匯合之地。經過明月山兩岸時,河道狹窄,水波粼粼。山頂上長滿了綠樹,猶如一張張綠毛毯鋪在了光禿禿的石壁頂上。平靜的河水如同一面明鏡,倒映出了兩岸石壁的光影。

其實,不止禦臨河,像江北五寶鎮、渝北箭沱灣、龍興鎮的得名都與建文帝的逃亡故事相關。相傳,建文帝等人逃亡至重慶太洪崗,走到沱灣時,他深感大勢已去,復位之念破滅,遂命將士將兵器丟在此處,箭沱灣也由此得名。如今的箭沱灣,早已成為G50滬渝高速(渝長段)的必經之路,高速公路高架橋橫跨禦臨河,將過往歷史埋沒在了河水裏。

隆興與龍興

建文帝進入太洪江後,夜宿隆興場一小廟。為躲避追兵,他藏在廟裏神龕下的石洞中。追兵見小廟殘破不堪,認定建文帝無法藏匿於此,於是去別處搜尋,建文帝因此逃過一劫。之後,他命人將小廟重新修繕,命名“龍藏寺”,場外邊的橋為“回龍橋”,隆興場也更名為“龍興場”。場鎮逐漸興旺,商旅絡繹不絕,客棧日益增多,小鎮成為了重慶原江北縣有名的旱碼頭。

古鎮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清古建築雲集,呈現出不同的建築風格,有傳統民居,象征著佛教的龍興寺,代表著基督教的福音堂,龍吟樓上的戲臺,有狹窄蜿蜒的青石板老街,路邊吆喝著叫花雞、老紅糖的小商販,賣龍興陰米的老人(陰米是龍興的傳統特產),幽深漆黑的小巷,青瓦和木柱下的風雨廊,都令龍興古鎮獨一無二。

除此之外,磁器口古鎮、南泉建文峰、巴南聖燈山等地點皆與建文帝的逃亡傳說相關,但礙於篇幅有限,無法在此一一細講。

總而言之,不論建文帝是否真的逃亡至重慶一帶,重慶的確有很多地名與他相關。根據民間傳說,他最終也在這些山水如畫的地方開始了新生活,也算是人們對這個倒黴皇帝最後懷有的一點美好念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