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做豆腐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趙小昭

為什麼《水滸傳》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尷尬?在“四大名著”中最沒有存在感,文學價值也普遍遭到低估?

(個人認為)原因有:

第一、“書設”的倒塌

課本及官方宣傳語境下的《水滸傳》,是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

和明星的“人設”經不起考驗一樣,這種“書設”,在讀者看過原著後立刻消失。

《水滸傳》的世界中,既有亂自上做、官逼民反,也有忍無可忍、逼上梁山。這些人既有盜俠的匪氣,也有義俠的正氣;既有奸佞小人的狡詐與惡毒,也有忠直俠客的正義與豪俠。

作者顯然不認同筆下這些人物的極端暴力會是追求正義的終極手段。

但撕開了“替天行道”的假面具,又否定了用聚眾造反改變腐敗統治,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該何去何從?

第二、國人的“江湖夢”

小說、電影和戲曲等構建的江湖,讓國人有三個夢:皇帝夢、清官夢、俠客夢。

《水滸傳》非但沒實現這三個夢,而且常常是反其道而行,這倒很符合“解夢”的基本原則:夢和現實是相反的。

“皇帝夢”中,君王的主要任務:分辨忠奸,撥亂反正;

《水滸傳》中的兩個皇帝,仁宗瘟疫盛行時,采取的措施是:讓洪太尉去請張天師。結果放出了鎮壓在地下的108魔君,也就是梁山108好漢的前身;

徽宗主要是聽了妓女李師師的“枕頭風”,所以派宿太尉去梁山招安。

“清官夢”裏,青天大老爺們有的是福爾摩斯上身,有的是主持《今日說法》,一會兒斬駙馬審皇叔,一會兒微服私訪賑災施粥……

《水滸傳》中的“清官”實現“正義”只有一種途徑:走後門;主持公道只有一種方法:作假。

他們的存在,展示了當道德正義取代一切價值時,這個社會變成什麼樣?

在第27回裏,“平生正直,稟性賢明”的東平府尹陳文昭,因為“哀憐武松是個有義的烈漢”,在上報武松殺嫂案時,“把這招稿卷宗都改得輕了”。

“那刑部官有和陳文昭好的,把這件事直稟過了省院官”就得出了此案最終的結果。

郭靖“是梁山泊好漢賽仁貴郭盛”的後人。圖/TVB《射雕英雄傳94(張智霖版)》

當下人們的“俠客夢”主要來自於金庸武俠小說構建的江湖。

如果說金庸小說是成人的童話,那麼《水滸傳》就證明了“童話裏都是騙人的”。

如果你被靖哥哥打動過,那麼,他的祖上絕對讓你失望,而且不是楊過對揚康那種失望。

郭盛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喝西北風能喝飽,喝飽了還撐得慌。

歷史上的江湖,主要是遊民活動的場所。在中國文學作品中,《水滸傳》第一次詳細描述了這個江湖,是獨立於主流社會之外的一個另類社會——

江湖是一個最實際、最功利的地方,沒有好與壞的分別,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濫殺無辜可能不對,但不是什麼大罪,相比較,好色才是第一大忌。

講述這一類型的故事,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些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更多的涉及善與惡、罪與罰的主題。

《水滸傳》旨在用江湖之遠的傳奇,講述廟堂之高的現實。通過人物的命運,對“江湖”黑暗面有著更多的反思。

要解讀個中玄機,需要具備一定的閱讀、審美能力和歷史常識。

▲林衝在山神廟大開殺戒時的解釋

市面上的某些解讀《水滸傳》暢銷書和10W+爆款文

始作俑者是金聖嘆。

金聖嘆腰斬水滸只剩下聚義的前七十回,並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喜好進行了諸多刪改,最典型的就是“宋江架空晁蓋”一說。

從文學性來說金評本頗有啟發之處,但金聖嘆個人的思想取向損害了原著本身的內容,讀者在閱讀時很難不受其影響,十分不建議初讀者看這個版本。

在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想成為金聖嘆,只可惜,他們沒有豆腐幹與花生米同嚼能吃出火腿味兒的幽默感,也不懂“好疼”到底是好還是疼?

有把水滸傳熬成一鍋毒雞湯的,把梁山當職場,把江湖當社會,把宋江當成功人士。

毒雞湯跟正能量的區別是什麼?

毒雞湯只有道理,沒有知識,只負責制造焦慮,挑起情緒;

正能量會安撫人心,分析問題,拿出切實可行、拳拳到肉,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毒雞湯的榜樣人物,通常是虛構的,或者是特例,也就是說一千萬個這樣做的,最多一個人成功;

正能量的榜樣人物都是現實中存在的,且是在其領域取得一定成就的,能夠代表某個群體的。

還有就是“黑水滸”,比如用李逵來否定《水滸傳》。

李逵這樣的冷血殺人狂,居然被稱為好漢,足以看出這本書三觀不正、道德敗壞!

他們自動屏蔽了小說第一回裏,用很多筆墨來強調108好漢的真面目:妖魔。

朝廷派去的洪太尉把他們放走後,看守魔君的道士說:“必惱下方生靈”。

小說第二回,魔君已經到了人間,“禍胎”已釀成,“社稷從今雲擾擾,兵戈到處鬧垓垓。”

還有自以為掌握了“99%的國人都不知道的真相”的……

一部小說能超越時代,稱為名著,是因為具備大眾化的可讀性,而不是因書中有“99%的國人都不知道/看不懂”的、所謂的隱藏暗線。

若真有,也是天知地知施大爺知,且暗線、伏筆,絕不會與主幹、明線相矛盾。

第三、沒讀完原著和讀太多遍的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經常強調的一點:看完原著。

小說中的角色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對他們的分析與評價,無法從歷史文獻中找到立論依據。

解構與分析,追溯或推導,不管是厭惡與批判,還是同情與贊賞,乃至於“抹黑”、“洗白”,所依據的基本文本,只能是《水滸傳》原著。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我很快遭到了報應。

至少有250個(想)與我討論水滸的人,通過聊天和留言等方式問我:

“原著你讀過多少遍?”

“額……”

我是真的答不了這個問題。

不是記不得,而是對我來說,這個問題完全沒意義!

So,我一般都是這樣解釋:

我不覺得看過多少遍,能作為一個指標來衡量對一部書的了解程度,思想與眼界和思考問題的方式與角度才是重點。

——估不到,我的這個解釋很快被顛覆。

前幾日,我從一個寫水滸的作者那裏得知一本被評為“第四屆ZZ部向全國D員推薦的教育培訓教材”優秀教材獎的書:《水平:悟水滸中的領導力》。

作者吳向京,曾在中歐國際商學院授課,並登上南開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講壇。

據他所說,光是扉頁上兩行字,就給了他滿滿的期待——

四十年百讀水滸、近三十年職場感悟、十年領導力專業研究,以中國經典、中國實踐與全球視野品悟中國式領導力和職場。

——整部小說九十六萬多字,看一百遍就是九千六百萬字,點鈔機成精,就沒人管一管嗎?

不過,我仍願意相信我是因為羨慕嫉妒恨,才會有如此齷齪的想法。

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在某書城花了19塊9毛9購買了電子書。

僅僅看了第一節“從晁蓋中箭說起”,我對作者的敬仰之情就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他比施耐庵更懂水滸!他知道的,施耐庵都不知道。

晁蓋怎麼死的?他的答案是:被徐寧射死的。

為什麼?因為整部《水滸傳》裏面,死於藥箭的就只有晁蓋和徐寧,兩人中箭後的慘狀都是一樣的。所以,從結構、價值觀、文筆推斷徐寧箭射晁蓋概率最高。

按這個邏輯,潘金蓮就是清白的。她是被武松殺死的,而武大郎是被毒死的,死法都不一樣!

晁蓋的死,悲就悲在,沒有任何陰謀,沒有人害他。他自己去死,誰也攔不住。

小說一開始就說得明白,洪太尉放走的是108個魔星,晁蓋不在其中。

晁蓋自己也做了七星夢,夢裏清楚地說了,七顆星掉他屋頂上,就是來跟他一起打劫的七個人,他不過是邊上一顆小星,化作一道白光走了。

這才是水滸整本書的氣質:天意難違、宿命難逃。

我很想勸他:

《水滸傳》真的沒必要多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出自《三國誌·魏誌·董遇傳》(晉·陳壽)。

請註意“遇不肯教”四個字,正因為董遇不願意教授,才有了這句一本正經的敷衍:“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這和“偽國學”提倡的“包本背誦”如出一轍,讓小孩子把幾十萬字的經典熟讀,卻不做任何講解。

幹貨

水滸在傳統文化中是什麼地位?和哪些元素有關?我特意做了個表格(僅供參考和炫耀)。

《水滸傳》的重要價值,除了文筆、塑造人物的手法等,還在於它體現的特殊時代的文化背景。

它是我們了解古代歷史、文化的一個站點,而不是終點。

我們這一代人的寫作充滿了過度色彩,充滿了深層次的扭曲和壓制,如果不拋棄可憐的自珍自愛,我們產生比肩往昔的文學經典可能性實在渺茫。

無論面對身邊的廣場舞大媽或作協大咖、還是面對歷史,我們的寫作不重要,我們在歷史中的角色,很重要。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贊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好文推薦☆

劉琨祖逖列傳:他們都曾年少,他們都已老去

李世民的陪葬墓裏,埋著一位短命的女人

這是一篇關於《美國工廠》的劇透,看不看隨你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