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躺在屎上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2002年的一天,黃思林的母親在絕望中,偷偷喝下農藥,很快,她便撒手人寰。

有人說,這個母親好狠心,丈夫動不了,女兒又那麼小,自己倒是解脫了,丟下他們父女倆怎麼活?

可人只要想活下去,即便被生活逼進犄角旮旯,也總是有辦法的。

7歲的黃思林與癱瘓的父親互換角色,做起了父親的盔甲,父親的吃喝拉撒睡,一律由她操持。

她放棄學業,放棄社交,放棄夢想,放棄前途,21年來,一直陪伴在父親身邊,不離不棄。

很多人替她感到惋惜,如果不是這樣的家庭拖累,迎接黃思林的可能是另外一種人生。

其實,黃思林家起初並不是這樣的,後來發生了一檔子事,才使父親癱瘓,母親離開。

事情的來龍去脈究竟是怎樣的?還要從黃思林小時候說起。

1995年6月,黃思林出生在福建閩侯縣竹岐鄉,一個農民家庭,家中條件與其他農戶相比,算不得富裕,但也不缺衣少食,一家三口其樂融融,黃思林幸福地被包圍在父母的愛裏。

可僅僅過了四年,黃思林平靜無憂的童年生活,就像陳醋打翻一樣,不留痕跡地揮發一空。

一天,一個工人慌慌張張地跑到黃思林家,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黃思林的父親上工時,從4米高的腳手架上摔落,腦袋先著地傷得不輕,人已送至醫院。

黃思林的母親一聽丈夫出了事,趕忙扔下手裏的活,拉著一旁玩耍的小思林,立馬趕往醫院。

到醫院後,醫生告知:是高位截癱,脖子以下的部位再也沒有知覺了。

當即,母親頭腦一陣轟鳴,差點癱軟在地,伸手扶住墻才勉強站穩。

4歲的黃思林哪裏懂得什麼是高位截癱,只見一群工人叔叔圍著母親各種安慰,再看看父親,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

她想:“如果我好好照顧爸爸,是不是爸爸就很快能站起來,又可以抱著我舉高高了。”

懂事的小思林,每天像小尾巴一樣,屁顛屁顛地跟在母親後面,幫忙照顧父親,小小個人兒一口一口幫父親餵飯,飯到嘴邊還輕輕吹一吹,生怕燙著父親。

父親出院後,黃思林一如既往地給母親當小助理。

妻女精心照顧兩年,卻未見黃思林的父親有絲毫好轉,黃家的日子過得一日比一日拮據。

想到家裏頂梁柱倒下,女兒還是不諳世事的孩童,大人小孩都需要她親力親為地照顧,再加上家裏門外、大大小小一籮筐的事情,全都落在她一個人肩上,黃思林的母親就越發感到苦不堪言、身心俱疲,越想生活越是沒盼頭,人也一天比一天憂郁。

黃思琳七歲那年,她的母親終究還是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背著丈夫和女兒喝下農藥,永遠地離開了。

一殘一幼,一副爛攤子,生活該如何繼續?

黃思林的父親躺在床上,一會恨這個,一會恨那個,恨來恨去,最恨的還是自己,他恨自己無能,連累老婆沒了命,如今又要連累孩子,恨得直想跺腳,可就是動不了,急得爆出滿頭的青筋。

他恨一會哭一會,鼻涕和淚水混在一起,他試圖伸手去抹掉這些情感的發泄物,苦於手一動也不能動,只能任其肆意流淌。

父親動不了,鐵定沒有指望,誰都明白,七歲的黃思林也明白。

父親照顧不了她,只能讓她來照顧父親,可家庭的壓力,連她的母親都難以承受,她一個小孩子又如何能撐得住?

沒辦法,路擺在面前,沒得選擇,饒是孩子,也必須兜起這個破碎的家。

七歲大的孩子可以做什麼呢?司空見慣的是,她們每天吃完媽媽做好的早餐,便高高興興地上學去,晚上再快快樂樂地回來。

然而,黃思林再也不能享有同齡孩子的這般待遇。

既然沒人為我煮清晨的粥,那就讓我為你炒溫熱的菜。

黃思林為父親做的第一道菜,是炒豆芽,由她們父女倆共同完成,父親躺在床上當指揮官,扯著嗓子,給黃思林教如何操作。

黃思林應聲摸索著翻炒,手忙腳亂,幾個來回後,揮勺的動作竟開始有模有樣,怎料,菜七八分熟時,竟咕嘟咕嘟冒出許多大小不一的泡泡來,著實嚇她一大跳。

黃思林端著這道泡沫拌豆芽,可憐地說:“還能吃嗎?”

原來,黃思林在洗鍋時放入了好多的洗潔精,衝了幾遍後,直接開始下油炒菜,沒想到,鍋裏還是殘留了洗潔精。

吃著帶有洗潔精味道的豆芽菜,父親既高興,又滿心酸楚,眼前這個七歲的女兒,還要被自己拖累多少年,她還這麼小,就要過這麼難的生活,吃著吃著,父親的眼淚滴進了起泡的豆芽菜裏。

此後,父女倆的一日三餐,就是在父親點撥、黃思林掌勺下出鍋的。

黃思林只有七歲,父親的一切起居生活卻由她全權負責。

即便是上學期間,也未曾落下過。

每天,別的孩子還在暖暖的被窩裏酣睡,黃思林卻不等雞叫聲起,早早爬起,煮好早飯,熱氣騰騰地盛在父親面前,待餵父親吃完,她一頓洗洗涮涮,收拾妥當,再幫父親翻個身蓋好被子,便出門到學校去;

午飯時間,她趕著點跑回來,給父親做飯、餵飯,抽空寫會作業,快到時間了,幫父親再翻個身,就又趕場子似的跑著上學去。

小思林白天連軸轉,晚上,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吧?

可惜,被子也不能治愈她一整天的疲勞,剛睡下不多時就又得起來。

每晚,至少要起來兩三次,幫父親翻身,換尿布。

平時,刷牙、洗臉、穿衣,甚至掖被角、撓癢癢、動一下,父親都要喊:“思林。”

哪裏需要往哪裏跑,黃思林就像父親的第二雙手。

可少年就是少年,看秋風不悲,看冬雪不嘆,看不公不敢面對。

父親第一次坐上輪椅,黃思林沒有叫一個鄰居過來幫忙,她聰明地借助周圍的木板、椅子等道具,拼盡全力,一個人硬是將父親拖到輪椅上。

有人驚嘆,一個幾歲的孩子能有多大的力氣,竟將一個一百多斤的大人放上輪椅,太不可思議了。

也許,她認為父親只要坐起來,就離站起來走路不遠了。

可她的幻想,一次次被現實無情地打趴下。

一天天,一年年,黃思林盡心盡力照顧父親,幾年過去了,父親也沒能自己坐起來,更沒有站起來,更別提走路了。

照顧癱瘓的親人,換作成年人,都未必能像她那樣有耐心,思林真了不起,村裏人經常這樣誇贊她。

是的,她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卻承受著成年人不曾有過的重擔,她的苦楚有誰能感同身受呢?

她不是鐵打的,她也偷偷哭過,心裏抱怨過,自己怎麼就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呢:

上下學期間,同學們都是三五成群結伴而行,而她從來都是形單影只,因為她總是到校最晚的一個,回家最早的一個;

放學後,別家的孩子可以出去痛快地玩,而她只能聽著村口傳來的笑聲,心生羨慕,急切地也想出去玩,可手裏的家務活怎麼也做不完,很多次甚至都急哭了;

感冒發燒後,別的孩子由父母帶著去診所看病,而她沒錢看病,也沒人帶她看病,就自己用熱毛巾在額頭敷一敷,然後蓋上厚被子捂一身汗出來,就算治了病。

人有逃離痛苦的本能,黃思林迫切想離家出走,浪跡天涯。

一次,她還真的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直接去福州找同學,剛開始像鳥兒出籠一樣,活蹦亂跳。

哪成想,不到一天,黃思林的心就開始七上八下地打滾,滿腦子都是父親,越想心越發緊,有沒有人幫他翻身,有沒有人幫他換尿布……

身在外,心已回,與其說父親離不開她,倒不如說是她已經離不開父親。

三天後,黃思林又拖著行李折返回來,到門口,她佇立良久,凝望著眼前的小屋,親切熟悉,從裏到外透著親人濃濃的味道,心情莫名舒坦起來,也許這種感覺就是心安吧。

剛踏入門檻,父親驚喜的表情仿佛聚成漩渦,頃刻間將她卷入內疚的深處,她簡直想扇自己幾個大耳光。

從今往後,她再也沒有離開家,沒有離開父親。

淌過人生這條大渡河,別人愛莫能助,自己逃又逃不掉,不如盡情倒飭生活,人生得意需盡歡,得瑟一天是一天。

小學六年級時,一次過節,父親從床底摸出20元錢給黃思林,讓她任意支配,黃思林接過錢猴急地跑了出去,不大一會就抱著戰利品回來了,興致勃勃地將漢堡、炸雞和可樂一通放在父親的床上。

關上房門,父女倆圍著暖暖的燈,盡興地吃著洋餐,共同分享一杯可樂,冰爽的可樂卻喝出了暖心的味道。

那些在煎熬中期盼的歲月,仿佛瞬間都封存在了此刻的溫馨幸福中。

黃思林頭一次頓悟到:父親在,家就在,沒有比和父親在一起,更讓她快樂的事情了。

然而,孩子不可能一直待在父母身邊,遲早要到外面尋求自己的教育和生活,黃思林也會走上這條路吧?

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在社會熱心人士的幫助下,黃思林順利讀完了小學和初中,該上高中了,不出意外的話,後面還會上大學,讀研,這是21世紀孩子該享有的教育路線。

黃思林一天天長大,預示著她與家漸行漸遠,這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有人開始為黃思林的父親擔憂了,如果黃思林離開家上學去,他該怎麼辦?

眾人替黃思林的父親捏了一把冷汗,同時又希望黃思林能夠繼續學業,讀書是窮人改變命運的最好出路,只要好好讀書,前途定然差不到哪去。

這個抉擇也擺在了黃思林面前:到底繼續升學還是輟學?

高中比不得小學、初中那般自由,得在集體宿舍寄宿,自己又不能將父親帶到宿舍照顧,如果為了上學,將最親的父親不管不顧,她做不到。

沒有非上不可的學,只有非照顧不可的父親,最終黃思林果斷放棄了學業。

況且,她也不想一直靠別人的救濟生活,她想要自己賺錢養活父親。

於是,黃思林開始了打工生涯。

因為要定時定點地照顧父親,很多公司一聽這樣的情況,就都將她拒之門外,黃思林只好去做洗碗工、搬運工之類相對自由的臨時工。

打了幾年工,黃思林依然沒有穩定的工作,父女倆的生活水平沒有比之前提高多少。

後來,她照顧癱瘓父親的事情一傳十、十傳百地傳到了政府的耳朵裏,政府出面幫她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並且不耽誤照顧父親。

下班後,黃思林還能經常推著父親出去曬太陽、看日落,有時,她一邊走一邊給父親講公司裏有趣的事,總是將父親逗得笑不停。

可是,只要一上街,別人看她們的眼神就像看大猩猩一樣,這讓黃思林感到很是焦慮,一度覺得推著殘疾的父親出去很丟人,特別害怕被人看到。

後來,她幹脆專挑沒人的地方去。

不巧,她們還是被人給看到了。

一次,黃思林推著父親經過一處工地,行走間,她用余光掃見路邊一個灑水工,正盯著自己看,她頓感渾身不自在:他想幹什麼?嘲笑我嗎?

黃思林扭過頭也死盯住那人看,二人對視片刻,黃思林卻心砰砰跳出了聲,跟著心跳的節奏加快步伐,推著父親趕緊逃離現場,走出百米遠時,她忍不住調過頭來再試探著看,那位工人還立在原地,正一手探額,瞭望著她們的背影,若有所思。

就在這時,工人衝她豎了個大拇指,微笑著什麼也沒說。

這個無聲的鼓勵就像從天而降的禮物,她緊繃的心瞬間盛放開來,推著父親的輪椅邊走邊蹦跶,心裏反復咀嚼著那個大拇指,不禁生出一種成就感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黃思林還告訴自己,無論她走到哪裏,都要帶上父親。

嫁人後也要這樣嗎?

當然。

父親是黃思林的唯一牽絆,她不奢望鮮花鉆戒,房子車子,她只希望她的良人能對父親的愛,撐過每個四季。

結婚前,她定要和對方約法三章,“攜父嫁人”是她的準則,否則寧願不嫁,也要陪父親到老。

黃思林曾談過一個男朋友,二人相處一年,黃思林家中的情況對方一概不知,直到男方提出結婚時,黃思林才將實際情況和盤托出,男方雷驚般反應道:“我父母肯定不同意。”

當頭冷水,黃思林一陣難過,一時間,竟為自己的特殊經歷傷懷起來,自己的家庭情況擺在那裏,非親非故,別人誰願意增添負擔?

生活各自不易,個人所求不同,各自立場不同,勿在心中強求別人,若有緣,天自安排。

黃思林想通了,對感情不再抱有太高的期望。

後來,熟人牽線,她又見了一些相親對象,對方一聽有癱瘓的父親要照顧,一個個都被嚇跑了。

直到劉宜和出現。

當時劉宜和在閩清辦工廠,黃思林正好幫叔叔給工廠運送刷墻用的塗料。

工作時,她渾身上下都是白白的,除了眼睛能看清楚,連男女都分不清,劉宜和近前說話,才發現黃思林是個女孩。

一個20歲左右的女孩,獨自一人搬運一袋袋塗料,卻沒有絲毫怨言,劉宜和認定黃思林是一個能幹的女孩,就主動留了電話。

接觸幾天後,彼此印象很好,黃思林便將自己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劉宜和,黃思林本想著,劉宜和跟她肯定沒下文了,沒想到,他非但沒被嚇跑,反而決定和她交往。

正是黃思琳的堅持和孝心,打動了劉宜和。

很快,二人便閃婚走到了一起,建立起他們的小家。

那,父親呢?

婚後,劉宜和與黃思林同甘共苦,一起照顧父親,黃思林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一次采訪中,黃思林說:“雖然結婚有些倉促,但遇到一個能接受父親,又能體諒我的人,我也沒什麼要求了。”

養兒方知父母恩,有了孩子後,黃思林更加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將照顧父親放在首位。

作為父親的女兒和兒子的母親,她日常的狀態便是,放下孩子,抱起父親。

要是出門聚餐,她就前後開工,用背帶將孩子背在背上,胸前打個大大的結,騰出手給父親來個“公主抱”,再慢慢放進車的後大座,呵呵笑著對父親講:“你就像個小孩子。”

父親也開心附和道:“趕著吃飯去咯,趕著吃飯去咯。”

上有老,下有小,二胎出生後,黃思林更是分身乏術,就辭掉了之前政府給安排的工作,專心在家照顧父親和兩個孩子。

黃思林本就不是安逸的人,在家做全職主婦也要想辦法賺取外快,補貼家用。

她說幹就幹,做起了微商小生意,在網上賣紙尿褲等嬰兒用品。

靠著好人緣,老顧客轉介紹給她很多客戶,她從中賺到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後來,利用父親和孩子睡覺的時間,黃思林又擺起了流動攤位,賣鹵豬蹄,而這個小生意的靈感正是來自父親。

父親沒有什麼特別愛吃的美食,唯獨鐘愛鹵豬蹄,黃思林就幹脆去學了這個手藝,學成後就紅紅火火地開始營業了。

賣豬蹄賺錢的同時,還能讓父親吃個夠,兩全其美。

黃思林的孝心由村傳到鄉,再由鄉傳到市,又由市傳到省,感動了一方百姓。

2017年,她榮獲“感動福建十大人物”。

2019年,又被評為福州道德模範。

2021年11月,黃思林獲得第八屆道德模範提名獎。

面對所有榮譽,黃思林卻很平靜,她說:“照顧爸爸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我要將孝老愛親的正能量廣泛宣傳出去。”

後來,她走進福建閩侯縣荊溪中學,參加學校開展的“百善孝為先,爭做有孝心的荊中學子”活動。

她與師生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真情流露。

黃思林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但足以直入人心。學生們被她的孝心孝行所觸動,都舉手爭著分享心得:

“姐姐的故事,讓我明白了,父母的愛不能理所應當的索取,我們應該體諒父母,用行動反哺父母。”

……

最後,校長又分享:

“‘孝’不需要喊口號,我們會結合黃思林的事跡,進行孝道進班宣傳,告訴學生在孝順父母上,很多事情是可以做到的。”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

黃思林的父親遇到這樣的女兒何其幸運。

他經常笑意盈盈,像一朵太陽花,沐浴著女兒的愛,逢人就說:“幸好有女兒日夜照顧我。”

是的,黃思林7歲時便像大人一樣,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顧父親,並堅守21年。

中國14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

不得而知。

我們感動於黃思林的懂事、有孝心,但感動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心疼她用21年的時間,與苦日子周旋,一個人一輩子有多少個21年,更何況是青春歲月裏的21年。

歸根結底,是沒有健全的父母,如果黃思林的母親健在,父親沒有癱瘓,她是不是也和其她孩子一樣,能體會柴米油鹽的充實,體會夢想啟航的激情,然而……

可話又說回來,但凡有辦法,哪個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被自己拖累到用眼淚洗掉眼淚,用淒苦驅散淒苦。

對父母來說孩子是永遠是自己的心頭肉,孩子的一個不開心,父母可能會徹夜難眠;孩子一次考試不及格,父母可能會因此而焦慮很久;孩子幾天沒打電話,父母可能會擔心地胡思亂想。

可對孩子來說,父母又何嘗不是他們的軟肋,孩子的安全感來自父母,底氣也來自父母。

只有父母健康,孩子才能安心地披甲上陣、甩開膀子拼搏。

而不是,一邊奮鬥一邊還要像黃思林那樣惦念著家裏。

希望世上的子女都如黃思林,但又不希望是黃思林。

只希望世上的父母皆安好,如此,世上的黃思林便皆晴天。

. END .

【文| 張漫晳】

【編輯|丹尼爾李 】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5年前於歡過失殺人被判無期,獄中被表揚六次後出獄,如今怎樣了

10年前,“寧坐寶馬哭不坐單車笑”的拜金女馬諾,如今過得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