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刀架在脖子上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距今兩千六百多年前,東周春秋時代,在城濮地區(今山東鄄城西南),發生了一場大戰。

城濮之戰

交戰雙方,一方是歷經十九年流浪生活才當上國君的晉文公重耳所率領的晉,齊,秦,宋四國聯軍。另一方是楚國令尹子玉所率領的楚,鄭,許,陳,蔡五國聯軍。雖然交戰雙方的主角是晉國和楚國,但實際上卻是幹系著當時中國命運的南北大決戰。是勢力不斷做大的楚國稱霸中原,還是以維護周王室為旗號的晉國守住北方的霸業,全都決定於這次戰役。

晉文公重耳,因國亂被迫流亡十九年才回國成為國君。

  負責指揮晉軍主力的,是曾經跟隨重耳流亡一十九年的群臣之一,先軫。

晉國中軍元帥,先軫。因封地在原,又稱原軫。

  有關先軫指揮過的戰役記載並不多,這也是他沒有同在春秋時期的孫武,吳起等人出名的原因。而且他也沒有留下什麼《先子兵法》一類的書籍供後人研究。但大凡是上過高中的朋友,都不應該對他的名字陌生,因為高中語文課本裏就記載了他所指揮的另一場著名戰役...崤之戰。

秦晉崤之戰,此戰秦國三名統帥全部被俘。

  事實上,相對於孫吳等著名軍事家來說,先軫一點兒也不遜色...或者說,更勝一籌!因為他在城濮一戰中,把伐謀,伐交,伐兵這三者,發揮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說他是春秋第一名將,真的是實至名歸。

  城濮之戰的起因,是楚國進攻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而當時正是重耳經歷多年流亡之後,好不容易回到晉國成為國君的時候,晉國當時的實力無論如何也難以與楚國硬懟。

  更讓晉文公為難的是,在他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宋國和楚國對他都非常友好。宋襄公在軍事上雖然是個被嘲笑的對象,但在禮儀上卻是真正的君子作風,一見面就對當時落魄的重耳贈馬二十乘。另一邊的楚成王不但以國君之禮相待,後來又護送他去秦國,幫助他復國,更留下了‘退避三舍’的佳話。不管是春秋時代還是現代,這都可以算是兩位鐵桿哥們兒了。該怎麼取舍呢?

  然而這一仗不打又不行,如果坐視楚國滅宋,楚國的手和欲望都將無止境地繼續向中原延伸...於是晉文公召開了群臣會議,會議的結果是,大家都說:幹吧!都流亡這麼多年了,不就是為了過好日子嗎?誰敢添堵,統統抹平!

  從這個時候起,我們可以看看先軫這位春秋戰神是怎麼秀操作的了。

  晉軍沒有直接去宋,而是改道於南,一口氣先把曹衛兩國給滅了。曹衛兩國不但是依附楚國的小盟國,而且在重耳流亡途經的時候很不友好,一個據門不給過,另一個則搞出一件重口味的荒唐事:曾經偷看重耳洗澡...僅僅是為了驗證重耳的肋骨是不是像傳說中那樣連在一起。現在是公仇私仇一起報的時候了。

重口味,偷看別人洗澡的曹共公。

  楚軍的總指揮,令尹子玉也不是個善茬,在戰場上更是個常勝將軍,有著多年的帶兵經驗。晉軍猛攻曹衛的時候,他沒有去救,而是急攻宋國,顯然不願意因為晉軍的行動而陷入被動局面。

楚國令尹,子玉,曾經把號稱仁義的宋襄公打得屁滾尿流的就是他。

  於是先軫又來了第二招,他讓宋國人帶著金銀財寶去出使齊秦兩國,請他們派使者來交涉楚國。齊國和秦國可是大國,這兩個大佬的面子要是不給,楚國就等於招惹三個強國了。所以子玉馬上想出對策,也派出使者回答對方:行啊,我可以撤兵,麻煩讓晉國也把曹衛兩國給復了。

  殊不知,這正中先軫下懷。他一邊扣住楚國的使者,一邊悄悄給曹衛兩國國君說,我們老大寬懷大度,現在準備讓你們兩個恢復地盤,不過你們今後就要跟著我們混了,去給你們過去的大佬送一封斷交書吧。混江湖當然是要講義氣的,但曹衛國君都已經是階下囚,命都在人家手裏了,義氣嘛,就先往後推一推吧。他們當然迫不及待地答應了,不但送出了斷交書信,為了拍拍晉國馬屁,信裏還夾帶了一些不太禮貌也不著四六的話...不管是不是因為刀架在脖子上才寫的,總之,他們寫了。

跟我混吧,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個碗刷。

  子玉這下子就忍不了了,馬上下令全軍北上,要和晉國拼命。順便把齊秦兩國的使者也給趕跑了,都給我滾蛋,斷交書都送來了,還交涉個鬼!不理解子玉的做法?那你想想,你在中線懟得對方出不了門,已是超凡時刻,上下兩路隊友投了,不但投了,還對你冷嘲熱諷...你什麼感覺?

而先軫呢?趕緊把被趕跑的使者都請到晉軍營帳裏,好酒好肉款待,然後以言語打動:你看,這個事他子玉也太不地道了,我們老大的面子是小,你們老大的面子就...你們回去是不是也好好說說?

  這一說就說來了兩支援軍,齊國大將歸父,秦國王子慭都帶兵來了。雖然你們晉楚打架不幹我們事,但混江湖的,面子和義氣都很寶貴!帶來多少人並不重要,但帶來齊秦兩個大國的支援,那對晉軍士氣的提升可不是一星半點的。

  先軫呢?伐交已經差不多了,可以開始伐謀了。楚軍一出,他就下令全軍撤退,因為重耳以前答應過楚成王:為了報你的大恩,以後我們兩家要是有什麼非打不可的架,我一定讓我的小弟們後退三條街,表示禮讓。於是晉軍退避三舍,而楚軍則緊跟三舍,雙方來到了城濮。

  子玉和楚軍很得意,看對面的,還沒打就怕了。晉軍則很憤怒,我們退後是謙讓,你們還跟上來了,這是典型的給臉不要臉!於是晉軍士氣大振,可以開始伐兵了。

  先軫的伐兵戰術看似是很簡單粗暴的,晉國的上下兩軍對應楚國左右兩軍,開戰後先假裝撤退,引誘楚軍追擊,把陣型變成一個看似對自己不利的被包圍結構,讓對方更加大意。然後利用中軍向左右兩邊出擊,擊敗對方的左右軍後,兩翼反包抄回去。這個戰術說起來是很容易的,歷史上也有很多人嘗試過,但做起來並且成功的,並不多。可以聯想到類似的就是古代迦太基將軍漢尼拔在坎尼會戰中的指揮了。相比之下,坎尼會戰的規模更大一些,不過要說在外交,謀略,軍策上完勝對手的,則只有城濮之戰了。

坎尼之戰,鄧尼拔成功運用反月陣型,大敗羅馬帝國。

  先軫對自己的謀略很有信心。不過老實說,當時按軍力來看,晉國還是處於稍弱一方的,因為晉國內亂太久,文公登位還沒多少時間,國內的生產都還沒有好好安定下來。雖然有秦齊這些大國的支援,但派來援助的秦軍和齊軍數量並不多。歷史記載,晉軍投入戰車七百乘,士兵約五萬人。而楚軍戰車超過一千二百乘,士兵近十萬。這種以弱對強的處境,千萬千萬不能再有什麼噩兆了。

  偏巧,大戰前一天,晉文公做夢了,他夢見和楚王打架,被楚王一把推倒在地,頭也被打破了,楚王還俯下身來吸他的腦漿。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噩夢,尤其在那個被風吹倒旗桿就認為必敗無疑的年頭裏,絕對的大兇之兆。真換了後來那些搶地盤拜關公的老大,做這種夢,恐怕一年都不敢出門的。

乖,別動,我要吸你的腦!

  而且,你做夢就做夢吧,一個人知道就行了啊,可是心懷不安的晉文公居然還把這件事給所有人說了,還請大家討論解夢。這真是一個很騷的操作,稍有不當,那先軫費力積攢的全軍士氣說垮就垮了!

  騷操作是要有隊友配合的!另一位也曾經追隨文公流浪十九年的大臣狐偃走了出來,先施一個大禮,然後滿臉笑容,甚至是激動地口稱:“此大吉之兆也!君必勝矣!”

晉國上軍將,狐偃。

  “國君仰面倒在地上,那是上天在垂照著國君,楚王伏在國君身上,那是楚王伏地請罪,而腦漿子,那是智慧的象征,國君把腦漿賜予楚王,那是以國君的智慧去征服楚王!我軍有如此大吉之像,此戰必勝!”

  什麼叫巧舌如簧?什麼叫顛倒黑白?你能說服敵人,那是你本事!你能把知道內情的自己人也說服,那你是大神!當然,也不排除,這一段明載於《左轉》中的故事,很有可能是晉文公和狐偃相互配合打的謀略牌。於是晉軍的士氣更上一層樓,可以決戰了。

  公元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一切如先軫所料,晉軍大勝,楚軍潰不成軍。戰役經過可以不用詳述了,因為先軫已經把一切都經營完善了。而楚軍主帥子玉,最終愧疚難當,自刎而亡。晉文公隨即迎駕周天子,在踐土盟會列國,又受醴酒禮仗,代天子征伐,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原霸主。

城濮大戰後,晉文公踐土會盟。

回到晉國以後,晉文公首贊了狐偃,而整個戰役中的主要謀劃人先軫,屈居第二。冤不?一點兒也不!想想自己的單位,每次先被領導表揚的,究竟是那個做得多的,還是那個說得多的?

重耳,先軫,狐偃的塑像。

  其實,千百年前古人的智慧與識人,是非常優秀的。歷史上的狐偃,也不是一個只會說的人。他幫助晉文公改革,使晉國國富民強。對此,後人自然有正確的評價,他和先軫都是輔佐晉文公稱霸的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