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死泥鰍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河姆渡是個很好看的渡,舟楫呀呀,楊柳依依。河姆渡必是擁著姚江之水的,而姚江上的石灰橋則是近外婆的家了,我在橋上乘過涼,明月清風,烏篷搖曳。那時童年的我,不知清淺的姚江和河姆渡相連,不知代表東方文明源流的河姆渡遺址橫空問世於姚江邊。一個文明源流中誕生之人是如何地傲嬌呢?我有點醉。我曾對河姆渡這溫婉的名字進行考證,史紀紛紜,然我還是鐘情為愛殉情的女孩兒在此姚江渡口化而為神,福佑寧紹平原和平安康幸福,人敬稱“河姆”的典故。

我從河姆渡走到河姆渡遺址前,三塊巨石壘成的門,闊大而古遠,仿雙鳥朝陽象牙蝶形器的門楣真美,古人與現代人的審美完全存在於元宇宙之中,別無二致。河姆渡遺址挖掘出四個文化層,第一文化層於5000~5500年前;第二文化層於5500~6000年前;第三文化層於6000~6500年前;第四文化層於6500~7000年前。它是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自寧紹平原越海直達舟山群島,乃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之一,令世人驚嘆。飄香的稻子生機盎然,幹欄式建築足顯智慧,雙鳥朝陽牙雕更是爆款。它長16.6厘米,殘寬6.3厘米,厚1.2厘米,線條優雅美致,寓意仙然飄忽,誠慧眼蓮心也,足為河姆渡標識而享譽人世。既然寧紹平原出土美意延年、追求光明和自由的藝術,那麼,溫婉靈性的寧紹人釀出的酒也是溫婉靈性的,然而我竟在鹹亨酒店醉過。

寧紹平原很少戰爭,所以遺址中沒有發掘出與戰爭有關的石刻或武器。人的生命只需要朝陽的飛鳥和添香的紅袖。渡口的瞭望總因了曉風殘月斷腸人在天涯。

渡口依著的是龍泉山,它俯視著河姆渡遺址,閑看寧紹平原上抽穗的稻谷,紋彩的陶罐,鶯啼的陶塤,如此的才情終究孕育出不世的聖賢王陽明、黃宗羲、嚴子陵、朱舜水。哲人大儒自有其沛然臨世的機杼,指引文明前行的序列,這是東方文明源流的演進。“天下為主,君為客”民主思想傳播者黃宗羲,“學以致用”的哲人朱舜水,疏離廟堂的隱士嚴子陵,皆學界翹楚,澤被千年。陸九淵的心學由王陽明完善、集大成後傳至日本、朝鮮等國,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據傳其母孕間,祖母夢見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遂取名為“雲”,他卻五歲還不會說話,一高僧過其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改名“守仁”遂開口,甚奇。他的不同凡響之處在於,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讀書做一個聖賢之人卻是最重要的。他的心學教義“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被學界譽為中國中世紀社會後期出現的最早的啟蒙哲學。龍泉山上的四賢碑夯實了河姆渡文化的高峰地位,陽明書院標誌著七千年以來寧紹原野上精神體系的又一豐碑。他的要義在於培育心中的良知向世界散發光芒,這和河姆渡天空上的雙鳥朝陽的圖騰本質是一致的。

從河姆渡至龍泉山皆有姚江環繞,搗衣聲聲,村姑裊娜。姚江邊老宅的堂屋裏,外公總看著院裏的一棵冠蓋如雲的棗樹喝茶不語,對我視而不見,他偶爾為之的是叫表弟釣來泥鰍加黴幹菜讓外婆燒給我吃,真極鮮極美。而我回上海向他告別的時候,他從昏昏的帳篷裏支起身,眼裏是亮的淚,他依然沒有說話,看著舅舅領我出門。這個情景我記了幾十年。外婆對外公極為不滿,說他像小開一樣最後都由外婆操持家事,我第一次見到外婆的時候,外婆在門口的河埠頭洗衣。現在我竟然記住的不是辛勞的外婆而是一事無成的外公,那太不可思議了。我想,這外表靜默不語而內心波瀾壯闊的親情是人類得以生存的基礎,比幸福指數更深邃的宇宙因子。河姆渡遺址裏的種子開花、鳥兒出殼,是多少溫情催開的呢?!幻幻從法國巴黎回上海探親的時候,我開車領她回了一趟故鄉,一家人在姚江邊留了影,襯著她青春臉龐的是青蔥的龍泉山和遙遠的河姆渡,只可惜外公外婆已經不在了,那石灰橋和老宅也因城建消失了,只是姚江還在,河埠頭還在,河姆渡還在,雙鳥朝陽的蝶形器還在,雙鳥朝陽的指向還在。她感知非膏腴奢靡之地才是福地,有溫情自由之地才是福地。

那是一個春天的季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一行白鷺上青天。此與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山高水長的嚴子陵先賢是絕配。

在寧紹土地上,雙鳥朝陽圖騰催生的還有西子湖畔的斷橋、蘭亭曲水的流觴、會稽山上的甘霖、富春江邊的釣臺、鑒水雲天的蝴蝶、天籟絕響的越聲和陸遊唐琬的釵頭鳳!(徐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