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雞都餓死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文王出師未捷身先死,討伐商紂的重任落到了繼位的武王姬發身上。武王姬發是姬昌的二兒子,大哥伯邑考為救父親殞命殷都,王位順序由姬發繼承。

這裏有個歷史常識說明一下,所謂文王武王,是他們駕崩後追封的謚號,是帝王一生功過的高度概括,多數就一個字,偶有兩個字,這個字很有講究,不是亂叫的,以文武為例,經天緯地曰文,克定禍亂曰武,這是對帝王的最高褒獎。後面咱們陸續會看到,中國歷史前後五百多個帝王,謚號文武的只有二十多個,基本上都是牛人,在歷史上都占據著重要位置。

姬發繼位後,秉承老爸的先進經驗和工作風格,繼續重用姜子牙,還啟用了四弟周公旦。周公旦,去掉旦字,大家更熟悉,周公,解夢大咖。其實真正的周公根本不是解夢的,人家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哪有空坐公園門口跟你白話兒。為啥說周公解夢,是因為孔子特別崇拜周公,跟別人說渴望每天晚上和他在夢裏相會,討教治國齊家之道,後來人們用見周公形容做夢,周公也漸漸變成了一個算命老頭。

武王九年,姬發自稱太子發,拜姜子牙為軍事,以文王之名出師伐商,主動前來會盟的大小諸侯有八百多個。但這次出師只是虛晃了一槍,姬發率眾渡過黃河後又回去了。關於這次半途而廢的出師,《史記·周本紀》記載了兩個挺有意思的細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雲。”隨行的人都說這是好兆頭,但是姬發擺手說不行,他覺得這預示著商的氣數還未盡,於是班師回朝,將這次出征變成了一場軍演。

又過了兩年,姬發聽說紂王殺了比幹、氣瘋箕子、逼走微子,徹底壞透氣兒了,身邊人眾叛親離,再無賢臣。於是通告天下諸侯,進擊吧兄弟們!

武王十一年冬,戊午日,宜出行、慶典。荒煙古道上,朔風凜冽,旌旗漫展,武王姬發持戈矗立在高大的戰車之上,滿面威嚴,在他身後,戰車三百,虎賁三千,甲胄之士五萬,車馬兵士踏起的塵土漫空飛揚,遮天蔽日。

恢弘場景描述完,插播一個成語故事:三軍行進間,姬發突然看見前面有兩個人跪伏在路中間,武王很詫異,待到跟前凝目觀瞧,那是兩個老者,博冠娥帶須發皆白,正是周國老臣伯夷、叔齊。

這倆人是孤竹國君的兒子,文王在位時從孤竹國偷渡來的周,和姬發的大爺爺二爺爺太伯和虞仲一樣,互相謙讓王位,最後離家出走。姬發心說這是作啥妖呢?但敬重倆人品德高尚,不敢怠慢,趕緊下車攙扶,問道:兩位老先生因何如此?倆老頭拉著姬發的手磨磨唧唧說了半天,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話:武王伐紂是以下犯上,不忠不仁。

姬發聽著心裏這個氣啊,還不好當場發作。他身邊的武士們不幹了,要殺了倆人,姜子牙趕緊在旁邊說:別,這哥倆是好人,我勸勸他們。然後連哄帶騙地把伯夷叔齊送走了。

武王滅商後,天下歸順,但伯夷叔齊以此為恥,表達負面情緒的方式是不吃周朝的糧食。倆人隱居在首陽山,挖野菜填肚子,估計這山水草也不咋豐茂,最後雙雙餓死在首陽山上。死前做歌,其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這就是成語不食周粟的由來。

在伯夷叔齊的人生觀中,領導就是領導,只能無條件服從,犯了錯也不能反抗,反抗就是不忠不仁。六一君在此不想過多評論,忠義也好,迂腐也罷,各位同學心裏自有論斷。

紂王聽說姬發來討伐自己,發兵七十萬抵禦。那邊五萬,這邊七十萬,雙方兵力聽起來有點懸殊,但是商軍很多是由監獄中的犯人臨時集結的,不但沒有戰鬥力,關鍵時刻還會倒戈,正規隊伍的士兵也早對紂王一肚子怨氣,哪有人肯為一個暴君拼命。兩軍在商朝行都朝歌郊外的牧野展開決戰,剛一交手商部就潰不成軍,兵將紛紛倒戈,轉身和周軍一起攻打朝歌。所以這場戰鬥雖說規模挺大,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也很高,卻一點都不激烈,用梁啟超先生的話形容:激烈程度還不如他們廣東人鄰村之間的械鬥。

由此六一君覺得周在伐紂這件事上顯得過於謹慎,醞釀的時間太長,再果斷一點的話,周朝歷史至少可以提前十年,也就不會有那麼多枉死在紂王暴行之下的冤魂了。

紂王眼見周軍殺進朝歌,知道大勢已去,這個手格虎豹視人命為草芥的猛男第一次感到了恐懼,哆裏哆嗦地把壓箱底的卡地亞勞力士戴在身上,登上鹿臺自焚而死。姬發進城後發現心心念念的仇人自殺了,心裏著實不解恨,一氣之下邊罵娘邊對著紂王的屍體連射三箭,接著拔出佩劍一頓捅,最後用斧子砍下了紂王的腦袋,才算出了一口惡氣。

至此商朝550年統治宣告結束,周朝正式登場。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王朝,雖說完整意義上的封建制是由秦朝開始,但周時已初具雛形。除了日趨完善的社會制度外,周朝最大的貢獻是為後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精彩故事,尤其是後半段春秋戰國時期,可謂英雄輩出百花齊放,一大幫牛人各顯神通,用特色鮮明的手法為我們烹制了一席饕餮盛宴。別著急,待六一君領著大家一一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