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把蓄水池填平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9日上午,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下稱“武創院”)正式成立。這是武漢繼啟動院士專家引領十大高端產業行動計劃,創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後,又一次深挖“人才紅利”的嘗試。

填平科技成果轉化“斷裂帶”

據了解,武漢擁有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73名院士、130萬在校大學生。電磁能、衛星導航定位、光纖研發制造等一批技術世界領先,航母、北鬥、蛟龍、神州等一批國之重器凝聚著武漢智慧。工程設計、橋梁建造代表中國最高水平,“光芯屏端網”、汽車制造和服務、大健康等產業集群正加快邁向萬億級。

去年以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獲批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啟動建設,七大湖北實驗室集中揭牌,2020年武漢高新技術企業凈增1842家,武漢科技創新的根基進一步夯實。

武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永輝介紹,武創院致力於暢通各類創新要素流通渠道,打造人才、技術、資本“蓄水池”。實行“項目經理制”,探索與高校院所建立人員互通、業績互認制度;實行“揭榜掛帥制”,推進跨領域、跨產業技術合作,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行業共性技術攻關;實行“投資包制”,聯合企業、核心團隊、社會資本、金融創投機構等,建立多渠道、多層次投融資體系。

第一財經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武創院公開向全球遴選院長,並賦予院長在人才引進、項目投資、院所運行等方面較大決策權,以賦權增活力。

專家:應避免與現有研究院所相互“打架”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看來,武創院的創新內涵就是要轉化為生產力,最終要落實到企業發展和產業發展上。

周濟在武創院專家咨詢會上6次強調,武創院要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特別是助力民營企業的發展,這是武漢縮小與沿海發達地區差距的重要抓手。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邵新宇表示,華中科技大學發展和武漢產業發展是深度融合的,學校裏的學院以單一學科支撐,而武創院是以綜合學科支撐。“希望武創院和現有的學院能發揮不同的優勢,共同推動武漢創新。” 邵新宇建議,武創院應厘清與武漢現有研究院所的關系,避免惡性競爭,相互打架。

武創院如何以更活的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了山東產研院的經驗。

首先不能有行政級別,“把創新管理職業化”,幹得好留下,幹不好就走人。“我辭去廳官擔任山東產研院院長以來,每天都兢兢業業,幹不好可能明天就面臨著失業。”

其次,按照創新實踐活動來自主設計治理體系和運行管理的機制。此外,我們提出“商業成功是檢驗技術創新的唯一標準”。

人口專家董玉整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才最大的空虛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不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武漢要挖掘人才紅利就必須有留得住人才的事業,有創造和實現自己價值的平臺,希望武創院就是這樣一個能讓人才有所建樹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