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打發死人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環球網微信公眾號

湯加火山爆發吸引了全世界的關註,不少人擔心此次爆發除了海嘯還會給地球和人類帶來其他的一些後續影響。這種擔心並非杞人憂天,歷史上幾次嚴重的火山爆發及其次生災害確實曾給地球帶來深重的災難。19世紀印度尼西亞的一次火山爆發就為人類帶來一個“無夏之年”。

大饑荒

1815年4月5日,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北部的坦博拉火山突然爆發,遠在2000公裏之外的地方都能聽見火山爆發產生的巨響。這次大爆發留下一個深700米、直徑達到7公裏的火山口,當時直接就造成了附近地區7.1萬人死亡,其後陸續的火山噴發一直持續到了7月中旬。連續三個多月的火山噴發將數百萬噸的碎石、灰塵和上億噸的二氧化硫送上了天空。顆粒物雖在大氣中只存在數天,但大量二氧化硫會轉化為硫酸,然後在大氣中形成氣溶膠,這些氣溶膠會長時間阻擋太陽輻射,在整個北半球形成了類似“核冬天”的後果。

這次火山噴發造成全球溫度下降,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氣候,特別是給北半球大部分地區在接下來的夏天帶來創紀錄的寒冷。在歐洲、亞洲和北美等地,1816年的六、七、八月罕見地出現了下雪、結冰和霜凍等一系列極端天氣現象。所以,1816年被世人稱為“無夏之年”,還有人稱之為“凍(餓)死人的1816年”……

在當時以農耕為主的社會裏,北半球的很多地方遭遇了大面積饑荒。以中國為例,當時的中國正值清朝嘉慶二十一年。據相關史料記載,這一年的農歷六七月份,河北、山東、山西、河南以及江蘇的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嚴重的霜凍災害。長江流域甚至在夏天飄起了大雪,安徽省的部分地區7月份降雪達到一寸多厚。由於氣溫驟降,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導致糧食大幅減產。地處亞熱帶的雲南地區也受到嚴重波及,據雲南《鄧川縣誌》記載,嘉慶二十一年“是歲大饑,路死枕籍。”但另據研究,經歷了嘉慶災荒之後的中國農業結構也發生了一些積極的改變,北方的農民開始喜歡種植更加耐寒的農作物,地瓜、花生和玉米遂得以普及推廣,中國的主糧更加多樣化,中國人的食譜也變得愈發豐富起來。

不僅中國,1816年整個北半球都發生了類似的饑荒。英國7月份降雪,德國那年8月就開始入冬了,原本應是夏天的時節卻草木結霜,河流結冰,大多數農作物被凍死,據說歐洲大約有超過20萬人死於無夏之年的這一場嚴重饑荒。坦博拉火山爆發對北美洲的影響同樣巨大,特別是在北美的東部,一份報告顯示,1816年6月6日的降雪達到了15厘米。氣候異常造成美國農作物大面積歉收,糧食的價格急速上漲。美國東部饑餓的人群為了吃飽飯開始逐漸向西遷移。同時期,無數饑餓的歐洲人也受到蠱惑開始向美國移民,期望尋找到傳說中新世界的沃土。兩種因素疊加,大量人口不斷湧入美國西部,拉開了西部大開發的序幕,為美國後來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大災之後的大疫‍

俗話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坦博拉火山爆發這場大災之後的大疫就是19世紀霍亂的大流行。根據近代科學研究,火山構造活動通過增加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鹽度和溫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霍亂弧菌的增殖。

換言之,火山爆發與霍亂疾病息息相關。由於坦博拉火山爆發,1816年和1817年印度的季風遲遲沒能到來,氣候的異常導致霍亂弧菌發生突變,而這種突變引發了有史以來最致命的霍亂大流行。從1816年到1821年,據報道有1萬名駐印度的英國士兵死於霍亂,而印度本土的死亡人數則超過了十萬人。隨後的十幾年,霍亂疫情逐漸蔓延到了歐洲並開始在全球流行開來。據專家估計,數百萬人死於這場大疫,19世紀的霍亂成為人類揮之不去的一場夢魘。

在1816這個無夏之年,被釋放出來的惡魔不僅有霍亂,很可能還有鴉片。據西方學者研究,1816年大範圍的農作物歉收後,亞洲一些地方的農民被迫開始種植耐寒的罌粟,而罌粟是提煉鴉片的原料。販賣鴉片成為賺錢的生意,種植罌粟也成為一些地方的支柱產業。

坦博拉的蝴蝶翅膀

坦博拉火山爆發猶如一雙巨大的蝴蝶翅膀,它的扇動給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坦博拉火山爆發的那年,歐洲戰場上拿破侖正在進行滑鐵盧戰役。火山導致的天氣變化帶來連綿的陰雨,6月18日決戰當天更是驟雨傾盆,這讓拿破侖的炮火優勢化為泡影,也限制了拿破侖軍隊的機動性,在種種不利條件下,拿破侖兵敗滑鐵盧。

大自然是奇妙的,當世界上的一個地方經歷極端天氣時,附近的某個地方往往經歷相反的天氣來平衡它。無夏之年,當北半球大部分地區在坦博拉火山爆發後經歷降溫時,北極卻變暖了,一場奇怪的逆流迫使暖風向北移動,致使北極經年不化的一些冰層融化了,於是就有歐洲探險家找到了向北的航道,這促使更多人踏上了北極探險的道路。當1816年的極端天氣導致農作物歉收時,沒有食物的不僅僅是人類。燕麥價格飆升,養馬的人負擔不起飼料費用,許多拉貨的馬也被殺掉變成了人類的食物。為了運貨,德國人卡爾·德賴斯制造了一種木輪車,於是就有了自行車的原型。

無夏之年,人類在文學藝術領域也有不少意外的收獲。火山噴發產生的大量塵埃和火山灰更有利於散射的發生,於是就有了更加輝煌的日出和日落,而且一連持續數月。在繪畫方面,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油畫的誕生以及一些代表作品的問世或許都與無夏之年獨特的絢麗彩霞相關,比如威廉·透納的《奇切斯特運河》以及莫奈的《日出·印象》等等。

同樣在1816年的這個夏天,一群到瑞士日內瓦湖畔度假的作家和知識分子由於寒冷多雨被困在室內,這些人包括拜倫,他的醫生約翰·波利多裏,以及當時還未結婚的雪萊夫婦。長期枯坐室內,為打發時間拜倫於是提議大家講鬼故事……就這樣,瑪麗·雪萊開始了她的經典小說《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的創作;受她的啟發,約翰·波利多裏也寫出了《吸血鬼》。瑪麗·雪萊被尊稱為科幻小說之母,而《吸血鬼》也給後世的文學和影視作品創作帶來了無限的靈感。

後來,吉尼維爾·格拉斯福德和威廉·克林格曼等歷史學者都以《無夏之年》為題著書講述了坦博拉火山爆發給世界和人類歷史進程帶來的影響。《無夏之年》這個略帶哲學意味的名字也給不少小說家帶來靈感,傑克·亨特創作的同名驚悚小說就是以火山爆發作為故事的背景。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王曉言 李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