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遠方親人書信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我國幅員遼闊,有陸地邊防線2.2萬余公裏、大陸海岸線1.8萬余公裏。這些年,一代代邊防軍人忠誠堅守在自己的戰位上。信息插翅飛,天涯若比鄰。如今,邊防官兵的生活訓練、巡邏執勤等視頻信息走出雪域孤島,“飛入尋常百姓家”。與此同時,退伍老兵尋根、烈士遺屬送暖、普通百姓“追星”……來自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心關愛,化作汩汩暖流,跨越千山萬水,來到官兵身邊,溫暖著官兵的心窩。本期視點,我們一起走近這些托舉邊關的熱心人,聆聽他們的故事。

吉布哨所官兵整理茶秋月寄來的千紙鶴。張照傑攝

續寫清澈的愛——

因為一個人,結下一生情

前幾天,西藏山南軍分區某邊防團教導員張銀利用休假探親,專程看望“古媽媽”。臨行前,老人家依依不舍地拉著他的手再三囑咐,一定要將鞋墊送到邊防戰友手裏。

“古媽媽”名叫張興會,她的兒子古怒生前是該邊防團二連三班的副班長。2005年7月,古怒在執行巡邏任務時突遇塌方,為救戰友被飛石砸中壯烈犧牲,年僅19歲。

老兵熊成在退役前最後一次巡邏路途中挑選石頭,以留作紀念。李國濤攝

雪域埋忠骨,大愛滿邊關。“烈士的母親,就是我們的親娘!”古怒犧牲後,連隊戰友主動扛起盡孝責任,一聲聲“古媽媽”,越叫越親!

“我失去了一個親兒子,得到了一群兵兒子。”思兒心切,張興會把濃濃思念化作一針一線縫進棉鞋和鞋墊,寄往雪域邊關。10多年來,她累計為邊防戰士縫制數百雙棉鞋、上千雙鞋墊。這期間,張興會還6次踏上高原來到古怒生前的連隊,看望堅守邊關的“兵兒子”。

從重慶大足到雪山峽谷,路程2000多公裏,要翻越3座海拔4700米以上的雪山。邊關路迢迢,家裏人擔心張興會年事已高身子骨吃不消,勸她不要再奔波,可她倔強地說:“只要我還走得動,就一定要去。”

去年,張興會被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軍委政治工作部、全國雙擁辦評為第三屆“最美擁軍人物”,她的事跡走進千家萬戶。

因為一個人,結下一生情。這些年,軍嫂周忠燕整日奔波忙碌,但她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無論多晚多累,都會翻閱關於西藏邊防的新聞,以慰相思之情。

周忠燕的丈夫胡永飛,生前是山南軍分區某邊防團汽車隊隊長。2009年6月,胡永飛在帶隊執行運輸任務時,突遇路基塌陷,所乘車輛疾速墜入山谷。危急時刻,胡永飛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自己卻永遠留在了山谷。

丈夫離世,周忠燕用羸弱的肩膀扛下了所有的艱辛。為了讓兒子胡博文健康成長,周忠燕將丈夫犧牲的秘密隱瞞了10年,直到2019年初才和盤托出。兒子胡博文飽含深情寫下文章《我的爸爸》,刷爆網絡。那個春天,億萬網友都在點贊這一家人:軍人偉岸,軍嫂忠貞,軍娃堅強。

斯人已逝,情不斷線。2019年3月,周忠燕故地重遊,她思量著給車隊營房捐建一個陽光棚,被團領導婉言拒絕:“上級對邊防建設的力度越來越大,陽光棚的建設已列入計劃。”是的,這些年,邊防一線基礎設施建設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舒心氧”牽到床頭,“長明電”連到哨卡,“通天道”鋪進邊關……

周忠燕不甘心,決定另辟蹊徑。2020年9月26日,在周忠燕倡導推動下,“胡永飛愛心書屋”在錯那縣覺拉鄉揭幕。

以愛人之名,續寫高原不了情。“為了他一生鐘愛的那片高天厚土,我願情系邊防一輩子。”周忠燕說。

一別哨所情未央——

無論身在何方,邊關永遠有個“家”

江西省南昌市經開區有一家餐館,名字別具一格——“無名湖”,餐館老板正是無名湖哨所退役戰士熊成。

2020年底,熊成結束了8年的戍邊軍旅生涯。退役返鄉後,他準備拿出退役費的一部分在老家開辦餐館,家人十分支持,可為了給餐館起名字發生了分歧。他想取名“無名湖”,因為這3個字早已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頭;家人卻以這個名字不夠響亮為由提出不同意見。“不夠響亮,那就讓更多人知道無名湖!”熊成態度堅決。

“邊防軍屬打折,無名湖的戰友全單免費。”熊成說自己賺的不是吆喝,而是濃濃的雪域邊關情結。在提供可口美食之余,熊成還饒有興致地向客人介紹起無名湖的“風花雪月”。他想以這種方式,讓大家知道茫茫雪域邊關有個哨所叫無名湖,那裏堅守著一群忠誠的士兵。

老兵丁松(左四)為官兵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張照傑攝

戰友吳昌波第一個享受到免費大餐。倆人邊吃邊聊,話題自然繞不開那個他們魂牽夢繞的地方。

無名湖哨所位於海拔4520米的雪山之巔,終年寒風凜冽,年平均氣溫在零下8攝氏度,封凍期在6個月以上,被稱為“雪山孤島”。

一別哨所情未央。熊成、吳昌波一直都把戍守無名湖的經歷當作一筆財富。“在那樣的環境中,戰友之間的感情最真……”老兵轉身,無論身在何方,雪山上永遠有個“家”叫無名湖。“一定再回無名湖看看!”倆人約定。

與熊成、吳昌波一樣,邊防老兵們雖然脫下軍裝,但一直在默默關註著雪域邊防。

20世紀70年代末,老兵丁松當兵來到“張福林班”。1951年12月,進軍西藏途中,在雀兒山開鑿花崗巖時,張福林不幸被一塊大石頭砸中,壯烈犧牲。原西南軍區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並將其生前所在班命名為“張福林班”。

“在‘張福林班’當兵,時時刻刻能感受到家的溫暖。”丁松有切身體會。有次搬運木材,需要蹚過冰冷的河水。時任班長陳世林為讓戰友少蹚水,自己來回過河連軸轉。幾天下來,木材備足了,陳班長卻累倒了。

在英雄的集體,丁松拔節成長,很快當上副班長,光榮入黨。離開邊防後,他不知多少次夢回軍營。去年6月,在山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幫助下,丁松終於踏上尋根之旅。得知“張福林班”現駐在地理環境更為艱險的某高地時,他主動送上“戍邊衛國、雪域軍魂”的錦旗,並動情哼唱自己創作的《軍營是我家》《英雄事跡伴隨我們成長》《老兵、老兵》等歌曲,表達敬佩之意。他說他有一個願望,想通過歌聲把邊關唱給更多人聽。

“老兵尋根,對戍邊人來說,是一種激勵。”現任“張福林班”班長鄧東誠說。

被牽掛的幸福——

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

前不久,本報刊發的《寄往詹娘舍哨所的第28個包裹》一文“火了”,讓更多人認識了河南漯河的雙擁模範李丹。李丹是邊防官兵的“鐵粉”。早在2015年,李丹通過新聞報道看到哨所官兵在風雪中巡邏的場景,深受震撼,於是開始了“追星”之旅。談及初衷,李丹快人快語:“想讓守衛邊疆的官兵知道,遠方的親人都在牽掛他們。”

“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我知道他們為了誰。”在邊防官兵心中,李丹是位知心大姐姐,她郵寄的包裹裏不僅有年輕官兵喜愛的零食小吃,還有防紫外線的各種護膚品。

其實,李丹的愛心包裹不只寄往詹娘舍,也寄到無名湖哨所。無名湖哨所指導員洛桑次珠說,這幾年他已經先後4次收到李丹寄來的愛心包裹。

李丹夢想著走遍雪域高原,擁抱每一位“親人”:“每次隔著屏幕看到他們的臉龐,都有一種立刻飛上高原的衝動。”2018年“八一”前夕,李丹跟隨河南漯河的慰問團隊,登上詹娘舍哨所,親眼看到那群可愛的人。也是在那年,以她名字命名的“李丹擁軍服務隊”成立。

在吉布哨所,“思葉林”間、“萬飛石”旁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千紙鶴。哨長李邦烈說,千紙鶴一共有1001只,都是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學生茶秋月親手疊的。和千紙鶴寄來的還有一封書信以及茶秋月縫制的鞋墊、治療手腳凍裂的雪花膏。“1001,寓意千裏挑一,你們都是千裏挑一的好兒郎,為祖國站崗放哨,你們都了不起!”茶秋月在信中毫不掩飾對邊防軍人的敬佩崇拜。

說起茶秋月與吉布哨所的不解之情,還得回溯到兩年前。2020年元旦那天,時任哨長歐陽葉因患爆發性心肌炎去世;同年7月15日,排長蘇萬飛搶救觀察器材時不幸墜崖犧牲。2名邊防官兵相繼離世的消息讓茶秋月深感悲痛,她在筆記本中寫道:“歐陽葉、蘇萬飛,一個個英雄的名字回響在我耳畔,英雄逝去,但他們的事跡不會被忘記……”從此,茶秋月成為戍邊事跡忠實的傳播者。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第四中學師生給西藏山南軍分區某團郵寄的信件。李金波攝

去年11月,在學校組織的“愛我國防”演講比賽中,茶秋月身著一襲紅裙登臺,動情講述邊防官兵的守邊故事,獲得一等獎。“宣揚邊防官兵事跡比獲獎更重要。”茶秋月說。

其實,起初給吉布哨所郵寄包裹,茶秋月並不清楚具體地址,只知道哨所在西藏錯那縣。她只好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在收件地址一欄寫下“西藏錯那縣吉布哨所”。為了讓包裹順利送達,她在包裹上附了一張愛心小貼紙,上面寫道:“快遞小哥哥,您好!這是我送給哨所戰士們的禮物,但我不知道他們的具體地址,請您務必幫我送達,謝謝!”

邊防官兵閱讀學生來信。李金波攝

沒想到,這張愛心小貼紙還真起了作用。包裹翻越千山萬水到達錯那縣城後,郵遞員挨個給各鄉郵政點核實情況,確保愛心包裹送達。此事催生熱效應,山南軍分區所屬單位與駐地郵政部門建立聯系,提供準確的郵寄地址,使包裹精準送達。

一件件愛心包裹讓邊防官兵備感溫暖,他們說:“其實,被牽掛,也是一種幸福。”(■本報特約記者 李國濤 通訊員 孫 梁張照傑)

(中國國防報 2022年2月22日第三版)

來源: 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