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默寫東西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然後,他出名了!

大家看武林外傳的時候有沒有好奇過莫小貝被罰抄了多少次?據統計罰抄內容包括論語、勸學、資治通鑒,罰抄數量有三百遍、五百遍、一千遍,以及佟湘玉盛怒之下吼出的……

莫小貝:我抄不動

今天要說的這個小朋友當然不是莫小貝,他叫做蔔天壽,生於盛唐時期。作為一名優秀的唐代學子,蔔天壽和他的作業成功的名留青史。

//////////

一九六七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縣火焰山人民公社的阿斯塔那東南段磚窯附近,發現了一座唐代墓葬。這座墓葬中出土了鉛眼罩、波斯銀幣、織錦等隨葬品,還有這次介紹的的重點——唐景龍四年寫本。

鉛眼罩

波斯銀幣

這份文書橫長5.38米,寬0.27米。卷首寫有景龍四年(710),卷尾寫著“西州高昌縣寧昌鄉庫(厚)風裏義學生蔔天壽年十二狀□”,抄寫的內容則是《論語鄭氏註》前五篇,但僅存《八佾》、《裏仁》、《公冶長》三篇,以及《為政》“何為則民服”章以下十五行。

到這裏小編真的很好奇,五米長的文書,蔔天壽你到底抄了多長時間!

《論語》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儒家經典之一,歷代的儒學家、經學家都對它有不同的闡釋,這些闡釋不僅能幫助後人理解《論語》本身的內容,也有助於對比不同時代的思想觀念。

其中,東漢經學大師鄭玄註釋的版本被稱為《論語鄭氏註》,這本書在唐以後散失不見,明清以來不斷有輯佚本出現,但都不足原書的十分之一,無從窺知其書原貌。

在被掠走的敦煌經卷中也曾發現過該版本的殘篇,還發現了龍紀二年(890)的紀年,比蔔天壽所抄寫的晚近二百年(蔔天壽:驕傲.jpg)。

除了《論語》以外,文書的卷尾還抄著幾首雜詩。

文書後的雜詩

首先是一首《十二月三臺詞》,但只有正月一首和二月的一句半:

“正月年首初春,(萬戶)改故迎新。李玄(理弦)附靈(撫琴?)求學,樹夏(下)乃條□珍(調〔銀〕箏)項讬七歲知書,甘羅十二想(相)秦,(若)無良妻解夢,馮唐寧得忠辰(臣)?”

“二月遙望梅林,青條吐葉……”

“三臺”是唐教坊的曲名,劉禹錫《嘉話錄》雲:“鄴中有曹公銅雀、金虎、冰井三臺,北齊高洋毀之更築金鳳、聖應、崇光三臺、宮人拍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為《三臺》。”

簡單地說這就是一首流行歌歌詞。然而蔔天壽當時應該是憑著記憶默寫的,所以有不少錯別字,例如“李玄附靈”疑為“裏弦撫琴”。

聽錯歌詞果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

在歌詞旁邊的則是蔔天壽同學自己寫的打油詩:

寫書今日了,先生莫鹹池(嫌遲)。

明朝是賈(假)日,早放學生歸。

這首詩說明什麼?說明蔔同學雖然會寫錯字,但他依舊是個小機靈鬼。同時也反映出這種不想上學的心情從古至今都是存在的,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蔔天壽寫本主要抄寫的是論語,而文書的主人蔔天壽則是西域人,表明當時唐代文化教育的統一程度比較高,西域和中原的差別並不太大。另外從書法上來說,雖然有錯別字,但總體上是比較規範的,書法水平也還不錯,側面反映了唐代書法藝術的發達。

除此之外,這份文書展現的還是一個十二歲孩子的所思所想,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件文物,更是一個鮮活的靈魂。

參考文獻: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吐魯番阿斯塔那363號發掘簡報》,《文物》1972年02期;

2.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資料室:《唐景龍四年寫本〈論語鄭氏註〉殘卷說明》,《考古》1972年02期;

3. 榮新江:《〈唐寫本論語鄭氏註及其研究〉拾遺》,《文物》1993年02期;

4.郭沫若:《蔔天壽〈論語〉抄本後的詩詞雜錄》,《考古》1972年第1期;

5.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資料室:唐景龍四年寫本《論語鄭氏註》校勘記,《考古》1972年02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文物說,並獲得授權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願只做趙佶,不做宋徽宗!

“這是塔!”“具體是什麼塔?”“……”

轉發本條錦鯉有好運~

投稿事宜:

請在後臺回復關鍵詞“投稿”,獲取具體信息。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742989656

(該碼為小編工作微信號,添加後拉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