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被蛾子包圍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在碎片化的時代,閱讀是一場“馬拉松”。近日,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聯合策劃推出的第三屆“閱讀馬拉松”正式開啟。來自不同領域的北大教授親自帶你閱讀經典書目,引導大家形成長期閱讀、深度閱讀的好習慣。

在第一期活動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與讀者分享了她心目中“最優秀的世界文學”,這本讓她一讀再讀、深深沈迷的書,有著怎樣的魅力?

探索文字背後的時空密碼,聚焦“記憶幽靈與文字之吟”,戴錦華老師帶你走進《微物之神》。

(文後有互動贈書和戴老師寄語明信片哦~)

01丨最沈迷的閱讀體驗

《微物之神》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既平凡又神奇的世界。

戴錦華受邀參加“閱讀馬拉松”這一活動時,她幾乎未加思索地推薦了《微物之神》這本書。

這是我心目當中最優秀的世界文學,也是世紀之交的,我的最奇異、最沈迷的一次閱讀體驗。

之所以領讀《微物之神》,戴錦華說,是因為這本書讓她“深深迷戀”,該書也給印度文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世界聲譽。

《微物之神》新版書影

在新版《微物之神》的封套上,作家余華談到自己每隔幾年就會重讀一次,認為該書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平凡又神奇的世界:

《微物之神》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既平凡又神奇的世界,洛伊是點石成金的魔術師,瑣碎無序的生活在她筆下連接起來後立刻熠熠生輝。我有一個再讀書目,每隔幾年重讀一次,《微物之神》是其中的一本。

《微物之神》講述了印度南部小村莊中,一對孿生兄妹瑞海爾和艾斯沙曲折的童年經歷,揭開他們的母親阿慕與木匠維魯沙的愛情秘密。該書講述了在印度等級森嚴的環境裏,兩個孩子是如何在無意中被誘導著參與毀滅了這一段淒美愛情,並為此付出了沈重的代價。

作者阿蘭達蒂·洛伊(Arundhati Roy)

該書的作者是印度女作家阿蘭達蒂·洛伊,她十六歲時離家,只身來到新德裏,在學校主修建築;畢業後當過記者、編輯,後從事電影文學劇本寫作。三十七歲憑借《微物之神》成為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英國文學大獎“布克獎”的印度作家,震驚世界文壇。

《微物之神》不同版本的中譯本

據戴錦華老師介紹,“布克獎”頒獎後不久,《微物之神》的中文譯本就出現了,之後經過了一個不斷翻新和重印的過程。新版本的不斷出現,意味著這本書在中文世界也在被廣泛閱讀,足以說明讀者對它的喜愛。

在講座中,戴錦華以《微物之神》為討論對象,與大家共同分享這部神奇而迷人的文學作品。從往昔與今日、家族與個人、帝國魅影與後殖民國度、歷史與記憶、社群與性別等多個角度,與線上線下600余位校內外讀者共同進入並穿行這座文字、文學的迷宮,再度去領略文學的魅力與力量。

02丨記憶與幽靈

故事中所有悲劇都是歷史最直接的在場證明。

1999年,戴錦華第一次在北大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微物之神》。二十余年後再次領讀這本書,她依然為書中的情節而沈迷,她將其概括為“記憶·幽靈與文字之吟”,帶給她“奇妙的閱讀體驗”。

北京大學圖書館講座現場

這部小說中關於歷史的理解,戴錦華認為“歷史如同幽靈一樣縈回在字裏行間”。她說,當我們討論這部小說的時候,不可能不觸碰印度的歷史,而這部小說的偉大之處,本身也絕不僅僅在於它的文學成就,而是在於它再次展現了文學與歷史、文學與社會、與現實之間那座奇異的迷宮。

這部小說絕不僅僅是個人的獨白、個人的哀怨,而同時是一個家族的歷史,而這個家族的歷史是如此瑣屑而真實地,折射出了一個民族的歷史。

戴錦華曾四次訪問印度,進行社會考察和學術活動。在這些社會考察中,被問及心目中的印度,她常常提到《微物之神》。她認為這部小說是歷史的回聲,而印度的現實也就是印度的歷史,故事中所有悲劇都是歷史最直接的在場證明。

《微物之神》電影海報

在小說中,經由敘事、語言和文字,經由艾斯山和海瑞爾這對雙胞胎23年之後的回望,逐漸逼近生活在印度科拉邦一個並不顯赫的家族的衝突和利益。戴錦華認為,書中講述的並不是單純的一個醜聞或悲劇事件,它是重疊重疊、彼此掩蓋的,不斷被竊竊私語或者完全被拒絕言說的。“講述著醜聞中的人,事實上都是某種歷史之中的暴力之手。”

戴錦華認為這本書的奇妙之處,在於它向讀者展現了文學的魅力。如果要去概括《微物之神》的情節,她認為“其實並沒有多麼新鮮和奇特的,甚至可以說它是一個相當古老的故事和原型。”

然而,戴錦華認為重要的不在於它講述了什麼情節,也不在於它是不是古老的原型或是故事,而是在於作者如何去講述它。

作者講述方式的魅力在於她以全新的、動人的、直接的方式去觸碰你的心靈,甚至像利刃一樣刺傷你的心靈。

在戴錦華看來,《微物之神》的成功與魅力不僅在於展現了一種奇特的講述,而且向讀者展示了文字作為文學的基本媒介,它所包含的所有新技術、新媒體無法代替的力量。

我生命中最深切的文學體驗,都是在文學閱讀中發生的。在文學閱讀中,你沈浸在文字所形成的畫面、生命、色彩中。被它的密度、質感包圍,會讓我有突然被勒住的窒息的感覺。

作為一個電影學者,戴錦華表示“好像在影院中都沒有沈浸度這麼高的生命體驗”。《微物之神》作為一個文學的奇跡,在她的生命當中構成了一次非常深刻的沈浸體驗。

03丨文字之吟

文字成為如同鉆石一般的多面體,每一個形態各異的截面,都折射出歷史殿堂深處那些幽暗的創傷。

戴錦華從文本與敘事切入,慢慢揭開《微物之神》的迷人之處。她認為,小說使用一種詩性的語言和高度致密的文字,這是對閱讀的挑戰,也讓我們在這部小說裏看到了文字和語言可能產生的革命性、創造性的作用。

小說故事發生在後殖民時期,是今天被委婉地稱之為“現代早期”的那段血腥和殘暴的歷史。小說是歷史的回聲,而回聲中這場悲劇是沈重、慘烈和奇異的。

戴錦華認為,作者有意識地強化和凸顯英語中的印度印記。當優雅的英國文學式英語與印度本土的英語在一句話中雜糅,兩種文字不斷回旋、聯結和碰撞,文學的優雅在這一刻觸碰到歷史的不雅。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文字成為如同鉆石一般的多面體,每一個形態各異的截面都折射出歷史殿堂深處那些幽暗而不雅的秘密創傷。

在英文讀者、英文研究者和評論者中,普遍會使用“詩”來定義、定位和描述這部小說。戴錦華認為這種書寫方式和風格,是極具原創性的文學的創造和表達。

小說敘述中大量使用簡潔的名詞和極端簡約的不規範動詞,有大量回旋的長句、大量的羅列。當它們排列組合在一起,文字自身構成流水般的旋渦,像敘事民謠般反復出現,這些致密的語詞旋渦向我們清晰地展現了23年後重逢的這對孿生兄妹和這座印度南方小鎮裏的老屋,是怎樣被一個來自於時間深處的歷史的幽靈所縈繞。

那麼,我們可以從怎樣的路徑去閱讀《微物之神》呢?戴錦華也給出了一些閱讀的建議:“當我們再次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可以用某一個意念、某一個意向群來作為我們去進入這部小說的方式——可以是愛的律法,也可以是外祖父的那只蛾子。”這些意向會在每一個不同人物生命的每一個時刻,作為一個幽靈、一段記憶,不斷的浮現。“書中有太多這樣的意象,可以成為我們再次進入這個小說的路徑,讓我們去體驗和享有這部小說。”

領讀人簡介

戴錦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從事電影、大眾傳媒與性別研究。中文專著有《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合著)《霧中風景——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年》《電影批評》《隱形書寫——9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涉渡之舟——新時期中國女性寫作與女性文化》《昨日之島》《性別中國》等十余部;英文專著有Cinema and Desire(1999), After The Post-Cold War(2018)。

專著與論文被譯為韓文、日文、德文、法文等十余種文字出版。曾在亞洲、歐洲、北美、南美、非洲、澳洲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講學和訪問。

互動有禮

你曾經閱讀過《微物之神》麼?你還閱讀過哪些讓自己“深深迷戀”的書?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截止2021年11月15日21:00,評論區留言點贊前5名的讀者,將有機會獲得《微物之神》1本和“閱讀馬拉松”活動紀念明信片1張(有戴錦華老師手寫的寄語哦)!

更多精彩 敬請期待

第三屆“閱讀馬拉松”活動由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聯合策劃、各學科名師作為“領讀人”。書海浩瀚,我們精選9部經典作品,9位北大知名學者,分組帶讀,深入作品,品讀生命書山有路,讓名師伴你精彩一程。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導師及精選書單

下一期“閱讀馬拉松”,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吳飛將領讀《古代社會》一書。你有什麼關於該書的問題與思考想要與老師探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有機會得到吳飛老師的回復哦!

北大教授與你共赴一場閱讀之約。細水長流,慢慢品味其中的樂趣。

聯合策劃: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

文字:陸欣然、王丁熠

編輯:隋雪純

圖片:北京大學圖書館、人民視覺、受訪者

排版:李芮迪

責編:昭花花

腰酸腿疼、脖子僵硬?北醫三院專家為你支招!

來點!北大拼圖!

北大神仙課堂,你絕對想不到!

2000多公裏,哆啦A夢般的奇妙聯結

王亞平出艙!看新版北大《星空日記》一等獎!Hi~這裏是北大,我們在!暮念朝思,等北大初雪,也等你北大,秋天的童話

百年初心

不一樣的科學家

北大印象

學者書房

北大學科

北大體驗

<<< 滑動查看更多 >>>

北大原創,版權所有

若需轉載,敬請聯絡

期待投稿,歡迎合作

郵箱:gbdgw@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