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公解夢斷交的信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春秋》風雲(一百零四)

僖公二十八年(二)

第九十九回 城濮之戰擂鼓缺 列隊布陣歷史絕

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於城濮,楚師敗績。

楚成王進入“申地”(今河南南陽)住下來,讓申地長官申叔去“穀地”居住,告誡楚大夫成得臣(子玉)別去打宋國了:“別打晉師。晉文公在外十九年,還能得到晉國。人間艱難險阻都嘗盡了,民情真偽都知曉。上天給予他年壽,除去其礙害,上天設置得怎麼可以廢除?《軍誌》說:‘實力相當,適可而止。’還說:‘知難而退。’再說:‘有德者無敵。’這三條都與現在的晉國相適應。”

  子玉不聽,派遣伯棼(鬥椒)向楚成王請戰:“不敢說有功,願此戰堵塞奸邪之口。”楚成王發怒,減少其軍隊,只給右軍兵車、太子部隊、若敖子玉親兵一百八十輛戰車同去。

  子玉派大夫宛春作為使臣,向晉師要求:“請恢復衛侯君位退還曹國土地,小臣解除對宋國的圍困。”晉大夫狐偃子犯說:“子玉無禮哉!給君王一,解除對宋國圍困;臣取二,恢復衛國君位退還曹國土地。不可錯失打擊之機會。”先軫回答:“您答應請求吧。安定人心就是禮,楚國一恩安定三國,我們一怨禍亂三國。我既無禮,還拿什麼來作戰?不答應楚國請求,是拋棄宋國;既答應救援又實行拋棄,以後如何面對諸侯?還不如明裏答應、私下離間曹、衛兩國,先拘禁楚大夫宛春,以此激怒楚國,等打完仗再議。”這種計套計表裏不一,言行不一,並且語言、行動處處占盡先機,就是權謀之學,後人非常崇拜,可是有誰知其中含有多大的罪?那是滅族啊!晉文公很高興。於是一邊把楚大夫宛春囚禁於衛國,另一邊私下允諾恢復曹、衛兩國。曹、衛兩國被迫與楚國斷交。

楚鼎

  把使臣拘禁了,成得臣(子玉)為此發怒,追打晉師,晉師借裝撤退,晉軍將帥說:“身為國君避楚臣是恥辱,楚師已經疲憊,為何還退?”狐偃子犯說:“出兵在於理直氣壯,無理氣衰,怎在乎時間長短?無楚國之恩(指楚國捍衛曹、衛的情義)怎能到此,退避三舍作為報答。背棄恩惠而食言,楚國還在保護自己的敵人(當時曹、衛私下已經與楚國斷交),實在是我們理曲楚國理直;再說楚國士氣歷來飽滿,別說疲憊。我軍退避三舍楚軍返師,還想求什麼?如果楚軍不返師,再進就缺理了。”到晉軍退避三舍,楚國將士想停下來,成得臣(子玉)還是不同意,既不知道事情變化的內情,也不知“忍”字,還因為與楚成王的約定,三管齊下,故而經歷“城濮之戰”。

  四月初一戊辰日,晉文公、宋成公與齊國兩個大夫國歸父、崔夭還有秦國穆公之子小子慭(yìn音印)四國聯軍駐紮衛國“城濮”(今河南濮陽範縣西南)。史書出現一個難字“酅(xī音西)”,這裏指險要丘陵地。楚軍背靠險要丘陵地紮營,晉文公畢竟理虧,心中擔憂。聽士卒念誦:“田地肥美,丟棄舊田開墾新田。”這種懷念家鄉的情緒流露出來了,晉文公深感奇怪。狐偃子犯連忙說:“出戰。戰而勝可霸諸侯,戰而不勝,我晉國外有天塹黃河,內有太行山,可以固守無害。”狐偃子犯說這種話乃孤註一擲的代名詞。晉文公內心疑惑地問:“對楚國如何恩惠?”下軍欒枝(欒貞子)說:“‘漢陽諸姬’,楚國滅盡。想施小恩而忘大恥,不如出戰。”晉文公曾經夢見與楚成王搏鬥,成王還伏在自己身上咀嚼自己的腦漿,故而懼怕。狐偃子犯解夢:“吉。我得天,楚伏罪,而且用柔道制服。”這種解夢實在高妙,破除君主心中之懼,並帶來希望;這是解夢的核心所在,夢有所思,皆是憂心之事;用破之法可以做到無所畏懼。

楚鼎

到這個時候,成得臣(子玉)還是派遣大夫鬥勃向晉國挑戰:“請容許與君主士卒作一次戰鬥遊戲,您站在戰車觀看,得臣陪您一起觀看。”晉文公也派遣大夫欒枝作答:“寡君不敢不從命。楚成王之恩惠未敢忘,所以在此等待。我們以為你退兵了,臣子能敵國君嗎?既然你不退兵,那就請準備好戰車,忠於職守,明早開戰。”

這裏,晉文公登上莘國舊城觀看己方陣形,見戰馬已經做好防護,說:“少長有序合於道義,可以用民了。”同時下命令砍伐險要丘陵之木,當成武器,相當於安在楚軍頭上的炸彈。

四月初二己巳日,晉師在城濮布好陣,晉國司空季子(胥臣)讓下軍分別抵擋楚國右軍陳、蔡兩師,作為突破口。這樣,四國聯軍與三國聯軍的“城濮之戰”拉開了大幕。

楚師成得臣(子玉)將自己的親兵,有若敖率師的一百八十輛戰車作為中軍,還說:“今天必定滅了晉國。”子西率領左軍,子上率領右軍。晉師司空季子率師先攻陳、蔡兩師楚右軍,陳、蔡右軍潰散;狐毛、狐偃兵分為二夾擊楚左軍,左軍潰散;晉師欒枝故意讓車子拖著木柴狼狽敗逃,引誘楚軍中軍追擊,進入晉先軫、郤溱率中軍攔腰伏擊,楚軍敗績,幸虧成得臣及時下令收兵,敗而不慘。“兵者,詭道也。”不知權謀,憑借一腔熱血或者一身正氣,就是匹夫之勇;匹夫之勇,如何能率三軍?

《城濮之戰》

三軍自古戰形觀,晉分六師對楚叁。

聯軍弱兵突破口,意誌潰敗瓦敵殘。

楚師左軍二狐夾,子西無力挽狂瀾。

狼狽鼠竄作誘餌,攔腰插入伏擊殲。

辛醜年六月初三

楚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