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銀色墳頭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寫在前面:

回顧上一篇,秦國作為最落後的國家,卻憑借半野蠻的國情特色,完成了逆襲,成就一統霸業。

今天我們來談,孔子在特殊時期,在做什麼?

01 孔子為何經常夢見周公?這周公真會解夢嗎?

小時候,家裏墻上總會掛一本日歷,巴掌大小,每天撕一頁。

每一頁的底部,常有一條“周公解夢”的小知識。

提到“周公會解夢”,就得說到孔子。

因為這個典故,可能就來自於《論語》,孔子說:

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就是說,孔子感慨:天哪,我真的是衰老了,我都很久沒夢見周公了!

那周公是誰?

他的真實名字是姬旦,是王室貴族,《封神演義》裏姬昌、姬發,原型就是他的父親和哥哥。

父親姬昌死後,哥哥姬發繼承王位,等姬發死後,侄子姬誦繼承王位。

周公在侄子太小時,輔佐他的侄子周成王姬誦處理國事。

他在建立和完善周代的封建制度方面,做了很大貢獻。

加上孔子大力推崇“文物周公”,所以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孔子自己也說,周公就是他心目中神一樣的存在,孔子尊崇周公,就像後代人尊崇孔子一樣。

因為孔子經常夢見周公,那段時期又在大力倡導儒學文化,周公就逐漸被與夢聯系起來。

夢,經常被成為“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

02 老子墨子們都寫書,為何只有孔子不寫?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但這裏,要數孔子最為特殊。

老子有《老子》、墨子有《墨子》、韓非子有《韓非》,那孔子怎麼一本也沒寫?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們和弟子的弟子們,編寫的孔子跟弟子們的對話。

其實並不是孔子不寫,而是孔子的主張,就是回到過去,不需要創新。

孔子說他“述而不作”,因為周代的“五經”,儒家已經有經典了,不需要他再去創作。

一直到後世,儒生們最高理想就是回到“三代”,也就是西周。

那時候的西周的生活現實,就是儒家思想的理想生活。

周秦之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周朝時的血緣溫情,變成親人之間冰冷的關系。

孔子到處遊說,就是為了傳承“周公之道”,回到西周,讓人人以“誠信”作為處世基本原則。

03 孔子反對集權制度,雖然他必定會失敗。

《禮記》中寫了個故事:

孔子經過泰山腳下,看到有個婦人在墳頭哭,就問為何哭。

婦人說:我的公公、丈夫、兒子都被老虎吃了。

孔子就問她:老虎這麼多,為何不離開這裏呢?

婦人說:因為這裏沒有嚴酷的政治剝削啊!

孔子聽完,發出感慨“苛政猛於虎也!”。

故事不一定真,但足以看出,孔子對於當時的“初稅畝”制度,有多深惡痛絕。

孔子希望回到小共同體的社會,在春秋戰國希望“天下公主”的主題下,孔子這種“倒退”,必然是種空想。

中央集權不可逆,中國社會必然要走出血緣紐帶,走向大共同體。

但是不是小共同體和大共同體就不能兼容?

是不是一定要用秦國統一六國的方式,來完成社會統一?

這兩個問題就留給大家討論吧。

寫在最後:

孔子的小共同體溫馨和諧,但不能逆趨勢而行啊。

下一篇我們重點聊,法家助秦完成一統,但秦走向滅亡也是白起所賜。

關註我不迷路,下期我們繼續聊。

不算佛系的我,會不定期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