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玩水水很多泥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東北的冰雪,有一種奇幻的“魔法”。

一到室外,泡泡瞬間結冰。

圖 / 網絡

廣東人來到東北,第一次見到結冰的河面,結果一不留神在冰面上學會街舞,一秒速成,一氣呵成:

廣東人來到東北,意外學會街舞。

圖/ 網絡

快遞來到東北,泥膜變冰沙,濕巾變板磚,乳霜變奶昔,開快遞更得瞅準了,因為瓶子經常被凍崩:

商家寄來的,真的不是一罐雪嗎......

圖/ 網絡

東北的冬天,南方人真的整不明白——為啥雪還可以卷成“蛋黃卷”?為啥停車位可以造雪屋?為啥還有18米高的雪人?以及,東北的鐵欄桿為啥是草莓味的?

東北的雪,春天卷起,冬天鋪上。

圖 / 網絡

‍從今天開始,全國將迎來大範圍的雨雪天氣,在南方雨水不停的時候,北方將再次大雪彌漫。可想要玩轉冰雪,還得去東北。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冰與雪的盛會。

圖 / 視覺中國

北京冬奧會上,中國第一位男子單板滑雪銀牌得主蘇翊鳴,這位還不到18歲的東北少年,曾在采訪中說,自己從小就愛玩雪,有時玩一整天,直到媽媽喊吃飯才回家。在東北,這不是啥稀奇事兒。

比賽中的蘇翊鳴,“翊鳴驚人“。

圖 / 視覺中國

當江浙的孩子玩水、沿海的孩子玩沙的時候,東北孩子最開心的時光,最珍貴的童年記憶,都留給了冰雪。正如《東北的冬》這首歌裏唱的:

“打出溜滑堆雪娃

冰車一滑就不回家”

簡單的紙板也能帶來無窮快樂。

圖 / 視覺中國

與冰同嬉,向雪而行。無數冬奧運動健兒,在冰天雪地的磨練中走上賽場。在他們身後,近一億東北人與冰雪玩樂、相處、抗爭著。冰雪塑造了東北,也造就了東北人。

01 站打出溜滑,坐騎單腿驢

東北人都是玩平衡高手

一到冬天,東北的街道、河面,就是天然的滑冰場地。隨便一處空地澆上水,也是開溜的冰場。難以想象,如果沒有冰,東北人冬天的快樂會損失多少。

結冰的松花江,就是天然的冰場。

圖 / 視覺中國

不是每個東北人都會二人轉,但只要看見路上有一塊冰面,幾乎所有東北人都會條件反射地張開雙臂,一腳前一腳後,打個標準的“出溜滑”,一下子滑出老遠。

走路打出溜滑,能節約不少時間。

圖 / 視覺中國

‍東北的滑冰運動員,就是這樣從小練習著平衡感。除了站著,還可以蹲著、坐著,就是有點費褲子、費媽媽。有坡度總是更好滑,但如果想嘗試樓梯那得小心了,可能滑下來就要掛號去趟骨科。

東北冬天獨特的下樓梯方式,要註意安全哦。

圖 / 視覺中國

帶些工具滑冰,更好玩。以前的東北小孩,出門帶上兩把廢菜刀加一個椅子板做成的滑冰車,就能瘋玩一整天。再長大些,單腿驢是必修技能,這也是平時打出溜滑練來的平衡力考驗,稍不小心,就免不了“四仰八叉”。

“單腿驢”,東北人是有點“平衡buff“在身上的。

圖 / 視覺中國

對於東北孩子來說,“波棱蓋兒”沒被“卡”禿嚕皮兒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滑爬犁稍微安全些,還可以組隊玩,要摔也是一起摔。不過,一群東北人的終極滑冰儀式,大概還是冰上“滑”龍舟的奇觀。

冰上“滑”龍舟,南方人又該一臉問號了。

圖 / 視覺中國

滑冰不只是娛樂,更是東北人必備的技能。一到冬天,東北最具特色、最吸引人的體育課程,也是滑冰,它還被列入黑龍江中考和大學的期末考試。從小滑,天天滑的東北孩子,冰考人人拿滿分,一點兒不難。

冬天的體育課,怎麼能少了滑冰呢。

圖 / 視覺中國

反正,常在冰上走,哪能不摔跤。對於從小訓練的滑冰運動員來說,滑冰就更不是摔跤這麼簡單。

在冬奧會賽事解說中,說出“我這個教練是白當的嗎”的王濛,從小用麻繩捆著鐵絲木板滑野冰,到了訓練場,練習久了,冰鞋和腳粘在一起,鉆心窩疼,可王濛後來回憶時卻說“雖然卡得滿臉跟血葫蘆似的也很開心”。每一個技術環節都被打磨得爐火純青,才有了日後的“濛主”。

今天的“濛主”,小時候不知被冰雪“折磨“多少次。

圖 / 視覺中國

還有武大靖,小時候沒有室內滑冰館,每年冬天淩晨四點多鐘就起床,到條件簡陋的室外滑冰場訓練,穿的還是不合腳的冰鞋。媽媽記得清楚,第一次上冰,武大靖摔了107跤。在多年的訓練中,腳踝幾乎每天都是腫的。今天,武大靖的整個腳部已嚴重變形,28歲的人卻是一雙50歲的腳,讓無數人為之心疼。

訓練中的武大靖,每一秒的提速都是千錘百煉得來的。

圖 / 視覺中國

如果不想多摔跤,可以試試冰上玩陀螺,在東北,這叫“抽冰尜”,也叫抽冰猴。經常能看見一群人把粗細長短大小不等的陀螺都拿出來,大家比來賽去,樂此不疲。2017年,黑龍江鐵力市一千人同時抽冰尜,創造了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抽冰猴兒,東北人的冬日樂趣。

圖 / 視覺中國

許多東北孩子還有趴在冰上,聽冰下暗流的經歷。從遠處傳來啪啪的脆響,像是冰塊與冰塊撞擊又碎裂。“鐵馬冰河入夢來”,那些聲音不知帶來多少關於冰河的遐想。

02 打一場醫保級雪仗

堆一個活體雪人

比溜冰更樂呵的,是玩雪。最盛大、激情的玩雪方式,無疑是東北式打雪仗了。

有人說,如果打雪仗能成為冬奧會項目,沒有人能贏過東北人。在東北打雪仗,是以“雪”的名義打仗,這項傳統的北方冬季項目,被東北人玩得格外“猛”——

感受下東北人“浴雪奮戰”的場面。

圖 / 網絡

雪球漫天飛來飛去,眾人來回奔跑“浴雪奮戰”,腳下白雪飛揚如硝煙彌漫。打與被打就在一剎那,誰打的,不知道,打的誰,也不認識。局勢焦灼時直接拿盆扣,場面不輸傣族潑水節。

不要倒下,更不要相信同夥。

圖 / 網絡

打雪仗最忌諱控制情緒,最忌諱相信同夥。所以千萬不要摔倒,否則你很快被雪活埋;捂好衣領子,小心身邊人塞你一脖頸,最好是再戴個劫匪同款“面基尼”。

在東北,有一種雪人是用活人堆的。

圖 / 視覺中國

東北人打雪仗,基本上打得跟雪的關系不太大了。三個不同地方的人見到東北打雪仗盛況,大概是三種不同的反應:

東北人:“打架麼,帶點雪很正常。”

其他北方人:“這雪仗打得多少帶點私人恩怨了。”

南方人:“幸虧老家沒雪,不然醫保要刷欠費了。”

這樣打雪仗,多少帶點私人恩怨了。

圖 / 網絡

打雪仗是猛,堆雪人則是怪。反正雪那麼多,“可勁兒造唄!”走在東北大街上,一下雪,隨處都能看見奇形怪狀的雪人,大的、小的、站在地上的、貼在墻上的……家家門口都有一兩個惟妙惟肖的雪人,仿佛是守護家門的守護神。

硬核堆雪人,可勁兒造。

圖 / 視覺中國

在東北,有一種雪花叫“鵝毛”,有一種天氣叫“煙兒炮”(暴風雪)。雪下得大了,隔夜的大雪掩門是常事,在東北也叫“漂雪崗”。大風來回碾壓下的雪堅實無比,門推也推不開,以前農村人家,就只能拆開糊得緊實的木窗子跳出去清雪。

下了一晚的雪到底有多厚?

圖 / 網絡

還有很多人家是先推一條縫,然後一點點摳門後的雪。一家開了門後,就先幫鄰居開,鄰居再幫其他人開。開了屋門,再用鐵鍬和一種木制寬寬的平頭鍬推出通往大門的一條路。

遼寧鞍山遭遇暴雪,人們鏟雪出門。

圖 / 視覺中國

大人們忙著清雪,小孩子哪操心這些,推門出去,召集小夥伴三五成群,帶著小鐵鍬去村口的深溝挖雪洞,就像挖窯洞一樣。挖好了,裏面就是只屬於小孩子們的冰雪世界。

東北小孩挖的雪洞,可不能讓爸媽看到。

圖 / 網絡

可小孩子也有煩心事。以前上學,一下雪學校都會組織出去掃雪,各個班級有自己片兒區,大家從家裏帶來鐵鍬、掃帚,有的學校還有倉庫,專門存放鏟雪掃雪的工具。對於不愛勞動的學生來說,這一天簡直難熬。當然,更多孩子是苦中作樂,掃雪鏟雪不一會兒,就熱熱鬧鬧地打起雪仗來。

潑水成冰,也要註意安全哦。

圖 / 視覺中國

愛自娛自樂的東北人碰上冰雪,麻煩事也可以很幽默——雪下大了,出門找車像拆盲盒;衣服晾在窗外,不一會兒就學會了“獨立”;潑盆熱水,感受霧化升空的樂趣;車窗結冰了,徒手砸碎“冰玻璃”十分解壓。

03 與冰雪共處,是東北人的日常

當然,生活不止娛樂,寒冬臘月裏的東北人,冰雪是最平凡的相伴。衣食住行,每一處生活細節,都留下東北人與冰雪共存的印記。

冰水中冬泳,屬於勇敢者的遊戲。

圖 / 視覺中國

衣服好不好看是其次,保暖永遠是第一。所以不來趟東北,你根本不懂東北人為啥如此鐘情於貂皮。有種說法是貂皮“見風愈暖,落雪則融,遇水則濡”,足以抵禦零下三十度的低溫。

東北人的日常出行穿搭,怎麼暖和怎麼來。

圖 / 視覺中國

沒有貂皮,怎麼保暖呢?“大棉襖,二棉褲,裏邊羊皮,外邊裹著布”這句順口溜一點也不誇張。在東北,光是棉褲,就分為三個級別:“一棉,二棉,大棉”,零下三十多度的時候是少不了“二棉”的,如果是要“大棉”登場,就到了南北極科考隊衣服的厚度。

雷鋒帽,軍大衣,手悶子。

一到冬天,甭管時尚不時尚了。

圖 / 視覺中國

除了衣服,平時出個門,耳包、手套、圍脖、雷鋒帽一個都不能少,不然,徹骨的寒風分分鐘教會你在東北生存的道理。

室外,衣服怎麼保暖怎麼來,但一進屋,暖和得不像東北。

冷與熱的交界處生出冰窗花——大自然的藝術。

圖 / 視覺中國

以前到了冬天,東北人家裏都要在窗戶外訂一層塑料布,現在條件好了,基本上都是兩層玻璃,而且房檐較短,以便陽光直射,就是為了更好地采光取暖。

在農村,過去家家都有“取暖神器”——火炕、火墻,現在暖氣、地熱也“加盟”了,外面冰天雪地,腳下卻很火熱,一家人圍坐在炕頭,臉烘得紅撲撲的,滿滿的溫暖和溫情。城市裏不用說,供暖設施一直很完善,開窗散熱是常規操作。

網友自制的迷你火炕。

圖 / 網絡

所以,來東北上學的南方學生,除了被告知“千萬不要舔鐵欄桿”,另一個忠告就是不要帶大棉被,帶了也根本用不上。

除了衣與住要保暖,在大雪撲面,道路結冰的日子出行,實在不是什麼方便事。“雪道難,難於上青天”吶。

掃雪很累的,就當鍛煉身體吧。

圖 / 視覺中國

一下大雪,孩子上學就要帶上鐵鍬,大人上班基本靠步行,開車的話要麼車輪套鏈,要麼換上雪地胎,否則真會出現“魔鬼的步伐,在光滑的地上摩擦”的危險動作。所以,雪太大就不去上班並不奇怪,在東北,還有專門對應的詞語——雪休。

暴雪天氣,要麼客車全線停運,要麼公交車拋錨。幫忙推車,就是大雪中一道感人的風景,沈陽則更具特色,別地推的都是汽車,沈陽人要推就推輕軌。

暴風雪過後的哈爾濱南站。

圖 / 視覺中國

人們總愛說,一下雪,北京就變成了北平,濟南就成了濟南府,蘇州就成了姑蘇......可東北不是,一下雪,東北才成為了東北。

一下雪,東北才成為了東北。

圖 / 視覺中國

冰天雪地,東北人早已與之玩樂,與之共存。數九寒冬是東北人慣常的日子,一邊咒罵著凍掉耳朵的三九天,一邊感嘆“不冷咋能叫冬天呢!”倘若天氣不正常起來,冷不丁地來一個“暖冬”,反而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慌。

冬捕。冰雪之下也蘊藏美味。

攝影 / 邱會寧

冰雪也總與東北人的生命牽連。電視劇《闖關東》裏一腳踩下去沒膝的皚皚雪原,電影《鋼的琴》中鋼琴上飛舞的雪花,或蒼茫或蕭瑟,讓人總覺得,如果沒有冰雪陪襯,那就不是東北。

東北冰雪,霧凇就是最美的註腳。

攝影 / 盧文

冰雪和黑土地一樣,是東北的另一種饋贈,給予東北人自信與勇氣。冰雪之下,是一個個旺盛的生命,在賽場上、在生活中始終發光發亮。

文 | 李亦

圖片編輯 | TAO 李小二

設計 | 吳玖洋

封圖 | 視覺中國

文章首圖 | 邱會寧

特別感謝 | 朱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