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站在山頂腑瞰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編輯部

後疫情時代,我們將目光更多地投向自然和曠野,投向城市和人群以外的世界。爬山,不僅意味著向自然尋找慰藉,還意味著於未知中實踐主動性。

山,千姿百態,變化萬端。它接納旅行者的所有目的,無論是為了冒險還是賞景,無論是為了訪古還是為了尋找野生動植物,無論是只想短暫掙脫城市樊籠,還是深入群山的懷抱,它都是我們時不時需要的另一個空間。

約翰·繆爾說,“我原本只想出門散散步,卻在外頭待到日落。因為我發現,出走其實是回歸。 ”

今年你登山了嗎?為什麼要向山而行?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朋友們聊了聊,看看2021這一年,哪一座山曾在他們心目中留下長久回響。

湖南 嶽麓山(玉子 自然愛好者,華德福幼兒園老師)

當我回顧一年來爬嶽麓山的經歷時,山之四季的畫面頃刻如電影般在腦海閃現。春天呼吸森林之綠,三伏天暴汗不止,秋天踩著落葉,脆乎乎的聲音聽得人想冬眠。

前些日子,在山裏走著走著,忽然冒出去楊樹達先生墓的念頭,上次拜謁還是2019年。楊樹達先生墓深隱於林,僻靜之極,小坐片刻,感覺自己像樹一樣生長著,忙碌的精神在某一刻得到極大的休憩,內心各種翻騰的欲望也平息下來。山風滌蕩,落葉無聲。

帶小朋友去嶽麓山

帶幼兒園的小朋友去爬山又不太一樣了,我更多會關註他們的世界。我們春天拔毛筍、初夏摘樹莓、秋天撿酸棗、冬天尋冬青果。小孩們記得這些具體的事件,但分不清哪一個對應哪一個季節,即便現在是冬天,走到相同的地方,還是會問,“怎麼沒有樹莓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相信他們會認識季節這位好朋友的,因為四季的恩德曾養育著他們。

海南·尖峰嶺(三蝶紀 科普作家)

對我來說,生物多樣性豐富的青山是疫情年代的避難所,海南的尖峰嶺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海南尖峰嶺 三蝶紀 圖

尖峰嶺有著中國現存面積最大、保護最好的熱帶原始森林,在這裏,高大的樹木隨處可見,在鳴鳳谷,有一棵被稱為通天樹的千年古樹,這是一棵高達三十五米的盤殼櫟,直徑有兩米,站在樹下和它一比,方知人類的渺小。

在這裏,高大的樹木隨處可見。 三蝶紀 圖

樹上最常見的是碩大的鳥巢蕨,它們高高占據樹頂位置爭奪陽光,鳥巢一樣的結構能承接枯枝落葉、鳥糞便和雨水,將這些物質轉化為自己的養料。

在水邊,我見到了海南特有的蜻蜓中的“鳳凰”——麗擬絲蟌,明艷的顏色讓人眼睛一亮。

尖峰嶺的麗擬絲蟌 三蝶紀 圖

晚上在尖峰嶺行走,黑夜濾去了白晝的光照和喧囂,視覺變得遲鈍,聽覺和嗅覺都變得異常敏感起來。稍微動一動鼻子,就能嗅到空氣裏各種植物釋放的“荷爾蒙”。流水的潺潺聲在夜晚格外清晰,鳴蟲和蛙類在山間奏起交響樂,熱鬧但不聒噪。

我喜歡的昆蟲與兩棲爬行動物與我一樣是“夜貓子”,我很享受晚上與它們共處山野的時刻。在尖峰嶺,一晚上可以找到上百種不同的動物,它們給我帶來了太多的驚喜和意外。

萬物有靈,尖峰嶺就是這樣融合了萬種靈氣的綜合體,生命之間構成一張巨大的網絡彼此關聯,互相影響。能發現多樣的生命和生命之間的聯系,就是我在尖峰嶺所能獲得的最大的樂趣。

北京·香山(歐陽婷 自然寫作者 《北方有棵樹》作者)

每年,我都會數次去往香山,對於偏愛野外的人來說,香山是離城市最近、最易到達的一座山了。

我以為我對它已經無比熟悉,然而今年夏天7月,在香山遇雨,山間雲氣漫漫,茫白一片,這樣的香山竟然是我從前所未見過的。雨氣濃稠,在稍高處遠望,遠山幾乎隱沒,雲山一色,唯余幾筆深淺不一的墨線勾勒的微弱輪廓。濕度極大,感到悶熱到了極點,不停出汗,人像是浸在海水裏。琉璃塔、香山寺還可見,一浪一浪湧往它們去的那一片黑綠中,蒼灰的樹線依然蜿蜒顯眼,有一種奇特的美感。眼之所見都消融在雲霧水汽之中,然而卻讓我感到蕩氣回腸。

眼之所見都消融在雲霧水氣之中

飽吸了山氣和雨氣,整個人都好像自新了,從低迷中振奮起來,精神極佳,恢復了一些活力。此時站在年尾回憶,那樣的山,也就那一月、那樣的時刻,才能見到罷。

新疆·東天山(黎瑾 旅行作家 Lonely Planet中文作者)

天山山脈橫亙新疆全境,於吐魯番、哈密一帶的為東天山,山北的巴裏坤是古絲路進出新疆的門戶,也是漢地來客初識雪山嶙峋巍峨之處。進了10月,東天山已風雪遍野。天色初明,我朝雪山駛去,山下的田野牧場還未褪去秋日的金黃,已被覆上寒冬的雪白,枯樹枝丫下有馬匹經過的足印。路行至松樹塘,遍布山腰至山頂的樹林呈現出一片金綠夾雜的色彩,毛發厚重的牛群在山腳的雪地裏翻找著草葉,初升的太陽給萬物鍍上了一層柔和的金光。

牛群在山腳的雪地裏翻找著草葉

雪讓翻越東天山的景觀公路關閉了,無數的卡車與客車在另一條入山的公路旁堵成了綿延的“長城”。在緩慢地靠近山路入口時,一只馬鹿輕巧地從車窗外的雪原上跑過,融進了茂密的松林。山路崎嶇、暗冰濕滑,在無數個心驚膽戰的彎道上,我總是想象車也像馬鹿般輕盈、靈巧,穿越山腹、越過雪嶺。

東天山也有景區,它們也都在第一場雪後關閉了。但在翻越山脈的三次旅途中,我依然曬飽了冬日的暖陽、看飽了雪山彩林牛羊遍野的風光、拍夠了日出日落與星子閃爍的山巔,而這些風雪中隨手搭上當地人的車即可見可得的日常,才是東天山真正的動人之處。

浙江·天臺山(張海華 博物作家)

作為一個在寧波生活了20多年的自然攝影師,我覺得自己關註四明山多,而關註天臺山太少了。原因很簡單,我家離四明山很近,而到天臺山很遠,比如,要到與臺州天臺縣相鄰的寧海縣逐步村,駕車單程就需要兩個半小時。

但我決心從2022年開始,要有一個改變。因為天臺山的原生態條件實在太誘人,比之於四明山,那裏的山谷更幽深、植被更茂密、人為活動痕跡更少。一句話,那裏的荒野更像荒野。

天臺山的自然風光

《徐霞客遊記》開篇《遊天臺山記》雲:“而雨後新霽,泉聲山色,往復創變,翠竹中山鵑映發,令人攀歷忘苦。”300多年後,重讀這段文字,真的深有同感。我去過位於天臺山腹地的逐步村好多次,每次都有驚喜。那裏分布的好多野生動植物,在四明山恐怕是難以找到的。

舉個例子,本地最漂亮的野生百合花,即藥百合,在寧海的天臺山中不難發現,而在位於寧波中北部的四明山則未見分布。有些蝴蝶種類也是一樣。

天臺山的自然秘境,等著我用腳步去丈量、去發現,然後用影像和文字去呈現它的美。我總在想這是一個關註鄉土的自然攝影師的使命。

內蒙古·白狼峰(陳汝嘉 自由撰稿人)

阿爾山市白狼峰海拔1511米,可以徒步順著山道攀爬至頂,也可以選擇從盤山公路開車到頂峰。我和朋友從阿爾山乘坐小火車,一路穿越山林抵達白狼鎮。接著開車上山,在車廂中俯瞰風景。

阿爾山的小火車

眼下就是綿延不斷的大興安嶺,當時正值中秋,是秋葉最金黃爛漫的時刻。最美的時刻是在山頂看日落,我們在白狼峰頂的小亭子點起露營的小氣罐,邊烤棉花糖,邊煮咖啡喝,享受了難得的悠閑放空時光。白狼山下就是洮兒河國家濕地,濕地的湖水映襯著簌簌金色蘆葦,顯現出北國的柔美嬌色。

白狼山風景

山西·五臺山(刀哥 Lonely Planet中文作者)

“從東臺穿越到護銀溝是整個行程中最曼妙的神奇之旅。松軟的草坪和茂密的松林讓你只想再多呆一會兒。80%的朝臺者和徒步者都不走這一段。在森林和草坪上,你會感覺你真正擁有了五臺山。”我在領隊尼佬這段文字的誘惑下報名參加了這次大朝臺,又在接下來的三天半時間裏領悟到曼妙二字的背後,原來有那麼多難忘的片斷。

無限風光

它包括:在徒步的起點,一下車就被淋成落湯雞;在去南臺的路上,眼看就是雨過天晴,卻被巡查隊以極端天氣為由攔回來了;在暴雨中穿著重得像鐵皮一樣的濕透牛仔褲走了幾個小時;在雨後的松林中,踩到了此生最多的牛糞,也走過了此生最陡的山坡;在前往中臺的盤山公路上,一個人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中,喪失方向感就喪失了前行的信心,當我想要放棄時,雲霧突然散開,中臺就在我上方……

在雲霧中艱難前行

更難忘的還是沿山脊線前行。連綿的高山間,大水塘邊自由休息的牛群和悠閑吃草的馬群,還有那些漫山遍野的野花,開得熱烈而肆意,它們更像是這裏的主人,而我只是過客。說好的大朝臺,因為種種周折,其實只到了中臺、北臺和南臺,說不上完美,也已經無關信仰,卻好像讓我在堅持中認識了自己。

四川·古荔枝道 (吉燠 石窟愛好者)

通江縣在四川東北隅,境內多崇山峻嶺,我們要去尋訪的中唐時期的石佛子梁造像,就在綿延無盡的莽山之中、古荔枝道上。

七月洪水漲退後的諾水河,有時混濁地出於山前,有時又青白地見於崖底,我們驅車遵大小山路,在密林巉巖之間盤旋,且行且住且招農人相問。都只是遙指漫言說“就在上面”。山高雲深,也不知道哪兒尋得來。

艱難的登山路

幸好,在道邊農舍三椽,遇見一對白發翁媼,指引我們棄車,從一處荒草沒脛、闊不盈尺的古道,覓路磬折而上。森森荊棘,粼粼巨巖,小黃狗跑前跑後的,微醞的松針細細地鋪滿了羊腸小徑。

好不容易上得山梁來,就一眼望見那塊兀然獨立的巨石,密密麻麻鑿滿了大小龕窟如蜂房一般。或佛爺或菩薩或力士,低眉順目,怒眼圓睜,靜靜地觀古今於須臾。

終於得見石窟

西藏·日弄巴冰川(興興興 自然愛好者 常年在雲南)

日弄巴冰川在伯舒拉嶺和崗日嘎布之間,岔路口位於然烏湖南下轉去察隅的路上,是個半冷不熱的“景點”。去然烏湖的人多半不樂意專門繞下去,從然烏轉丙察察的很難特意為它停留半天一天,北邊又挨著來古冰川這種大體量的景點,特意去的人不多。好在就在國道559邊上,一路往南開的時候一直能見到冰川的冠,從來古冰川的岔路口拐過來就看見它。

日弄巴冰川

車只能開到岔路往下的路口停車場,第一程由牧場的小哥開著馬力強勁的皮卡,4公裏左右涉水過坑地送到河邊。夏季的高原草墊上水漫成小河,按著小哥指點的“路”徒步過河,對面另有一輛農用拖拉機等著,再顛3公裏,送到冰川腳下的徒步入口——其實這段路走走也很舒服,就是耗時久一些。從冰川入口走到冰舌還有幾裏路,海拔在4300米上下,就一路走上去,一點一點兒湊近冰舌,不到一小時就走到冰舌前的湖。一時覺得就這麼仰視也很好,不必非得踩到冰蓋上去,耍了一個多小時,再原路返回。

重慶·四面山(周敏 資深媒體人,博物愛好者)

若論名氣,四面山可能不及西南地區的其他名山,但卻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個去處。它的風景山水雖然稱不上獨一無二,但仍然十足清幽,夏天來此避暑是很愜意的。值得稱道的是,作為一個資深的老牌景區,來此遊玩的體驗感相當舒服:景區內的配套服務完善,衛生間都非常幹凈。農家樂的飯菜普通美味,比如回鍋肉、辣子雞等家常菜,味道遠超重慶市內的大餐館,而且價格公道。特別是當地的人們,仍然保持著樸實的待客之道,這一點非常加分。

四面山的丹霞地貌

四面山的另一大特色是植物豐富,被生物學家稱為“難得的物種基因庫”。今年盛夏來時,我遇見了好多新鮮物種,包括正值花期的重慶特有種南川百合。漫步在景區內的原始森林裏,我更是欣喜地發現,許多樹種都細心地掛上了名字,方便遊客認識,很是貼心。

景區的樹木標誌

浙江·仙霞山 (葉克飛 作家)

衢州以名山多著稱,江郎山、爛柯山和藥王山,就算你沒有在現實中見過,也在武俠小說和古典小說裏見過。但不愛爬山的我,選擇的是名氣沒那麼大的仙霞山。

仙霞第三關與遠山

仙霞山的仙霞關,地處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位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兩浙之鎖鑰,入閩之咽喉”的說法。七百裏的仙霞古道,為唐末黃巢大軍所開辟,南宋時定型。與劍門關、函谷關和雁門關並稱的仙霞關,不如前三者名氣大,但至今藏於深山,見證無數歷史興衰。而我來此是因為山下的保安鄉是國民黨軍統老大戴笠家鄉,1943年,戴笠在老家親自設計了一套住宅,裏面機關重重,值得探秘。

四川·央邁勇神山 (呂晨 自由撰稿人)

在亞丁村的客棧裏,有個皮膚黝黑留著長發的年輕人向我展示了很多不同季節海子上的美景,誇誇其談時,好像那裏就是他的後花園。當我問他什麼時候去爬最好?他說你得一早趕在遊客上山前。

追趕兩位轉山者

正如小哥所講,一路上除了前一晚在山裏露營的人,只有我和當地藏民們往同一個方向前進,他們是在轉山,而我在前往心中的勝境。當我沿著最後一段棧道走到“牛奶海”跟前,那一刻的感動至今無法用言語形容,青色的湖面、滾滾的灰雲、高聳的山尖,我的四周仿佛按下了暫停鍵,身在地獄心在天堂,置身於此我感嘆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江蘇·惠山 (黃元琪 旅行作家)

我愛去無錫西郊的惠山走一走。惠山風景優美,歷史厚重,承載著無錫半部文化史。

它是無錫的最高峰,行走在山道上覺得空氣清新,不經意間便能遇到諸多古跡與古泉,值得停留細細欣賞。路上有許多飲茶客提著保溫壺,特的到被陸羽譽為“天下第二泉”的石泉附近飲茶外帶。

無錫惠山山頂

在惠山上可以看到無錫最繁華的地方。佇立在山腰,我時常能想起一些古人與惠山的故事。蘇軾在元豐二年的詩中說“余昔為錢塘倅,往來無錫未嘗不至惠山”,可見他對惠山是情有獨鐘的。我與他一樣,來到無錫都一定會來品二泉,登惠山。

惠山的另一條步行道路是從位於烈士陵園旁的森林石門步道,直達三茅峰,下山可以一直走到錫惠公園。背著相機與行囊,一路氣喘籲籲。登頂需要40分鐘。但抵達頂峰俯瞰無錫市景的那瞬間,真有會當淩絕頂的愉悅。

浙江·大雷山 (阿珠 博物愛好者)

羅爾斯頓曾提出過“美學走向荒野”,而對於迷戀自然之美又向往荒野的我來說,徒步大雷山成為了我的日常。

大雷山山頂

大雷山為浙東南第二高峰,海拔1229.4米,僅次於括蒼山(1382.6米),為天臺、臨海、仙居三市(縣)界山。從臨海白水洋鎮荷葉灣環線徒步大雷山,全程15.5公裏左右。這裏荒野氣息濃烈,視野開闊,遠方山脈如黛如煙延綿起伏。春天,杜鵑花漫山遍野綻放,滿地的金發蘚綠意融融;夏秋時節,中華結縷草地柔軟而有彈性。

大雷山上的杜鵑

記得第一次登頂時,我激動的心情唯有呼喊和奔跑才能釋懷,真切地感受到登高帶來的深意。而有時我也略享悠閑,坐在山腰西面的大空地上,聽著音樂,喝杯茶,靜靜欣賞夕陽在層巒疊嶂背後慢慢落下,絢麗的霞光染紅長長的天際線,大自然最完美的藝術讓人窒息。

責任編輯:錢成熙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