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摘李子吃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不同於數千萬湧向城市打拼的農村青年,2017年底,小鎮姑娘小喬做了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辭去城市裏的工作,只身回到蘇北農村,成為拍攝鄉村生活的短視頻創作者。

小喬姓王,她性格內斂,在鏡頭面前會不自覺地緊張。回鄉前,她幾乎沒有接觸過短視頻,坐在縣城辦公室的格子間裏,對著電腦,朝九晚五,日復一日,是她能想得到的未來。

但一年過去,很多不可預料的事發生了。小喬成了縣裏領導邀請的名人,月收入最多的時候抵得上過去一年。新鮮經歷接踵而至——坐高鐵、去大城市、在211大學演講、做扶貧活動被央視采訪。難得的是,她在母親身旁陪伴了一整年。

她的生活旋轉起來,通過今日頭條上的那個三農創作者“@鄉村小喬”,她連接起了300多萬散落全國甚至全球的,打工者、農人、學生、和城裏人。

故事最迷人的一點在於,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小喬“很懵”,她說,在鏡頭前要有膽量,要樂觀自信,要有個性,“但我不屬於這類人,不知道怎麼做成的。”回想這一年,小喬覺得自己做的最對的事情,是堅持每天用短視頻記錄家鄉生活。

她的故事有一種真實的力量。當那些原本安於平淡的城市女孩,跳出條條框框,尋回自我與自由的同時,她們證明,回到農村的土地,也可以像在城市打拼一樣,獲得事業上的成功,甚至還能為家鄉做出一些貢獻。

俊女孩

小喬是個美麗的姑娘,小時候長得就好看,白凈,清秀。有一回,班主任說她,“長得可俊,不像農村小孩”。但俊女孩小喬卻一直不自信,覺得自己普普普通通。她性格內斂,連上臺說話會臉紅。

一開始要做視頻時,沒有人看好她。領導嘲笑,“你從來沒做過,能做成功嗎?上班多輕松。”親戚對錄視頻有偏見,覺得不是正經女孩做的事情。父母也不支持,“整天對著手機像什麼樣子”,讓她去南方大城市打工。

小喬沒有聽,她看起來柔弱,但骨子裏帶著點蘇北女孩的小性子。小喬和父母約定,半年時間,如果沒有做成就去打工。

2017年11月,小喬從零嘗試。開始時,她還會喊上自家小妹一起壯膽。

小妹印象深刻,第一個視頻是打栗子,小喬把開場白用很大的字寫在A4紙上,照著念。經常講著講著就卡殼了,得重復拍上五六遍。小喬又在網上自學視頻剪輯軟件,花了一個禮拜,才剪出一條幾分鐘的視頻。

最開始漲粉也困難,一個視頻發出去,通常沒有什麼反響,小喬看著別人幾十萬播放量的大號幹著急。

轉機一直到三個月後的新年,她拍攝鄉村婚禮,去熱鬧的集市,拍所有農村生活和風俗。效果出乎預期,一場婚禮漲粉3、4萬。小喬看到婚禮受歡迎,索性早上4點多起來,跑去附近的村莊拍攝,“中午常常被滿桌的佳肴餓的在心裏流口水。”

這一年互聯網在農村迅猛下沈,小喬趕上了三農短視頻的好時代。

一批三農創作者也相繼湧現,“巧婦九妹”、“華農兄弟”、“美食家王剛”……小喬覺得人才輩出,一個個都很熱鬧,口才也好,她想跟著做出改變。春節期間,小喬嘗試唱了幾句民謠,開口就跑調了,從此她再不敢在視頻中唱歌。

她還是逐漸有了自己的粉絲。1500公裏之外的廣西柳州,80後媽媽王娟關註小喬不到一個月,就喜歡上了這個單純的女孩。一個視頻裏,小喬跑去給一個凍得滿臉通紅的老奶奶買口罩,王娟看得落淚。她覺得視頻裏的姑娘就像遠方的朋友,很單純、自由自在。

王娟6歲的女兒,也喜歡看小喬,因為,“小喬姐姐經常笑得甜甜的”。

有人幫小喬總結了她的風格,“善良美麗,艱苦樸素”。一個關註她近一年的粉絲說,“她保持著現代人身上少有的純真,很難得。”

關註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大學男同學偶然發現她的視頻,跑來問她,“這是你嗎?”小喬俏皮地承認,男同學嚇了一跳。小喬開心極了,她知道自己做成了。

戀家

小喬最喜歡拍冬天的小麥苗。寒冷季節裏,蕭瑟的蘇北平原光禿禿的,在小喬家身後,會有一大片一望無際綠色的小麥苗,就像巨大的草坪,舒心又氣派。

家鄉讓她覺得安心。這裏四處都是熟人,村民樸實熱情。村子一到晚上黑漆漆靜悄悄,沒有路燈,小喬喜歡在這個時候出去走走,聽聽歌,月光有時候照得很亮堂。“感覺大自然是屬於我的。”小喬說,她喜歡無拘無束。

小喬是一直到讀大學才離開家鄉的,“骨子裏戀家”。每次父母送她去上學,她都會感慨,“大城市太大,壓力大,節奏快,我性格慢吞吞的。”後來拍視頻創業,也是因為想回家鄉而誤打誤撞的。

2017年秋天,小喬的大學同學在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上做美食自媒體。她詫異又好奇,“把自己家做的美食拍出來也能成為職業?”小喬咨詢了一圈,有些猶豫,在縣城裏上班兩個月後,她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這片土地是我夢想啟蒙的地方。為什麼不回鄉,圓自己一個夢呢?”

小喬的視頻,吸引了和她同樣有鄉土情懷的年輕人。

遠在德國讀工程博士的張哲,12歲時因讀書離開了山東臨沂的小村莊。鄉村生活的記憶,對他而言已經有些遙遠了,但小喬的視頻把他帶回了童年。

張哲有兩年沒回家了,看到視頻裏小喬和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他想起自己以前。這種原本平淡無奇的生活,在出國後被放大了,他常常通過看視頻寄托思鄉之情。張哲說,自己雖然和小喬並不認識,卻總有一種親切的朋友的感覺,或許是共同的農村經歷讓兩人聯結在一起。

之前張哲從不看直播,印象中的直播大多是唱歌跳舞,對他來說沒有意義,但小喬所展現的鄉村真實生活本身吸引住他。現在,他關註了小喬近一年,一有機會就會打開小喬的主頁。

去年聖誕節假期,小喬做了一次公益活動,組織捐款給家鄉連雲港東海縣的麻風病老人,買些物資送去。張哲知道要直播這個過程後,淩晨三點起床,在德國漆黑的冬夜,支著床頭燈看完了4個小時的直播。

那是小喬第一次做直播,“她在鏡頭面前比較拘謹,就一直笑,反復說感謝大家,感謝大家。”張哲感受到,小喬一直在盡力幫助家鄉宣傳,幫家鄉做一點事,這點很打動他。

離鄉的人在小喬身上得到家鄉的慰藉,城市裏的人,也在小喬身上看到了鄉野的廣闊和自由。

年底工作忙,柳州的王娟還是會抽空看小喬的視頻。“她笑的很純真,沒有城市浮躁的感覺。 一天的工作下來壓力很大,看了她的視頻整個人很放松”。王娟喜歡小喬,覺得她身上有閃光的地方,所以投緣。

美食、趕集、幹農活、餵豬,農村,小地方,平常無奇。盡管如此,借由網絡,小喬身上樸實美麗的特質,廣泛地吸引了更大的世界裏惺惺相惜的人們。

做了不起的事

盡管有了300萬粉絲,小喬依然覺得還不算“成功”。她說,成功意味著“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情”,現在,她還遠沒有那種感覺。

“什麼是了不起的事?”

“比如招商引資建工廠,能夠解決村子人就業。”

最近,小喬在考慮幫家鄉成立紅薯合作社,通過今日頭條把村裏的紅薯賣出一個好價錢。她還想在村裏辦一個輔導班,和退休老教師免費給留守兒童輔導作業。“總之,是要有社會效益的事情。”

小喬對自己的要求,是做個善良的人。平時拍視頻遇到什麼難事兒,都順手相助。一次下雨天拍攝趕集視頻,街上老爺爺的小李子半天賣不出去,她一咬牙把20多斤李子全買了。

另一次,小喬在外婆家附近拍攝村醫的故事——醫生名叫李健康,在當地堅守20多年,風雨無阻到各家看病——這個短片後來獲了“金秒獎”第四名,得了1000元獎金,小喬拿著錢,給村醫買了兩排醫療座椅。

千裏之外的王娟,恰好是看了這個視頻認識了小喬。看到小喬“從來不求回報,樂於助人”,王娟受到感動,覺得她心靈美。

2018年8月,小喬開通了今日頭條山貨店鋪,2天幫家鄉的蒜農賣出了2萬斤滯銷大蒜。接著,她又跟隨字節跳動扶貧團隊前往國家級貧困縣陜西合陽,幫助當地銷售農產品紅薯,看似柔弱的她,把一筐筐十幾斤重的紅薯搬上運輸車。10月,她還幫助雲南國家級貧困縣紅河縣的貧困農戶,通過短視頻推廣當地農產品梯田紅米。

王娟現在時常會在小喬的山貨店鋪買些東西,被子、海苔、辣椒醬。王娟說,“其實我們不缺被子,但我們知道她不賺錢的,都是為了幫助鄉親,我們也想鼓勵下小喬。”

影響力越來越大,縣上的領導也開始註意到小喬,邀請她參與插花比賽,幫忙介紹當地的鮮切花技術。連雲港市農委也邀請小喬,參加江蘇省農洽會,拍幫拍視頻和直播幫忙宣傳。

回首這一年,小喬仍然覺得自己性格上“不太行”:雖然拍攝早已不用提詞板,但仍然有些害羞,不夠自信。“我心裏的聲音一直告訴我,要多去嘗試。“小喬說,”我有時候想,人生沒有太多次機會,趁年輕多努力一下,才有可能看到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