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樹上結滿葫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今日處暑

天地始肅,瀆暑將退,伏而潛處

跟隨清華美院教授、“福娃之父”吳冠英

讓我們在一幅幅手繪中

發現處暑節氣之美吧

處暑

清華美院教授吳冠英的社交賬號如隨身的速寫本,從春夏畫到隆冬,日常的角落在他筆下都成了一道道風景。他用天真童趣的筆觸描繪著節氣更替,淡淡水彩融化著網友的心,“吳冠英的每張畫都好像有好多好多童話故事!”“太可愛了吧!神仙老師可鹽可鹹!”

吳冠英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處暑》

● 處暑是漁業收獲的好時候,此時魚蝦貝類生長成熟,部分沿海地區會在處暑時節舉辦“開漁節”歡送漁民開船出海。女孩舉著一人高的網兜站在裝滿水的大木盆前,網兜裏的魚不斷翻騰,濺了她一身的水,“開漁啦!”

吳冠英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處暑》

● 處暑是秋季第二個節氣,暑熱漸退。小女孩跪坐在開滿蒲公英的草地,風掠過她的發梢,她摘下一株蒲公英,仰頭輕輕一吹,小傘一樣的花絨隨風飄散。此時此刻,大地開始迎接秋的舒爽。

吳冠英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處暑》

● 處暑是個瓜果飄香的甜美節氣,南瓜、絲瓜、葫蘆都成熟了。結滿瓜果的藤架下,女孩懷裏擁著一個圓滾滾的冬瓜和一個圓滾滾的南瓜,坐在早已盛滿的竹籃邊,低頭看著嘴銜花枝的鳥兒。

吳冠英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處暑》

● 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日移南徑斜暉裏,割稻陌阡車馬馳。

童趣二十四節氣

吳冠英發現一般的二十四節氣插畫都是比較成人化的詩意古風,而他想做一些突破,希望用童趣兼具中國風格的畫面讓二十四節氣離大眾更近一些,“二十四節氣包含著我們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及迥然各異的地域風俗,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走進中國文化是生動鮮活的,中國文化其實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

吳冠英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春分》

從2015年至今,吳冠英一共繪制了四套二十四節氣的手繪作品,定格下一個個節氣中人們的生活場景。一開始他只是希望讓自己的創作更貼近生活,沒想到作品在微博發布後受到網友的一致好評,吳冠英說:“粉絲朋友們非常熱情,常常提醒我到下個節氣該畫畫了,我就堅持畫了下去,一直到了第四套。”

相比起當下流行的數碼板繪,吳冠英堅持手繪。先用秀麗筆勾線,再上一點點水彩,簡單生動。他覺得用中國風格來表現二十四節氣似乎更恰當一些,比如一些小水墨、水彩,畫面上的人物造型也更接近中國孩子,這樣的氣質和節氣、文化才是相吻合的。

吳冠英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小暑》

在二十四節氣的創作中,吳冠英覺得童心是最重要的,只有如孩子一樣好奇地去觀察生活,在生活中不斷積累,才能捕捉那些可貴的動態瞬間。吳冠英舉例:“比如小朋友的動態並不是大人的縮小版,不同年齡、個性的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動作和神態。”細心觀察與獨具匠心的創意相結合,才有了備受好評的二十四節氣作品。

傳統文化出圈

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吳冠英認為古人總結出節氣變化的時間規律是非常了不起的。二十四節氣不僅僅是農時耕種才需要了解,其中包含著我們迥然各異的地域風俗,是離生活最近的中國傳統文化。現在年輕人離土地遠了,二十四節氣似乎正在被遺忘,吳冠英很惋惜,希望能通過創作讓更多人認識、了解節氣文化。

吳冠英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大暑》

出圈,首先要有獨特性。因差異化形成文化的多元性,民族風格的表達本身具有獨特性。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總能喚起一群人的懷舊與另一群人的好奇,而對於向外傳播而言,用中國的風格來描畫本民族的文化圖像對外國人來說本身就很新鮮。

吳冠英在創作中也從很多經典中汲取靈感。有一套節氣的手繪是結合詩文進行的畫面創作,並結合文字進行構圖,這正是吸收傳統中國畫的表達方式,雖然使用的是西洋水彩,但從畫面結構上卻是“很中國”的。洋為中用,恰到好處的中西交融,呈現出年輕人喜歡的一種藝術風格,不少網友催著吳冠英出版畫冊、制作明信片。

吳冠英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立秋》

吳冠英總結道:“中國傳統文化不斷發展,它是一種總體的中國精神,通過新的創作可以反映出傳統文化的審美,用現代感的設計和圖像讓大家潛移默化地去吸收中國文化,縮短距離感,從而擁有認同感。”

資料來源:清華校友總會、環球網、清華美院史論系

作者:人文清華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