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綠色的烏龜殼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今天帶給大家的古玉是極為稀少的奇品,令人大飽眼福。

201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良渚文化 三層人神獸面紋玉琮

成交價:3132.5萬港元

在道教和佛教沒有誕生之前,於是我們的祖先們溝通天人的媒介,聚集了華夏文明最初全部的虔誠和信仰,而到了周朝之後,玉進一步成為了守護現世世界秩序的象征,《周禮》曰:“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再到後來,玉開始成為道德和品格的象征,玉璽也成為了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歷朝歷代的玉器,承載了太多的文化內涵,也誕生了各種經典的圖式和象征意義。

LOT2123

清代 束腰玉手鐲

D9cm;H2.7cm

RMB:350,000-450,000

玉手鐲南瓜黃沁蝕,為寬扁圓環形,外壁呈凹弧形,即圓形束腰。打磨光滑,呈色古雅,拙而大氣。

LOT2019

清代 青黃玉獸面佩

H3cm

RMB:90,000-120,000

青黃玉質,琢成梯形狀玉獸面,浮雕高鼻,卷角,整器施工精細,局部有灰皮紅沁。玉獸面以商代最具典型,獸面威嚴而又神秘。西周開始,玉獸面開始成為高級貴族的裝飾物,出現在項飾和腕飾上。這件玉獸面中心有對穿孔,雕刻線條較圓潤。

LOT1060

清代 玉獸面

H2.1cm

RMB: 200,000

玉獸面質地瑩潤,以上乘白玉雕成,局部有紅沁,呈色自然華美。刻工以陰線刻畫出獸面紋理,邊緣裁切平直,形成雙角,中部有通天孔。玉獸面較厚實,形制特殊,屬於少見的獸面題材佩飾。

在著名的安徽巢湖淩家灘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有玉片和玉龜,經考古研究專家論證後,成為中國周易八卦文化的根據,即流傳2000多年的“河圖洛書龜背圖”傳說的實證。專家們普遍認為該文物是一個占蔔器具,與《周易》的起源有聯系,《周易》傳說是由周文王在3000年前完成的,至今還沒有被完全破譯。

LOT1002

清代 玉龜甲勒子

L2.6cm

RMB: 30,000

白玉質,雕作龜甲,局部有紅沁,中間有穿孔,龜背紋理刻畫細致。在商代時期,龜殼作為占蔔用具使用,古人認為天圓地方,烏龜的背甲隆起像天,腹甲平坦,好似大地,烏龜仿佛背負著天地一般,因此,烏龜被認為是可以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靈物,龜甲乃被用來預知存亡興衰,當做蔔兇問吉的吉祥物。

LOT1065

清代 玉雕鳳紋觿

L8cm

RMB: 220,000

玉白色,透雕作鳳鳥形,勾喙高冠,收尾呈尖角狀。鳳鳥身體局部以陰刻細線勾勒。此佩鏤雕工藝精湛,線條邊角鋒利流暢,延續戰國玉雕風格。整體造型優美。此器為玉觿,古時用作解開繩結,寓意答疑解惑。

古代帝王多喜愛玉器,《左傳》就記載了許多諸侯王之間用玉為禮物進行交往的故事。

西漢 玉熊 海昏侯墓出土

近些年在考古界極為火爆的海昏侯出土了眾多精彩的玉器,海昏侯劉賀是一位玉癡,而這塊形象十分乖張的玉熊佩近兩年出鏡率極高,《漢書•五行誌中之上》載:

昭帝時,昌邑王賀聞 人聲曰“熊”,視而見大熊。左右莫見,以問郎中令龔遂,遂曰:“熊,山野之獸,而來入宮室,王獨見之,此天戒大王,恐宮室將 空,危亡象也。”賀不改寤,後卒失國。

可見熊在漢代有警示君王之意,有專家考證,這塊熊形玉佩有記載是劉賀去長安即位途中,夢見一頭大熊向他撲來,因此驚醒。後有解夢者告知,此乃不祥之兆。熊形玉佩可能也就是劉賀此後特意叫人制作的,隨身攜帶,從生到死,須臾不離。可見,漢代的帝王級人物玩玉,就已經玩得十分高級了。

LOT2144

清代 青白玉龍形佩一對

L11cm;L11.5cm

RMB:150,000-250,000

龍頭短小,頭頂有短角,尾細長而勾卷,身側有鰭。龍身滿飾勾雲紋,器身中部有打孔。本組龍佩尺寸大,雕工精致,應為當時最高級的貴族才能擁有的象征身份的玉佩。

LOT1001

清代 玉馬、玉勒、玉蠶串飾

L2.6cm;L1.8cm;L2cm

RMB: 80,000

串飾上方為玉馬,上下穿心孔,圓雕而成,馬呈蹲伏狀,神情溫順,刻畫自然。中間為扁圓形玉勒,周身陰刻龍紋。下方為白玉蠶蛹,呈弧形,整個身形處理成褶皺狀,契合蠶的自然形態,寫實性強,形象逼真,延續了西周玉蠶雕刻特色。

LOT1003

清代 弦紋玉發箍

L4.8cm;H1.3cm

RMB: 80,000

此玉發箍做工細致,內壁光潔,外側琢出四道凹槽,中間凸起三道弦紋。凹槽寬度一致,深度一致,凸起的弦紋呈平行狀。刻工對線條弧度及尺寸的掌握異常精準,處處細節凸顯工藝之精湛。玉發箍選材精良,形制少見,局部有紅沁,皮殼光潤。

LOT1006

清代 白玉龍紋柄飾

H3cm;L5cm

RMB: 240,000

著錄:《戰國玉器》上海震旦博物館 LOT238 頁295

此玉飾形制極為特殊,中間為玉璧形態,雕飾谷紋,兩邊有出廓。器物整體造型是玉龍背馱著玉璧,形成一龍一璧的組合。此種造型顯然是為了兼顧功能和審美的雙重需求,龍首與龍尾居於器物兩側,使得此器整體造型有平衡之美感,而平直纖細的龍身則是為了將此器鑲嵌或綁縛在其他器物之上。雖然這件玉柄飾形制簡潔,但其依然蘊含了制作者高超的設計理念和審美情趣。因為采用線具拉切成形的制作方法,所以器體中央玉璧的外緣不甚規整而略近扁圓,而玉璧的中空則采用管具鑽出,故其形狀接近於正圓,此兩者的不同堪稱不同制作工法造就不同形制的極好例證!

LOT2094

清代 白玉谷紋環

D6.6cm

RMB:150,000-300,000

來源:香港他山雅集舊藏

白玉質地,周身滿紅沁包裹,中間圓孔闊大,內外邊緣隱起弦紋,其中雕琢谷紋,谷紋顆粒大小不一。與常見玉環相比,此玉環最大的特點是非常厚實,並非常見的薄片狀。這樣的厚度在同時期的玉璧、玉璜、玉佩上都不曾見到,極為特殊。

在海昏侯墓有一塊長約15厘米、寬10厘米的韘形佩,尤為難得的是,這塊韘形佩除了質地上乘以外,其保存狀況堪稱完美,歷經2000多年看不出任何鈣化的痕跡,其采用了高浮雕、淺浮雕、鏤雕等各種雕刻技藝展現龍鳳、祥雲、纏枝花等各種紋飾。這種龍鳳韘形玉佩應該是從商代開始出現的玉韘演變而來,玉韘是射箭時戴在右手大拇指上拉弓弦的用具,但到了漢代,這種變形的精美韘形玉佩便是成為了貴族身份的象征。具有韘的基本造型,卻不具有韘的實用功能,大多僅具裝飾之用,又被稱作雞心佩。西漢為韘形玉佩形態變化最為豐富的階段,可謂其發展鼎盛時期。海昏侯墓這件尺寸之大,雕工之精美,絕對能體現漢代玉器的最高水準了。

LOT2163

清代 白玉龍紋韘形佩

H6.8cm

RMB:450,000-550,000

來源:香港他山雅集舊藏

古天一這件玉材極佳,瑩潤細膩,有光澤,玉佩滿身紅沁,賞心悅目。玉佩呈橢圓形,主體為“雞心”狀,有突尖,中間為正圓鏤空,四周邊緣鏤雕螭龍紋附飾。

本件韘本體在整器中所占的比例較大,主體兩側有螭龍紋附飾,附飾並不對稱。此佩鏤雕兩條螭龍,分別位於“雞心”的上下端。螭龍形態流暢,雕琢細膩,四肢局部可見短陰線裝飾。螭龍頭部均與肢體連接,上下螭龍也相互連接,形成橢圓形的整體。上方螭龍站立於“雞心”上端,下方螭龍雕琢手法較為特別,刻工以“過墻”手法,使龍身穿過佩體,形成特殊的視覺效果。背面有凸起圓棱,圓孔下方陰刻寫意龍身,與正面螭龍呼應。

近些年,拍賣市場上韘形佩並不少見,但像這種如此高等級的帝王級佩玉,卻是鮮有出現。

西漢 南越王墓出土玉劍飾

自先秦至漢晉,男子法服盛裝時均須佩劍,在劍和劍鞘上裝置玉質劍飾的劍稱為“玉具劍”。一套完整的劍飾包括劍首、劍格、劍璏、劍珌。

《說苑.反質》曾載:“經侯過魏太子,左服玉具劍,右帶佩環,左光照左,右光照右。太子不視。經侯曰:‘魏國有寶乎?’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國寶也。’經侯應聲解劍而去佩。”這則故事反映出,當時貴族階層多視玉具劍與玉佩飾為寶物。

至漢代時,此風更盛,並成為相互饋贈的禮物。《漢書.匈奴傳》載:“單於正月朝天子甘泉宮,賜玉具劍。”《漢書.王莽傳》則載:“進其玉具寶劍,欲以為好。”可見西漢時,仍以戰國時流行的“世人之主,皆以珠玉戈劍為寶”(《呂氏春秋.侈樂》),以佩戴“玉具劍”為時尚,

LOT2049

清代 白玉螭龍劍首

D4.5cm

RMB:150,000-200,000

來源:香港他山雅集舊藏

雕作圓形劍首,正面居中凸起部分浮雕雙螭龍,螭龍首尾相接,呈環繞狀,周圍環飾勾連雲紋。此玉飾勾連雲紋立體感強,顆粒飽滿,布局規整,比常見的陰線勾連雲紋雕刻難度要高得多。

班固在《燕然山銘序》中曾有:“鷹揚之校,螭虎之士” 之。螭紋在演變過程中,不但相貌有所變化,而且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也產生了新的意義。此時它已不再是敬而遠之的神靈,而成了與人們生活、地位、審美觀息息相關的標誌。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見的這套乾隆文房器中,嵌玉壓尺是在紫檀木上嵌飾仿漢玉劍飾為鈕,借用古代元素加以發展,富於古意,自然也是古玉的高級玩法了。

唐 雲龍紋葵口玉盤 上海博物館藏

唐宋開始,玉器的雕刻風格別開生面,走獸、禽鳥、花卉、山林等題材尤為流行,玉器的題材、形制和玩法也就顯得更加的豐富了。

LOT1026

清代 玉雕龍紋璧

D7.5cm

RMB: 110,000

白玉璧,單面雕工,一面淺刻龍紋,兩面光素。龍作奔騰飛升狀,口大張,唇口上翹,三角眼,頸後毛發向後漂浮,陰線刻龍鱗、龍爪,爪為三趾。此龍造型具有唐代的典型特征,根據雕琢效果判斷,此件龍紋璧應為半成品,龍紋為初刻的底稿打樣。同時期的龍紋玉璧在傳世玉器中較為少見。

LOT1019

清代 玉筆山

H4.8cm;L11.3cm

RMB: 100,000

筆山在宋代開始流行於文人墨客的案頭,這一時期筆山形態多樣,有石、銅、水晶等多種質地,造型與紋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筆山反映了隱逸山林的誌趣。古天一這件玉筆山器呈長方形,挖有兩個凹形擱筆孔,整體觀之,三峰聳立,器身兩側浮雕山峰紋,呈現出層疊綿延的叢山峻嶺效果。整器雕工簡約,然意境悠遠。

(傳)北宋 李公麟 西嶽降靈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唐宋時期繪畫藝術的發展對玉器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宋徽宗對各類藝術均有極高的理解,並為之設立各類機構,除在大內設文思院、修內司等皇家作坊外,還在蘇杭設造作局,為宮廷制作象牙犀角、珠玉金銀等工藝品 ;又設應奉局為艮嶽網羅花石奇木。遼金玉器受唐宋影響,又保留了民族特色。春水秋山,原為契丹皇帝春獵之水與秋獵之山的統稱,後來成為了這一時期玉器題材的代表作。

LOT1030

清代 玉雕秋山鹿

H3cm;L3.6cm

RMB: 20,000

典型的“秋山”題材,鏤雕臥鹿棲息於柞樹林下,鹿作回首側望狀,運刀淩厲,為“秋山玉”典型技法。尺寸雖小,然雕工精到,題材典型,表現出“秋山玉”特有的和諧安詳的北方叢林氛圍,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氣息。

LOT2093

元代 白玉鏤空秋山鹿璧

D12.5cm

RMB:350,000-400,000

來源:英國 Richard Drewcollection(1938-2017)

此玉璧具有金元風格。白玉質,玉材極佳,美潤細膩。玉璧采用多層鏤雕技法,以秋山鹿為表現題材,兩只鹿行走於山林之中。林中枝繁葉茂,樹木、山石彼此映襯。整體鏤雕繁復,足見精湛嫻熟的鏤雕技法。玉璧背面稍作紋飾,可見原始的鏤雕痕跡。

存世鏤空玉璧多出現在漢代,後世並不多見。本件玉璧鏤雕手法與前朝不同,不僅鏤空面積大,且層次深,反面不加打磨,具有明顯的金元特征,題材又源自“秋山玉”,時代特征明顯。玉璧始於新石器時期,但作秋山鹿紋樣卻極為少見,本品珍貴程度不言而喻。

參閱:元 玉鏤雕鳳穿花璧 故宮博物院藏

清 乾隆 是一是二圖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的乾隆皇帝喜愛玉器超過歷代帝王。清宮遺留的古代玉器,大多為乾隆時期收集的,他還親自進行鑒別、定級,許多清宮遺留的古代玉器,配置的木托、木座、木匣,都是乾隆時期置辦的,並帶有乾隆欽定的甲乙丙等字樣。

清 乾隆 於闐采玉圖山子 濟南市博物館藏

乾隆二十四年,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的平準戰役取得勝利,出產和田美玉的新疆正式歸入清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和田玉玉貢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北京。對此,乾隆皇帝非常得意,他特制碧玉刻詩大盤以為紀念(現在養心殿後寢)。在禦制《和闐玉》詩中,乾隆寫道:“和闐昔於闐,出玉素所稱,不知何以出,今乃悉情形。”並說:“回城定全部,和闐駐我兵,其河人常至,隨取皆瑤瓊。”

LOT 2162

清乾隆 白玉葵口碗一對

H4cm;D11cm

RMB:350,000-400,000

此套玉碗以和田白玉為材,葵口造型,碗中心凸起花卉。碗底陰刻“一庭香”、“明月水”底款。此碗形狀如花,雕琢手法有一定的痕都斯坦玉風格。痕都斯坦玉器玉器,深受乾隆皇帝的推崇,但“一庭香”“明月水”款識罕見,一般玉碗落乾隆官款較多。

此對玉碗用料頗奢,作為實用器,以大料剖成,其胎體薄厚均勻,碗壁磨制精到,拋光細膩,雖光素無紋,卻十分費工。乾隆時期,制作玉碗除了前述設計圖紙,審查工序外,還要經做坯、打鉆、叨膛、做細、光玉、鐫刻年款等六道工序。

清代宮廷中,玉器的使用較瓷器、漆木器以至金銀器的使用更為嚴格。乾隆年間所定“鋪宮”中規定的日常用品,僅皇太後、皇後各可用“玉盞金臺”一副,而其它等級的人皆不配用玉器。由此可見,玉碗雖為皇家用器,不僅數量少且有較高的等級限定。

清 乾隆 普寧寺弘歷佛裝像(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LOT1044

清乾隆 “乾隆年制”款玉佛掛件

H3.5cm;佛高2.8cm

RMB: 60,000

從文獻記載和清宮舊藏文物可知,乾隆對佛事極為禮遇。此物銘有“乾隆年制”款識,當為宮廷內隨身禮佛之佩件。

作品分飾兩部分,佛之刻畫,造型飽滿,面目安詳,雙手參疊,手持念珠;包裹外盒,立體感強,花紋雕刻疏朗流暢,帶有明顯的內務府造辦處特色。

這種組合形式的玉佛極為稀有。整體比例準確,雕琢妥帖得體;以小見大,彰顯出乾隆宮廷的不凡審美。

LOT1049

清代 玉雕羅漢山子

H7.5cm;L11cm

RMB: 250,000

從宋代開始,已有用玉器琢碾帶有人物故事的敘事性題材。清代中期時,隨著和田玉的開發及大量供給,這種玉雕題材到達高峰。本件玉雕羅漢山子正是當中的代表。

高浮雕羅漢於山石下,羅漢盤腿,面容祥和,與山石、松樹景致和諧共存;這類題材多以繪畫藝術呈現,以美玉山子塑造則稀有。

LOT1039

清代 黃玉陰刻羅漢冊

8.8×6.5cm

RMB: 80,000

一塊極美和田玉板,上施刻第五位拔雜哩逋答喇尊者。此尊者為十六羅漢之一,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

此件尊者玉冊,首先是玉質極精,其次雕刻超凡,具有皇家風範。以刀代筆,寥寥數刀即將尊者的智慧與曠達展露無疑。這類題材多是以繪畫形式出現,以玉制呈現,極為罕有,當是宮廷特別的禦制之物。

LOT1069

清代 玉雕達摩渡江山子

H11cm

RMB: 200,000

佛家有一葦渡江的典故,說的是達摩祖師渡江,在江岸折了一根蘆葦,立在葦上過江。此山子即是表現達摩一葦渡江,山子以上等和田美玉雕琢,玉質溫潤,雕刻通景式畫面,加之底座相配,質地、題材、工藝,此山子三者具為上乘,可比為山子中的“祖師級別”,同類中的珍品。

LOT1051

白玉活環靈芝花卉紋三足爐

清代

H10.5cm

RMB: 350,000

香文化源遠流長,而玉爐囿於材料的限制,屬於宮廷和貴族階層特有。玉質唯美,工藝極精,比例合理得當,造型美而大氣,從玉料以及種種細節比對,此爐顯然是宮廷內務府造辦處所制。

LOT1047

清代 白玉雕“萬年有余”大紙鎮

長9.5cm

RMB 250,000

無論是材質,或者工藝,還是寓意,皆為上乘之選,紙鎮中的極品。以和田籽料為材,局部留有皮色,圓雕鯰魚,象征著年景好,豐稔昌盛。此紙鎮除了雕琢鯰魚,還有萬字圖案,因此可視為萬年有余的寄語。整體一副臥狀,以現代語言形容,可謂呆萌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