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金龍雕像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黃元琪

在廣州東部的潮州、饒平、揭陽、普寧等地區,有一門民間技藝閃爍著綺麗奪目的光芒。當地老百姓們用刻刀與靈巧的手呈現出一座座物象逼真,玲瓏剔透的木制雕像。由於以上地區舊屬潮州府,人們習慣將這麼技藝稱為潮州木雕。

青龍古廟梁上木雕局部 本文圖片均由 作者 提供

木雕這門古老的技藝起源於新石器時代,在秦漢成熟,完善於唐宋,在明清時期技藝與藝術鑒賞達到頂峰。中國的木雕藝術最早被發現是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在沒有金屬的年代,人們使用動物骨頭、堅硬的石塊作為工具雕刻。考古學家在出土的一條木雕魚中發現它的手柄上有斜、橫的雕刻線條,周身陰刻圓窩紋,將魚的形態與紋理刻畫得栩栩如生。

潮州有文獻可考證的木雕正是出現在北宋。在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潮州郡守鄭伸做計時器“蓮花漏”時已有“指工繩本,卯金塗漆”的工藝。“卯金塗漆”指木刻構件完成後塗上金漆,使得它耀眼奪目。潮州木雕的最典型特色正是如此——工匠們在精雕細琢後,會為藝術品貼上純金箔。如今人們在潮州旅行,欣賞老房子裏的金漆木雕雕刻作品時,依舊會為那百年時光也帶不走的耀眼光輝所駐足。

工作室木雕作品

保存完好且代表潮州木雕巔峰技藝的木雕作品能在現潮州市老城中“己略黃公祠”的拜亭被找到。

拜亭是祠堂或者民宅正中大廳前的建築,位於整座建築物的中心。旅行者進入大門,可在天井的最顯眼處找到它。在古厝林立的潮州,主人會為拜亭一擲千金,有學者考察了粵東數以千計的祠堂與民宅,得出的結論是:潮州木雕裝飾雕刻最精細的地方就在房屋的拜亭與梁架上。

己略黃公祠拜亭

己略黃公祠木雕局部

己略黃公祠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是一座二進院,人們贊譽它為潮州木雕藝術殿堂。己略黃公祠的木雕設計巧妙,題材豐富,有龍頭屐、龍頭引霧、鳳托等雕飾,雕刻得極其精巧。

拜亭以龍頭屐為分界,梁上飾以“齊龍頭”和“蟹”,雙雙對對,凝練逼真,周邊圍繞著密密麻麻的戲劇人物雕飾。

在金漆木雕這門工藝領域,戲劇人物是最難把握的題材,哪怕國家級大師,也需要攢足二十年以上的經驗去雕刻此題材。己略黃公祠的梁上可謂戲曲大賞——《銅雀臺》、《張羽煮海》、《水漫金山寺》等潮州戲曲故事與民間傳奇皆在梁上。它們華麗又典雅,斑駁的金漆是流金歲月的痕跡。

己略黃公祠木雕局部

己略黃公祠木雕局部

另一處必看木雕的建築,位於韓江大橋堤上的潮州青龍古廟。它原名安濟王廟,傳說廟中常盤旋著不傷人的青蛇,被民間稱為青龍古廟。

在潮州大批遊子乘坐紅頭船下南洋的年代,他們背井離鄉前都前來祈福,因此,廟宇承載著幾代潮人的鄉愁與希冀。古廟建於北宋,歷代疊次修葺。

有兩處非遺瑰寶值得欣賞。一是屋頂上的戲劇嵌瓷,二是美輪美奐的潮州金漆木雕。古廟建築木構件、神龕、神轎等處均可以見到精美絕倫的木雕。

梁上的金龍顏色絢麗,頗為氣派。數只昂首的鳳凰仿佛從天而降棲於屋頂。它們雙翅高展,尾翼上揚似海浪,引頸張嘴鳴唱,下方有雲朵陪襯,像要展翅騰飛。

這組鳳凰除了取其吉祥寓意和觀賞之外,它還起著鬥拱的作用。工匠的巧思將呆板的梁架變得靈動,極具藝術表現力。最妙的是倒垂著的木雕花籃,層層鏤空,玲瓏剔透。這個作品代表了潮州木雕在雕刻上的獨有特色——鏤通雕。

青龍古廟梁上木雕局部

青龍古廟梁上木雕局部

在中山路上的一家金漆木雕工作室裏,我見到木雕第四代傳人鄭文雄先生,他的父親鄭慶明先生是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靠著一手好手藝獲獎無數。

鄭老先生介紹說:“若要用六個字來歸納潮州木雕,是雜雜、勻勻、通通。”

“雜雜是空間的藝術。好的工匠會考慮如何將多種事物結合在一起,根據它們的大小,曲折與長短組織出一幅有主次,有節奏的畫面,這很考驗匠人前期的美術功底。勻勻是指雕刻章法要均勻豐滿,有層次又有穿插。通通則是指作品的鏤空剔透。潮州木雕是很輕盈的藝術,作品從單層鏤空到多層都有,厲害的雕刻大師能雕刻出六層鏤空的作品。”

工作室木雕作品

工作室角落放著一只金色的蝦蟹簍,它造型立體,被雕刻得通透纖薄。簍裏簍外都雕刻著活靈活現的蝦蟹,它們或相爭相鬥,或是相依相偎,動靜結合,有疏有密。真難想象那是用木頭雕刻出來而非用竹子編出來的。

鄭老先生笑言:“你的眼睛很尖,這可是當代潮州木雕的代表題材。它在清末黃開賢‘半畔蟹簍’的基礎上二次創造,形成了今天完全立體鏤空的形態。五十年代,潮州匠人拿它去國際上參加大賽,還獲得過銅牌。從此只要是潮州木雕的工作室,都有師傅會雕刻蝦蟹簍。”“不過我自己還是認為能把傳統戲劇雕刻好的匠人才是巔峰水平,你想一塊小小的木頭,要雕刻幾百個人物,每個人物的發絲、表情、儀態都要精密無誤,它不但對工匠的水平有考驗,對體力也是挑戰。我也就在45歲到55歲之間,才兼具能力和體力去完成一件好的戲劇雕刻作品。”

鄭慶明先生

戲劇木雕

鄭文雄先生熱情地帶我參觀了他的工作臺。傳統木雕的原料通常采用耐腐蝕性好、紋理細密的樟樹。他指著木頭上一排形態各異的雕刻刀說:“三分功課,七分家夥。打粗胚、細雕刻、打磨、精雕都離不開這些鋼刀”。

工具

圓刀、平刀、斜刀、三角刀……一件件質樸無華的工具在我眼前,一件件精雕細琢的成品盡收眼底,我方才領悟“手下有神功”的深意和重量。

責任編輯:朱喆

校對: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