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河水倒流是什麼意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說起香港,

我們很多人首先會想到香港的電影。

然而,可能很多人不敢相信,

1965年,橫掃香港票房,

創下當年中西影片最高賣座紀錄的,

竟是一部名為

《東江之水越山來》的紀錄片。

這部電影上映之時,

當很多香港市民看到紀錄片裏

一個只有四五歲的小女孩

赤著雙腳,

柔弱的肩上挑著兩桶水

顫顫巍巍地艱難前行時,

都忍不住默默地擦淚。

因為電影中放映的

這無比真實的一幕幕,

正是那一代香港人所經歷過的

最煎熬痛苦的歲月,

最不堪回首的心酸記憶……

01

周恩來親自拍板

撥付3800萬引東江水

香港,一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也是一座嚴重缺淡水的城市。

1929年,在一次嚴重的旱災中,

曾有20萬人因為幹渴逃離香港。

電影《功夫》中,包租婆時不時就給停水,

就是那個時期香港的真實寫照。

1962年到1963年,

香港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旱,

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當時,香港已經缺水到什麼程度?

港英政府出臺限水政策:

每四天只供應四個小時的水。

為了能多貯存一些水,

一家人只能輪流停工停學,

全家老小都走上街到公共水管道

排著長隊接水,

每次都有人為了搶水大打出手。

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

除了嚴苛的供水時間限制,

水務署甚至貼出節水布告,

要求市民每兩周洗一次頭,

為了讓學生少出汗,

學校甚至停了體育課。

水荒,成了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發展經濟,更是無從談起!

1963年5月,萬般無奈的

港英政府通過香港中華總商會

和香港九龍工會聯合會,

向內地發出求援信號。

當時,為了接濟香港同胞,

同樣面對大旱之災的廣東

在自身用水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

放棄了大片農田灌溉,

為香港供水。

然而,舶船取水、行車運水,

只能解決燃眉之急。

就在所有人都在思考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香港的水荒問題時,

1963年年底,

周恩來總理來到廣州,

當他得知香港缺水的情況後,

迅速作出指示:

引東江水供應香港,

不惜一切代價幫助香港同胞

渡過難關!

周總理拍板撥付3800萬:

“該工程關系到港九三百萬同胞,

工程應由我們國家舉辦,

廣東省負責設計、施工。”

這3800萬的巨額經費,

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國,

顯得如此厚重和不易,

當時,為了保障這3800萬,

中央甚至不得不

暫停了其他部分項目。

△《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周總理的批示

這項工程建成之後,

之所以被稱之為一個奇跡,

是因為這項工程的難度

幾乎是超乎想象的:

唯有令高山低頭,讓河水倒流,

才能引水成功……

02

這是只有中國人

才能創造的奇跡

東江,雖說離香港最近,

但從取水口到深圳水庫,

要經過80多公裏,

要翻越6座高山。

也就是說要將50.5公裏的支流,

從海拔2米一級級擡高至46米,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1964年2月20日,

東深供水工程正式動工,

工程工期:

只有一年!

開工兩個月後,

港方人員來看工地,

當時,東莞的交通設施差到

連卡車都開不進來,

看到施工作業基本靠人力完成,

所有人都動搖了,

不相信能夠一年內完工。

英國水利專家甚至撂下過狠話:

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然而,當時香港的旱情,

別說等三年了,連一年都等不了了!

為了盡快完成施工,

中央和廣東省動員了一切力量。

選調全國優秀的技術人員、

全國15個城市50多家工廠

調整生產計劃趕制各種機電設備、

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上萬名建設者們

不管是幹部、技術員還是工人,

所有人都住工棚、睡草席,

吃住在工地,

盡管生活環境艱苦,

但從上到下每個人都幹勁衝天!

當時的施工條件

更是差到我們無法想象,

缺少大型機械設備,

工人們就手挖肩扛,

甚至連土石方、混凝土的攪拌、澆築,

都是靠徒手來完成;

為了查看80多公裏的工地,

施工現場僅有的交通工具

竟然是4輛鳳凰自行車……

今年已經85歲的王壽永老人

回憶起當年的往事仍然激動萬分。

他說:真是無法想象,

那時候我們施工有多急多趕,

接到工程通知,

我們設計人員就帶著一個背包卷,

一個臉盆、幾件衣服和一床被子,

坐車去了施工現場。

為了加快工期,

施工現場邊畫圖邊設計邊施工。

技術人員畫好一張

就往工地送一張。

當時,在上萬名工程建設者中,

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

他們是84名廣東工學院

農田水利和土木工程系大四學生。

在那個專業人員奇缺的年代,

這些天之驕子們選擇延遲一年畢業。

他們打起背包、住進工棚,

義無反顧用自己汗水、淚水,

乃至鮮血和生命,

把青春歲月最重要的那篇論文,

寫在了東深供水的偉大工程之上!

如今已經年逾古稀的何藹倫

當年還未畢業,

她和同學們硬是靠著一把計算尺,

圓滿完成了廠房的排架、

吊車梁設計工作;

還有已經82歲的陳汝基,

回憶起當年冒死在暴風雨

和一片汪洋中艱難跋涉

及時參與關閉泄洪閘的情形,

仍然歷歷在目、驚心動魄。

然而,讓所有同學們心痛的是,

就在他們距離完成任務返校

只剩下不到2周時,意外發生了……

11月3日,

又一場“超級臺風”來襲,

為了趕工期,一名叫羅家強的男同學

在沙嶺工段7米多高的閘墩施工時,

在狂風暴雨中不慎跌落,

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轉眼,50多年過去了,

當年的同學們早已年逾古稀,

他們很多人已經退休安度晚年,

還有人老驥伏櫪發揮余熱,

更有10多位老師同學已仙逝作古,

然而,永遠不會隨歲月磨礪消逝的,

是深藏在他們心中的那份光榮與驕傲。

1965年2月25日,

東深供水工程這條供港“生命線”終於建成,

奔騰不息的東江水從這一天起,

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哺育香港。

短短11個月,

從周圍到處都是荒山野嶺,

到讓“高山低頭、河水倒流”,

這項由中國人創造的了不起的

世界工程奇跡,

背後是黨中央的強大支持,

是舉全中國、全廣東省的傾力付出,

更是上萬名建設者

24小時不間斷施工的犧牲和奉獻!

香港工務司負責人驚嘆道:

“這個工程是第一流頭腦

設計出來的!”

香港中華總商會和港九工會聯合會

贈送了兩面錦旗,

上書“飲水思源,心懷祖國”和

“江水倒流,高山低首;

恩波遠澤,萬眾傾心”。

東江水的到來,

極大促進了香港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經濟一飛衝天。

03

一個省為一條河、一個工程

付出了太多!

隨著香港的快速發展,

東深供水工程分別於

1974年、1987年、1990年

進行了三次擴建。

有人計算過,

如果將工程所用的土石方

築一道寬2米、高5米的堤壩,

足以從深圳一直延伸到北京。

三次擴建完成後,

新的挑戰又浮出水面。

為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徹底改善東江水質,

2000年8月28日,

東深供水工程四期改造開工興建,

目的只有一個,

把清水和汙水徹底分離,

不允許任何汙水浸入清水裏面。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工程必須將供水系統

由原來的天然河道輸水,

改為封閉的專用管道輸水。

為了讓香港同胞早一天

用上更清潔更健康的東江水,

7000多名建設者投入800多個日夜,

爭分奪秒施工建設;

技術人員研究攻克了

四項領先世界的核心技術,

創下了當時的“世界之最”。

2003年6月28日,

歷時近三年,

東深供水工程四期改造終於完成。

今年已經83歲的林振勛老人

回憶起當年

按下按鈕工程建成通水的時刻,

仍激動萬分。

從規劃勘測到設計施工,

整整六年多的時間啊,

東深人終於以又一項堪稱

世界一流的輸水工程,

把更晶瑩的“生命之源”

送到了香港,送到了千家萬戶。

為了保護工程沿線的水質,

廣東省更是做出了

難以想象的努力和犧牲!

為保護水質不被汙染,

先後出臺了13個法規及文件;

深圳市還成立東深公安分局,

專門負責守護這條生命線工程,

從源頭到沿線全面保護;

沿線的東莞、深圳地區不計經濟損失

放棄了很多建設項目,

為保護水質作出了巨大犧牲。

04

“生命之水”背後的

骨肉親情!

半個多世紀的時光,

讓很多記憶漸漸消退,

一次次的改建升級,

東深供水首期工程已難覓蹤影,

給“香港送水的人”也換了一茬又一茬。

任憑歲月的風吹雨打,

留在這段歷史中的

那一串串閃亮璀璨的名字,

不該被我們遺忘……

2020年11月,

正在廣州中醫藥大學讀大一的

香港“00後”葉子嘉

跟隨學校組織的交流團,

參觀東深供水工程紀念園。

在這裏,他第一次親眼見到了

寫在課本裏的東江。

紀念園裏的老照片

記錄著東深供水工程的建設歷史,

葉子嘉近距離從這些照片中,

看到了50多年前發生的一幕幕:

他們戰勝5次強臺風的襲擊,

他們靠著手挖肩挑背扛

開山劈嶺、修堤築壩……

葉子嘉內心一次次被震撼。

這是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

原來每天打開水龍頭就可以用的水,

背後竟然有著這樣一段

令人肅然起敬的厚重歷史。

幾乎每一個來到紀念館的人

看到眼前無比真實又無比震撼的一幕幕,

都會忍不住問自己,

上萬人奉獻和犧牲而來的

東江之水,

早已滲入香港的每一寸土地

“生命之水”,

到底流淌著的是怎樣的愛與親情?

葉子嘉說,當他看到紀念園裏

母親抱著孩子的雕塑時,

就在那個瞬間,

他一下子明白了。

為什麼就算她自己有多辛苦

也要不惜一切代價為香港付出?

因為這是一份血脈相融、

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啊!

歷盡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

流淌了56年的“東江之水”,

累計為香港供水260多億立方米,

相當於一個半洞庭湖的水量,

保障了香港約80%的用水需求。

不管時間還要過去多久,

東江之水還要流淌多遠多長,

“東深人”守護香港同胞用水的心,

永遠,不會改變;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香港都是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分子;

祖國與750萬香港同胞

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

永遠,不會改變!

(編輯 朱辛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