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撿到錢和首飾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內地娛樂圈,又迎來一波地震。

前有王子文自曝有孩子,張雨劍、吳倩隱婚生子。

現在又天降「3000萬頂流男星戀愛巨瓜」。

究竟是誰?一時間猜測無數。

微博粉絲量3000萬級的王一博、劉昊然、華晨宇,都成了重點懷疑對象。

從今天上午開始,大大小小的瓜就沒停過。

有人緊急辟謠,有人被無辜牽連,還有人趁機蹭熱度……

總之,這謎一般的巨瓜,看得人一頭霧水。

截至魚叔發稿時,仍未有結果。

娛樂圈的真真假假,來得快去得也快。

相較之下,另一條熱搜更值得註意——

#背母親上學劉秀祥後續#

劉秀祥是誰?

13年前,他背患病的母親上學,占據了各大紙媒頭版;

13年後,他的默默付出與堅守,再次上了熱搜。

有評論說:「這種人才應該是熱搜第一。」

不少網友感慨:這樣的真人真事就該拍成電影,激勵更多的人。

但魚叔想說,任何電影跟劉秀祥的經歷一比,都弱爆了。

他一路走來的艱苦,早已超越了任何劇本的想象。

魚叔今天就來說說劉秀祥,一個大寫的人。

身在大山

1988年,劉秀祥出生在貴州望謨縣的偏遠山村。

4歲那年,他的生活突變為「地獄級難度」:

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患上間歇性精神病,哥哥姐姐相繼離家出走。

曾經的六口之家,轉眼只剩劉秀祥和母親。

劉秀祥一邊上學,一邊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

靠著國家救濟糧,再種點蔬菜,勉強果腹。

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劉秀祥仍舊沒有放棄讀書。

那種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來自他的小學老師。

老師不收劉秀祥的學費,只跟他說:「你來讀書就好。」

這讓年幼的劉秀祥,看到了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可能。

小學畢業考試,他排名全縣第三。

為了繼續讀書,劉秀祥決定帶著母親一起進城。

村裏很多人等著看劉秀祥「笑話」,覺得他堅持不了幾天。

可劉秀祥心意已決,臨走時跪在父親墳前,留下三句誓言:

「我要把媽媽的病治好。」

「我一定要給媽媽一個溫暖的家。」

「如果混不成人樣,我絕不回來。」

來到縣城,沒錢租房,劉秀祥就用稻草在學校旁搭了一間棚子。

沒錢吃飯,周末就去撿廢品,打零工。

初中畢業,劉秀祥順利考入安龍縣第一中學。

為了賺夠學費,他到遵義的一家水電站打工。

白天幹10個小時,晚上幹8個小時。

基本不睡覺,只為盡快湊足學費。

有一次實在太累,從百米高的架子跌落下去,幸虧有安全網兜著才保住一命。

直到開學前,劉秀祥賺到了1000多元。

交完學費之後,剩余的錢不夠在安龍縣租房。

他只好低價租下一間養牲口的圈子。

用編織袋把四周圍起來,帶著母親在那裏安頓下來。

當被問到「那冬天得多冷」時,劉秀祥只是笑了笑說:「習慣了。」

那時候劉秀祥唯一的想法是,自己虧欠了母親:

「作為兒子,卻要帶著母親四處漂泊。」

說完他就哽咽了。

所以他迫切想要作出改變,想要讓母親安定下來。

這個想法支撐著他度過漫長的高中時光——

「天亮前是最黑暗的時候,下一刻你就會看到黎明的曙光,人生就是這樣。」

走出大山

原以為熬過高中三年最黑暗的時光,就會迎來曙光。

但命運卻跟劉秀祥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高中時期,劉秀祥一邊打工一邊上學。

經常晚自習下課後去撿廢品,持續到淩晨四五點。

回到家洗把臉,就接著去上課了。

由於睡眠不足,營養不良,在高考前一周,劉秀祥病倒了。

沒錢看病買藥,只能硬撐,導致高考失誤,以6分之差落榜。

那一刻劉秀祥才看清,原來黑暗盡頭不是光明,也可能是更深的黑暗。

處在人生最灰暗的階段,劉秀祥甚至想到了自殺。

萬念俱灰之際,他翻看以前的日記。

希望從過往的文字中,找尋撐下去的力量。

直到他讀到2002年5月19日寫下的一句話:

「當你抱怨你沒有鞋穿的時候,回頭一看發現別人竟然沒有腳。」

就是這句話,讓劉秀祥一下就釋然了。

他想到了世上還有比自己處境更糟糕的人,比如那些孤兒,而他還有一個媽媽。

那一刻,他決定好好活下去。

劉秀祥帶著母親來到興義市,四處尋找願意接納他的學校。

因為沒錢交學費,他屢屢碰壁,先後遭到五六所學校的拒絕。

最終,劉秀祥找到那位連續拒絕了他四次的校長。

他孤註一擲,給校長跪下了。

那一跪,是劉秀賢最後的希望。

如果當時校長依舊拒絕的話,他可能真的就要離開了。

結果,校長被打動了,答應了他。

這讓劉秀詳感受到冰冷人間尚存的一絲溫情。

第二次高考,他成功考取了山東臨沂師範學院。

但。

沒高興太久,巨額的學雜費又讓劉秀祥不知所措。

當時他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都要上大學。

他決定湊夠和母親到達山東的路費,到了學校之後再協商。

無論學校提什麼條件都答應,只要能讓自己入學。

後來,也就有了我們知悉的那件事——

貴州寒門孝子背著母親上大學。

劉秀祥發現,各大報紙都在報道自己的事。

他不惜花重金把幾百份報紙都買了下來。

因為他不希望別人知道,「我害怕別人可憐我。」

與此同時,劉秀祥還拒絕了大部分好心人士的資助。

他說過:「一個人的困難和挫折,並不是向他人或社會索取的資本。人活著不應該活得讓人同情,讓人可憐,應該是活著讓人可親,可佩,可敬。」

兒時的遭遇,讓他對挫折與困難有著不同於常人的認知。

也為他之後重返大山,埋下了伏筆。

大學四年,劉秀祥勤工儉學。

打工所得一部分用於母親的治療。

另一部分寄回貴州老家,資助撿廢品時認識的三個弟弟妹妹讀書。

2012年,劉秀祥大學畢業。

有不少公司主動向他拋來橄欖枝。

其中有家北京的公司,為他開出了55萬的高價年薪。

但劉秀祥拒絕了。

因為他認為工作應該憑實力去應聘,而不是靠別人的同情。

劉秀祥留在臨沂當地的一家保險公司工作,月薪一萬二。

眼看著人生苦盡甘來,靠讀書改變命運的想法就要實現了。

這時,家鄉打來的一通電話。

再次改變了劉秀祥的命運。

重返大山

電話那頭,是劉秀祥長期資助的一個妹妹。

劉秀祥早早把學費打給了她,誰知,她卻突然說自己不想讀書了。

這通電話,讓劉秀祥徹底想明白,錢和夢想哪個更重要。

「如果沒有夢想,在人生的任意一道坎,我早已倒下,是夢想在支撐著我。」

於是,劉秀祥選擇回到望謨縣,成為一名特崗教師。

他曾拼盡全力想要走出大山,如今又要帶著母親重返大山深處。

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告訴大山裏的孩子,「我能走出來,你也一定能走出來。」

當時劉秀祥班上的學生,成績非常差。

為了端正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劉秀祥想了很多辦法。

比如召開主題班會,告訴學生一定要有方向:

「我們現在一無所有,並不代表未來我們也一無所有。」

比如把學生請到家中聚餐:

「我覺得教育就是生活的細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應該要像做朋友一樣,去了解生活的瑣碎。通過這樣的方式,他才知道未來在哪裏。」

最絕的一個辦法,是把學生請到他以前住過的老房子參觀。

劉秀祥為此也進行了長期的心理鬥爭。

起初他並不願意這麼做,因為那等於把傷疤掏給別人看。

後來還是說服了自己,為了讓學生們實實在在看到,「老師就是從這樣的地方走出來的。」

讓他們堅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

從2012年至今,劉秀祥全身心投入到望謨縣的鄉村教育。

為了讓更多孩子走進校園,他騎著摩托車挨家挨戶去勸說。

8年多的時間,騎壞了8輛摩托車。

有些孩子家裏很困難,劉秀祥就自掏腰包供他們上學。

這些年,他幾乎把所有收入都花在了資助學生身上。

自己和母親一直住在學校簡陋的公寓樓裏。

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

劉秀祥的錢花光之後,就到處去借錢資助孩子們上學。

有人借錢給他,但也會私底下議論:「劉老師就像一個乞丐一樣。」

在學生時代,劉秀祥都不曾因為錢的事這樣求人。

如今為了孩子們,他擔下一切誤解與流言。

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希望 」。

劉秀祥還應邀到各地演講。

他分文不收,只有一個條件:每講一場,必須資助兩位孩子上學。

每次演講,結尾的都是同一句話:

「相信奮鬥的力量。」

到目前為止,劉秀祥資助或對接資助的學生,達到了1900多人。

因為他的奔走努力,望謨縣的高中教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2年,望謨縣本科上線70人;2020年,本科上線1274人。

談及這些年來的改變,劉秀祥並未貪功。

他站在更高的格局上說出:「就是這群人被喚醒了。」

家長被喚醒了,願意把孩子送進校園;

孩子被喚醒了,他們看到身邊人因讀書而走出大山;

教師被喚醒了,他們要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

劉秀祥現在最開心的時光,就是和孩子們在一起;

最大的心願,就是看到更多孩子,通過讀書去改變命運。

從大山裏來,又回到大山裏去,劉秀祥幾乎在用生命詮釋著這句話:

「世界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

從去年到現在,因為網絡的傳播,鄉村教育和鄉村教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註。

從張桂梅到劉秀祥再到童立勝,這些原本默默無聞,堅守偏遠地區任教的鄉村教師,他們的事跡得以被更多人知曉。

他們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輝,也得以鼓舞和激勵著更多的人。

鄉村教師的形象,也越來越頻繁地在大銀幕上出現。

比如《我和我的家鄉》全片最感人的一個故事——《最後一課》。

範偉飾演的範老師,年輕時在貧苦的村莊教書。

任期到了也不願離開,一教就是十年。

就是希望村裏的孩子能繼續到鎮上讀書。

晚年因病而記憶混亂,卻忘不了鄉村教書時的最後一堂課。

再比如《山海情》裏祖峰飾演的白老師。

最令人動容的瞬間,就是白老師不顧生命危險,擋住了行駛的大巴。

堅決不讓自己的學生,在該讀書的年紀被送出去打工。

在劉秀祥的身上,我們可以同時看到範老師和白老師的影子。

其實,他們也是所有鄉村教師的一個縮影——

在物欲橫流的時代,守著一片凈土,辛勤耕耘,教書育人。

鄉村教師的存在,如同大山深處的點點燭光。

撕破黑暗,照亮孩子們稚嫩的臉龐。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在這個貧困縣全面摘帽的時代節點,劉秀祥們再次給所有人上了一課:

「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家鄉擺脫貧困,而不是擺脫貧困的家鄉。」

他在《最美教師》現場所說的這段話,亦可作為一個時代的註腳: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更好的未來。不要用我們的現狀去評判我們的未來。

越是偏遠的地方,越需要優質的教育,更需要優秀的教師。

我們怎樣,未來的中國就怎樣。

所以未來的中國,就在今天的課堂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