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合伴同行兇事至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要不要將這個男人列入中國古代兵家?筆者著實費了一番思量。

他當過牧童、農民、木匠,還掌握著一個強力的遊俠集團;在大眾印象裏,他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時,還是一位精通哲學、數學、物理和工具制造的科學家。

那麼,是什麼為他在高手如雲的中國古代兵家陣容中贏得了一席之地呢?

文丨蔣亞民

編輯丨李雪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反出山門,自成一家

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某一天,一個山東滕州籍儒生決定脫離孔門。

這個青年叫墨翟,祖上是宋國貴族,後來獲罪被降為平民。雖然也飽讀《詩》《書》《春秋》等儒家經典,但是,他與周圍出身於高門大戶的同學們很不一樣——為了生存,他當過牧童、學過木工,也曾在田間地頭揮汗勞作,深知每一口食物都來之不易。

普通老百姓想吃頓飽飯都很難,而貴族士大夫卻極盡揮霍之能事,一味追求繁文縟節;各國君主為了一己之利互相攻伐,更是將民眾置於水火之中。

那麼,“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繁瑣祭祀禮儀,是不是太過鋪張浪費?而且,用“禮”的條條框框將不同的人劃分到不同階級,真的有道理嗎?

心裏的懷疑和反感日益加深,他終於做出了決定:自立門戶!

接下來,他自稱“鄙人”,穿著粗衣草鞋到各地講學,對農、工兄弟十分親切,對士大夫言辭十分犀利,把儒家的等級制度和諸侯國的暴政批判得體無完膚。

其主要觀點均與改善底層人民的處境相關,具體說來,主要涉及以下3個方面:

*3個“應該”

兼愛,應該不分等級、不分遠近、不分親疏地愛天下所有人;

尚賢,應該不論出身、不分貴賤地推薦、選拔、使用德才兼備的人;

尚同,在政令、思想、言語、行動等方面,應該追隨聖人的意誌;

*5個“反對”

非攻,反對侵略他國,要維持和平;

非命,反對命運之說,主張自強;

非樂,反對奢靡的音樂活動,提倡節約人財物力;

節葬,反對厚葬久喪,主張薄葬短喪;

節用,反對奢侈浪費,主張勤儉節約;

*2個“最高法官”

天誌,上天是興利除害的最高主宰;

明鬼,明辨鬼神的存在,可懲惡揚善;

他從樸素的民間價值觀出發,把“天”與“鬼”視為興利除害、懲惡揚善的主體,大膽犀利的觀點不僅獲得了許多群眾的熱烈響應,還起到了震懾君王和貴族的作用——國君、貴族和士大夫們,一定不能仗勢欺人,否則上天和鬼神都要降罪,您老還是小心一點吧!

2

“硬骨頭”門派,立足江湖

墨子的戰爭觀念也是以民為本的。

他認為,戰爭乃兇事,絕非治病良方!自古以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沈重災難,好戰而亡的統治者不可勝數。他以兼愛與否為準繩,把戰爭區分為兩種:

*“誅無道”“兼愛天下之百姓”的戰爭,如禹攻三苗、商湯伐桀、武王伐紂,有天命指示和鬼神的幫助,是正義戰爭。

*“攻無罪”“兼惡天下之百姓”的戰爭,即“大則攻小也,強則侮弱也,眾則賊寡也,詐則欺愚也,貴則傲賤也,富則驕貧也”的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

在社會底層掙紮日久的勞苦大眾終於遇到了既“接地氣”又能替他們說話的人,紛紛自願追隨他的腳步,成為門下弟子。

學生們按姓氏將老師尊稱為“墨子”,稱其門派為“墨家”。

墨子雕像。圖|圖蟲創意

擁有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它很快壯大為擁有數百弟子的著名門派——墨家遊俠集團。他們不但行跡廣泛,東到齊、魯,北至鄭、衛,南到楚地都有他們的弟子在活動;而且,集團內消息傳遞靈通,實力堪與儒家一較高下。

【註:“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出自《韓非子•顯學》。】

更重要的是,與孔門弟子的生活奢侈、不事稼檣、組織松散不同,墨家成員作風樸素、穿短衣草鞋,具備紮實的勞動技能,把勞作視為高尚的行為,還建立起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嚴明的紀律體系:

最高領袖為“巨子”(也作“矩子”),成員為“墨者”;

領導發話,下屬必須服從指導、聽從指揮,“赴湯蹈火,死不旋踵”——至死也絕不後退;

對於違背原則的成員,輕則開除,重則處死。

為了保持團隊的純潔性和行動力,墨子常常東奔西走、積極開展組織和督查工作,效率很高,以致各諸侯國流傳著“墨突不黔”的傳說:墨子每至一地辦公,當地弟子生火備飯招待老師;然而,煙囪尚未熏黑,他就又到別處去了。

最高領導如此以身作則,學生們哪裏還敢怠慢。

於是,在理念和規則的作用下,一個不畏權貴的“硬骨頭”,打造出了一個聲勢浩大的“硬骨頭”門派,行動能力相當強大!

3

一番演講,輕松止戰

德高望重的墨子得到了一個消息:魯陽文君將要攻打鄭國。

發動侵略戰爭是不對的,必須阻止!

墨先生趕忙面見魯陽文君:

“您坐擁魯國,可是天下都是老天爺的。您現在要舉兵將攻打鄭國,是侵犯了老天爺,就不怕上天的誅伐嗎?”

魯陽文君表示,自己理由很充分:

“墨老師,您怎麼能阻止我呢?鄭國人數代都殘殺了自己的君主,老天爺降罪,讓他們三年都過不上好日子。我進攻鄭國是順應天意、替天行道!”

墨先生表示反對:

“一位父親在家鞭打兇暴、不成器的兒子。鄰居家的父親聽到聲音,舉起木棒跑來打別人的兒子,還振振有詞:‘我打他,是順應了他父親的意誌’。這難道不荒謬嗎?鄭國人殘殺君主,上天已經給了三年懲罰。現在,您要舉兵攻打鄭國,還說‘順應天意’,跟鄰居的父親有何區別?”

聽到這裏,魯陽文君感到有點心虛。

墨先生趁熱打鐵:

“卑賤的人,跑到鄰居家殺害其家人,搶劫鄰居的糧食、衣物、行李、豬狗,然後記錄在竹、帛、席子、食器上,當作榮耀傳給後世子孫。您覺得這麼做合適嗎?您現在進攻鄰國,殺害別國的老百姓,搶劫他們的錢財、糧食和牲畜,然後當作勝利果實銘刻於金石鐘鼎留給後人。您覺得合適嗎?”

魯陽文君被說服了。

於是,墨先生不戰而止人之戈,輕松地完成了任務。

等待著他的,是下一次、更嚴峻的挑戰。

一個眾所周知的男人出現了。

他是一個極其了不起的木匠,跟墨子是同行。

位於山東濰坊風箏廣場的古代墨翟制木鷂浮雕。圖|圖蟲創意

你可別輕視這兩位木匠。在當時,他們的技能水平和社會地位相當於現代的科學院院士!

4

兩個木匠,一次兵棋對決

這一年,魯班(即公輸盤)打造出強力攻城裝備——雲梯,楚軍的進攻能力由此加強。楚王有了必勝的把握,決定攻打宋國。

收到消息,墨子立即從齊國起身,走了十天十夜,來到楚國的國都郢,去見魯班。

科學家一般都比較謙虛。魯木匠恭恭敬敬地詢問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

“您有什麼吩咐?”

墨木匠不太客氣:

“北方有一個人欺侮我,你幫我殺了他吧。”

魯木匠聽了很不高興。

墨木匠開出高價:

“我願意給你十鎰黃金。”

【註:鎰,古代重量單位,1鎰合20兩(另有說法稱24兩)。】

魯木匠堅定拒絕:

“我奉行“義”的道理,決不殺人。”

確認過眼神,是同誌!

墨木匠起身,給同誌行禮:

“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了雲梯,楚王要用它攻打宋國。楚國地廣人稀,現在要以犧牲本來就不足的人口為代價,去搶用不著的土地,不合適。

況且,宋國有什麼罪過呢?去攻打一個無罪的國家,是為不仁;明知不仁而不去爭辯,是為不忠;只爭辯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結果,是為不強。您是義士,拒絕殺我的仇人,卻去殺害眾多的百姓,這可不是明智之舉啊!

您為什麼不阻止楚軍進攻宋國呢?”

科學家一般都佩服同誌,魯木匠對同行的這番話很信服,同時也有點為難:

“我已經向楚王說了,現在沒法反悔。”

墨木匠繼續趁熱打鐵,提出要面見楚王。

見了楚王,墨子繼續發問:

“有一個人,放著自己華麗的絲綢衣裳和豪華大餐不享用,打算去偷鄰居的粗布短衣和糟糠。這得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楚王回答:

“這人一定患了偷竊病。”

墨先生再次使出了循序漸進式的類比大招:

“楚國方圓五千裏,宋國只有五百裏;楚國有雲夢大澤,犀、兕、麋鹿、魚、鱉、黿、鼉眾多,還出產松、梓、楠、樟等名貴木材,可謂富甲天下;宋國窮得連野雞、兔子、狐貍,甚至一棵像樣的大樹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楚國想進攻宋國,與那個患有偷竊毛病的人如出一轍。大王您這樣做,一定會傷害道義,但不見得能據有宋國。”

楚王為墨先生的精彩發言叫好,然而,拒絕收回成命。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他解下腰帶,圍成一座城的樣子,用小木片作為守城器械,與魯班對陣。魯班9次布設機巧多變的攻城器械,墨子9次有效地抵禦了他的進攻。等到同行的攻戰器械用盡,墨子的守禦手段還有富余。

與戰爭對手直接進行兵棋對抗並得勝,墨子是有歷史記載的世界第一人,作為進行兵棋數據化對抗和量化計算的先驅者,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受挫的魯班嘆了口氣:

“我知道怎麼對付你,但我不說。”

楚王的好奇心被成功地挑起來了。

墨子接過話茬:

“老兄的辦法就是殺了我。我一死,宋國無人防守,楚國進攻就沒有什麼阻礙了。但是,我有禽滑釐等幾百弟子,他們得我真傳,正拿著我設計的防禦裝備在宋國都城嚴陣以待楚軍。您殺了我也沒用。”

必勝之策失效,楚王只好放棄了攻宋計劃。

墨子從楚國歸來、經過宋國,正逢下雨,想到閭門避雨。可嘆的是,守門人堅定地將這位保得宋國上下平安的大功臣拒之門外。

5

墨守=難以攻破的穩固防禦

大國、強國不會因為誰提出一個口號、一個建議,就放棄一場戰爭和唾手可得的勝利果實。

打消魯陽文君和楚王發動戰爭念頭的,可不僅僅是墨先生的一番精彩演講,更具說服力的,是他及門下弟子所擁有的雄厚守城實力。

現代陸上作戰,組織防禦需要兵、火、陣、障相結合——部署好兵力、配置好火力、構築好陣地、設置好障礙物。而早在兩千多年前,墨子就已經搭建好四角齊全的古代版防禦體系,不僅有形而上的理論,也有形而下的對策,如:

其一,倡導積極備戰,力求有備無患。

墨子認為,備戰是一個國家的首要任務,只有在戰前做好糧食、兵員、城防等方面的準備,才能贏得救守防禦作戰的勝利。

“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

“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饑;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征無義;城郭不備全,不可以自守;必無備慮,不可以應卒。”

要選取人數夠、素質高的士兵駐守,保證糧食柴草要足以支持3個月以上,士卒幹糧每人二鬥,派遣士卒送餐;官民要和睦,君主要講信義。

其二,倡導積極防禦,應當守中有攻,積極殲敵。

墨子認為“惟非攻,是以講求備禦之法”,主張以積極防禦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戰爭。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地形、依托城池,正確布置兵力;以國都為中心,形成邊城、縣邑多層次的大縱深防禦體系,層層阻擊,消耗敵人,並以頑強堅守與適時出擊相結合。

這一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可以說是現代中國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文化根源。

其三,圍繞救守,提出了整套的防禦戰術原則。

墨子有一套別具匠心的防禦手段,並對守城器械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等進行了詳細說明。

*城墻要厚而高,布置得當。

用柴摶(即束聚的柴)、樹木、泥土加固城墻,民家木材瓦石全部上繳用於城池守備,不服從命令者處斬;城墻四邊四角建望敵樓,派貴家子弟瞭望敵人,失職者處斬;在城墻上修築令耳(雙層樓),以便放箭;

*防守器械要精良。

城門上準備好懸門和控制懸門的機關;城上百步築一樓,設置火捽(長木,一端可點火),按一定距離擺放各種武器和輔助戰具,包括渠柱、長斧、長椎、槍、鋤、斧、鐮、斫、錐、短矛、石頭、蒺藜、磚瓦、火炬、狗屍(一種古代守城器械)、鐵甑(盛熱水)、沙石、藉車、桔橰(用以提水)、貯水器(敵用火攻,拿盛水器皿救火)、禾稈、盾牌等;編造樊籬,設置兵弩弓箭殺敵。

【註:懸門,古時城門所設的門閘。平時掛起,有警時放下,加固防守。】

*防禦工事要安排妥當。

敵打隧道進攻,迎頭挖地道以應對,並備短弩射敵;濠溝要深而寬,敵填濠溝,用火攻與之爭奪;築渠、設橋,敵來攻,上下牽拉橋板以制敵行動。

*關於偵察敵情,墨子也有辦法。

守城時,為了預防敵人挖地道攻城,可以每隔三十尺挖一井,置大罌於井中;罌口繃上薄牛皮,讓聽力好的人伏在罌上偵聽,以得知敵方是否在挖地道、地道的位置,從而做好禦敵準備。

【註:罌,古代大腹小口的容器,用於盛水或者酒。】

直到20世紀40年代,日軍還在使用這種偵聽手段,用來對付華北人民發明的地道戰。閻錫山的部隊也曾用這種辦法來偵聽人民解放軍的攻城土工作業。

由上可知,墨家防禦系統不但守護嚴密,而且守中有攻,想攻進去十分困難,即使打得下來,也會遭受重大損傷。以至於後世無論是哪一支軍隊,進攻時只要遇到墨家駐守的城防,馬上就會感受到沈重的精神壓力。在許多情況下,自知贏的可能性不大,幹脆就不打了。

6

墨家兵法,影響至今

墨子自稱“布衣之士”,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又親近勞動人民的智者,同時,他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和軍事家。在法家出現之前,他創造的墨家學派盛極一時,與儒家並駕齊驅,是當時的兩大顯學之一。

他去世後,墨家逐漸分為相裏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與孔子的《論語》相類似,其生平事跡的思想史料,也由弟子收集輯錄,最終完成《墨子》一書。

西晉魯勝、樂壹都為它作過註釋,可惜已經散佚。現在人們看到的通行本,主要依據是孫詒讓的《墨子閑詁》,以及《諸子集成》所收錄的版本。

清刻本《墨子》。

【註:孫詒讓,1848年9月16日-1908年6月20日,浙江瑞安人。中國晚清經學大師、愛國主義者和著名教育家。】

《墨子》跨越政治、軍事、哲學、倫理、邏輯、科技等諸多領域,成為中國古代兵家乃至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至今。

其中關於救守防禦作戰的論述,集中在《備城門》《備蛾傅》《備梯》《備突》《旗幟》《雜守》《備高臨》《迎敵祠》《備水》《備穴》《號令》 11篇,形成了一個以城池防守為核心的防禦理論體系。

通過回答弟子禽滑釐的問題,墨子針對臨、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蟻傅、轒辒、軒車等12種攻城方法,提出一一對應的有效防禦手段。

【註:

臨,就是攻城塔,可以居高攻城;

鉤,是一種輪子上裝鉤子破壞城墻的車輛;

衝,破壞城門或者城墻的衝車;

梯,攻城雲梯;

堙,填平護城河或者護城溝;

水,水淹攻城;

穴,挖坑進逼攻城;

突,城隙或者地道中用火燒煙熏;

空洞,挖地道攻城;

蟻傅,眾士兵爬城攻擊;

轒辒,備有士兵和重甲的戰車;

軒車,攻城樓車。】

《墨子》恰好彌補了孫武以進攻為主的作戰理論,對傳統兵學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在中國兵家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後世關於防禦的原則和戰術,許多都引述或參照自《墨子》。

參考資料:

⒈﹝西漢﹞劉向編訂《戰國策》

⒉﹝春秋﹞墨翟著《墨子》.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版

⒊ 錢穆著《墨子、惠施、公孫龍》.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5年以《錢賓四先生全集》為題出版

在和平時期,戰爭的教訓一次又一次地被人們集體忘卻,直到又一次戰爭猝然到來,才會在付出血淋淋的代價後猛然警醒。兵家,在中國歷史上一次又一次興旺發達,然後,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壓和忘卻。

一個成熟的國家,一個成熟的民族,一定不能忘記戰爭的災難和教訓,即使是在國家長久和平、興旺發達的時候,仍然需要發揚重視國防和軍事的傳統,做到警鐘長鳴、武備常新。

中國兵家學說的世界性研究熱潮經久不衰,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歷史節點,重新挖掘與發現中國古代兵家價值意義重大。因此,庫叔邀請軍事科學院原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蔣亞民研究員推出“中國古代兵家”系列文章,每周一篇,以饗讀者。

本系列跨越4600年,講述從中華文明起源時期到清末對我國軍事乃至歷史進步發揮重大影響的38位兵家代表人物的故事,解讀那些被後人奉為圭臬甚至神化了的傳世兵書和古代陣法。

註:依次為玄女、伊尹、武丁、姜子牙、先軫、鬼谷子、田穰苴、孫武、孫臏、墨翟、樂毅、李牧、白起、吳起、尉繚、王翦、張良、韓信、衛青、班超、諸葛亮、楊素、李靖、薛仁貴、郭子儀、韋睿、耶律休哥、嶽飛、成吉思汗、拔都、朱元璋、徐達、戚繼光、邢玠、鄭成功、施瑯、福康安、左宗棠。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為庫叔提供25本《馬克思與孔夫子》贈予熱心讀者。該書以馬克思與孔夫子自晚清特別是五四運動以來在中國的相遇為主線,通過特定歷史語境的還原和追溯,從哲學觀念、思維方式、文化原型、精神氣質等多個層面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