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煤在爐裏燒紅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最近,溫嶺市第十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由城南鎮綜合文化站申報的“鐵制品加工技藝”榜上有名。

所謂“鐵制品加工技藝”,就是俗稱的打鐵,它屬於群體性傳承的技藝,城南鎮下街村鐵匠賴嶽榮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性傳承人。

師從賀六富,打鐵近50年

賴嶽榮的打鐵店開在嶴環街上街,沒有門牌,具體位置在501路公交車“下街”站對面。

賴嶽榮生於1957年,今年64歲,算起來,他打鐵近50年了。

賴嶽榮小時候,家裏養豬養牛,因此他看過牛,打過豬草,到16歲時就在生產隊掙工分,18歲時,進入嶴環農機廠當學徒,農機廠裏打鐵、翻砂的車間都有,生產鋤頭、誅鋤、草耙、柴刀、飯鍬、火叉、塘鍬、泥弓等各種農具、工具、生活用具,像塘鍬、泥弓就是專門用於築塘用的。總之,用賴嶽榮的話來說,就是“石、木、(泥)水行業,都用到鐵器(工具)”。

賴嶽榮的師傅是賀六富,去世四年多了。賴嶽榮說,師傅是位“黃太(黃巖、太平)有名”打鐵老司,像木匠老司用的鑿、斧頭,箍桶老司用的卷刨、桶刀,修船老司用的斧頭、鑿——他們用的斧頭與木匠用的不一樣,木匠用的是單面斧,修船老司用的是雙面斧,還有漁船上用的“鐵畚鬥”(包在“葉子”後面),賀師傅都會打。那時賴嶽榮還是十八九歲,有一回,有人上門來請賀師傅打“樟冰鏟”,這個是“鏟樟冰”用的。賴嶽榮問記者知不知道什麼叫“鏟樟冰”?說來也巧,記者多年前曾訪問過溫嶠鎮樓旗村,知道鏟樟冰這回事。樓旗村有座樟樹廟,原還有成片的大樟樹,後來因為“鏟樟冰”砍掉了許多大樟樹,所謂鏟樟冰,就是將大樟樹砍倒,鋸斷,用“樟冰鏟”將它鏟成碎片,再用鍋爐蒸餾,生產天然的樟腦(樟冰)。這“樟冰鏟”造型不像普通的鋤頭,是半圓形的,中間怠肚的。鏟樟冰的人,專門打聽尋找到嶴環請賀師傅打“樟冰鏟”的,大概因為“鏟樟冰”不能持續很久,印象中就這麼一次。

賴嶽榮說,嶴環農機廠過去有6只爐頭,每只爐頭是三個人管,即一個老司頭帶兩個徒弟。有一階段,因為廠裏接到寧波閥門廠較多業務,廠裏就將打鐵爐也搬了,騰出地方翻砂,生產閥門配件,賴嶽榮也就轉為翻砂工幹了一兩年。他後來又跟著賀師傅打鐵十幾年。等到自己獨立開打鐵店時,他已經30多歲了,在現在這個打鐵店打鐵,也有近三十年了。

夫妻共同守店,“鈑金剪刀”是招牌產品

賴嶽榮跟著賀六富打鐵時,還是純手工的,沒有機械幫忙,後來,賴嶽榮開店時買了一臺“跳板榔頭”,它可以幫助鍛打,這臺機械用了近20年了。而更先進的,則是空氣錘(一種自由鍛造機器),他現在用的這一臺,是從路橋買來的二手貨,只要1.25萬元,據說新的就要五六萬元,它的規格為75公斤(相當於機器的馬力,就是錘打力量)。

賴嶽榮說,之所以買空氣錘,是因為上街頭有人叫他打鉆井用的探頭配件,這塊鐵四方形的,約五公分見方,要打成寶塔形,用跳板榔頭根本打不動,只有用空氣錘才可以,於是就買了這臺舊的空氣錘。現在,賴嶽榮跳板榔頭和空氣錘都使用,小件的用跳板榔頭鍛打就可以了。

雖然有了空氣錘、跳板榔頭這兩個“大力士”作助手,但是打有些東西時還是要兩個人,比如說,菜刀、硬刀和修船用的斧頭,因為這些東西都要嵌鋼,嵌鋼時就要兩個人一起打鐵,他就把妻子叫過來一起打。

在賴嶽榮打過的鐵器產品中,有一種特別一點的產品叫“鈑金剪刀”,這是為鈑金工人剪金屬板用的特制剪刀,把手特別長,這種“鈑金剪刀”,小的用鐵要0.75公斤,大的用鐵達到1.5公斤多。

為什麼要打“鈑金剪刀”?這是因為嶴環地方的鈑金工藝出名,嶴環的鈑金工匠從拖拉機頭、雙排翻鬥車等鈑金工藝起步,後來發展到小面包(微型車)、轎車等鈑金工藝。賴嶽榮說,十幾年前,他打制“鈑金剪刀”的生意都還很好,因為那時鈑金工人還舍不得買剪刀床,就是買了剪刀床,也還是需要鈑金剪刀。那時候,整個臺州敲鈑金的,都會到嶴環來買鈑金剪刀,因為其他地方沒有。嶴環人到寧波、福建廈門、北京等外地敲鈑金,也要帶嶴環街打造的鈑金剪刀,因為用起來順手,另外,這種鈑金剪刀如果淬火技術沒掌握好,在使用時較容易斷。賴嶽榮打制的鈑金剪刀質量可靠,讓人用了放心,所以,在外地的嶴環鈑金工人,經常要叫家裏人來買去郵遞上去。當然,現在時勢變化,“鈑金剪刀”的生意不行了,因為現在激光線切割工藝、等離子切割等工藝上來,鈑金剪刀幾乎用不著了,現在一年只能銷出一二十把鈑金剪刀了。不過賴嶽榮現在敲鈑金和金屬雕塑用的鐵榔頭打得還是比較多的。

與過去比起來,賴嶽榮的這爿打鐵店,生意可謂是今非昔比,不過,這麼多年來,賴嶽榮都不需要趕市擺攤,到街上主動推銷,全是人家尋上門來購買。

收入不高沒人學,對手藝傳承不太樂觀

在記者采訪開始前,賴嶽榮為一電鎬工修理電鎬鑿子,放爐裏燒紅,鍛打,燒紅,鍛打,淬火,五支電鎬鑿子,最後收費25元錢,賴嶽榮說,小的鑿子則是3元錢一支。

“我早先在廠裏打鐵時,柴刀五角五一把,豬肉五角錢一斤,日工資大概一元兩角五,打兩把柴刀就相當於一天的工資,一天打四把柴刀省省力力的。現在打一把刀35元,如果工錢是350元一日,一天要打十把刀。”賴嶽榮說,現在打鐵的收入不高,所以也沒有人跟他當學徒了,只是因為自己60多歲了,沒辦法轉業幹別的,只好守著這爿店過日子,“如果打鐵經濟效益好,怎麼會沒人學呢?”對於打鐵手藝的傳承,他並不樂觀。

采訪結束告別前,記者又觀摩了賴嶽榮打菜刀,他用的原料是一塊嵌鋼的鐵塊,嵌鋼是他的妻子幫助嵌好的。賴嶽榮說,這塊嵌鋼的鐵塊,可以打兩把菜刀。只見他打開鼓風機,煤塊就在爐中熊熊燃起來,沒多少時間,鐵塊就被燒得通紅,賴嶽榮將鐵塊放到馬墩(另一種有尖角的則是角墩)上鍛打起來,先打出菜刀柄的雛形,然後又回爐加熱,再鍛打,在打菜刀的過程中,他先後使用了跳板榔頭和空氣錘,中間,在鐵塊還未完全鍛打延展開時,將鐵塊裁為兩截,等到最後用空氣錘鍛打時,菜刀的形狀基本上出來了,只是還不夠平整,還需要再加工。

在賴嶽榮打的菜刀中,有一種造型特別一點的,刀背有駝峰單峰一樣的一塊,這種菜刀,因此叫“嶴環庎刀”,在嶴環地方特別流行,用起來也特別順手,所以,菜刀的生意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