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給去世親人吃餃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長津湖戰役,一場改變世界歷史的廝殺。

一部震撼人心的《長津湖》電影,再度將國人帶回到那個硝煙彌漫的時刻,從觀眾潸然淚下的感同身受中,那些永遠長眠在長津湖戰場的誌願軍英雄們又再一次栩栩如生。

長津湖,一個註定被歷史銘記的地方。

很多屍位素餐的公蜘叫獸,習慣將“朝鮮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混為一談,更有甚者將那場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廝殺恬不知恥地稱之為所謂的“韓戰”。

它們的伎倆,無非是通過模糊歷史概念,在給自己臉上貼金的同時,抹殺中國人民誌願軍的豐功偉績。殊不知,越是這樣的無恥抹黑,誌願軍的形象就越是高山仰止。

因為,連作為敵人的美國,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在朝鮮半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失敗。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誌願軍,以堅韌不拔的身體素質,嘆為觀止的戰鬥素養以及舍身忘死的無畏精神,給予了聯合國軍巨大殺傷,並成為對手揮之不去的噩夢。

所以,這場從1950年10月19日到1953年7月27日的戰爭,是震驚世界的抗美援朝戰爭,更是美國不願提及的“被遺忘戰爭”。

而在這場美國羞於提及的敗仗中,長津湖戰役可謂最刻骨銘心,因為美國在這裏不僅遭遇了身體上的摧殘和傷痛,更經受了心靈上的震撼和衝擊。

而長津湖戰役,最早要從二戰說起。

1945年8月6日,美國將世界上第1顆原子彈“小男孩”投向日本廣島後,國際社會尤其是蘇聯大為震驚。為了奪取勝利果實,蘇聯排除萬難,按照雅爾塔協定,於8月9日即對德戰爭結束後三個月發動對日作戰,150多萬蘇聯紅軍風卷殘雲,摧毀了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

由於蘇軍秋風掃落葉的速度實在太快,美國匆忙拋出美蘇以北緯38度線為界受降的提議,得到蘇聯的認可。

但隨後的美國利用原子彈恐嚇蘇聯不得登陸日本本土,於是朝鮮半島成為唯一一個以三八線為界劃分美蘇勢力範圍的地區。

冷戰格局形成後,朝鮮半島南北受美蘇影響也逐漸撕裂,隨後更是分別建國。對於當時的南北朝鮮而言,統一半島是最大的夢想,所以雙方無不躍躍欲試,尤其是北方,這是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立刻拋棄了任蔣幫自生自滅的政策,並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公然破壞新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雖然操縱聯合國通過了譴責朝鮮侵略的決議,但卻難以阻擋人民軍勢如破竹的攻勢。直到9月15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力排眾議發起仁川登陸,才一舉扭轉戰局,隨後開始了瘋狂的反攻。

從朝鮮戰爭爆發的那一刻開始,新中國就始終高度關註著鄰國局勢的發展,甚至預測到了美國發動仁川登陸結果。而在戰局逆轉後,周總理於9月30日對美國進行了措辭嚴厲的警告,不許美國越過三八線。

但麥克阿瑟對新中國的警告置若罔聞,隨後聯合國軍於10月1日跨過三八線,朝鮮戰局急轉直下。

面對越來越迫近的戰火,新中國再也不能袖手旁觀,抗美援朝勢在必行。

然而,對於剛剛一周歲的新中國而言,一窮二白的基礎如何能對抗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家聯盟?所以出兵朝鮮的決議在幾天時間裏不斷反復,誌願軍甚至開拔後又停步,直到10月19日平壤淪陷後,毛主席才終於力排眾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而在此前的10月15日,麥克瑟和屈尊前來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威克島會面,麥克阿瑟一再強調新中國不會出兵,所以聯合國軍對新中國的出手毫無思想準備。

10月25日,誌願軍與充當聯合國軍先頭部隊的韓軍遭遇,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槍。

11月1日,誌願軍第39軍在朝鮮雲山地區打殘美騎兵第1師第8團,斃傷俘敵2000多人,作為中美軍隊的第一次交鋒,誌願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然而,在猛烈打擊聯合國軍後,誌願軍隨即主動退卻,消失在朝鮮北部的茫茫雪原。

麥克阿瑟很迷茫,但多年順風仗的戰爭經驗很快又讓他樂觀起來,雖然不可能在復活節前讓孩子們回家,但努努力,聖誕節前收兵回家還是沒有問題的。

為了鼓舞士氣,麥克阿瑟還利用對手沒有制空權的機會親自乘坐飛機到朝鮮北部視察,當看到一望無際的茫茫雪原時,麥克阿瑟更堅定了自己的判斷:“新中國並未出兵,即便出兵也是保護邊境水電設施”。所以麥克阿瑟表演一般的腳步更急迫了,為了表現自己在高歌猛進時的閑庭信步,麥克阿瑟幾乎每一步計劃都通過媒體公諸於眾,誌願軍幾乎是聽著麥克阿瑟的大喇叭奔赴戰場的。

麥克阿瑟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自鳴得意地軍事偵查時,第九兵團的15萬多將士們已經潛伏到了聯合國軍的必經之路上。

在11月6日麥克阿瑟重新向朝鮮北部發起進攻後,毛主席隨即急調第九兵團入朝參戰。

當時的19兵團由20軍,26軍和27軍組成,和先期入朝的第十三兵團由四野精銳組成並適應嚴寒地區作戰不同。作為三野精銳的第九兵團將士大部分來自山東、江蘇和浙江等地區,又長期在華東地區作戰,尤其是作為解放臺灣地區的第一梯隊,很多戰士們根本都沒有見過雪。

但美國第七艦隊的野蠻侵略打亂了祖國統一的進程,所以當麥克阿瑟作出了輕敵冒進的決策後,新中國急調第九兵團入朝參戰。

朝鮮半島雖小,但東西依然差異巨大,和第十三兵團在朝鮮西部迎頭痛擊敵人不同,第九兵團要面對的,不僅有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更有朝鮮東部平均海拔達1200多米的蓋馬高原。

而1950年的冬天,比其它年份都來得更早了一些,不僅早,而且更猛烈,尤其是長津湖地區。

長津湖,是蓋馬高原上的一個人工湖泊,位於柳潭裏和下碣隅裏之間。1950年11月長津湖地區突降大雪,夜間氣溫更是驟降到零下40度,遭遇50年一遇的寒冬。

而第九兵團的大部分將士們,還衣著單薄。很多人以第九兵團沒有棉衣導致長津湖戰役時大規模非戰鬥減員作為汙蔑領袖的證據,事實上第九兵團是配備棉衣的,但南方棉衣在面對北方嚴寒時根本無濟於事。

所以當運送20軍的列車在沈陽稍停片刻時,時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的賀晉年將軍見將士們衣著單薄大驚失色,在情況緊急的情況下,命令身邊的東北邊防軍將士將身上的棉衣帽鞋脫下來扔到列車上,但這對於廣大第九兵團將士而言只是杯水車薪。

由於聯合國軍的空中優勢,誌願軍只能在寒冷的夜間行動,平均每個班只有兩床棉被,導致第一天就凍傷了700多人。

除了由於聯合國軍的空中威脅,戰士們只能輕裝前進,後勤補給捉襟見肘的第九兵團將士們連基本的口糧都難以保證,只能就著雪,吞下凍成石頭的土豆。後來當土豆也難以為繼時,將士們只能吃草根樹皮。

而對面的陸戰一師,不僅有強大的空中掩護,機動能力極強的機械化裝備,更有鴨絨睡袋等防寒材料,以及火雞軍用口糧。

國力的高下,在後勤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

彼時的東線,主力為美國第8集團軍第10軍,下轄海軍陸戰隊第1師、步兵第3師和第7師,加上韓軍等雜牌,人數達10萬人之眾。

雖然第九兵團在人數上占據優勢,但其它所有方面尤其是武器裝備則基本等於沒有,聯合國軍一個營的槍炮,比誌願軍一個軍還要多。

按照毛主席的部署,第九兵團以消滅美軍陸戰一師為目標,這支部隊在160多年的時間裏征戰四方所向披靡,是美軍的驕傲,消滅它不僅能極大地打擊聯合國軍士氣,更能扭轉朝鮮戰場戰局。

為了達到“畢其功於一役”的目的,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根據誌願軍現狀,制定了“迂回切斷,包圍殲擊”的作戰思想。

然而,由於夜間行軍的限制,更因為不斷增加的凍傷等非戰鬥減員,根本難以按時進入預定位置,誌願軍原定於11月25日發起的攻擊不得不被宋時輪兩次請求延期一天。

11月27日下午4:30,在冰天雪地中整整等待了6天的第九兵團向聯合國軍發動了猛烈進攻。

此時的誌願軍將士除了大量凍傷,其余能站起來的戰士們也因為嚴寒導致腿粗不能彎曲,只能像原木一樣向前艱難衝鋒,在20軍和27軍突然的猛烈打擊下,美軍陸戰第1師很快被切割成4。

但訓練優速的美軍很快改變陣型組織防禦,以坦克裝甲車在外圍組成環形防禦圈。而此時的誌願軍攜帶的輕武器迫擊炮大部分因酷寒導致炮管收縮根本難以使用,輕機槍為保證打響不得不時常撥動撞針,誌願軍手裏的武器只有步槍、刺刀和手榴彈等。

由於武器裝備的懸殊差距,更因為沒有制空權。誌願軍只能依靠夜色掩護發起攻擊,天亮則不得不撤出戰鬥,兩軍在冰天雪地中開始了慘烈的拉鋸戰。

為抵消誌願軍的夜戰優勢,美軍通宵發射照明彈,但依然阻擋不了潮水一般的誌願軍,誌願軍的衝鋒號更成為聯合國軍絕望的夢魘。

由於武器實在簡陋,誌願軍始終難以大量殲滅敵軍有生力量。從11月28日開始,絕望的美國陸戰一師為了避免被全殲,決定向南撤退。而周圍的誌願軍絕不允許美軍逃出生天,於是美軍的撤退和突圍,成為艱難的“向南進攻”。

此時的第九兵團非戰鬥減員已經上萬,戰鬥力大打折扣,消滅被包圍美軍的意圖更加難以實現。而美軍則龜縮到柳潭裏,下碣隅裏等地。並瘋狂衝擊20軍和27軍固守的陣地,企圖打開南逃的通道。但誌願軍不會坐視敵人逃跑,於是兩軍的廝殺空前激烈,甚至進行了慘烈的白刃戰,陣地上到處是槍炮聲、爆炸聲、咒罵聲刀刃拼刺的聲音。

在戰場愈加焦灼的情況下,宋時輪改變策略,決定集中全力殲敵一部,而美軍也決定集中兵力全力突圍。

29日淩晨,陸戰一師向下碣隅裏東南的1071.1高地發動猛烈衝擊下,楊根思在身邊戰友們傷亡殆盡的情況下,抱著爆破筒與40多名聯合國軍士兵同歸於盡。

29日下午,1000多人的聯合國軍在富盛裏遭遇誌願軍強力阻攔,於是。240人的美軍特遣隊殘部在經過徹夜激戰後舉手投降,這是誌願軍首次迫使美軍一個建制部隊投降。

30日,誌願軍第80師、81師主力和27軍全軍猛烈進攻新興裏,在砸碎聯合國軍坦克防禦圈後,誌願軍以大無畏的白刃戰,殲滅了美國步兵第七師31團“北極熊團”3000多人並繳獲其團旗,成為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我軍唯一成建制殲滅敵軍的經典案例。

此時的中美兩軍早已殺紅了眼,在美軍想要活下去的強烈求生欲面前,誌願軍讓敵人有去無回的決心更加強烈。

在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屈辱,這個被稱之為“東亞病夫”的民族,終於走上了自立自強的道路,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他們舍身忘死消滅來犯之敵的最強動力。

一位曾親歷長津湖戰役的美陸戰一師軍官回憶道:“他們身著單薄軍衣,端著老舊的步槍,冒著陸戰隊猛烈炮火和刺骨嚴寒前赴後繼地衝過來,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令我軍肅然起敬。”

12月1日,美國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再也挺不住了,在派出的“德賴斯代爾特遣隊”被包了餃子,前來求援的“北極熊團”被全殲後,絕望的史密斯下達了突圍的命令,並派出大量的飛機、坦克,配合其衝出包圍圈。

見陸戰一師跑路,宋時輪急令20軍和27軍組織追擊,陸戰一師敗退的必經之路上,有個地名叫水門橋。

水門橋位於朝鮮古土裏以南5.6公裏,跨度8.8米,因坐落在一個水力發電站的輸水管道上而得名,由於地勢陡峭,兩側分別是懸崖絕壁和萬丈深淵,所以水門橋作為咽喉要地的意義不言而喻。

為了截斷陸戰一師的退路,為26軍創造殲滅陸戰一師的機會,20軍60師派出爆破小組,在12月1日中午將橋面炸斷。

然後,美國工兵很快修復了木制橋面;

12月4日晚,誌願軍第二次將水門橋炸毀,很快,美軍就在原橋殘留的橋根部架設了鋼木橋梁,水門橋第二次得以修復;

為了防止誌願軍破壞這個咽喉要道,聯合國軍對水門橋派出重兵把守,但英勇智慧的誌願軍再度出擊,於12月6日將橋根也一並炸毀。

然而令誌願軍意想不到的是,美軍強大的國力此時再度顯示出了巨大能量,在得知水門橋第三次被炸毀後,美軍沒有從日本三菱重工訂做橋梁,更沒有和聯邦德國下造橋訂單。而是由第314空運聯隊從連浦機場運送了8套預制橋梁組件空投到水門橋附近。在一套落入誌願軍之手,一套被毀壞之後,美軍憑借其中的4套在28小時內重新恢復了水門橋的通行。

至此,誌願軍再無能力毀掉水門橋,衣衫襤褸的陸戰一師殘部終於從水門橋上驚魂甫定地通過,並由此逃出生天。

至12月24日,美國第10軍殘部從興南港裝船撤離,次日誌願軍占領興南,標誌著長津湖戰役正式落下帷幕。

長津湖戰役作為第二次戰役的東線戰場,給予了聯合國軍以極大的殺傷,相比於西線的第十三兵團,第九兵團在東線高寒地區地作戰異常艱苦卓絕。

據戰後統計,第九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犧牲19202人,凍傷減員28954人,其中近1000人直接凍死,凍傷救治無效3000多人。

而聯合國軍方面,根據美國的統計,美軍在長津湖戰役中戰鬥傷亡6800余人,非戰鬥傷亡13000人,其中陸戰1師戰鬥傷亡4433人,非戰鬥傷亡7313人,步7師戰鬥傷亡2200人,非戰鬥傷亡4000余人,英軍傷亡500人左右。

整個戰役期間,誌願軍第九兵團在饑寒交迫中頑強戰鬥,以血肉之軀對抗著聯合國軍的兇猛火力。相比於聯合國軍富得流油的槍炮,誌願軍僅存的輕武器大部分還因酷寒天氣而無法使用,尤其是火炮,相比於聯合國軍立體的火網和槍炮聲大作的喧囂,誌願軍自始至終都顯得太過“寂靜”。

而更寂靜的,是靜靜長眠在陣地上的“冰雕連”。

陸戰一師等聯合國軍有驚無險地通過水門橋向南逃竄後,時任58師師長兼政委的黃朝天怒發衝冠,因為除了水門橋,他還有一道斷敵後路的“保險”,那就是古土裏以南隘口處,58師第172團兩個連負責阻擊美軍,但美軍卻平安通過此處。

於是憤怒的黃朝天登上陣地,但卻看到他的戰士們依然呈戰鬥隊形散開,只是因為酷寒,他們早已全部犧牲在陣地上。

黃朝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淚水更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在整個長津湖戰役中,除了這兩個連,公認的“冰雕連”共有三個。分別是死鷹嶺1520高地上的20軍59師177團6連,黃草嶺1081高地上的60師180團2連,以及新興裏戰鬥中的27軍80師242團5連。

雖然“冰雕連”寂靜無聲,但卻攝人心魄。雖然沒有美軍脫帽致敬的浪漫情節,但卻成為美軍幾十年來不敢直視的冰冷記憶。

戰後,誌願軍從犧牲在死鷹嶺陣地上的20軍59師177團6連上海籍戰士宋阿毛身上,找到一封字跡潦草的絕筆信,上面寫著:

我愛親人和祖國,

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誌願軍戰士!

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

哪怕是凍死,

我也要高傲的,

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或許,也只有這樣的精神,才能以極其劣勢的武器裝備,打敗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也只有這樣一群舍生忘死的人,才能撐起一個民族復興的重任。

向偉大的中國人民誌願軍致敬!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