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帶了一條藍色紗巾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劉誌堅的學員們一直在跳舞,盡管有的人不能走路,有的一只耳朵失聰,有的智力殘疾……

她們或是站著揮舞紅折扇,或是坐在輪椅上,長衣袖甩出漂亮的圓弧線;她們用缺陷的身體表達著完整的情感,悲傷的,又或是熱切的。

每逢周五,劉誌堅都會前往北京朝陽一處殘疾人公共活動室裏義務教學。

舞蹈編排由她負責,每個動作都根據學員們的身體狀況設計,手把手地去教。舞蹈學成,劉誌堅還會帶著她們在北京各處演出,去參加各種比賽。

劉誌堅65歲,已經教了快6年。學員們喜歡她,就親切地喊她“劉姥姥”。

她也被大家的執著感動,“只要大家願意學,我就願意教。”

新京報讀者俱樂部出品

學舞,像普通人一樣

7月2日,劉誌堅像以往的每個周五一樣,坐上公交車前往“溫馨家園”。她很瘦,穿著紅色的短袖上衣,頭發盤在腦後,露出光潔的額頭,整個人挺拔又精神。

下車從東壩家園小區大門往裏走約200米,那一處紅門平房就是她的目的地。

這裏是北京市殘聯專為殘疾人設置的公共活動空間,周邊的殘疾人都可以來到這裏,聽講座、做心理咨詢、參加各種文體活動。每周課程排得滿滿當當,大家坐在一起刺繡、唱歌。

每周五下午2點到3點半,是劉誌堅授課的舞蹈時間。

7月2日,劉誌堅帶著學員們學習舞蹈。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來,兩只手,往前,看我。”劉誌堅站在學員前面,脖頸往上延伸,兩臂打開。站在她身後的10名學員,統一身穿白色的舞蹈服,腳邊飄著淡藍色的裙擺,手裏舞著紅色的紗巾。

若不是仔細觀察,外人似乎看不出來這些學員和常人的不一樣。她們都有些殘疾,有人一只耳朵聽不見,有的斷了手指,有的智力有障礙。

劉誌堅手把手地教。面對肢體不靈活的學員,劉誌堅用手扶著她的上肢擺動、幫學員理解動作。其他時候,她瞇著眼睛,不放過隊伍裏任何一處不整齊的地方。

“殘疾人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樣學習舞蹈,只是需要你用更多的耐心去對待。”劉誌堅說。

舞蹈的編排也由她負責,每個動作都根據學員們的身體狀況設計。“光站著也不行,這樣很容易累,讓大家走起來,利用扇子和紗巾這樣的小道具,進行隊形的變換,會輕松一些。”

她把送別紅軍的故事情節編排進去,也緊跟潮流,把社區垃圾分類的知識科普融進舞蹈裏。

課後,劉誌堅會把拍攝下來的課堂內容發到微信群裏,讓學員們在課下自己對照著練。但一周才上一節課的學員們難免會忘記動作,她也從不氣惱,只是一遍一遍帶著大家跳。

最後的姿勢擺不好,她一遍一遍教,腳要站在哪,手該怎麼擺。她不願意衝淡大家的熱情,更願意把“對了,就這樣”掛在嘴邊,鼓勵大家。

“來跳舞就是高興的事兒,讓我像管小孩子那樣教育,我不喜歡。”

今年65歲的劉誌堅。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教跳舞的“劉姥姥”

學員們都喊她“劉姥姥”。

“我之前做過幼師,學員們都說我很慈祥,因此年輕點兒的都喊我姥姥。”年輕的時候,劉誌堅常組織幼兒園的學生在節慶的時候演出,帶著孩子們在舞臺上朗誦、唱歌、跳舞。

55歲那年,她看了一場東方歌舞團的《梁祝》舞蹈表演,被舞者的優雅打動,她對舞蹈的興趣更濃了。自那之後,她跟著其中一位舞者學舞,學會了如何用氣息控制肢體、如何編排隊形。直到現在,劉誌堅仍然堅持學習。

退休後,劉誌堅在盲文圖書館負責教盲人朗誦,偶然間認識了一些愛跳舞的殘障人士。“60年代出生的,得小兒麻痹的特別多,有人跟他們說我跳舞好,他們當時都眼前一亮。”

從那之後,每周三,她在天橋義務教這些殘疾人跳舞。

劉誌堅主要教古典舞,由於很多殘疾人下肢不能動,她就讓大家坐在輪椅上、教上肢的動作。學員們常年拄雙拐,整個身體都支撐在上肢上,這讓她們的手力量大,但也僵硬,“有的人手都變形了,身體的脊柱也都變形了。”

教學的時候,劉誌堅就得一點一點小心地糾正。

這些之前連路都走不了的人,開始了跳舞。她們學會了如何用一個眼神表達悲傷,學會了如何用表情表達熱切。她們熱情高,學得也好,常常在各種舞蹈比賽裏拿獎。看到自己編的舞蹈被呈現出來,還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劉誌堅心裏也是滿滿的成就感。

直到2016年,劉誌堅被推薦給了“溫馨家園”,教更多殘疾人舞蹈。

7月2日,劉誌堅在教殘疾學員學習舞蹈。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53歲的霍曉朝是學員之一,她因耳鳴醫治不及時而左耳失聰。一次,她偶然在“溫馨家園”看到了劉誌堅教大家跳舞,心動起來。由於年輕時接觸過交誼舞,有些功底,她一直想著再把這個愛好拾起來。

起初,霍曉朝跟不上老學員們的進度,一度沮喪,“不然幹脆放棄算了。”但劉誌堅沒放棄過她。因為霍曉朝的耳朵不好,劉誌堅教她時會註意大聲地重復要領。她記不住隊形的時候,劉誌堅就站她前面,喊著節拍,帶領她。回家後,霍曉朝也註意看教學視頻。

慢慢地,霍曉朝趕了上來。她最喜歡的就是那支叫《火火的中國》的舞蹈。大家揮舞著紅扇子,十分壯麗。在這之前,除了接送孫女上小學,她也沒什麼事可做。

現在,每周一個半小時的舞蹈課,成了她對生活的一點寄托。

陪伴劉誌堅義務教舞多年的揚聲器。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精神面貌一點不殘疾”

有時候,考慮到身體原因,劉誌堅不敢過於嚴格要求大家,“能跳出來就不錯了。”

但學員們都覺得,一定要把最好的精神面貌呈現給臺下的觀眾,“她們就說,‘雖然我們身體殘疾,但是我們精神面貌一點都不殘疾,從肢體到表情,都要做好。’”

舞蹈學成,劉誌堅帶領著她們在北京演出。這些殘疾舞者登上街道辦事處的舞臺,宣傳垃圾分類,也登上地壇公園的百姓周末大舞臺,還曾在慶祝建黨百年期間獻上一場場演出。

舞蹈外,劉誌堅也一直堅持教盲人朗誦。

談及初衷,劉誌堅說,她曾問過他們喜歡做什麼。對方回答,讀或背是他們唯一的樂趣。“他們不愛看電視,更喜歡自己朗誦讓別人聽。”

有次,她帶盲人學員們參加一場線上朗誦演出。在演出微信群裏,學員們開著麥克風,依次朗誦。一個學員掉線了,自己並沒有發覺,後來聽回放時,才發現有一兩句沒有錄進去。

這位學員很堅持,他找到劉誌堅,說想要重新朗讀,重錄一遍。

“人家都很配合,認認真真地再朗讀了一遍。”劉誌堅說。而在上臺朗誦時,盲人學員不能拿著稿子邊看邊念,只能背,有的學員70多歲,依舊堅持著把五六分鐘的稿子背誦下來。

劉誌堅還會在節假日裏帶著盲人學員們出去遊玩。遇到好看的花,她提醒著大家小心地避開枝葉上的刺,手輕輕撫上去,一片片花瓣在學員們的指尖下一點點地顯出了形狀。

7月2日,劉誌堅和學員們一起排舞。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學員們開心,她就高興。

劉誌堅時常感慨,“學員們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但他們都很堅強,對生活特別樂觀。”

她組建的輪椅舞蹈隊裏,有位30多歲的學生,在切除腦袋裏的腫瘤後下肢癱瘓。生活的沈重絲毫沒影響她手臂的輕快,她總是能跟得上節拍。她似乎最會理解音樂,也最能記動作。

到今年,劉誌堅已經65歲了。

為了每一個樂觀又認真的學員,無論大風還是暴雨,她都會準備去授課。盡管再過幾年,她自己也可能跳不動了,但現在,她說,“只要大家願意來,我就願意教。”

新京報記者 彭衝 實習生 汪媛

編輯 左燕燕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