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父親上吊好嗎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新華社北京8月14日電題: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

新華社記者邵魯文、李亞楠、初杭

焦裕祿在這個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卻感動了幾代中國人。

每年的焦裕祿逝世紀念日和清明節,位於河南蘭考的焦裕祿陵園和位於山東博山的焦裕祿紀念館內,人們從全國各地自發前來,祭奠、懷念這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公仆。

今年5月14日,河南省委專門召開紀念焦裕祿同誌逝世55周年座談會,深切緬懷焦裕祿同誌,深情追憶他的感人事跡,再次號召全省上下深學、細照、篤行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崮山鄉北崮山村的一個貧苦家庭。日偽統治時期,焦裕祿家中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他的父親焦方田被逼上吊自殺。焦裕祿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後被押送到撫順煤礦當苦工。1943年秋天,他終於逃出虎口,到江蘇宿遷給地主當長工。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焦裕祿從宿遷回到家鄉。當時他的家鄉雖然還沒有解放,但是共產黨已經在這裏領導群眾進行革命活動。在焦裕祿的主動要求下,他當了民兵,並參加了解放博山縣城的戰鬥。

1946年1月,焦裕祿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參加區武裝部工作,領導民兵堅持遊擊戰。之後,調到山東渤海地區參加土地改革復查工作,曾擔任組長。

解放戰爭後期,焦裕祿隨軍離開山東,來到河南,分配到尉氏縣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後擔任過副區長、區長、區委副書記、青年團縣委副書記等職。而後又先後調到青年團陳留地委和青年團鄭州地委工作,擔任過團地委宣傳部長、第二副書記等職。

1953年6月,焦裕祿到洛陽礦山機器制造廠參加工業建設,曾任車間主任、科長。1962年6月任尉氏縣縣委書記處書記。同年12月,焦裕祿調到蘭考縣,先後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

蘭考縣地處豫東黃河故道,是個飽受風沙、鹽堿、內澇之患的老災區。焦裕祿踏上蘭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這個地區遭受連續3年自然災害較嚴重的一年,全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平。“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焦裕祿從到蘭考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拖著患有慢性肝病的身體,在一年多的時間裏,跑遍了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

在帶領全縣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鬥爭中,焦裕祿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瓢潑的時候,他帶頭蹚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鉆進農民的草庵、牛棚,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鬥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全縣人民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祿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的心裏裝著全縣的幹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強行送進醫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1966年,河南省政府追認焦裕祿同誌為革命烈士。同年,新華社播發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全面介紹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跡。之後,全國掀起了學習焦裕祿的熱潮,焦裕祿成為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學習的榜樣。

焦裕祿去世後,一代代共產黨人在蘭考接力奮鬥,不僅實現了焦裕祿治好沙丘的遺願,更是讓這片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3月,蘭考成為河南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利用焦裕祿當年帶領大家栽下的泡桐樹制作樂器、家具等,也成為蘭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項重要產業。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今天的蘭考,群眾收入持續增加,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城鄉面貌顯著變化,曾經外出逃荒的蘭考人開始坐高鐵外出務工、旅遊,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到蘭考來投資興業。

焦裕祿留給後世無盡的精神財富,留給家人良好的家風。他的兒女們都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如今,已60多歲的二女兒焦守雲把主要精力放在講述父親的事跡上,她說:“宣傳好焦裕祿精神就是對父親最好的緬懷。”

在百姓心窩裏紮根的人,身體歿了,精神還活著。焦裕祿,這個永不褪色的名字,如一座豐碑,矗立在蘭考,矗立在中國大地,矗立在億萬百姓心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