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沒見挖坑種樹苗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2017年10月8日星期日,這天是國慶節八天長假最後一天。晚上七點,在達活泉公園工作了28年的於濤帶領值班的巡夜隊員,值守國慶節最後一天的巡邏任務。這個八天長假,於濤值了八個通宵。

兩年前,身為達活泉公園管理處主要領導的於濤和同事們商量,再有兩年他就要退休了,以後逢年過節的值班巡夜工作由他主要承擔,好讓其他同事安心過年過節。

夜深了,遊人紛紛回家,留給於濤一個格外寂靜的達活泉公園。於濤揮動著手電筒,邊走邊看眼前一處處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角落,仿佛要把每一個早已銘刻在心裏的場景再刻畫一遍。隊員們邊走邊聊天,忽然,於濤對同事們沈穩地說:“這麼好的公園,拜托大家守好它。”

同事們默不作聲,大家知道這是於濤最後一天上班。第二天一早,也就是9日早晨7點,夜巡工作結束後,在其他同誌節後到單位上班之前,於濤將正式退休。

這天晚上,是於濤的最後一班崗。

於濤是邢臺市老園林人。1980年,他從外地調入市園林局,在邢臺園林系統工作了37年,見證了邢臺市城市綠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績成果漸豐,最終成為“國家級園林城市”。

1988年,於濤從園林局仿古修建隊調到達活泉工作,從此與這裏結緣。當時達活泉公園遠沒有成形,綠化造景乏善可陳,和今天有“華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公園”之譽的河北省五星級公園地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達活泉公園的蛻變發生在於濤來到後的第二年,可以說,這座公園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樣,由他親手哺育,從出生到長大。

最後一班崗,於濤精神十足。不一會兒巡視到達活泉湖邊。這座湖是他1989年和同事們,在廣大市民和駐軍部隊的幫助下挖出來的。湖對面的小山正是由挖湖時掘出的土堆成的,現在山上綠樹成蔭,樹幹已十分粗壯了。

他想起1980年剛到邢臺時,沙塵暴黃土蔽天,街道邊栽種著稀落的本地楊樹,作為城市園林綠化的主要樹種。1982年去太原考察,當地一個園林隊就有8個苗圃,而整個邢臺園林局僅有兩個苗圃。邢臺市園林綠化工作在河北省排名總是倒數。

後來邢臺市園林綠化建設駛上快車道。達活泉湖建成後,湖周栽種了大量垂柳,成為當年邢臺春夏一景。也是在1989年,於濤在北京長安街上看到銀杏樹,美觀大方,還悄悄摘了一片新葉帶回邢臺,夾在書裏,一直保存著。那是於濤第一次見到高大的銀杏樹,回到邢臺,他倡導推廣銀杏種植。在整個九十年代,於濤數不清引進了多少棵銀杏。

這是最後一次環湖夜巡,於濤來到湖東。2016年正月初五晚上,他巡視到這個位置,發現三個成年男子正在撒網捕魚。於濤趕緊上前亮明身份,瞥見雪地上一條尺長鯉魚還活蹦著。他不由分說抄起魚拋進湖裏。對方一人怒了,準備上來打他。於濤曉之以理,斥責非法捕魚行為,終於勸走三人。於濤愛這個園子,不忍心這裏受到一點傷害。

巡邏路上經過各個花園,這是這麼多年來,於濤和達活泉管理處的園林人一棵棵栽種的。看著一片片花樹已經長大,於濤摸了摸自己左手虎口周圍凸出的老繭。當年沒有機械,每到開春“大忙季節”,運輸樹苗全靠人拉肩扛,栽種挖坑單憑一桿鐵鍁。幹了幾十年園林,旁人就沒見於濤工作時穿過一雙幹幹凈凈的鞋。

剛參加園林工作時,頭一天運來一車再常見不過的萬年青,第二天都能少一半。如今,看著滿園的廣玉蘭、白玉蘭、櫻花、海棠、牡丹、臘梅……花開時節,遊人如織,已經幾乎看不到“采花大盜”了。於濤能夠說出這座園子裏每一種植物所有的分布位置和數量、年齡、特點。

明月高懸,於濤駕駛電瓶車一圈圈巡視。他有些失落,問自己這一輩子的職業就算是畫上句號了嗎?自己從一無所知,通過幾十年學習實踐成長為園林專家,學習專業知識的筆記本有十幾個,現在用不到了嗎?看著這麼美麗的公園,如今邢臺市園林綠化工作在河北省年年名列前茅。“沒白幹!”他最終把情緒定格在了成就感上。

太陽快出來了,他要退休了。

退休第一天,於濤幾十年來第一次以遊客身份在達活泉公園“玩兒”了一天。盡管對於這個園子幾乎沒有人比他更熟悉,他依然癡癡地坐在當年親自參與挖掘的湖邊,不住的回想當年挖湖時的景象,栽每一棵樹時的場景,開每一朵花坐每一枚果的樣子,靜靜地等待這一天結束。

於濤生於1957年10月9日,退休這一天,也是他60周歲生日。夕陽照晚,回家吧,家人已準備好豐盛的晚飯,今天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值得的。(記者 李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