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小船過河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昨日,關於市橋大橋要拆除重建的消息在番禺人的朋友圈刷屏。對於番禺人來說,市橋大橋是連接市橋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梁,見證了番禺的繁榮,也承載了數代番禺人的記憶。

歷時7年,市橋大橋終建成

1973年11月5日,為溝通城鄉經濟,保證全縣南北暢通,縣委決定興建市橋大橋。因那些年物資奇缺匱乏,施工進度緩慢,歷經7個寒暑,大橋才得以竣工。據番禺縣誌記載,1980 年10日1日,首座橫跨市橋河南北的橋梁,市橋大橋建成通車。該橋主橋134米,引橋180米,橋面寬7米。市橋大橋譜寫了番禺大興橋梁建設史的頭一頁。

翻拍自《古邑新城廣州番禺發展足跡紀實攝影》

2004年4月,番禺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決定原則通過區政府辦理《關於重新建設市橋大橋議案》的實施方案。針對此議案,區政府進行了詳細研究,並委托省公路質量監測站再次對大橋進行重新檢測。

2005年9月,市橋大橋維護加固工程正式開工,工期近4個月,總投資250多萬元。工程主要內容是橋面鋪裝層更換,並在負彎矩區加設抗拉鋼筋;對主橋主梁梁底貼碳纖維布;墩臺身剝落、露筋處修補環氧砂漿;更換大橋的伸縮縫;對全橋外觀進行美化,外面塗刷及安裝照明。

然而,經歷了40年的風雨洗禮和超負荷的運行,其承載車輛運行能力已無法滿足當今交通日益繁忙的實際需要。雖然,有關部門不斷地加固維修和采取限制重型車輛通行等措施,但由於長期“疲勞作業”,其安全隱患與日俱增,令人堪憂,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時,市橋大橋更是嚴重交通堵塞。

大橋“體檢”,被判“不合格”

為掌握橋梁技術狀況,番禺區交通運輸局委托了廣東承信公路工程檢驗有限公司於2019年12月完成了定期檢測和特殊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該橋綜合評定為D級不合格橋梁。其主要病害為梁體裂縫、主跨結構承載能力不足,不滿足原設計荷載等級的要求。

翻拍自《古邑新城廣州番禺發展足跡紀實攝影》

為保障橋梁運營安全,管養部門現已在橋頭設置了限載牌(8t),在橋底各來車方向完善了限高門架,加強日常養護巡查及病害監測,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了限載治超等相關工作,並已開展對現有病害(T梁裂縫、砼體破損露筋、護欄破損等)的先行處理。同時,委托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對維修改造方案進行了初步研究。經請示番禺區委、區政府研究決定,使用拆除原有舊橋,按雙向兩道車標準重建方案。

明年動工,舊橋將重獲新生

據了解,目前大橋建設部門正在開展重建方案設計工作,預計將在2021年動工,工期18個月,投資估算約1.5億元。因在原舊橋上拆除重建,市橋大橋重建工程不涉及拆遷。施工期間,不影響大橋南北兩岸南堤路、長堤路的正常通行。

為確保市橋大橋通行安全,在拆除重建前區交通運輸局計劃於2020年12月15日起對市橋大橋實施大型車輛(含公交車)限行措施,番5、番9、番12、番29、番20B、番147、番165等7條途經該橋梁的線路需實施臨時調整。

番5

番9

番12

番20B

番29

番147

番165

回顧歷史

番禺橋梁文化不斷演變更疊

番禺是廣東著名僑鄉之一,有人也稱之為“橋鄉”。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建國前,番禺只有5座公路橋,總長52米。建國後,隨著公路的延伸,建了不少橋梁,但對於跨度大、投資大、技術要求高的橋梁,一時沒法興建,便以公路渡口來代替。

1979年以前,全縣106公裏的通車公路就設了7個渡口。1979年後,縣政府把建設公路橋梁作為基本建設項目的重點。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番禺大地,不少身居世界各地的番禺鄉親在海外艱苦創業的同時,不忘資助祖國和家鄉建設,慷慨解囊建橋築路。番禺先後建起了大石、紫坭、沙灣、西樵、洛溪、下橫瀝等大型橋梁,使番禺的交通運輸更加暢通無阻。至1991年,全縣共建公路橋梁140座,總長13633米;到2000年又建成番禺大橋、虎門大橋等橋梁,全巿有公路新橋梁284座。地處水網地帶的番禺公路交通,昔日被江河阻斷,此後遇水有橋,暢通無阻。

居民心聲,濃濃的回憶

青年居民代表葉健強:兒時,爺爺帶著我“過海”買面包

“我五歲之前住在橋邊,然後橋對面就是市橋的中心,兒時的我每晚都會和爺爺“過海”買面包、零食或者行街。”對於老番禺人來說,過市橋河就叫做“過海”,而市橋大橋就是他們過河最方便的道路。

後來他上學,無論小學還是中學都會經過這條大橋。“我以前晚上每天晚上經過大橋都會感到有點害怕,因為我有點恐高,加上當時的大橋上欄桿比較疏,所以會比較害怕。”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他逐漸長大,每天經過的這條橋也讓他不再害怕,偶爾甚至會在夜晚站在橋上,吹吹風也很舒服。“我現在上班下班也要經過這條橋,現在偶爾下班留在橋上,會覺得很舒服。可以說,市橋大橋陪伴了我的整個青春。”

大橋如今要拆了,他覺得時代變遷一定會有歷史的淹沒,回憶的東西成為回憶就挺好的。現在舊橋不拆始終會出問題,畢竟橋齡老了。多了光明大橋,稍微遠了一點,影響不大。公交車完全不會經過你那裏,不會停,就會遠一點。

中年居民代表周惠冰:這座橋伴隨著市橋人的成長

“我和這條大橋可以說同年紀,我作為一個70後,可以說是和市橋大橋一起成長的。”周慧冰這麼說道。她告訴記者,她對於這條大橋很有感情,這條大橋可以說伴隨著市橋人的成長,帶給居民方便。“往年沒有德興橋,光明橋,市橋大橋就是兩岸唯一通路。”因為番禺河網縱橫,周慧冰說自己小時候需要坐小船過河對面,有了大橋之後,過河的時間更快,也讓出行更安全。

她表示,現在這條橋拆了,必定會帶給市民出行不方便,市橋大橋重建的這段時間交通帶來的壓力會更大。

老年居民代表嚴麗眉:橋規模雖小,卻改變了兩岸生活

說起市橋大橋要拆,老人家長嘆一聲。她表示自己對市橋大橋感情非常深。“我1961年在仲元中學上學,只能通過三個小渡口‘過海’。她平時在大洛口的渡口坐渡船,過河需要大概幾分鐘,但是都是小船。60年代除了坐船之外還要走路,出行真的太艱難。隨著市橋大橋建成,雖然橋的規模小,但是兩岸居民心中是好大好大的大橋。”嚴阿姨說,市橋大橋的落成,可謂天塹變通途。雖然規模很小,但是完全改變了兩岸的生活。

大洛口,食品廠,早茶酒樓,渡口這些都是圍繞著市橋大橋的記憶。嚴阿姨表示,自己對於大橋有著太多回憶,三天三夜說不完。采訪最後,阿姨笑著說:“采訪完我馬上就要過橋去飲茶了,現在這條橋我每天都會走,運動,買菜,飲茶。我的兒孫輩上學上班,回家吃飯都會經過。太不舍了。”

來源:信息時報記者 韓春華 黃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