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房子變廢墟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新聞記者 季成 編譯

攝影師布萊恩·安塞姆(Bryan Anselm)自述:

“科學家們一直在警示現代人的一生會經歷因氣候變化而導致的區域性人口統計與文化上的心理改變。近年來,氣候災害對一些社區造成了無論是生命還是經濟方面,成倍增長的損失。‘樹木與潮汐之間’項目涵蓋了連續多次發生的自然災害對美國社區造成長期影響的圖像。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2018年10月6日,颶風‘邁克爾’在佛羅裏達州濱海小城墨西哥海灘附近登陸,導致了數十人死亡,並摧毀了近60英裏墨西哥沿岸的社區。颶風的余波使得數萬人無家可歸,是自1969年颶風‘卡米爾’以來在美國登陸的最強颶風。

颶風發生幾個月後,部分居民繼續住在缺失房頂、墻壁或電力的房屋中,同時,一些人返回家園後發現他們的房子、社區被徹底毀壞了。尚不知道颶風造成的永久性流離失所的全部情況,但佛羅裏達群島超過4%人口再也沒有回來,成千上萬的人在其他地方建立了新的家園。

© Bryan Anselm

颶風佛羅倫薩產生了破紀錄的降雨量,以至洪水泛濫。颶風結束數周後,卡羅萊納州還在持續地疏散社區。美國紅十字會估計由於颶風佛羅倫薩,將有數千人失去永久住房,流離失所。北卡羅來納州蘭伯頓鎮在經過蘭伯河泛濫,淹沒了低窪社區事件的兩年後,又遭到了颶風馬修和颶風佛羅倫薩的摧毀。根據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的指定,這兩次洪水都被認為是500年一遇的事件。颶風哈維則造成了短短三年內的第三次500年一遇洪水事件。

隨著未來幾十年氣候災害的加劇,是否會因不可預測的事情不斷重建社區,還是會遺忘被持續破壞的痛苦?”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布萊恩·安塞姆(Bryan Anselm)最初創作這個項目是為了回應美國媒體聳人聽聞的報道,著眼於氣候危機對個人生活的長期影響。

拜登總統上任後,人們普遍認為這會是美國氣候政策新時代的開端,希望消除特朗普四年任期內造成的嚴重損害。但無論政府多麼認真地解決這個問題,媒體對於氣候方面的描述方式卻是一樣的。盡管涉及氣候變化這樣普遍且具有影響力的話題,美國媒體對其報道總是聳人聽聞和短暫的。在網絡上傳播一個故事,隨著下一次氣候災難的發生,占據新聞頭條,之前的故事隨之消失,被遺忘。

攝影師布萊恩·安塞姆正在進行的“樹木與潮汐之間”攝影項目是為了直接回應這種轉瞬即逝、令人不滿意的報道。在為不同平臺拍攝氣候災難現場時,安塞姆會在時隔幾個月甚至幾年後重返受災區,拍下附近持續受到困擾的社區。在布萊恩·安塞姆的圖片裏,我們目睹了房屋被摧毀後只能住在臨時居所的居民,和他們緩慢的恢復過程。“即使在災難發生了6個月後,重新訪問該地區,會發現人們仍然生活在沒有電力或飲用水的狀況裏,”安塞姆解釋說。“好幾年時間裏人們都只能居住在被毀房屋瓦礫旁的拖車內或是政府指定的酒店。”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到目前為止,“樹木與潮汐之間”涵蓋了6次颶風和數次洪水災難後,美國境內被嚴重破壞的圖像。該項目是意識到即使塵埃落定後,居民依舊處於廢墟和恢復之間的臨界處,面臨著無休止的掙紮困境。他們的故事總會被受最新發生的災難影響的人取代,不斷循環。通過拍攝氣候改變對不同社區的長期影響,安塞姆希望創造一個通過微觀能與宏觀互動的作品,捕捉一個更具普遍性、全國性的“不適”,並提供一個空間來探討關於美國未來的問題:“有人能接受住在每年都會被洪水淹沒的區域嗎?未來100年內,能否從邁阿密、新奧爾良、休斯頓、查爾斯頓和紐約的部分地區重新安置數百萬人?還是直接放棄這些地區?”這也是安塞姆試圖繼續調查下去的線索。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 Bryan Anselm

下個世紀,全球氣溫至少將上升3.5度,隨之而來的是災難的襲擊。安塞姆認為“樹木與潮汐之間”會是一個終身項目,如何呈現未來美國與氣候變化的發展關系,如何解決一個早應該被解決的問題。安塞姆意識到他的作品可能證實了人們在面對不易治理的問題時的真相:“我們從來不喜歡改變自己的做法,直到絕對必要的那天,但那一刻已經無需改變了,為時已晚。”

© Bryan Anselm

本文由1854 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撰寫發布,澎湃新聞記者季成編譯(略有刪減)

責任編輯:高劍平

校對: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