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裏棗樹開花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一年讀書總結

策劃/編輯:楊柳

2020年即將過去,也許你並不懷念它。

在這跌宕又富有戲劇性的2020,有些議題我們希望通過推薦書單的方式和大家重新回顧。

我們邀請了20位36氪的專欄作者,他們大多是商業和互聯網各領域的深度觀察者,從他們的角度為我們推薦了24本書,我們將其分類形成3個主題:

首先是解讀今年的熱點事件:新冠疫情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在美國的大選年重新看中美關系、理解美式制度的優劣性;直面系統性困境和社會內卷,從社會學、哲學、民族誌中尋找答案。

第二部分是36氪的核心商業領域:如何理解商業的本質;在國際貿易被疫情阻隔的當下,思考貿易暢通對今日世界的重要性;回溯美國黃金時代企業管理的演化史,解構成功企業的創業密碼;以及深度探討投資的規律與市場的邏輯。

最後是回歸個人、關註個體:當“打工人”“職場PUA”“摸魚哲學”代替“996”成為新的流行熱詞,就業與職場絕對是今年無法回避的問題。出身和教育如何造成了社會分層和經濟不平等;在就業壓力陡增的今天,如何排解自己的抑郁和不適情緒;以及如何突破認知和思維極限,更從容地面對工作和生活。

願閱讀為你答疑解惑,願閱讀令你獲得愉悅。以下是年度書單,文末還有我們特別準備的贈書福利,不要錯過。

讀懂當今熱點:疫情、中美關系與割裂社會

書名:《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作者:[美] 理查德·普雷斯頓

譯者:姚向輝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連線Insight 記者王古鋒

一趟列車,一次航班,我們離病毒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埃博拉病毒的肆虐就像一場破圈之旅,悄然打破了人與自然構築的壁壘。對這場破圈之旅的敘述,《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可以說是關於埃博拉起源與傳播、公共衛生領域最好的非虛構作品,它在《紐約時報》非虛構暢銷榜排名第一長達一年零二月。

理查德·普雷斯用他細膩的筆法,描繪了埃博拉起源和肆虐的經歷,其具有感染力的敘述,將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病發癥狀和死狀描述得觸目驚心,宛如一個恐怖故事。

而這本非虛構紀實類的著作,事實上比恐怕小說還可怕,因為這是對真實世界的描述。新冠疫情還在蔓延,再看這本書,更加感覺到病毒的可怕和危險。

從非虛構寫作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如何將真實的事情,用講故事的方式描述出來,對於細節和情感的敘述,這本書處理得很好,值得一閱。

書名:《歷史深處的憂慮 : 近距離看美國》

作者:林達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公眾號“判官老司機”主理人 判官

“近距離看美國系列”包括《歷史深處的憂慮》、《總統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個夢想》、《如彗星劃過夜空》,這套書分別從司法、總統制、種族問題、制憲角度解剖了美國,展示了驅動這個超級系統的規則,是如何被制定和執行的。

任何系統與制度的搭建與運轉,都有時間窗口與應用場景的局限性。國家如此,企業如此,個人也是如此。脫離了時代背景,任何成就都難以復制與重現。

隨著特朗普政府上臺,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間,美式制度帶來的種種弊端暴露無遺,此時重讀這本書,思考一個歷經數百年、雖有爭議但基本高效運作的系統,是如何在短短幾年內捉襟見肘、窘態百出,是很有意義的。

發展不是國家和企業存在的唯一意義,但發展確實能解決很多問題。如何為自己或者自己管理的組織,設計一套有效且兼容性好的規則?希望大家舉一反三,從這套書中得到一些有益的思考。

書名:《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

作者: [美]馬修·德斯蒙德

譯者:胡䜣諄 / 鄭煥升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互聯網指北 財經記者洪鹹

對應今年屢屢發生的社會公共事件來說,《掃地出門》會是一部相當應景的民族誌著作。

人類學家馬修·戴斯蒙德聚焦美國底層,在威斯康星州最大的城市對窮人的居住問題進行了多年的參與式觀察,他發現窮人不斷被驅逐的低端租房市場是一個相當暴利的行當,驅逐實際上是將一些人的貧困變成另外一些人的超額利潤的關鍵環節。驅逐造成了一系列惡果,不僅使得當地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窮人租客的生存底線不斷被突破,被迫進入一輪輪惡性循環。

這部民族誌作品由項飆導讀,並非印象裏那種充滿艱澀難懂學術詞匯的學術著作,本書更像是一部對普通大眾很友好的非虛構作品。

書名:《Thank you for being late》

作者:Thomas L. Friedman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前36氪矽谷負責人,公眾號誇可誌創辦人 曾小蘇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地球上最強大的三股力量,也就是“市場”“大自然”和“摩爾定律”正在同時經歷指數級的加速發展,從根本上重塑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世界各國的經濟相互依賴造成了令各國恐慌的債務危機,但也開啟了各種新的利基市場。在科技蓬勃發展的同時,由於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漸上升,物種滅絕速度加快,大自然也承受了劇烈變化,環境迅速變化。

這本書是2018年問世的,但今年我們發現,我們正在被這三股力量裹挾,而且他們的力量也許比我們想的還要大。我記得當時裏面也用很大的篇幅講了全球化這個話題,涉及到貿易戰,這也在2019年成了年度關鍵詞。

這本書對於趨勢的把握,和宏觀格局都非常值得一看。現在這個當下回頭復盤,也能夠幫助從底層邏輯上理解這幾年全球的很多事兒,知道這些現象都不是偶然的,從而更好地用來指導我們的心理和生活。

這本書有個副標題,一個樂觀主義者在加速時代的繁榮指引。我很喜歡他對於這本書的總結:

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必須學習快的能力,比如創新和快速應對,但也要公平要準備好幫助這些變革的受害者,同時,更要掌握慢的能力,了解在什麼時候關閉外界噪音,回歸最深處最本質的價值。

書名:《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

作者:嚴飛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顯微故事主理人 方園婧

過去40年,因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經濟學成為顯學,經濟學理論幾乎被套用到一切領域,成為人們的基礎思考方式。然而,隨著經濟增長日趨常態化,未來10—20年,社會學可能成為新的顯學。

一方面,常態化下,人們會日漸意識到,有些問題很難通過經濟學來認識、來解決。比如社會階層固化、貧富差距拉大、歧視等,需要換一種思想武器。

另一方面,當下種種問題,可能原本就是過分依賴經濟學、濫用經濟學的結果,畢竟,公平、道義、原則等無法標價,在理性人之外,我們還是社會人,後一角色的價值正日益凸顯。

沈浸於網上爭論、為某些話題形成壁壘、許多問題多年得不到解決……種種煩惱,源於我們正試圖用舊鑰匙去開新門,那麼,為什麼不換把鑰匙試試?

社會學不是坐而論道,不是用一條供需曲線去解決所有問題,它是行走的學問。更重要的是,社會學不是玄而又玄,只要擁有社會學家的視野與關懷,能遵守學術規範,每個人都能成為社會學家。本書作為社會學入門讀物,給讀者新的可能——未來10年,與社會思潮的最高端同行。

書名:《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作者: [俄] 格奧爾基·普列漢諾夫

譯者:王蔭庭

圖片來源:亞馬遜截圖

推薦人:Edu指南主理人 何沛寬

推薦給有誌青年、創業者以及企業家讀者。《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是一本,寫在革命時代,至今仍能解惑時代命題與個人關系、鼓舞解答新命題的書籍。

“當特定的社會形勢在社會的精神代表面前提出某些課題時,這些課題都會吸引有卓越智慧的人們的註意,直到他們成功地把課題解決為止。而一旦他們成功地解決了,他們的註意就會轉到另外的對象上去。”

歷史上的傑出個人,主動選擇與特定時代主要課題一致的方向探索。在政治革命時代,他們是政治家、是軍事家。在和平時代,新的課題仍有待新一代傑出個人解決。無論是歷史上亦或是當下,這些傑出個人,有著他們的共性:

“偉大人物正是創始者,因為他比別人看得遠些 ,他的欲望比別人強烈些 。他會解決先前(先進)的社會智慧發展進程提上日程的科學課題;他會指出先前的社會關系發展所造成的新的社會需要;他會發揮首倡精神來滿足這些需要。”

書名:韓炳哲系列觀察

作者:韓炳哲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吳懟懟”主理人 吳懟懟

韓炳哲系列觀察包括:《透明社會》、《倦怠社會》、《精神政治學》、《愛欲之死》、《在群中》、《他者的消失》、《娛樂何為》、《暴力拓撲學》、《美的救贖》。

這九本小書是德國哲學家韓炳哲的系列觀察,每一本都不厚,建議一起看。這些話題,觸及現代人生活的多個層面,同時也對數字世界的人類行為進行了深刻反思。

比如《在群中》一書,韓炳哲就提出來,數字化交流激發了瞬間的衝動性反應,發送和接收這種信息的民眾,變成了一個(個)數字化的(蜂)群。這不是大眾,而不過是一些被相互隔離的個體;不足以稱為“我們”,不能形成解決問題的主導性力量,不能籌謀未來,因為他們深陷當下。數字群是一個破碎的整體。

在《娛樂何為》一書中,他提到,娛樂升級成為一種新式範例,即一種新的決定什麼具有處世能力、什麼沒有,也就是決定什麼是存在者的存在模式。因此,現實本身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娛樂效果。

韓炳哲的論斷是一針見血的。

理解商業本質:貿易、投資與企業家思維

書名:《貿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會、文化與世界經濟》

作者: [美] 彭慕蘭 / [美] 史蒂文·托皮克

譯者:黃中憲 / 吳莉葦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豹變高級作者 李卓

這是一本由83篇小史構成的小冊子,機器翻譯痕跡很重,但不影響閱讀。推薦此書也是由於疫情阻隔了國際貿易,希望讀者能夠讀後思考貿易暢通對今日世界的重要性。

雖然有些觀點略微顯得牽強附會,但對於寫作從業者來說可以開啟一個新的視角。貿易是宏觀的,正是參與到國際貿易中才有了今日國家之興盛;貿易也是微觀的,我們普通人每日都在進行買賣,貿易的密度決定了經濟的增長。

歷史學家寫的貿易故事有時候也挺八卦,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東印度公司一些野心勃勃的職員會找一些寡居的東南亞女貿易商組成家庭,成為利益共同體。其他故事也諸如此類,有新奇視角,有對於非科班普通讀者來說新鮮的史料。是一本不錯的廁所讀物,知識點密集,適合喜歡野史的朋友。

書名:《清教徒的禮物》

作者:[美] 肯尼斯·霍博 / [美] 威廉·霍博

譯者:丁丹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公眾號“老襯”作者 老襯

這是一本可以為思想洗澡的經典,追溯了美國黃金時代關於企業管理的演化歷史,清教主義不僅誕生了很多像喬布斯一樣偉大的企業家,而且也成為影響所有世界大國的禮物,本質上還是一套對我們所有人都實用的做事思維和方法論,從工匠精神、道德觀以及組織文化等方方面面解構成功企業的創業密碼。

書名:《遊戲結束:任天堂全球征服史》

作者: [美] 戴維·謝弗

譯者:呂敏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競核 主理人 朱濤偉

年初《動森》躥火,到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原神》墻外開花再到《賽博朋克2077》引發的遊戲熱潮。

來自日本、中國、歐美的遊戲,席卷全球,完美詮釋了藝術不分國界。在《任天堂全球征服史》一書中,你會看到山內薄是如何一手將花紮紙牌廠打造成如今的任天堂帝國。你也會看到天才遊戲設計師橫井軍平、宮本茂的遊戲開發理念。

任天堂花了五十年,成功走向世界,成為全球遊戲企業標桿。而今,中國遊戲企業雖已取得市值上的領先,但遊戲開發理念、工業化流程距世界頂尖仍有一段距離。

這本書或許能夠給遊戲從業者一些啟發。

書名:《投資有規律:從商業模式出發》

作者:肖誌剛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買方分析師 張衝

《看不見的城市》中寫到:看不見的風景造就了看得見的風景。在投資裏我們常說估值是藝術,是因為看不見看不清難以解釋的有太多,於是就以其是藝術為自我安慰的借口去回避這個問題。而《投資有規律》這本書如其名,將估值是藝術改為投資是科學,是有規律可尋有方法去認知的。把我們在股市裏看不見看不清的一件件展示在我們面前,也更明白看得見的風景為何是此樣的風景。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股票投資裏很容易形成坐而論道的風氣,談道的多,談術的少。前者諸如要做價值投資要做時間的朋友,而沒有術的根基去應用去理解,此時談道只是空中樓閣。《投資有規律》一書中根據客戶支出劃分出十種商業模式,以此全面對比並給出合理解釋為何茅臺能成為A股股王。

研究的意義不是發現和批評荒謬,而是理解荒謬背後的邏輯。想要清楚看見地上的人,就應該和地面保持必要的距離。等到理解之後才明白之前覺得荒謬是因為有未曾看見的風景。

書名:傑克韋爾奇《商業的本質》

作者:[美] 傑克·韋爾奇 / [美] 蘇茜·韋爾奇

譯者:蔣宗強

圖片來源:亞馬遜

推薦人:電商在線主編 斯問

2001年,馬雲的融資只剩下1000萬美元,收入為零,阿裏瀕臨倒閉。馬雲請來一位高人,他對馬雲說,“殺人放火”的事我去幹,你一個月後再露面,這時候都是我的錯。他用了23天裁掉了外國高管和一半員工,並寫下一部價值觀叫做《獨孤九劍》。阿裏開始實現盈利,關明生的師傅就是傑克韋爾奇,他是全世界企業家的偶像,大量世界五百強的總裁都是他的學生,他曾在人民大會堂演講,門票20萬一張,張瑞敏柳傳誌都是他的粉絲,他親盡全力,把自己所有對於商業的認知和想法都寫進了這本書裏面,每一條都切中要害。這本書叫做《商業的本質》。

書名:《地獄之門:切爾卡瑟戰役》

作者:[美] 道格拉斯·E·納什

譯者:小小冰人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互聯網怪盜團團長 裴培

我非常喜歡讀戰爭史,尤其是站在執行視角、以鮮活案例組成的戰爭史。1944年1-2月的切爾卡瑟戰役,是蘇德戰爭後期的一場著名的包圍戰。在烏克蘭中部的冰天雪地之中,德軍兩個集團軍與蘇軍兩個方面軍展開了長達五星期的搏殺。

本書大量援引兩軍老戰士的回憶,告訴我們:無論高層戰略如何,無論指揮官在後方做了什麼決策,真正打仗的都是第一線的士兵、士官。從高層有很多看不見的基層陰影,而基層永遠不知道高層究竟要什麼。在地圖上畫一條線就以為能成功,這是非常幼稚的邪念。

第一線將士的自主性是最重要的。在生死關頭,他們的意誌力會比平時頑強十倍。這也可以解釋許多商業競爭的結果——強大的一方未必獲勝,拿了一手好牌未必打得好。當然,高層提供的資源也是很重要的,沒有資源,再好的戰士也打不下去。

這就是我非常喜歡用戰爭去比擬商業競爭的原因。

探索職場進階:就業、個人成長與技能提升

書名:《出身:不平等的選拔與精英的自我復制》

作者: [美]勞倫·A·裏韋拉

譯者:江濤 / 李敏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互聯網指北 財經記者洪鹹

和所有關註教育和不平等之間關系的著作一樣,《出身》也是一本反思教育如何成為社會分層和經濟不平等的作品,但區別於一些由下到上的觀察視角,《出身》采用的是一個從上到下的觀察角度,從美國頂級公司對應聘者的選拔機制入手,來論述這場不平等的選拔和精英階層的自我復制——初入職場的新人身上原有的社會資本是如何幫助他們獲得工作,並形成精英身份的。

勞工新聞每年都有,今年的就業環境在疫情的影響下更顯得嚴重,從內卷、打工人到令人心動的offer,找工作這件事不論怎麼說,在當今的中國社會裏,都是有足夠討論度的話題。

《出身》是一本足夠殘酷的書,作者經歷了十年田野,在美國各精英行業的頂級公司臥底,它並非一本教導求職者如何修改簡歷、如何面試的書,更像是一本揭露大廠招聘者工作過程的書,一份“工作手冊”,許許多多的“軟關系”在求職中發揮作用。

“沒有應聘上這份工作真的不是你的能力不行”,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一本勸退書,勸慰讀者放棄衝到絞肉機行業裏繼續卷,也勸讀者放自己自由。

書名:《我的二本學生》

作者:黃燈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老talk消息主理人 老編輯

二本院校的畢業生,在微博和知乎上甚至連“做題家”都算不上,但是他們的家庭實際上已經是中國社會並不普通的中堅力量。像美國大選中的“搖擺州”一樣,上可接受精英階層的利己思想和自由主義,下可同底層的民粹主義共情,對中國人整體的三觀具有決定性影響。這本書也許受到了何偉《江城》的某種影響,文字平實,更重要的是視角平視。沒有傳統意義上老師對學生那種趾高氣昂的 judge,或者知識分子的自我感動,動輒要對“老百姓”悲天憫人,更多是師生關系和自我價值的審視。

書名:《正午之魔:抑郁是你我共有的秘密》

作者: [美/英] 安德魯·所羅門

譯者:屠彬 / 張哲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深幾度主筆 吳俊宇

對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來說,抑郁幾乎已成普遍性現代問題。尤其是在疫情肆虐,宏觀環境下行,互聯網經濟退潮的今天,抑郁在身邊已經極為高發。

人們對抑郁誤解過多。“你太敏感”、“別想太多”、“心理問題”是對抑郁癥患者的常見勸告方式。然而,這種勸告毫無作用,正如你對一個患有感冒、骨折的人說“你得堅強”一樣,只能帶來副作用。

抑郁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我想,《正午之魔》之中的一句話可能是最好的概括語:抑郁被粗略地分為“小”的輕性抑郁和“大”的重性抑郁。輕性抑郁漸進發生,有時是永久性的,像鐵銹侵蝕鋼鐵那樣危害一個人。

對抗抑郁的方式,只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一點點拒絕那些工作、生活不合理的外界壓力,為自己開辟出一份自我尊重的空間。安德魯·所羅門這本《正午之魔》可能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書名:《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作者: 馬克•克雷默 (Mark Kramer) / 溫迪•考爾 (Wendy Call)

譯者: 王宇光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連線Insight 記者謝東霞

寫好故事很難,乃至備受煎熬。寫得好要求勇氣、耐心、謙卑、博學、見識、固執、智慧和感受力——你孤單的書桌上都得具備。

這本書凝聚了一批最有經驗的新聞工作者對非虛構寫作的心得,是一本很實用的工具書。

對於剛入行的記者而言,這本書能夠給到不少啟發,從找選題、做采訪、寫作等方面都給了一些方法論。

所謂寫作,就是讓一個想法從誕生一直走到成熟、走到結出果實。抓住一個中心的想法,然後去努力落實它、發展它,把它變成一個故事,就是敘事性新聞寫作的根本所在。

另外,采訪在非虛構寫作裏極其重要,四處跑獲取素材是必不可少的,逸聞趣事越多,洞察見識越多越好。

就此而言,寫作反倒是第二位的。你找到的人越多、收集的視角越多、做的采訪越多,效果也就會越好。

書中給出了三種抵達故事核心的方法:采訪,思考,修改。這三步走也是大多數記者每篇稿子都要經歷的。

總結非虛構寫作方法論的好書不多,這本值得業內者一閱。

書名:《談談方法》

作者: [法]笛卡爾

譯者:左天夢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銀杏財經主編 吳先之

這本書是笛卡爾的一部代表作,被公認為是近代哲學的宣言書。我對該書做了簡單梳理,方便讀者理解。整書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為該書寫作的起因,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作為個人,應當建立一套自己的判斷方法。

第二部分是方法的基礎,笛卡爾列出了四條值得深思的論點:

1. 但凡非我明確認知的,我皆不作為我真正的接受;

2. 把我所需要審視的,皆一一羅列,以便逐一解決;

3. 按次序進行思考,從最簡單的開始;

4. 在任何情況下,皆做到全面盡量考察。

第三部分,在方法建立後,笛卡爾還列出了使用的三條準則:1. 服從法律與習俗,篤信從小便領受的宗教,不走極端;2. 行動上堅定果斷,一旦決定,堅決執行;3. 永遠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運,只求改變自己的願望,不求改變世間秩序。

第四部分是針對感官給我們所帶來的誤區。因此,笛卡爾在該章節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命題:看看一個命題必須具備什麼條件才是真實可靠的,更由此推出“我想,所以我是”的名言。

在第四章末尾,一句話足以概括文章中心:我們的思想不可能全都是真實的……真實的思想一定要到醒時的思想裏去找,不能到夢裏去找。

第五部分,主要探討有關身體與靈魂之關系,作者羅列了大量事例與實驗現象,用以闡明其經驗方法的合理性。第六部分充滿警句與範例,進一步演繹其方法的實踐。

書名:《了不起的我:自我發展的心理學》

作者:陳海賢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To B新勢力創始人兼主筆 宇婷

《了不起的我》是一本非常“實戰型”的心理學書,但卻並不失細膩和底層理論的支持。如果你正處於人生、職場、家庭某一個重要的轉折期,這本書會非常好的幫助你突破認知和思維的極限,讓你借助自己的力量,走出人生的艱難時刻。

2020年,我正處於事業的轉折期,書裏的一句話一直激發著我。讓我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尋找力量——關於改變,你一直都有選擇。每一個人都可以看清自我限制的規則,都可以邁出改變的第一步,都可以推動自己的思維進化,走出焦慮,找到張力。這本書絕對可以幫到你,給你一本指導手冊。

這本書的題目很暖,也很接地氣,豆瓣評分8.8,但這本書仍然被低估了。如果你想找到一塊心理學的敲門磚,這本書絕對是從理論到是實踐,並能幫助你理解自我的不二選擇。

書名:《每周工作四小時》

作者: [美] 蒂莫西·費裏斯

譯者:徐慧玲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自由會客廳」主理人 林安

去年我通過采訪認識了一些“數字遊民”,這本書在他們的圈子中流傳甚廣。

作者蒂莫西·費裏斯在書中提出了很多擺脫傳統工作模式,成為“新貴階層”的方式。

通過“DEAL”法則(定位、精簡、自動控制、解放),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從而做到花更少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工作。通過“現金流的自動控制”,每年來幾次“迷你退休”,解放個人工作時間的同時,還可以更多地去體驗生活。

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很多生活/工作理念,對我有一定啟發。比如“20/80法則”、“精簡生活”、“外包工作”、“迷你退休”、“媒體齋戒”等。

但由於作者是一名美國人,且這本書的出版時間較早,書中提供的很多工具和網站,可能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幫助不大或有些過時。但此書作為一本改造傳統工作理念的啟蒙讀物還是挺好的。

書名:《逆商:我們該如何應對壞事件》

作者: [美] 保羅•史托茲

圖片來源:豆瓣

推薦人:商業數據派創始人 王一粟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互聯網行業節奏不斷加快,環境的變化無常帶來危機感和壓力,生活和工作難以平衡等等,這本書讓我們能學會正面面對逆境、度過逆境。

書中提到了三種人,分別是:

放棄者:遇到困難即放棄,或者從來沒有什麼追求和目標;

紮營者:在取得一個階段後即安穩;

攀登者:不是為了一個目的而生活,榮譽或者金錢;

需要註意的是,每個人並不一定固定是某種人,而是各種類型的混合體。

逆商,不僅是一種能夠度量抗壓能力的測量工具,還是一套可學習、可運用的生活哲學和生活方式,幫助你從逆境中突圍、振作和學習。

尤其在2020年,我們可能更加需要這本書,克服逆境,迎來新春。

贈書福利來啦

【互動話題】:2020年你讀過最值得推薦的一本書是什麼?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書名+推薦語。我們將從評論區選出5位走心留言的氪友,每人送出一份價值150元的書籍“福袋”,截至時間是2020年12月25日12:00。

這些“福袋”都是由36氪領讀精心挑選的,裏面包含了社會科學類、政治類、經濟類、歷史類等等多種書籍。每一個福袋都由不同種類的書隨機組合而成,你將會感受到不一樣的驚喜。

我們還會把優質留言整合成一期“氪友書單”推送展示出來。想要讓自己推薦的書讓更多人看到嗎?快來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