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原版夢樹上結辣椒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劉嘉酈

金陵東路整體居民的搬遷,讓不少從小與音樂打交道的人扼腕嘆息。作為上海知名的樂器街,金陵東路上的琴行與音樂學校,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承載著學琴人的喜怒哀樂,而那些充滿南洋風情的騎樓,則在每一個刮風下雨、烈日炎炎的時候,呵護了他們前行的道路。

上海金陵東路騎樓

上海這座城市的誕生,是天時地利的庇佑,也是人和的故事。從全國各地前來此地的移民,便是它之所以能成長為今日之模樣的關鍵,那些矗立在金陵東路上的南洋騎樓,實際上便是廣東移民在此地居住、生活的見證——早在19世紀末期,廣東移民便開始逐漸進入上海,金陵東路、四川北路便是極有代表性的廣東人聚居區,不管是街邊的建築、交流的方言,還是餐飲習慣,都八九不離十地被搬到了這裏。《上海風土雜記》裏曾經就有記載,“北四川路(即四川北路)一帶的住宅,十之六七為粵人。數逾十萬,因此燒鴨燒豬隨處點綴,不脫五羊城的風味。”

城市的發展如滾滾洪流,它在潛移默化中同化了生活的習慣,也將風味進行了融合。這個春節,不如去金陵東路看看在上海不多見的騎樓風景,之後再尋找那些品質出色的粵味餐廳,感受純正粵味與不同菜系交融之後的魅力。

吃一口古法菜的懷舊味道

@上海朱雀茶室

朱雀茶室剛剛來上海的時候,就吸引了一群粵菜愛好者的關註,原因無他,這間裝修風格總是華貴的餐廳偏偏價格得宜、菜單更換勤快、服務得體,同時,還能以負擔得起的價格,去吃上幾個現如今已經很難在外面吃到的古法菜。

開在徐家匯東方商廈的上海朱雀茶室是品牌在上海的第二家店,位於四五樓之間的夾層,要想順利找到這家店,秘訣就是仔細看貼在地上和豎著的指示牌。延續一貫的華貴風格,一小截電梯和垂落在頭上的燈飾很好地將商場和餐廳進行了氣氛的區隔與轉換。空間大、包廂多是這間朱雀茶室給人的第一印象,不管你是想要跟家裏人隨便來吃個飯,還是想要一點私密感,都可以輕松實現。

在很多人的印象裏,上海菜和粵菜是涇渭分明的,並沒有什麼聯系。可實際上,在上世紀2、30年代的上海,許多廣東人在此地生活、工作,其對於食物的理解和處理方式亦在影響著這片土地上的其他人,譬如清蒸魚這道菜,你便很難將其與粵式海鮮的處理手法進行嚴格區分。也正是因此,許多有著古法菜、老菜情懷的人,在看到這裏的菜單時,總是會生出一些年輕的我們無法理解的感慨來。

白雪雞

如今華爾道夫酒店的前身東風飯店,就曾以一道白雪雞叱咤上海灘。白雪雞原屬閩菜,講究的是層次豐富、口感變化多樣。雞皮、雞肉、蝦膠、打發如白雪般的蛋清,頂層還點綴了火腿和豆苗尖,經過處理的食材從下往上以堆疊的形式呈現,再加上最後淋上去的奶油雞汁,蓬松、彈牙、紮實,在鮮味的帶領下高潮疊起。

龍穿鳳翼

龍穿鳳翼是吃起來極為爽快的一道菜,去了骨頭的雞翅中裏塞進了一只去殼的基圍蝦,將蒜香排骨的做法融合其中,你只需要拿起那只炸得又酥又脆的蝦頭,然後惡狠狠地一口下去,就能嘗到那豐滿的肉汁混合彈嫩的蝦肉的滋味——當然了,這道菜是朱雀茶室根據傳統粵菜“龍穿鳳翼”改編而成的。據說這道菜的原版曾頗受慈禧太後的青睞,古法中亦是抽去雞翅中的兩條骨頭,釀入火腿絲和筍絲制作而成,只不過火腿絲和筍絲怎麼看也跟“龍”不太搭界,反倒是蝦來得更形似一些。

當然了,吃完鹹的,還得來點甜的。楊枝甘露的出品十分穩定,但只要16元的20年陳皮紅豆沙怎麼看都是店家的“賠本買賣”,不吃可真的有點虧,而蓮子百合雙皮奶的味道,則好像瞬間把你從上海搬去了在廣州老街上下九,在那些騎樓裏篤悠悠地消磨時光。

暢遊粵地,偶遇江南

@晶采軒

上海的餐飲市場裏,粵菜所占比重相當之大,以至於這裏幾乎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被視為除了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廣東之外,頂尖的粵菜匯集地,尤其是隨著資本和餐飲重心的不斷調整,不少在粵地知名的廚師更是遠赴上海就業,進一步提升了上海整體的粵菜水準。

但要在上海真正開好一家粵菜餐廳,其實並不容易。

開在芮歐百貨的晶采軒,做的是粵菜,但也兼帶有江南、四川風味。分布在商場三、四樓的餐廳挑高近8米,光是從氣勢上便贏了一大截,不管是大堂還是雅座,位置均寬敞舒適,而包房則在低調中營造出了氣派感,其中最大的一間能夠一次容納18人就餐,要是你想要在吃飯的同時欣賞一下靜安寺商圈的夜景,這裏也可以滿足。

菜品要好吃,廚師的水準很是關鍵,但除此之外,食材本身的質量也很重要。10年之前,晶采軒就在崇明島投資建設了自己的生態農場,種菜、養雞無一不做,只為了上桌的菜品能從源頭就保證水準出色。

白切農場雞

店內的招牌之一,當屬白切農場雞。在廣東人的觀念裏,“無雞不成席”,而在上海人習慣的宴請裏,一盆白斬雞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晶采軒的這只雞,用的是在農場裏散養了8個月以上的優質文昌雞種,肉質緊實彈嫩,雞皮肥而不膩,藏在雞皮下的油脂更是增添了幾許雞味。秘制鹵水浸泡之後,再搭配上姜蓉醬和自制甜醬油,這滋味,直教人筷子落下如雨點。

叉燒亦是粵菜的門面之一。當店的蜜汁叉燒用的是崇明農場裏養著的黑毛豬,只選擇肥瘦相宜的部位,秘制調料、精細控溫之後的結果便是這條叉燒外皮焦香、色澤艷麗,鹹甜適中的口感裏不止帶有脂肪的豐腴,還有瘦肉的耐嚼,用來開胃再好不過。

香辣酥爆排骨

當然,融合也是這裏不可忽略的特色。首創的龍蝦麻婆豆腐將傳統川菜名作麻婆豆腐進行了改良,加入青龍與高湯進行烹調,在麻辣鮮香燙的口感中追求龍蝦肉與豆腐的對比,簡直就是天生的“偷飯賊”,而一盤香辣酥爆排骨,在降低了花椒與辣椒的比例之後,額外添加日本醋汁進行炒制,再添上京蔥和香菜,開胃又解膩,哪怕你是正處於減肥期,恐怕也很難控制自己對於這塊排骨的渴望。

摩登味道的川粵滋味

@椒點

對於久居城市的人來說,誰還沒在日常生活裏吃過幾道川菜或者粵菜呢?尤其是對於那些曾經在川粵兩地求學的人來說,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味,沈澱的更是自己的青蔥歲月。

開在上海香港廣場的椒點·川粵精品,從一開始就將食肆的亮點坦誠地亮了出來,大膽地將川粵菜系進行了融合,創造出來的全新菜品也多有趣味。經過好幾年的市場教育,原本只給人以“麻辣”印象的川菜如今已搖身一變,讓人留下了“百菜百味”的概念,而與講究細膩手法的粵式烹飪理念的相遇,則讓以往你所不熟悉的食材與風味進行了集合,譬如一道椒點麻麻石斑魚,便是將粵菜中的經典食材和川菜烹飪手法進行的巧妙結合,而點擊率頗高的鳳梨咕咾肉則更是標誌性粵菜菜品的演繹,對於吃不了辣的人來講,這道酸甜口味的菜品可算是一出迷人的小品了。

沸騰龍蝦

值得一提的是,椒點·川粵精品的餐廳設計十分有意思。除了用色大膽的大堂之外,這裏還有5個包房和3個半包房,對於追求私密性的消費者來講,著實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要是你想在這個春節和同樣留守本地的老鄉一起過節聚個餐的話,也可以考慮定下多個包房,將其空間“融合”後,5個包房便能成為兩個獨立空間,不僅保持了良好的私密性,互動起來也更自如。

責任編輯:李淑平

校對: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