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前夫開槍打我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根據美國憲法的規定,1月6日舉行的國會山兩院聯席會議,會正式宣布美國總統的選舉結果。當天下午,大批特朗普支持者湧入美國首都華盛頓,進行抗議示威活動,華盛頓還響起了槍聲……

一名叫阿什利·巴比特(Ashili Babbitt)的美國退伍空軍軍人在美國國會大廈的騷亂中遭到執法人員槍擊,最終死亡。

△美國華盛頓特區國會大廈迎來黃昏(圖片來源:歐洲新聞圖片社EPA)

2021年1月6日,時隔207年,美國國會山再次被占領。與1814年被英軍占領時不同,這次占領國會山的是一群美國人。但無論如何,這兩次記錄被“占領”的歷史檔案,將在不遠處的美國國家檔案館封存。

在華盛頓賓夕法尼亞大道,距離白宮僅有一步之遙,和國會山也相隔不遠處,坐落著美國國家檔案館。這裏存放著自殖民地時期起,關於美國建國、獨立的各類歷史檔案。在檔案館入口處一座雕塑的白色基座上,用英文鐫刻著一行字:“What is past is prologue.(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1月6日,在華盛頓國會大廈騷亂中遭到執法人員槍擊致死的抗議者阿什利·巴比特(Ashili Babbitt)(圖片來源:福克斯新聞)

在萬千記載了這次騷亂並封存進檔案館中的文件裏,一個美國退役空軍女兵的名字和她的死亡,代表著一段個人的經歷和美國的歷史。

從伊拉克“反恐”到特區“抗議”

阿什利·巴比特(Ashili Babbitt),一名退役的美國空軍女兵,5日通過其個人社交賬號發布了一條消息。

“在沒有惡劣天氣的情況下,很多飛往華盛頓特區的航班都被取消了,整個世界都瀕臨崩潰。”似乎是下定了決心要挽大廈於將傾,第二天她出現在了華盛頓特區國會山抗議的人潮中。

△鮑威爾在2003年2月向聯合國安理會發表的講話中,強烈地提出了美國對伊拉克開戰的理由。他在講話中提供了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一小管白色試劑。這一管試劑後來被俄羅斯總統普京諷刺為“洗衣粉”。

此前阿什利·巴比特是一名美國空軍退伍老兵,2004年至2008年在伊拉克服役。伊拉克的這段服役經歷,讓她收獲了來自美國五角大樓頒發的多枚獎章,其中包括“為全球反恐戰爭作出貢獻”為名授予的榮譽。盡管到目前為止,美國仍然沒有在伊拉克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阿什利·巴比特個人社交賬號中的自我簡介。其中的標簽顯示為“老兵”“自由主義者”“憲法第二修正案支持者”(即保障美國公民有備有及佩帶武器之權利的憲法修正案)。(圖片來源於網絡)

她的前夫,毫不吝惜地使用“愛國者”來形容阿什利·巴比特,他說巴比特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根據多家美國媒體的報道,巴比特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言論則深受“陰謀論”“極右翼政客”的影響。她個人社交平臺的標簽中包括,“擁搶”“美國”“老兵”。而巴比特這樣描述自己:“我愛我的愛人,我的愛犬。並且,不管怎樣,我都愛著我的國家。”

△阿什利·巴比特在其個人社交賬號上發送的最後一條消息(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就是這樣一個“愛國者”,於1月6日下午不到一點,在她的個人社交平臺發出了她此生最後一條消息:“2021年,1月6日。”以期回應另一名網友的疑問“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勝利?”。隨後她便和抗議示威的人群一道,伴隨著暴力,向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大廈進發。

美國人對美國人的反對

6日當天占領國會大廈的抗議行動基本分成兩路,一路翻越西側圍墻,另一路則穿越東側的門廳。

△抗議人群進入國會大廈的路線示意圖。(圖片來源:《華盛頓郵報》)

根據美國媒體的描述,阿什利·巴比特應當是通過東南一側路徑和抗議示威的人群一道進入國會大廈的。盡管東側沒有高墻,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執法人員和路障阻絕抗議人群進入大廈。

△抗議者與維持秩序的警察發生暴力衝突,抗議者推翻了國會大廈西側的路障。(圖片來源:《華盛頓郵報》)

抗議人員采取暴力手段,衝撞警察、越過路障試圖闖入大廈。從與執法人員發生暴力衝突,到進入國會大樓內部,抗議者大約用了一個小時。

△Business Insider在1月7日的刊文中,記載了阿什利·巴比特生前的相關活動。(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

阿什利·巴比特隨著人流一起向國會大廈移動,其間,她向她的前夫發了一條短信:“我愛我的國家,我正在做我認為正確的事情來支持我的國家,和這群誌同道合的愛國者們一起。”

△砸開窗戶翻窗進入國會大樓內部的示威者(圖片來源:《華盛頓郵報》)

“開了!”這樣的聲音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間此起彼伏。阿什利·巴比特的同伴簇擁在門前,撞門、踢打門鎖,另一邊則有人在試圖打破窗戶,翻進樓裏。無數個窗戶被打破、門被打開,然後示威者們相互叫喊著“開了!”,招呼著後來者。

下午兩點左右,騷亂發生一小時後,國會警察下令封鎖參議院。當天參加兩院聯席會議的議員們紛紛趴在議會的座椅後。當示威者打破國會大樓另一側的眾議院會議廳窗戶時,執法人員向抗議者發出了警告“後退!”。

△警察和執法人員舉槍威懾示威者,停止前進。(圖片來源於網絡)

阿什利·巴比特與其他抗議者一道前往眾議院會議大廳,人群在大廳的一扇玻璃門前停了下來。

“我們衝進了裏面的房間,還有一個年輕女性翻過了玻璃門。接著,一堆警察和特勤人員出現,讓她回去,從窗戶上下來,趕緊走。她沒理會。當我們衝上去,馬上就要把她拉回來的時候,他們開槍射中了她的脖子。”阿什利·巴比特的同伴這樣描述著巴比特中槍的瞬間。

△阿什利·巴比特中槍倒地的瞬間(圖片來源於網絡)

後來一名執法人員說起當時的情況時,確認了當時在場的警察已然知曉巴比特沒有攜帶槍支,但是那名扣動扳機的警察卻並不這樣認為。因為在槍擊事件發生之前,華盛頓特區的警察向國會警察傳遞的消息中包括“很多示威者都秘密藏有武器”。

△1月6日美國國會騷亂現場,四處都是煙霧、槍聲、喊叫聲以及燃燒產生的焦糊味(圖片來源:路透社)

在巴比特倒下的時候,煙霧、槍聲、呼喊聲、火藥味、門窗破裂聲、自制燃燒瓶炸裂聲......已經彌漫著整個國會大樓。她被其他的抗議者從窗前拖了回來,臉上、身上都是血跡。緊接著,一隊推著滾輪病床的急救人員抵達現場,將巴比特送離國會大樓。

“他們殺了一個女人!”這是巴比特的同伴們當天吼出的最後一句關於她的話語。在他們一邊喊叫的同時,這群抗議者正從國會大樓向東逃離。

“歷史”與“序章”

從西側進入國會大樓的抗議者,有很大一部分人也經過了美國國家檔案館。他們當中有不少人也見到了入口處的白色基座。基座上的鐫刻——“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在當天的示威人群中,或許是另一番意味。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在檔案館入口處一座雕塑的白色基座上的鐫刻文字。(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官網)

在阿什利·巴比特投入這場奪走她生命的暴力示威活動之前,她曾為一名支持這場抗議活動的政治評論者發送的一條評論點了贊。

△格蘭哈姆·艾倫(Graham Allen)於6日在其個人社交賬號上發表對當天抗議示威活動的評論。阿什利·巴比特在生前曾“點贊”此帖。(圖片來源於網絡)

“終於......2021年1月6日,這一天將是寫入史書的一天!或此,或彼。系好安全帶,美國!”

2021年1月7日,一名當天在國會大廈騷亂現場維持秩序的警察死亡,死因是在騷亂中制止暴力抗議者時受傷不治。這場足以載入歷史的事件,最終以美國人對抗美國人的兩敗俱傷收場。

△1814年,英國占領華盛頓國會山,並焚毀白宮。(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前兩個世紀間,美國獲得獨立,擁有了憲法,改造了他們從歐洲舶來的民主。時隔207年,美國國會大廈再次被武力占領,他們確實創造了歷史。只是,這回不是英國人,卻是美國人自己。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爆發的騷亂,作為過往的歷史,已然過去。但美國人反對美國人的“序章”,卻在莫洛托夫雞尾酒焚後的灰燼裏預示著美國的撕裂已難以彌合......

監制丨陸毅

制片人丨趙新宇

主編丨崔翀

編輯丨金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