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公解夢夢到小麥草粑子的信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6月5日,芒種。全國3.4億多畝小麥開始大面積成熟,進入收割季。在北方,有民諺雲“芒種三日見麥茬”,意為芒種過後開始麥收。但在南方的產麥區,收獲早已開始,甚至結束。和往年不同,在夏收之前,今年的小麥,經歷了西南春旱、華北倒春寒、江蘇小麥揚花期陰雨、條銹病、赤黴病暴發等一系列艱辛,因此,這場豐收格外珍貴。自5月開始,新京報記者追尋小麥收割的腳步,經歷了一場從南到北的歸倉之旅。

6月10日,江蘇徐州,航拍正在收割的麥田。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時間:5月19日

地點:四川梓潼縣長卿鎮

往年,到5月下旬,四川的麥收已經到了尾聲,但今年麥收推遲了幾天,剛剛進入高峰。

在梓潼縣長卿鎮的一處百畝麥田中,小麥專家們正在實地測產,這裏種植的是一種2019年剛剛審定通過的弱筋小麥,在2020年的推廣中,表現出了抗倒伏、抗病害、高產等特性,2021年,該品種在當地收獲面積超過10萬畝。

轟鳴的聯合收割機,很快割完了測產的麥田,最終測定,平均畝產510.5公斤,這無疑是一次豐收。更重要的是,這種弱筋小麥有著一般小麥不可替代的特性,它的粗蛋白質、濕面筋、面團穩定時間等指標,均達到優質弱筋標準,是釀酒企業急需的產品,因此在當地,已經在多個釀酒專用小麥基地種植,作為制曲的原料。

時間:5月22日

地點:湖北宜昌兩河鎮

黃淮海區域是我國最主要的小麥產區,其中,最早成熟的湖北,往往被視為夏收高峰的起始地,也是大部分南下農機手們的第一站。不過,此前連日的陰雨,讓許多來這裏找活兒的農機手們感到有些棘手。

5月22日,宜昌兩河鎮,天已經放晴,但雨後松軟泥濘的麥田,無法供輪式收割機作業。近年來,輪式收割機越來越受農機手歡迎,它效率更高、操作更簡單,而且新型的聯合收割機,駕駛艙裏有空調,可以讓農機手長時間作業,輪式的設計,也能直接開上路。

“今年早去的農機手,很多都只能把收割機停在路邊等待,”一位農機手告訴記者,“先是下雨,不能割,雨停以後,地又太軟,只有履帶式的收割機可以下地”。

當地的農民也在尋找更多的履帶式收割機,一位專門對接收割機和農戶的中間人告訴記者,“我們這裏馬上就要進入收割的高峰期了,希望有履帶的盡快過來,越多越好”。

時間:5月25日

地點:江蘇泗陽縣

幾乎和湖北同時,江蘇的小麥也進入了大面積收獲的階段。5月25日,江蘇宿遷泗陽縣,一處廣袤的麥田中,數臺聯合收割機正在同時作業。

農忙的地頭,今年還多出了許多新的身影,據介紹,當地組織了200多名誌願者,在各個鄉村幫助村民搶收夏糧。這些誌願者,包括當地農技服務人員、社區網格員等,主要幫助缺乏勞動力的困難戶、低保戶、留守的老人等收獲小麥。

隨著機械化的普及,回鄉割麥子的年輕人少了,夏收的工作,更多由留守的老人承擔。他們中的大多數,開著電動三輪車,將收割機收獲後的小麥,從地頭拉回家,但有些老人行動不便,在顛簸不平的地頭開車,並不安全,誌願者們會幫他們將糧食轉運到家裏或者賣場晾曬。

時間:5月27日

地點:湖北襄陽棗陽市吳店鎮

襄陽是湖北最大的小麥種植區,也是全國十大夏糧主產區。襄陽夏糧的種植面積,占湖北的三分之一,往年的產量,則占整個湖北的40%以上。當地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2021年,襄陽小麥收獲面積達到了541萬畝。

5月中旬的陰雨,也延遲了襄陽麥收的時間,此前聚到襄陽的農機手們,也因此被滯留在這裏。

5月27日,陰雨終於過去,地也開始變幹,遲來的收獲,一開始就進入了高峰,此前滯留的農機手們,突然有些忙不過來了。為了抓住難得的時機,當地農業部門調動了本地2.5萬多臺收割機和跨區作業的1300多臺收割機。

5月29日,襄陽市襄州區古驛鎮外,一個4000畝的合作社農場中,4臺超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緊張收割,和普通的小麥不同,這4000畝種植的是有機小麥,有機小麥是當地近年來發展的新型種植項目,在土壤、品種、肥料等方面都有嚴格要求,不能使用化肥和農藥,鋤草、除蟲都需要采取綠色安全的方式。

4000畝有機小麥將在1天中全部收完。與此同時,襄陽市南漳縣武安鎮等多個地方,總計10萬畝的有機小麥也在收獲,據估算,今年有機小麥的畝產可以達到500公斤。

節點:6月1日

進度:全國麥收近9000萬畝

6月1日,農業農村部發布數據,截至當日17時,全國已收獲小麥8698萬畝,其中機收面積5668萬畝,當日投入聯合收割機14萬臺,每日機收面積達到749萬畝。雲南、四川、重慶、湖北麥收工作基本結束。安徽、河南進入麥收高峰。全國“三夏”大規模小麥跨區機收大會戰正在全面展開。

每年的麥收,都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會戰,尤其是今年,多變的天氣讓夏收變得格外緊張,5月中旬的連日陰雨,延遲了南方麥收的時間,6月初,安徽多地預報有雨,這讓剛剛進入麥收高峰期的安徽,變得更加緊張。

在安徽蚌埠,吳瑞瑞家的200畝農場剛剛開始收割,一通來自河南的電話,打斷了他家的麥收,一個1600畝的農場,希望他們能幫忙收割。吳瑞瑞和哥哥,各自開著一臺新的聯合收割機,連夜趕赴河南,將家裏剩下的麥田留給了父親,一起留下的還有一臺老式的收割機,“剩下的不多了,我父親一個人可以收完,所以我們倆就出來了。”吳瑞瑞告訴記者,這是他們今年第一次跨區作業,往年他們在5月份就去湖北了,“幸好今年沒去,去也是等著”。

時間:6月2日

地點:安徽宿州靈璧縣

中午時分,靈璧縣向陽鎮,幾位戴著紅袖箍的人員,正在田間向農機手、農民宣傳稭稈禁燒政策,不遠處,更多的收割機正在緊張作業。

麥收時節,天幹物燥,防火是最緊要的工作之一,一場火可能讓無數農民半年的辛勞化成灰燼。同時,焚燒稭稈還會帶來環境問題,因此,各地都在緊張進行稭稈禁燒宣傳和巡查。

與此同時,在安徽宿州市永鎮鄉,村裏也在進行稭稈打捆的現場演示,收割後的麥田中,幾輛大型稭稈聚攏機,把散落的稭稈聚成一堆,隨後,打捆機再將稭稈打成方塊,據介紹,每一塊都有數百斤重。打捆後的稭稈,可以用來發酵成肥、做飼料、充當生物發電的原材料等,避免了焚燒稭稈帶來的危害,又能為農民帶來一定收益,因此吸引了很多村民觀摩和效仿。

時間:6月5日

地點:山西運城聞喜縣

6月5日早晨5點多,運城聞喜縣衛家村,一片兩百多畝的山坡梯田上,收割機已經開始作業。村裏一家合作社的負責人張文燕,在自家承包地邊上,檢查地裏的麥子。

前一天,張文燕收割了10畝,發現麥子還有點兒濕,就停下了。到了今天,已經完全幹了,可以收了。

這片200多畝的山坡梯田,全都是旱地,靠天吃飯,往年的畝產在四五百斤左右,今年的收成不錯,張文燕估計,可能超過往年。

運城是山西重要的小麥產區,也是黃河流域小麥成熟最早的地方。在這裏,旱地小麥占所有小麥種植面積的近一半。

旱地小麥的畝產不高,但並非完全聽天由命,事實上,幾十年來,在這片旱地裏耕作的衛家村人,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最早的時候,畝產只有80多公斤,後來縣裏推行了很多新技術,包括整理土地、引進良種、全程機械化管理等,現在的示範田中,達到400斤沒有問題,”張文燕介紹,他們種植的是一種新的高筋小麥,“質量很好,做面包、饅頭,都非常好”。

時間:6月8日

地點:安徽亳州

晚上9點多,安徽亳州譙城區,一片約千畝的農場中,星星點點的大燈,在漆黑的夜裏格外明顯,很遠就能看到。

天氣預報顯示,近幾日當地可能下雨,因此,到處都能看到連夜搶收的收割機。這片千畝左右的農場中,農場主希望當天就能收完,因此,幾臺收割機一直從早晨工作到了深夜。

夜收的收割機,特意加裝了大燈,一位農機手告訴記者,大燈是他新加裝的,就是為了應對夜晚作業,“要不然照不了這麼亮,以前沒有這麼亮的燈,都是摸索著來。”

晚上10點多,搶收的工作忽然停下來了,原因是運糧的車跟不上了。收割機的糧倉容量有限,只能裝3000斤左右,裝滿了就得倒出來,用卡車拉到糧庫出售,但當天晚上只有一輛運糧的卡車,這嚴重影響了收割的進度,幾臺收割機不得不時常停下來等車。最終,農場主覺得很難在當晚收完了,幹脆決定休息。

幾位農機手中,有兩位已經連續工作了兩天一夜,中間連吃飯都是草草解決。這時候,他們終於可以好好吃一頓飯、睡一覺了。

時間:6月9日

地點:河南蘭考紅廟鎮

中午時分,氣溫達到38攝氏度,酷熱的天氣,卻是最好的麥收時機。蘭考紅廟鎮土嶺村,一家土地托管服務機構的負責人李傑,叫停了正在作業的收割機,他發現,機收中遺落的麥粒有些多,所以準備檢查一下機器,降低損耗。

和人工收割不同,機收的損耗更高一點兒,這和機器作業的特征有關,李傑告訴記者,收割機在收割小麥時,有兩個環節對損耗的影響比較大,一個是速度,收割機要保持勻速,如果速度變化較大,機器的震動,會把麥粒震掉。另一個是風機功率,收割機脫粒時,要把糠吹出去,如果風力太大,就可能把麥粒也吹走。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今年全國麥收機收率超過98%,多地機收損失降低了1個百分點。

1個百分點意味著什麼?以河南為例,河南是中國最大的小麥產區,小麥生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位居全國第一。2020年,河南小麥種植面積是8500多萬畝,單產882斤,機收損失3%,差不多等於每畝地損失26.5斤,全省相當於損失近22.5億斤,降低一個百分點,意味著多收了數億斤小麥。

時間:6月10日

地點:山東曹縣

在成為網紅之前,曹縣也是一個小麥生產大縣,數據顯示,2021年,曹縣小麥種植面積為153.82萬畝。

6月上旬過去,曹縣的小麥,絕大部分已經歸倉。曹縣大集鎮李八莊村一處小麥田裏,來自河南商丘的農機手夫婦,正在收割所剩不多的地塊。

李八莊村村民李春松,正在等待收割機到來,等待的空閑中,他不時拿出手機回復消息。除了種小麥,李春松還是一位幹了7年的網店店主,主要賣各種演出服,他家就在麥田附近,是一座有前後院的復合式院落,也是他發貨的倉庫,倉庫裏堆滿了各種顏色演出服。“麥田離家比較近,我在這裏收麥子,愛人在家看貨,麥收和發貨兩不耽誤。”李春松說。

網店的生意不錯,有十幾萬元的月營業額,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各種演出比較集中,訂貨量比平時大了很多倍。但這幾天,他仍把麥收當做第一要務,“不論掙多少錢,我們都是農民。既然是農民,哪有不種地的嘛!”

李春松告訴記者,今年風調雨順,麥子收成比較好,一畝地收成有小一千斤,收來的麥子留夠吃的,其余都會賣掉。

時間:6月14日

地點:山東濟南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北郊,一座近500米長的黃河大橋下,湍湍黃河水流過,蘆葦、樹林、麥田、大壩、村落,從南往北依次呈現。黃河防護林以外、大壩以內的一片麥田中,正在緊張收割。

正午的陽光灼熱,土地都曬得發燙。今年60歲的釗憲春和老伴商量,要費點力氣曬一曬麥子。當天上午,釗憲春剛收的自家9畝多小麥,被他晾在了路邊,一塊木板做成的耙子,釗憲春用來翻麥子。被耙子翻過的麥子,有了很好看的紋路,釗憲春告訴記者,剛打下來的麥子,多少還是帶些水分,釗憲春打算把這些麥子曬兩天,晚上就把麥子攤在這裏,自己和老伴回家吃了飯,再開車過來,夜裏就在車裏睡。

“孩子們明天回來,會幫忙歸倉。”釗憲春告訴記者,平時子女在外上班,麥收時都會趕回家來幫忙,明天麥子歸倉,他們會來裝袋。小麥存到家裏就踏實了,等糧食價格漲漲後再賣。

節點:6月16日

進度:累計收購小麥910萬噸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麥收進度已超過九成。今年,全國冬小麥面積達3.35億畝,這是冬小麥面積連續四年減少後,首次實現恢復性增長。根據夏糧主產區麥收情況,今年夏糧增產趨勢明顯。

隨著夏糧收獲接近尾聲,夏糧收購已自南向北陸續展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顯示,當前夏糧收購開局良好,進展順利,市場運行平穩。截至6月1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小麥910萬噸。

時間:6月18日

地點:河北雄安

雄安新區雄縣七間房鄉西大塢三村,村民們一邊收麥子,一邊備種玉米,當地的千畝麥田收割已近尾聲。

西大塢三村黨支部書記賈國昌介紹,村裏主要種植兩種農作物,小麥和玉米,一年兩茬。基本上每次一個剛剛收割完,另一個就開種,土地基本上沒有閑置的時候。在人力耕作的時代,換茬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時候,但機械化以後,農忙,已經不再是辛苦的代名詞,“以前手工割麥子一畝地就要費半天勁,再種玉米非常辛苦。現在有了農機,收割和種植2天就能幹完。”他說。

農機開到雄安,北方的冬小麥收割,也快到了尾聲,一位跨區作業的農機手告訴記者,他出門已經1個月,收完雄安,還要去天津和唐山,之後就差不多結束了。下一輪的忙碌,是春小麥收割,得等到7月份。

時間:6月22日

地點:河北秦皇島

唐山和秦皇島是河北麥收的收官之地,6月22日,唐山玉田縣,麥收已經過半,玉田縣一位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玉田縣在6月19日開鐮,預計四五天便可完成全部麥收工作。

秦皇島也於6月19日開鐮,在秦皇島主要的小麥種植區昌黎縣,記者了解到,當地小麥於6月24日左右基本收割完畢。據介紹,昌黎縣有6萬余畝麥田,占秦皇島市小麥種植面積的90%。其中,超過5萬畝小麥,采取的是托管種植模式。農民將土地托管給相關服務機構,由托管機構全程負責種植、管理、收獲、出售等,農民每年只等著收糧或者收錢即可。

節點:6月23日

進度:全國夏糧再獲豐收

6月23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在河北三河調研夏收夏種時表示,從各地實打實收和各方反映的情況綜合研判,今年夏糧再獲豐收,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首戰告捷,為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打下了堅實基礎。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耿子葉 田傑雄 李傲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