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之紅色嫁衣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嫁衣作為中國傳統禮制服飾的重要傳承,千百年來一直是婚姻大喜的最正統的服飾。9月30日—10月24日,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囍·粵”——節慶“嘆”非遺之國慶專題展,展覽以“嫁衣”為主題,通過展示制作過程、形制款式、圖案寓意以及使用場景等,全方位展現廣東嫁衣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價值,為觀眾帶來沈浸式觀展體驗。

“囍·粵”——節慶“嘆”非遺之國慶專題展海報。展覽至10月24日。

更讓人驚喜的是,10月1日上午,釘金繡裙褂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唐誌茹老師將親臨廣東省文化館一樓展覽廳為觀眾進行專業又詳細的導賞,屆時還帶來兩套廣府釘金繡裙褂藏品——龍鳳裙褂和珠仔裙褂,傳承百年技藝,重現非遺之美。

廣府人以裙褂為主流。

具有時代性和地域性制度、禮儀與習俗的婚俗文化,在廣東各地也有著異彩紛呈的表現,其嫁衣款式豐富、形式多元、制式個性。本次展覽以“千姿百態”“張燈結彩”“材美工巧”三大板塊集中展示廣東地區女子嫁衣基本面貌,及其背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潮州女子婚服有史以來皆為“五福齊”婚服。

廣東省內除廣府、潮汕、客家等民系外,還有以海為生的水上居民,以及瑤族、壯族、畬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其婚嫁習俗各不相同,女子嫁衣也差異明顯。“千姿百態”部分中展示了各地不同的嫁衣。其中廣府人以裙褂為主流,清至民國以黑衣紅裙為正統,其後流行顏色則以全紅為主。潮州女子婚服有史以來皆為“五福齊”婚服,俗稱“上轎衫”,也即“紅色鳳尾褂簡五裾齊”,婚服制作所用布料為紅色織錦,圖案繡制材料用金線,褲用黑色布,鞋面布料用紅色織錦。而連山壯族的姑娘們出嫁則要穿黑衣黑褲,在出嫁路上無論晴雨,均要撐黑傘,以示正統和喜慶。水上居民則流行水上婚嫁習俗,出嫁吉日,新娘頭戴鳳冠,備兩條圍裙,一條在新娘出嫁時圍上,另一條要到男家敬茶時圍上,身上還要圍著一條七尺長的紅布條,手持一面鏡子和一把扇貼在胸口。這些千姿百態的嫁衣,凝聚著文化傳統,展示著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

連山壯族的姑娘們出嫁要穿黑衣黑褲。

廣府人的男婚女嫁以傳統的“三書六禮”為主流,婚禮過程有諸多繁瑣手續,其中以迎親禮最為惹人註目。“張燈結彩”部分將還原廣府傳統婚禮中的核心場景,“拜堂成親”和“洞房花燭”,讓觀眾直觀感受女子嫁衣的使用情景,為觀眾提供沈浸式觀展體驗。

汕尾漁民嫁衣。

瑤族嫁衣。

1920年代的絕版龍鳳裙褂,豪門幾代人結婚都穿過,價值不菲。

廣東嫁衣多用料奢華,工藝繁復,耗時良久。“材美工巧”部分展示了廣府人的傳統嫁衣——釘金繡裙褂,詳細介紹其材料、工藝和制作流程。釘金繡始於唐朝永貞年間,而裙褂制作鼎盛於清。釘金繡裙褂制作技藝,一針一線盡顯嫁衣之美。具有深厚的民俗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價值,是廣州地區傳統婚嫁文化的見證。

釘金繡裙褂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唐誌茹在做制作技藝的示範。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鐘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