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到自來水洗臉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很多人大概都還記得,去年夏天的一部黑馬紀錄電影《棒!少年》。

該片講述了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的故事。馬虎來自寧夏,小雙生長在河北。他們的命運,在北京的“強棒天使棒球基地”開始產生交匯。基地裏還有“隊長”大寶、萌娃李海鑫……

從2020年7月紀錄片在FIRST青年電影展進行全球首映,到今年7月《棒!少年》紀錄劇集的播出,已經有一年的時光。“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的孩子們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帶著好奇穿越銀幕,來到基地與這些孩子們相見。

01 馬虎——我不再是“遊俠”

當我們在午休時間到達棒球基地時,碰到了剛剛訓練完、在食堂裏洗臉的馬虎。他皮膚曬得黝黑,身高已近1.7米,儼然已經是個成熟的大小夥兒。

馬虎 今年15歲

12歲之前,他在寧夏老家的學校裏是一名“遊俠”,淘得讓校長都覺得難以管教,整天從村東頭閑逛到村西頭,滿身的精力無處發泄。

今年15歲的馬虎,已經成為強棒基地U15球隊中的主力投手,在訓練基地裏已經有了一定的領導氣質,小時候無處發泄的精力,化為了訓練中的銳勁兒。

· 玩了命地練球

《棒!少年》中有一個畫面讓很多觀眾都很心酸,馬虎在球場邊強忍淚水,倔強地說自己什麼都不是。

他說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孤獨,沒有人理,也沒有方向。

“但其實真正孤獨的時候是拍攝團隊走了後”馬虎說到,“之前再沒人理我,鏡頭跟著我,我就覺得我還有朋友,還有人在乎我。等拍攝團隊一離開,我的心裏徹底空了。”

自己太孤單,就玩命練球。馬虎不知道的是,這是師爺張錦新當時開出治他的‘藥方’。

慢慢地,他也自然地從發泄情緒般的訓練,轉變成對棒球的真正熱愛,最終得到實力上的提高。

“當你自己想練的時候,比教練逼著練進步地更快。光聽擊中棒球的聲音,我就能知道球打出去的遠近。”

現在的馬虎,訓練外都是自己在加練。基地其他人也說,經常看到馬虎一個人在球場上瘋狂練球的身影。

那個曾經的“渾小子”,現在短衝能力全隊第一、臥推160斤,從技術到身體素質,馬虎都成了強棒基地U15的絕對主力。

· 偶像是科比,愛好是聽歌

在體育類球星中,馬虎說自己的偶像是籃球運動員科比。跟科比的其他粉絲不太一樣,馬虎在半年前才認識他,那時科比已經遺憾離世,但科比的精神卻讓他銘記心中。

“知道為什麼科比的背號是24號嗎?”馬虎認真地問到, “因為他要把一天24小時全部投入到籃球上,不浪費一小時。”

馬虎說科比就是靠自己不斷拼命訓練變得更強大的。“每個人身上都有他的優點,如果你認同,你就去學習,把他的優點學到自己身上。”

問起馬虎是否像同齡孩子一樣愛玩遊戲時,他搖了搖頭,“我沒有什麼愛好,非要說一個的話那就是聽歌。我聽歌,其實也是在練習打球的節奏。”馬虎愛聽有爆發力的快節奏歌曲,比如黑豹樂隊的搖滾。

“一個棒球運動員他打球,接球,投球都是需要節奏的。”馬虎一邊說一邊舉起了雙手,閉上了雙眼,“一、二、三……一擡腿我就引棒,四直接出棒。這是一種鬥爭,幾秒鐘投球,你心裏都要很明白。”

節奏感強了,接球的感覺自然就強了。“我一套節奏要比他們快很多倍”,他自信地說到。

· 青春期,開始有了些小變化

馬虎至今還與老家的小夥伴們保持著聯系。當我們問起小夥伴都是誰時,那些名字如同相聲貫口般脫口而出。

而昔日互相不爽的棒球隊友們,早都成為了鐵哥們兒。他與大寶兩個最大的孩子,不僅不再鬧脾氣,還承擔起照顧弟弟們的責任。

“現在整個基地都是一家人”, 馬虎說, “上梁不正下梁歪,我們要做好榜樣。你欺負小的,他們想的一定是長大後就可以欺負別人了。”

因為青春期發育的原因,馬虎嗓音已經開始變得成熟。面對自己的成長變化,馬虎顯得非常坦蕩。

他說自己學會了“臭美”,用他的話說,“每次出門都要戴帽子、穿幹凈的衣服”。他說自己開始喜歡跟女孩玩了,“我不是說喜歡某個特定的女孩,”馬虎強調,“只是覺得長大後跟女孩一起玩,也變得挺有意思了。”

· 不能沒有文化

走去訓練場路上時,馬虎指著路邊的籠子調皮地拽了拽英文,“看,Rabbit (兔子)。”

孩子們除了要做大量的棒球訓練,強棒基地也在盡量給他們安排文化和棒球理論授課。

“不能沒有文化”,馬虎說。當年,強棒基地的教練來老家選中他來北京時,自己還有點猶豫,直到回家問了從沒出過遠門的奶奶。她說的話馬虎現在都還記得,奶奶說“去吧馬虎,那邊全都是有文化的人,那邊一定比這邊條件好。”

可能從那時候起,“有文化”成為了馬虎心中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沒文化可能以後很難找到工作。中國這麼發達,以後幹農活兒的人都可能被機器人代替。”

想必馬虎這裏說的文化,也是經驗、見識,還有格局。

不止自己要學,還要教小朋友。“跟新來的小孩兒比,我們做大哥哥的知道的肯定比他們多,我們可以把知識教給他們,讓他們也學起來。”

關於自己的未來,馬虎很堅定,“我要考一級運動員,我要上大學,我想進國家隊,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比賽”。馬虎說他看了這屆奧運會,有很多厲害的選手是在讀大學生。

· 最大的變化是有了夢想

“我以前在老家的時候沒怎麼出過遠門,我就想,北京之所以叫北京應該是因為在北邊吧?上海叫上海,可能是因為在海上?有一艘大船,大家都在海上生活。”馬虎回憶起來,自己也覺得好笑。

《棒!少年》後,他參加了很多活動,見過很多人,到過很多地方,西寧、長沙、深圳、天津、內蒙、銀川、甘肅等,算起來快有小半個中國了。

有因為比賽去的、因為參加電影節、錄節目的……他跟體育同行在一起,跟明星在一起,也跟觀眾在一起。

面對大家的關註和喜歡,馬虎卻說:“我只想好好打球。”

“別人關註我,我很感謝,但是我不過分在乎。我只是覺得那麼多人認識你,喜歡你,你一定更加要嚴格要求自己,把球練好,就夠了。”

問起家裏人是否看過《棒!少年》時,馬虎說:“看過,但他們覺得我可以更努力。”可能他們心裏很開心,但面部表情表現出來是嚴肅的,馬虎猜想。

這些都是一些細碎的改變。

“真正的變化,我覺得是自己有了夢想”。馬虎說,小時候在家裏什麼都不懂,成天覺得自己特別牛。來到北京之後,有了目標,有了寬闊的夢想。

馬虎最近的目標就是打全國錦標賽,8月26號開始比賽,目前已經在加緊訓練中。

在強棒天使創始人、棒球教練孫嶺峰看來,馬虎從體能、風格、球技上來說,是最能成長為“類大聯盟”的選手,基地的教練們也在根據他的特點進行更定向化的培養。

02 小雙——解開心結,重回基地

作為《棒!少年》上映後背受關註的另一個孩子,小雙與個性張揚、無所畏懼的馬虎不同,他的性格更加內向細膩。

小雙 今年15歲

就算跟爺爺一起生活時,小雙也沒有太多話語,小小的年紀承載了很多的思考,清澈的雙眼深處也蘊含了一絲憂郁。

這個畫面,讓很多人記憶猶新,小雙說那棵樹是他爺爺的爸爸種的。

孫教練說小雙有很多“媽媽粉兒”,就是她們看著這個孩子如此乖巧懂事,覺得很心疼,讓人有保護欲。

令人欣慰的是,小雙在紀錄電影上映前一個月已經回到了基地,這次見到他,性格明顯變得開朗了、內心更堅強了、身體也長壯了。

· 回家後,不斷夢到基地

“回老家後,總會在睡覺時夢到基地的生活”,小雙回憶到,“夢到跟大寶、馬虎一起訓練、打比賽、一起鬧”。

夢得多了,小雙也總會問自己,為什麼不回基地呢?這種狀態反復出現,他就想明白了,自己還是割舍不下。

小雙說,因為輸了跑回家,是可以逃避當時的困難。但是之後很長時間自己都會在摔倒的地方掙紮,站不起來。

“輸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困難。”

小雙回基地的那天,幾乎所有的人都圍過來迎接他。不在的日子裏多了很多新面孔,雖然小雙不太認識,但是孩子們都說認識他。

· “機會只有一次”,背後都是愧疚

小雙在片中最令人難忘的一瞬間,是在美國比賽失利後,發自內心的吼出一句“機會只有一次啊!”。

小雙說那次前往美國比賽的機會實在太難得了。有不少愛心人士的幫忙,他們才有資格、有費用獲得一次去美國跟世界高手較量的機會。

“我們隊總共只出國打過兩次比賽。在美國的規則是,連輸兩場就直接淘汰。”

當時,由於年齡限制,大寶與馬虎兩個主力並不能上場。作為唯一的投手,小雙的手還受了傷,他承載了所有重壓。

想到背後幫助他們的人,小雙一直沒能卸下思想包袱。這背後大概就是沒能“投之以李,報之以桃”的愧疚心理吧。

事實上,在高水平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中,哪怕是獲得總冠軍的隊伍,勝率也只有60%多。在棒球比賽中,球、球棒、體態三個變量的存在,每一個都會對比分造成巨大的影響。學會面對失敗,是每一名棒球運動員的必修課。

小雙剛回基地那兩個月明顯跟不上,晚上他會加練,趕上馬虎也在旁邊時,他們兩個互相陪練,打棒,投球。通過半年密集的訓練,小雙跟隊友的差距已經縮小了很多。

· 比起自己在家,更喜歡集體生活

現在小雙更享受和隊友一起的生活,也沒那麼掛念家裏。“家裏人過生日或者過春節這樣特別大的節日,我給家裏打電話問候一下就行,不需要天天聯系。”

訓練是辛苦的,但是集體生活是快樂的。比如冬天怕冷,幾個孩子會擠在一個床上打鬧取暖。比如正在快速發育的孩子,食量都出奇的驚人。

小雙說自己一頓能吃下10碗飯,但他最愛吃的是餃子。因為基地的孩子都太能吃了,阿姨都包不過來。“春節吃了一頓餃子之後,我們再也沒吃過餃子。那次包了一萬多個我們都不夠吃。馬虎一頓可以吃120個餃子加兩個包子,我能吃70、80個,李海鑫也能吃50、60個。”

· 希望體驗不同的人生

跟馬虎一樣的是,小雙也想上大學;跟馬虎不一樣的是,小雙想體驗不同的人生。

這與孫教練的教育和培養理念是一致的。他覺得“體驗”是教育的主課之一,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去訓練觀察能力、學習能力、快速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教育才會更有價值。

小雙說,在中國,棒球是很小眾的運動。《棒!少年》之後,更多人知道了棒球,現在北京市一些學校都在開設專門的棒球課。

有時他們也會被邀請去打友誼賽,他和馬虎各自帶隊,跟學校的孩子們一起切磋。前幾天孫教練還帶隊一起去參加敦煌徒步的項目,目的是讓基地的孩子們借機會在戶外與其他群體去融合,去比賽,去領悟。

小雙沒太給自己人生定方向,“先把眼前的事做好,未來,不知道……說不定長大後我也會創辦自己的棒球隊呢?”小雙笑笑說到。

在孫教練眼裏,小雙以後可能會成為一名非常優質的教練,因為他細膩有愛,他可以把愛給下一代,培養更好的人,他會走的很遠。

03 大寶——“我想跟師爺一樣”

前些年大寶還會義憤填膺地跟馬虎約架,如今15歲的他,看著比其他孩子都更加成熟。大寶完全脫去了稚氣,身高竄到了183cm,彬彬有禮,談吐、思考也與成年人無異。

大寶 今年15歲

大寶是跟著強棒基地最久的孩子之一,前前後後四個基地都住過,參與了不少“基建”工作,拔草、種菜、開拖拉機壓場地等。雖然要擁有穩定的安身之處並不容易,但強棒對於他來說就是家。

幾乎和他同時來到基地的還有師爺張錦新。我們在球場上遇到師爺時,他笑著客氣地跟我們問好,說:“我就不聊了,我就專心搞搞孩子們的訓練吧。”

師爺曾為中國國家隊培養過大量的棒球人才,很多觀眾看過片子都對他由衷敬佩。我們並不忍心打破他訓練時的專註,還好“小迷孫”大寶幫我們還原了很多師爺的畫像。

· 從師爺身上看到的是奉獻

“我剛到基地時什麼都不懂。”大寶說,“那時,天天跟我在一起的就是師爺。”到現在大寶沒事還是喜歡跟師爺待在一起。

“我也很喜歡我姥爺,但不同的是,姥爺會陪我玩,但師爺會我做人做事”

大寶說,師爺72歲,幹棒球已經幹了40多年。如今師爺住在基地,天天陪著孩子們,培養他們。

剛開始師爺也是回家的,白天來晚上走,後來覺得這樣訓練不夠,索性就呆在基地。“過年也不回家,都是師奶過來”。

大寶說“師爺是真心的喜歡我們,真心喜歡棒球,他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獻了出來”。

大寶回憶,以前有小隊員一棒子出去把人車砸了,是師爺自己掏錢去修的;在基地停水停電最困難的時候,師爺會自己掏錢帶孩子們出去吃飯;有一段時間師爺脖子後面起了個大毒瘤,師爺不想耽誤功夫去醫院,幹脆就讓人幫忙擠,結果大熱天直接化膿、感染了。

這樣爛了兩、三個月,師爺每天還是堅持訓練。大寶心疼,自己訓練結束後,就拿個風扇在師爺背後舉著。

師長們對基地孩子們無微不至的照料,也讓他們對基地有了更強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大家過年都在一起,在這裏比在家裏更熱鬧”,大寶說。

· 未來的教練

在師爺訓練和耳濡目染下,大寶對棒球是熱愛的,對教練這個職業更是向往的。

“我想像師爺一樣做個優秀的青少年教練。”大寶說。孫教練認為大寶的綜合素養比普通孩子要強,包括管理能力、自驅力、領袖意識等。

大寶並沒有執著於一定要打到國家隊。他覺得就算打到了也要退役然後帶隊伍,還不如從最小就開始抓,他就比其他人有更多時間去琢磨怎麼培養新人。“這樣,中國就有越來越多人知道棒球,我們就可以盡量追上(國際棒球的水平)。”

大寶和馬虎都去過美國,但因為超齡,他們沒能上場比賽。也正是這次見識,讓大寶感受了到棒球氛圍和實力的懸殊“我們看到那邊一個公園的訓練場地都比我們的好,寬18米,長30多米。”

還是關註棒球的人太少,大寶覺得。“好在《棒!少年》播出後,很多人都來基地參觀、學習、打友誼賽,大家都在交流。跟我們打過比賽的人都說,真好,棒球也有專門的紀錄片,大家就有機會了解到這項運動了”。

大寶的家人也看了《棒!少年》,給他回了十二個字:“不要驕傲,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04 李海鑫——可愛的超級棒球苗子

李海鑫在團隊中是可愛擔當,上課打盹、亂吃東西,紀錄片中他因為吃了五個鈣片被教練教育,後來肚子疼開始吃幫助消化的藥,在房間裏跑來跑去。

今年小雙已經12歲了,看上去依然害羞可愛,不愛言語。

李海鑫 今年12歲

值得一提的是,李海鑫還是小雙的“侄子”,作為“叔叔”的小雙經常把自己愛吃的東西分給他。

今夏,《棒!少年》紀錄劇集的上線,讓李海鑫有了更多的故事呈現。限於時長,紀錄電影中只呈現了以馬虎與小雙為核心的成長故事。但在紀錄劇集當中,觀眾有整整6集的時間,一點點跟隨更多孩子的成長。

紀錄劇集,更像是用不同的敘述方式,講述電影無法承載的豐富故事。

· U12絕對主力

跟其他孩子相比,你會覺得李海鑫的外形變化沒有那麼大。雖然已經是強棒基地U12的主力投手,但看上去還是一個小不點兒的樣子。

“不急”孫教練說,“這孩子身高能到1.9米左右”,因為李海鑫的爸爸、爺爺大都在1.9米左右。

“海鑫還小,發展空間很大,他的基因決定他會走得更遠”。孫教練說海鑫足夠聰明,跟著基地學了很多年,他未來的成就一定是極高的。

· 對吃比較感興趣

可能也正是因為小,海鑫的腦袋裏仿佛沒有那麼多遠大的抱負和人生規劃。問起他打棒球是不是很厲害時,他只會害羞的說:“沒有,大家都很厲害。”但說起喜歡吃的包子能吃多少時,他眼神冒光地說,“我吃包子不計數”。

跟小時候不一樣的是,現在的他更懂規矩,不再亂吃東西。“教練平時教我們,別人給的吃的不能要。如果要是對方一直特別想給你,你可以拿著說謝謝,然後交給教練;或者也可以更堅定一點,直接說謝謝,不用。”

比起上課,李海鑫更喜歡練球,他覺得練球一點都不累。問起有沒有喜歡的棒球明星時,他先是搖了搖頭,過了會兒,他突然擡頭說:“有,師爺”。

一切,才剛剛開始

《棒!少年》紀錄劇集已經收官,但棒球、基地、孩子們的人生才剛剛拉開序幕。

棒球將成為這些孩子們賴以生存的專業,也是他們跳脫原有生活軌跡的重要方式。在棒球之外,孩子們依然需要跟命運抗爭、學會適應新環境,蛻變得更加成熟。

全新的“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地處北京通州郊區,這也是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租來的,是強棒搬到的第四個“家”。

正在訓練的棒球少年們

如果說基地隊員都是少年的話,那麼成立不過5年的“強棒天使棒球基地”更是一個“孩子”。

從一開始,孫教練就把強棒基地規劃成了一個長期的公益項目。如今來獻愛心的,更多是有社會影響力需求的企業,他們幫助基地建立了音樂教室、圖書館、活動室等場所,解決了孩子們的課外活動需求。

孫教練坦言,這些孩子,加上幾十名教練、教師、後勤員工的總共100多人的開銷,基地的經營壓力還是比較大。

夏令營是孫教練想到的一個方案,不過由於目前基地的教練師資還沒有辦法獨立經營,所以基地更多是起到提供場地的作用,這樣的好處是能讓夏令營孩子與基地中的孩子有更直接交流的機會,但收益,還沒有達到能夠支撐基地持續運轉的程度。

如今的基地,已經是一個有著68個孩子的“大家庭”。

“這麼多孩子,沒有一個人掉隊”。孫教練說。

其中,包括一支已經訓練一年多的少數民族女隊,她們奮力揮棒,形成球場上另一道亮麗的風景。

孫教練覺得紀錄片的作用是在更加宏觀的層面上。《棒!少年》的上映,讓棒球在中國終於成為一個可以跟其他運動“抗衡”的項目,讓棒球有了更高的話語權。

“《棒!少年》讓棒球進入大眾視野,變得有價值,讓參與人數幾何倍數地增加,甚至讓市場上的教練供不應求。”他介紹說。

另一個好處,是讓各地政府有關部門看到了“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的價值。孫教練有一個目標,希望強棒可以在祖國的東南西北各有四個城市建立起基地,“北京、上海或杭州、四川或重慶,還有深圳。”

再過幾年,當這些孩子成年以後,如果能代表省隊,他保證可以打進全國前三。

孫教練說做這件事起碼要投入十年,“十年後才是這些孩子真正爆發的時候”。

在那之前,孩子們和強棒基地都需要繼續努力發光,讓更多人看到,這是他們繼續走下去的希望。而對於觀眾來說,關註也不應該隨紀錄片的結束而截至,不論是對這些孩子的成長,還是對於在中國逐漸興起的棒球運動本身。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