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水管凍壞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剛剛過去的2021年1月寒潮(以下簡稱2021寒潮),給很多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一直強調,這場寒潮的冷源強度,實際上和歷史上的極端寒潮不相上下。為什麼這麼說?既然寒潮這麼強,為什麼南方沒感受到?本文就此問題做一粗淺的科普分析。

1月6日,2021寒潮南下示意圖,中氣愛制作

大家都知道,2021年1月7日淩晨6點左右,北京測到了-19.6度的低溫,度過了1966年2月以來最寒冷的早晨;而1966年2月”北京“的最低溫為-27.4度。那麼如果不去細究,純按照數據推理,2021年1月的寒潮(以下簡稱2021寒潮),應該比66年2月的寒潮要弱的多。

1月6日12點-7日12點北京逐小時氣溫折線圖,中氣愛制作

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這樣。

首先,代表北京的“國家氣象站”搬遷頻繁,1966年的北京氣象站,並不是現在亦莊橋附近的南郊觀象臺,而是在現在的大興機場附近的東黑垡,離河北固安更近;

氣象站位置示意圖,中氣愛標註

其次,因為地形關系,那裏屬於“京南冷島”,一般都比北京市區溫度低不少,有暴雪時更是低的離譜,不能代表北京城區。而1966年寒潮恰好就是一個有暴雪的寒潮;

1月6-7日,2021寒潮中康保、張家口、北京、固安地形和氣溫分布示意圖,中氣愛制作

第三,已有學者研究過,1966年2月寒潮中,”北京“站的氣溫為全市最低,甚至低過了遠郊區,作為北京氣溫極值”不妥“,與此同時城區的西郊站氣溫為-18.4度,和2021寒潮中的海澱區不相上下。

綜合上述情況來看,1966年2月寒潮借助降雪才能和2021寒潮打個平手,實際冷源實力不如;而50-60年代的諸多“強寒潮”和強低溫,都是有降雪助力的。如果刨去降雪因素,只有2016年1月下旬大寒潮、以及公認的寒潮之王--1893年1月大寒潮可以和2021寒潮一比。而這兩次寒潮中,北京市區最低氣溫(-17.4度,復興門、-17.5度,東交民巷附近)都比2021寒潮要高。

1893年1月福州雪景。圖片來自網絡

不僅北京市區,石景山、順義、昌平也都冷過有氣象觀測以來的任何年份,創造了新的低溫記錄;不僅北京市範圍內,京津冀、山東、內蒙、山西、江浙滬等多省市的60個國家級氣象站,在沒有下雪的情況下打破了歷史紀錄。可以說,2021寒潮本身的“冷源”實力,超過了1966年和2016年,和1893年比肩,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之一。

1月7日華北最低氣溫及破紀錄情況,中氣愛制作

既然2021寒潮這麼強,可以和1893年寒潮的冷源相比,那為什麼南方沒有像1893年一樣,大雪一直下到香港,冰凍線一直深入到海口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2021寒潮南下時,青藏高原附近是“同向”形勢,沒有南支槽,我國南方水汽很少;而1893年寒潮南下時,青藏高附近是"反向"形勢,有一個寬大持久的南支槽,我國南方水汽極為充沛。

1893年1月15日亞歐大陸500百帕形勢,中氣愛根據NOAA再分析資料制作

南支槽,是西風帶碰到青藏高原”分叉“後,在青藏高原南側彎曲搞出來的低壓槽。寒潮到南方後,南支槽的作用非常關鍵:如果沒有南支槽,而是南支暖脊,寒潮就會像碰到鍋蓋一樣,被頂開,主體滑向海洋,只派小分隊滲入南方,就像2021寒潮一樣:在短暫襲擊京津冀、山東和江浙滬之後,寒潮主力進入黃海、東海,韓國受到波及,全國零下,多地打破紀錄。

2021年寒潮南下遇到南支脊的形勢示意圖,中氣愛制作

而如果有南支槽,寒潮主力就會滑入”鍋底“,和暖濕氣流激戰,停滯在我國南方,並制造大量雨雪。1893年,寒潮就在南方遇上了南支槽,在南方和水汽鏖戰五天以上,一步步將大雪推到廣西、廣東、福建和臺灣沿海,臺北附近的山上積雪2米,廣州、東莞等地積雪10厘米左右,香港、汕頭、北海等地出現雨夾雪或凍雨,海南島北部降到0度左右。

1893年寒潮南下遇到南支槽的形勢示意圖,中氣愛制作

所以我們一直說,這次2021寒潮南下時,南方沒有南支槽,沒有下雪,其實是一件幸運的事情。2008年1月,在持續南支槽的影響下,即便北極渦旋根本沒南下,冷空氣勢力並不強的情況下,南方還發生了嚴重的雨雪冰凍災害;以2021寒潮的冷源強度,如果有南支槽和冰雪配合,對南方的影響不堪設想。

2021年寒潮後上海有水管凍壞,中氣愛拍攝

2021寒潮已結束,除西南和華南外,各地的回暖正在進行中。在充足的物質條件和堅固的基礎設施保障下,北方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歷史罕見的極端嚴寒,而南方有驚無險地和極端冰雪擦肩而過。我們需要警惕的是,在2016年北極渦旋罕見南下之後僅5年,2021年北極渦旋再次南下;總有一天,冷暖空氣還是會”王者對撞“,制造極端冰雪,那將是寒潮真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