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偷軍帽和褲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澎湃新聞記者 馮茵倫

【編者按】

烈士們的血,照亮我們的路。

從2014年開始,國家以法律形式將每年的9月30日設立為中國烈士紀念日。從那一年起,每年9月30日舉行紀念烈士活動已上升為國家意誌。

烈士,是一個國家最有血性的人,也是國家遭遇危難時勇敢挺身而出的人。一個尊崇英烈的民族,才是有血性、有希望的民族。那些以鮮血染紅旗幟、以生命點亮共和國黎明的人,那些以初心化為自覺行動、以生命踐行共和國使命的人,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2021年9月30日是中國第八個烈士紀念日。從這一天起,澎湃新聞連續八天推出“這盛世如你所願”國慶致敬英烈特別報道,以彰其德,也足以慰後人。

9月末,海南島依舊是臺風季,天氣難以捉摸,極為濕熱。

海口市東山鎮烈士紀念廣場中央的大理石基座上,青年弓著左腿,肩扛沙袋,目光隨著伸起的右臂,凝視前方。

雕像斜對著一間陳列室,73歲的李德清站在屋檐下抽煙。“您經常來嗎?”“一有空就來看看。”“像您的兒子嗎?”李德清仔細看了一會兒雕像:“神態像,但還是有些區別。”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時年8月22日,在湖北災區抗洪一線,一個發著高燒,但總是搶在前頭、扛起最多沙袋的20歲青年,第4次暈倒在大堤上,再也沒能醒來。8天前,他剛舉起右手宣誓,光榮入黨,並在救生衣背面一筆一畫地寫下四個大字:全力以赴。

這位青年的名字,叫李向群。

少年當兵夢

沿著廣場東行數百米,穿過幾條悠長狹窄的小巷,便是李向群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上世紀80年代,東山鎮以服裝加工出名。鼎盛時期,全鎮大大小小加工廠家超過100多家,大多以家庭作坊為單位。李德清和妻子王立瓊專做女士褲子,批發到瓊海等周邊地區。

李德清常年在全國各地跑,選款、進面料,妻子則和工人、孩子們在家裏忙著打版、裁剪。生意紅火的時候,包括短期工在內,有六七十個工人,家裏住不下,李德清就在附近幫他們租房子。

夫妻兩人勤奮,生活變得富裕。李德清自豪地說,他最早蓋起了兩層“小洋房”,並買了全村第一臺黑白電視機,“一放電視,村裏一半的人都來看。”

李德清家這座90年初建成的“小洋房”背靠南渡江,由他親自設計。外側用白色瓷磚貼面,門窗是結實的鋁合金。推開大門,玄關一側上方掛著李向群的照片。

李德清家的老宅

靠河一側的上下兩間房間,較為寬闊,原來是工人幹活的地方。李德清說,向群犧牲後,他無心打理生意,房間也漸漸空了出來。兒子的事跡在全國引起熱烈反響,不斷有人前來瞻仰,但家裏沒什麼可看,他就和妻子商量,把這兩間房改造成了“向群榮譽室”,掛滿了和向群有關的記憶和榮譽。

李德清自己挑選打印了榮譽室裏的照片,並附上朋友代寫整理的說明文字。一樓室內最顯眼的地方,掛著1999年中央軍委授予李向群“新時期英雄戰士”榮譽稱號的證書。

李向群生前的房間在二樓沿街一側,是用隔斷板分隔出來的一個小空間——只有一張老式木床和一個橢圓形床頭櫃。隔板另一側,原本是放布料的倉庫,現在已經空蕩蕩。

李向群出生於1978年,上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小時候,哥哥和姐姐一放學就跟著母親幹活,向群年紀小,經常輪不到他,所以他常常和小夥伴到家後面的南渡江邊玩小石子,或者遊泳。他水性很好,還曾兩次從江中救起落水者。從小洋房的頂樓天臺俯視南渡江,暴雨過後,江面倒映著波瀾的雲層。

老宅背靠的南渡江

在大姐李向榮的眼裏,弟弟從小生性好動,但從來不惹禍。兄妹四人合得來,也很少爭吵。只有一次,調皮的向群鉆進老房子的布料堆裏睡覺,害得家人們提心吊膽找了一整天。

向群愛唱歌,在姐姐的記憶裏,他經常在洗澡的時候哼唱,初中的時候,鎮上舉行才藝表演比賽,向群和朋友憑借一首對唱情歌,還拿了獎。他還特別喜歡運動,籃球、乒乓球、羽毛球都不在話下。

李德清常年在外奔波,但回到家,只要有時間,他就和孩子們講雷鋒的故事。“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對雷鋒最熟悉,我也只知道他的故事。”李德清記得,每次講,向群都聽得最認真。

李德清不怎麼在意錢的事,只要向群開口要,他就給。他知道兒子生性節儉,至於這錢用來幹什麼,他不過問,“只要不是出去幹壞事。”後來,李德清才從鄰裏間得知,原來,向群和幾個要好的同學成立了學雷鋒小組。一有時間,他們就去街道口清理垃圾,打掃衛生。看到孤寡老人“王聾婆”生活艱苦,向群就把要來的零花錢買吃的、買用的,定期給老人送去。

初二的時候,向群經常和姐姐提起“當兵”,而在母親王立瓊的記憶裏,兒子的當兵夢在幼兒時期就早已萌發。

王立瓊有個姐夫,也曾是軍人,向群五六歲的時候,常常去他家玩。有一天,向群直接戴著這頂帽子飛奔回家,興衝衝地說,“媽,長大了我一定要當兵。”

家境殷實的李向群本可以生活得更輕松,但他一直堅持當兵的夢想。

1995年,李德清夫婦送16歲的李向群報名參加征兵體檢。當時,向群一米六多的個子,不到一百斤。王立瓊特意帶了幾瓶水和香蕉,讓他趕緊“灌”進去,增加點份量。但由於身體過於單薄,一戰落敗,向群不甘心,找東山鎮武裝部長說情。武裝部長鼓勵他,練好身體,第二年再戰。

接下來的一年,向群報考了鎮上的基幹民兵營,發狠鍛煉,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跑步,吃得也比以往更多。李向榮說,這一年,他的身形變化明顯,“胳膊粗粗的,比以前結實多了。”1996年的秋天,向群在民兵考核中獲得第3名,如願拿到了入伍通知。李德清記得,當時,向群幾乎是“跳著舞”回家,分享這一喜訊。年底,他就成為了英雄部隊——原廣州軍區“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一班的一名戰士。

出發前,李德清和妻子關照他,到了部隊,一定要入黨,否則就不要回來。李向群保證道,“爸媽,你們放心,我一定做到!”

入伍生活

部隊要求嚴格,訓練枯燥,剛開始,向群有些難以適應,他給母親的信裏寫道,“媽,沒想到當兵這麼苦。”但沒過多久,信裏的抱怨少了,積極的內容多了起來。

李向群在部隊裏被戰士們稱為“小老板”,但在訓練場上,他一點都不含糊,比誰都認真、刻苦。手雷彈拋擲間距過短,他每日下午就加練揮臂和拋擲姿勢。有一次,營裏進行400米障礙跑訓練,李向群比第一名差幾秒,他不甘心。接下來,趁著午睡前的空隙,他就腿綁沙袋,在操場上來回練,還找來了相關書籍,從理論上尋找提速方法。只用了一月的時間,他就在下一次訓練上取得了1分32秒的好成績,成為第一名。此外,他還自費報考了西北軍地兩用人才培訓學校的成人高考函授課程,惡補落下的高中知識。

憑著這股勁,1997年,李向群先後獲團、營、連3次嘉獎,年底被評為“優秀士兵”,登上團裏的軍事訓練標兵榜。1998年4月,由於在鋪設光纜施工任務中表現突出,李向群榮立三等功。

在軍營,李向群也不忘繼續學雷鋒,做好事。1997年4月,當得知三營一位排長父母病故,家屬病危入院的消息,他當即把入伍時從家裏帶來的400多元錢全部捐了出去。

在向群榮譽室裏,一張記錄向群在部隊期間每月花銷的小紙條上寫著,“每月生活必需品開支:牙膏1.5元,衛生紙1.5元,洗衣粉2.5元,香皂3.5元,信紙信封2.0元,共計10元。”有戰友曾作統計,李向群當兵一年共領到了900多元津貼,除必要開支外,捐出去了400多元。加上從家帶來的400元,他共資助了800多元。

向群榮譽室裏的陳列

1997年,李德清正巧去桂林出差,連隊批準李向群請假外出一天。好久沒見到兒子,李德清有很多話想說,但車到七星巖公園,向群就和父親說,“爸,我們這裏下吧,我想回去聽課。”兩人在公園門前合了張影,他就匆匆趕回了連隊,當時,兩人見了不到三個小時。這張照片,也成為了父子倆最後一張合影。

1998年6月,李向群休假回家探親,而此時,南方進入汛期,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區連降暴雨,長江發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水位超過歷史最高紀錄。看到電視上的畫面,回家不到一周的向群再也呆不住了,他和李德清說,“幫我買機票,快,我要回去。”

這一去,竟成了永別。

抗洪英雄

1998年6月24日,李向群歸隊第二天,就跟隨部隊來到桂林青獅潭水庫一線,展開抗洪搶險救援。兩天兩夜後,他和戰友圓滿完成了任務。在此期間,他和母親通過兩次電話。電話的那頭,兒子語氣輕快地說,“不要擔心,我不會有事。”

當年8月5日,接到中央軍委和廣州軍區的命令,李向群所屬部隊連夜緊急奔赴長江抗洪前線,30多小時後,20歲的李向群第一次親眼見到狂嘯的江水,沒有休整,他就和戰友們逆流前行,投入加固堤壩、壓制大堤散滲的搶險戰鬥。

8月8日早上,李向群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說:“請黨支部在‘水線’上考驗我,把最艱巨的任務交給我,最危險的地方讓我上,我一定用實際行動證明我的入黨誓言。”當天夜裏,他申請加入了抗洪搶險突擊隊,趕往堤壩。

近百斤重的沙包,別人扛一個,他扛兩個。短短兩個半小時,他扛了50多趟,雙肩被蹭破了,滲出的鮮血染紅了迷彩服,排長勸他,他卻說:“我年輕,有的是力氣。”

荊江大堤是長江堤防中最險要的堤段,自古素有“萬裏長江,險在荊江”之稱。8月13日,荊州市太坪口幸福閘出現管湧情況,一時之間險象環生。李向群跟隨部隊火速前往排險。為了找到閘門滲水口的準確位置,他一次又一次潛入了渾濁的江水之中,右腿肚不小心被破損的水利閘門劃開了一道4厘米的口子。上堤後,不顧連長勸阻,李向群忍痛又扛起了沙包。

8月14日,李向群和其他9名戰友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第一批火線入黨的戰士。當天晚上,他在救生衣上寫下四個大字:“全力以赴”。

連續疲勞作戰,加上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李向群的體力嚴重透支,一度發燒至40度。他沒有請假,偷偷找衛生員拿了藥,並讓其保密。到19日,高燒依舊沒有退去。兩次暈倒在堤壩後,他才住進了衛生隊。

8月21日上午,南平大堤一段堤基突然塌陷,引發內滑坡。聽到緊急集合的哨音,李向群不顧值班軍醫和衛生員的阻攔,穿上作訓服,再次奔向大堤。在距離大堤頂部一米的地方,李向群口吐鮮血,第四次昏死過去,沙包沈沈地壓在他身上。送往醫院搶救的過程中,李向群曾短暫蘇醒,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管湧堵住了沒有?還滑不滑?晚上還有沒有任務?”當天下午,他被緊急送到武漢搶救。

8月22日上午10時10分,因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積出血,搶救無效,李向群再也沒能醒過來。

當天下午,李德清正巧在家裏。部隊裏的領導打電話來,說向群病重,讓他們23日趕到武漢。“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怕我們受不了,所以瞞著。”王立瓊說。

當天晚上,李德清心亂如麻,還不會抽煙的他出門買了一條煙,一口氣抽了四包,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從這之後,他的煙癮越來越重。王立瓊預感不對勁,哭了一晚上。兩人沒有說一句話。

抵達武漢後,8月24日早上9點多,汽車載著李德清夫婦來到禮堂。王立瓊一下車,看到建築外掛著“追悼李向群同誌”幾個大字,腳一軟,差點暈過去。兩個女戰士扶著她,走了一個堆滿鮮花的房間。向群身上蓋著國旗,穿著一襲嶄新的軍裝,戴著軍帽,靜靜躺在中央。“他的嘴唇紅紅的,感覺一點點都沒變,”回想到這裏,王立瓊忍不住痛哭起來,“我覺得兒子沒死,他只是睡著了而已。”

告別遺體後,25日,李德清夫婦趕往荊州。26日,抵達李向群生前所在部隊駐地。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留下來,替兒子抗洪,完成他未盡的心願。年過半百的李德清穿著向群的迷彩服和橙色救生衣,扛著沙袋,一趟又一趟折返於大堤。王立瓊來到在九連臨時住宿地,看到向群的床頭放著幾瓶攢下來的礦泉水,還有幾件沒來得及洗的臟衣服,眼眶又一次紅了,“阿群,媽媽替你洗最後一次衣服。”帶著對兒子的思念,她含著淚,繼續為九連官兵洗衣縫被、洗菜煮飯。

8月28日,追悼會在湖北荊州公安縣南平鎮隆重舉行,近三萬名群眾自發趕來,夾道送別烈士。會場裏擺滿了花圈,烈士的遺像高高懸掛在挽幛上,“為人民戰洪魔流芳千古,保大堤獻青春英名永存”的挽聯隨風飄動。

李德清決定,將李向群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公安縣荊和烈士陵園,守望荊江大堤;一部分帶回家鄉埋在南渡江畔。最後一部分,他用顫抖的雙手,灑進了滾滾長江。向群生前的日記本裏寫著這樣一句話,“為了戰勝洪災,我甘願奉獻一切。”

當得知火線入黨的兒子還沒有來得及交納黨費時,李德清掏出2000元錢,代兒子交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黨費,並將收到的兩萬元慰問金,全數轉贈給了災區群眾。

向群精神

8天黨齡、20個月軍齡和20歲韶華,李向群用短暫卻輝煌的人生,詮釋了軍人的責任和擔當。他曾說過,“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為人民勇於犧牲奉獻,就是一個有價值的革命軍人。”

原廣州軍區授予他“抗洪勇士”榮譽稱號,並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李向群班”,所在連為“李向群連”。1999年,中央軍委授予李向群“新時期英雄戰士”榮譽稱號。

2004年3月,由海南省委宣傳部和海口市委等捐資建設的“李向群烈士紀念廣場”落成。廣場左側的“李向群事跡陳列室”通過大量照片、資料以及李向群生前用過的實物,展現了他20年人生裏實現的一次次人生跨越。

李向群烈士紀念廣場

2018年,李向群成為10位全軍掛像英模之一。2019年,李向群被授予“最美奮鬥者”稱號。

李德清夫妻倆返瓊後,時年23歲的李向榮才知道小弟犧牲的消息。她想參軍,接著完成向群的心願,但年齡超過了要求。“現在,我的女兒說想當兵,我全力支持她。”李向榮說。

王立瓊的聲音是哭啞的,她花了十年的時間,才慢慢走出喪子之痛。她現在還是住在小洋房裏,有人來瞻仰,就開門迎接。到了周末,就去女兒家裏幫忙帶孩子。不過,每次看到向群生前好友攜妻兒返鄉,王立瓊還是忍不住會難過,“如果阿群沒走,現在已經43歲了,也結了婚,生了孩子。”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你還讓他去當兵嗎?”王立瓊沒有猶豫,直接回道:“會,這是他一生的心願。”

李德清沒有因為失去兒子而一蹶不振。他賣了縫紉機,關了服裝廠,花了幾萬塊錢,將房間改建成“榮譽室”,跟隨事跡報告團,去部隊、機關等單位作巡回報告,宣傳李向群精神。他幾乎每年都會去兒子生前所在部隊,參與部隊組織的紀念活動,或者到海南的駐軍部隊作報告,與年輕的官兵們座談。

2007年,李向群的堂弟李向琛決定追隨哥哥的腳步去當兵。臨行前,李德清叮囑他,要以哥哥為榜樣,爭做優秀士兵,李向琛也不負囑托,在李向群生前部隊服役五年,多次評優立功,並擔任了“李向群班”的第十任班長。

退休後,李德清住在老宅東北角的小房間裏,這原來是四兄妹的房間。他的抽屜裏,藏著一封寄不出的家書。這是向群犧牲20周年時,他寫給兒子的一封信。每當想念兒子的時候,他就把信拿出來,念一念,“阿群,爸爸想念你,你的家人都想念你。如今,你已經離開我們20年了。20年,是7300多個日日夜夜,沒有一天爸爸是不想你的。”

每年的8月22日,王立瓊都會去李向群烈士紀念廣場,和兒子說說話,告訴他家裏的近況,讓他放心。而李德清則會帶著精心準備的祭品,前去湖北省公安縣祭奠。今年因為疫情關系,推遲到了9月30日。

當天上午,李德清在公安縣各方代表的陪同下,手捧菊花,在李向群烈士墓前莊嚴肅立。

在默哀的三分鐘裏,李德清在心裏念道:“阿群,家人們都很想念你。在我們心裏,你好像一直活著。每年來,看到公安縣的發展,我心裏很高興。永遠為你自豪,我的孩子。”

責任編輯:崔烜

校對: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