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拿磚刀砌磚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95後鄒彬雖然年輕,但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榮譽專業戶”: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區砌築項目冠軍、“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優秀農民工”“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這些榮譽與成就,可以說都是他用砌刀一下下砌出來的。

在學生時代,單就成績來說,鄒彬絕算不上優秀。“那個時候比較叛逆,對讀書也不感興趣,所以就想著出來找工作。”

16歲的鄒彬“沒有什麼專業技能,又沒有學歷,不知道去做什麼”,只能跟隨家裏人到工地謀生,父親、叔父以及舅舅都是資深砌築師傅,到工地也算是有人照顧。

“那個時候的工作就是給人‘打下手’”,鄒彬回憶說,剛到工地的時候,他沒資格挑活,和灰漿、搬磚頭……不管什麼臟活、累活,只要自己能幹,都得搶著幹。

工地上,像鄒彬這樣的叫“小工”,沒技術純靠體力,不僅活累,掙得還少。與之相對的是砌築師傅,工作要求有一定技術,工資也相對較高。

幹了幾個月後,舅舅開始有意識地讓鄒彬嘗試學砌墻,“那個時候,師傅擺好線,我只要比照著線砌就行。”他說,由於自己心細,幹活謹慎,簡單的砌築工作做得比較順利。有空的時候,他總跑到老師傅身邊幫忙,學老師傅的手藝,然後自己再不斷琢磨。就這樣,從簡單的砌築到架角、放線,漸漸地掌握了所有砌墻手藝。

一天,一位老師傅回到工地時發現,自己未砌完的那面墻憑空高出了1米多,而且砌築質量也很好,細問之下得知是鄒彬做的。從此,這個年輕砌築師傅的名字在工地上就叫開了。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2014年,有位工友找到鄒彬,介紹他去參加中建五局舉辦的“超英杯”砌築和瓷磚貼面技能比賽,“那時候,我第一反應是拒絕。”鄒彬回憶說,當時雖然已經幹了3年的砌築工作,但從沒比過賽,害怕輸。“輸了就輸了,又沒什麼賭註,反正你在家裏面也是玩。”父母勸他去試試,“來回路費都給你報銷,還包吃包住,如果拿了第一名還會有獎金。”

3年工地的實操經驗成為鄒彬在賽場上一舉致勝的法寶。2014年4月,鄒彬在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獲得砌築組第一名。

同年7月,他還代表中國建築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全國選拔賽,並以絕對優勢獲得第一名,成功入圍國家集訓隊。

雖然選拔賽成績優異,可進入集訓隊後,他發現自己距離“高手”還差得很遠。

集訓的第一天,這位砌築“老”師傅就被難倒了。原來,國際賽場上的墻圖案復雜、線條多變,很多是他之前見都沒見過的。而砌出這樣的墻,要熟練運用各種工具:水平尺、角度尺、勾縫器、磚刀、圓規等。

工具操作可以依靠多練來提升,但專業的幾何知識就很難輕松解決。想要把墻砌出花樣,必須擁有極其專業的幾何知識。設計的圖案要通過精確計算畫到磚上,再實地裁切。

以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賽場上的考題為例,題目要求在墻體上砌出“貝利的10號球衣”的圖案,尤其是球衣上還要有字母“PELE”的字樣。如果沒有專業的幾何知識,砌築這樣的墻體幾乎是不可能的。

“和其他隊員相比,我自己的優勢在於實踐經驗豐富、操作能力強,專業知識是我的短板。”鄒彬說。因此他下定決心,從零開始,通常別人都去休息了,夜晚的教室裏,他還在默默補課。為了增強熟練度,他還經常自己加時訓練,別人晚上7點就回宿舍休息,他要在訓練場待到11點才離開。

那段時間,除了身體面臨巨大挑戰外,心理上也是考驗。在訓練場上,鄒彬一遍遍砌好,又一遍遍拆掉,再一遍遍砌起來,“感覺都做膩了”。回憶起那段時間,他說:“非常感謝專家教練,每當想要放棄時,他們都會安慰我、鼓勵我堅持下去。”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層層集訓和內部選拔,鄒彬順利取得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的參賽資格。

2015年8月,在巴西聖保羅的世界技能大賽賽場上,鄒彬迎來了“終極大考”:“貝利的10號球衣”墻體。面對難題,他沈著應對,從放樣、切割到砌磚、抹灰,每一道工序都有條不紊,最終作品與圖紙幾乎分毫不差。鄒彬也因此獲得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優勝獎,並創造了中國在該項目的最好成績。那一年,他剛剛20歲。

比賽回國後,鄒彬被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破格錄取為項目質量管理員,負責多個工種的質量把關工作,同時公司還為他成立“小砌匠”鄒彬創新工作室(後更名為鄒彬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他擔任組長。

如此年輕的質量管理員到工地,很多砌築老師傅心裏並不信服,“他們認為我就是一個實習生,空有理論,不懂實操”。遇到這種情況,他就主動上前接過砌刀,為老師傅示範。“他們都是幹這一行的,我技術如何,他們很快都能看得出來。”鄒彬解釋說,在工地上“手藝”是最有說服力的。

目前,雖然鄒彬已經走上了管理崗位,但他從不敢忘記自己的初心,每天都紮在工地上。每次開工,他都會把所有砌築工叫到一起,給他們打樣板,“為大家樹個標準才能把工作做好”。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寶光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