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之打工回家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作者丨張楠茜 編輯丨覃旭

廚房的熱氣在窗戶上結成水霧,奶奶捏著硬幣包進餃子餡,爺爺毛筆一揮而就寫好一副對聯。等到所有人都風塵仆仆趕回家,貼對聯“封門”,全家人吃一大桌子的團圓飯,看春晚。到零點,小孩們跑出來放煙花,數著衝到幾樓高。

這是蔡佳印象中,春節應該有的樣子,但因為新冠疫情,她已經連續兩年都沒能回家過年了,和父母、丈夫分隔三地。

公園已經張燈結彩,為2021年的春節做好了準備/張楠茜攝

同樣和家人分離、兩年沒回家過年的,還有北漂青年油麥,她去年春節在公司上班,被客戶氣哭,淩晨5點見到了空蕩蕩的北京;在上海工作的陳俊儀,連續兩年都在室友的貓咪的陪伴中過春節;哈爾濱人尹義桐遠在重慶,父母發來視頻,老家完成了全區核酸檢測的任務,人們放炮慶祝,他卻告訴父母,今年又回不去了。

搶口罩,獨自吃飯,在手機上刷新增病例數,線上拜年,節後隔離……這是很多去年沒回家過年的打工人都經歷過的。今年,全國倡導就地過年,留在大城市的漂泊者越來越多,內心深處,更加懷念記憶中的春節和年味。

2021年新春之際,一些人許下新年願望,希望明年春節能過團圓年:陪聚少離多的老人打打牌,看白雪搭春聯、鞭炮配煙花。

重慶某年貨市場/張楠茜攝

“就地過年的人們,今年是作出了犧牲”

春節放假前一周,在北京工作的蔡佳退了回老家大連的機票。此前,國家衛健委發布就地過年的號召政策,過年回還是不回家,成了懸在蔡佳心裏難以落下的一塊大石頭。

就地過年,是指春節期間不返鄉,留在工作地過年。從2020年12月底開始,上海、河北石家莊、北京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多地出現疫情反復,各地發出“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1月25日,中央發出《關於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則下發通知,要求從2月1日至3月31日春節前後,在全國開展“迎新春、穩崗留工送培訓”的工作。

“一直以來我聽到的,都說不是強制性要求,而是倡導和建議。”蔡佳查了很多政策。既然只是“倡議”,她又十分想念家裏的父母,猶豫多次,抱著僥幸買了回家的機票,希望形勢會有變化。

買完票,咨詢了同事,蔡佳徹底放棄回家的想法。她是醫生,單位雖然不阻止有特殊情況的員工回家過年,但政策規定,春節返鄉再回北京,需要在家裏進行健康監測隔離。這會耽擱正常上班。

“來回八天,在家六天,回京十四天,至少做四次核酸,如果當地有防疫要求,則要居家隔離7天。”經歷了兩個沒回家的春節,蔡佳希望明年能過個團圓年。

蔡佳的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幾年前過世,家裏過年只剩父母兩人。去年因為疫情,新婚的蔡佳和老公兩人在京過節,沒回家,兩位老人獨自在大連過年。今年,老公在香港讀博士,蔡佳獨自在北京過春節。老公的父母家在湖北,去年因為疫情,今年又因為就地過年的倡議,蔡佳一直還沒去公公婆婆家拜年。

同在北京生活的28歲河北女孩油麥,也是連續第二年在北京過年。雖然與家只有兩個小時的高鐵距離,一家四口今年卻分隔三地過春節,都各自響應了國家的號召:父母在海南,弟弟在邯鄲舅舅家,油麥留在北京。

就地過年,對於油麥的父母來說更像是無奈之舉。以前每年的11月,油麥的父母就會去海南過冬,到除夕前夕,買低價機票到北京,再回邯鄲過春節,在父母們看來,春節要在老家過,才有年味兒。今年由於北京出現了新冠肺炎病例,如果要途經北京,再回到邯鄲的老家魏縣,他們會被當地要求14+7天的在外隔離,以及三次核酸檢測。

2019年春節油麥和媽媽在海南三亞,據說是非誠勿擾的取景地,當時人很多

油麥的父親有抑郁癥,2020年春節近一個月的隔離,讓他情緒狀態糟糕。今年,在了解到老家的政策後,油麥的父母臨時決定留在溫暖的海南過春節,老兩口參加了騎行俱樂部,春節期間準備和騎友們環島騎行。

“沒有誰認為這些做法是理所當然的。”1月30日,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表示,就地過年的人們,今年是作出了犧牲,也是全中國人民今年的一次貢獻和慈善。

獨自過春節,“享受孤獨”

和大多數想回家的人們不同,在重慶的哈爾濱人尹義桐,兩個春節沒回家,已經習慣獨自過春節。

在豆瓣“你為獨自過年所做的準備”話題下,有很多像尹義桐這樣“享受孤獨”的都市漂泊者。有的人給自己做了一餐飯,在出租屋大門上貼好對聯,再選十幾部電影和書籍,有人打開買了很久沒時間拼的樂高和拼圖,有人玩switch,有人在辦公室囤了幾箱泡面,還有人打算連續七天吃不同的火鍋並且列出了菜單:麻辣火鍋、壽喜鍋、部隊鍋、冬陰功火鍋……

2021年春節前夕的年貨市場/張楠茜攝

“我是個很吝惜獨處時間的人”。以前尹義桐春節回哈爾濱,每天都會被叫去應酬聚會,老家盛行酒文化,在飯桌上被勸酒,不舒服卻要勉強微笑。

這兩個沒回家的春節假期,避開了酒局,他在刀具、印床、印刷、印規、筆墨紙硯中摸摸索索,畫畫和篆刻,圖個清靜。

他回憶去年的春節前後,每一天都和疫情相關。2020年的1月中旬,尹義桐在重慶文化館寫春聯,回家的輕軌上,遇到一幫湖北武漢的考生來重慶考試,當時坐地鐵還沒人戴口罩,大家談論著題目分數而不是肺炎,沒人能料到新冠肺炎後來成為延宕兩個春節的全球瘟疫。

蔡佳在北京的醫院工作,感受到的緊張氣氛更為直接。去年1月20日晚,鐘南山在接受央視連線時明確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傳人的現象。北京市的醫護人員都原地待命,蔡佳所在的廣安門醫院也組建了支援武漢的醫療小隊,有“打仗要上戰場”的氣氛。

幾乎所有人都有囤搶口罩的經歷。滬漂陳俊儀退機票當天,買了兩三百塊的肉塞滿了冰箱,青菜已經漲價並且難以買到。她又趕緊搶了兩盒口罩,幾分鐘後,口罩就下架了。油麥的弟弟在網上搶到了口罩和酒精,勸父母取消一大家子的團圓年夜飯,媽媽打電話給所有的親戚,退掉了飯店預訂好的團年飯。

每個人都記得武漢在除夕前夜封城。1月23日淩晨,武漢市發布一號消息將封城,全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營運,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尹義桐有武漢的朋友,在這之前回到了武漢,又趕在封城當晚連夜開車逃了出來。

每天的形勢都在變化。大年初二,尹義桐有一位師兄取消了婚禮,等到一年後的2021年春節,這場婚禮才順利舉行;初三,尹義桐去老師家拜了個年,回來的公交車上,他刷手機,看到很多小區開始限制出入,路上的人都戴上了口罩。

大年初四,蔡佳在病房值班,門診已經停了,住院的病人只出不進,醫生們每天都學習,研究病毒的鑒別、傳播途徑、防護升級等等,嚴格消毒殺菌。由於大部分口罩都提供給武漢了,物資緊缺,科室每隔一兩天發給醫生一個口罩。

蔡佳能感覺到北京越來越空,平日擁擠的地鐵,車廂裏只剩她和另一個乘客,兩人都戴著口罩,各自低頭看手機。下樓倒垃圾,很少能見到遛彎的老人了。去超市,大家都戴著口罩,按照地上貼出的距離標識,保持一定的距離。

2020年春節前某家超市空蕩蕩/受訪者供圖

把難得的團圓日子當年來過

去年春節,蔡佳和老公一起留在北京,兩人包了羊肉胡蘿蔔餡的餃子,打視頻電話展示給雙方的父母。他倆都沒有多少居家生活經驗,以前只能幫父母打下手搟搟皮兒,這次把拌餡兒、包餃子、下鍋的每個過程都展示給父母看,“告訴他們放心,我們也會包餃子了。”

蔡佳去年春節和老公一起包的餃子/受訪者供圖

2020年也是蔡佳結婚的第一年。過春節按照習俗,新婚的小兩口應該去長輩家拜年。但她和老公困在北京,只能挨個給父母以及比較親近的長輩打電話拜年,剩下的時間也不敢出門,頂多就是去趟超市、倒個垃圾。

2020年春節後沒多久,老公就回香港繼續讀博士。他在香港已經待了三年,疫情之前,香港和北京之間航班方便,還有直達的高鐵,他倆每個月都能見上一面。但疫情之後,因為出入境的漫長隔離期,以及兩人各自有抽不開身的學習和工作,在異地至今還沒團聚過,這也是他們之間分離最久的時間。

只能把別的團圓日子當年來過。2020年的國慶假期,蔡佳回了趟大連,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拉著父母去了海邊。陽光燦爛,海風舒暢,蔡佳高興得像小時候那樣,在海邊跑了起來。

去年春節,油麥也吃了餃子,是從超市買來的速凍餃子。除夕,她在單位上小夜班,從下午4點開始,晚上對接外貿客戶,向電話那頭解答平臺政策相關的問題。油麥說了半個小時,對方一直不滿意,還連帶抱怨春節加班,用臟話罵了油麥幾句。上班到深夜,油麥已經身心疲倦,委屈得哭了。

熬到淩晨1點終於下班,油麥在辦公室拿幾個凳子拼起來,躺上去,蓋個小毯子,睡到早上5點,坐地鐵回家。天還沒完全亮,辦公樓附近空地上照例有個人早起在吊嗓子,去地鐵站的路上刮著很大的風,吹得她睜不開眼,路上沒有幾個行人。

在北京三年,因為這家公司經常要上夜班,她見過淩晨1點到5點的北京,這是第一次見到春節淩晨的北京,大街上人跡罕見,就像空城一樣。

往常,油麥上完夜班,會遇到泡完吧、一身酒氣尚未清醒的年輕人,還有剛到北京拖著行李箱的外地打工人。而這一天早上,不僅地鐵空了,平日裏擁堵得難以挪動的北京二、三環公路上,車輛一路跑得暢通無阻。

春節前夕/張楠茜攝

狀如空城的情況一直延續到春節後。2020年1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延長假期的通知,將本來應該在1月31日結束的放假延至2月2日,也就是正月初九,星期日。

“我們工作還沒有停,又多上了幾天班,還很高興,因為人很少。工作量大,在北京的員工就會加班,超過工作時間之外的,公司支付了兩倍的工資。”到節假日正式結束,公司主動讓油麥等在北京加工的員工休了一個星期的假。

油麥記得,2020年春節前回老家的同事,很多直到三四月份才回來。在北京的和沒在北京的同事們形成兩個極端:在北京的瘋狂掙加班費,沒在北京的只能以北京最低工資標準領錢。

今年春節,留在原地的打工人,讓外來人口聚集的大城市比去年更熱鬧。2月3日,智聯招聘發布《2021年春節“穩崗留工”調研報告》,針對異地就業人員的調研數據顯示,58%的人表示此次春節不返鄉,28%的人堅持回家過年。

北京與上海的異地就業人員在當地過年的比例,較其他地區更高,均占到7成左右。京滬之外,天津、浙江、河北、廣東的就地過年比例也位居前列。

今年,油麥的春節不會那麼孤獨。因為身體原因,去年她辭掉了這份要犧牲正常作息時間的工作,擁有了自己的時間,讀了很多書,交了男朋友。今年,她和男朋友會在春節去趟故宮,希望能看到下雪。

開始懷念曾經看淡的“春節儀式”

2020年12月份,在上海的陳俊儀專門提前兩個月,趁著機票充足,買了時間段合適、價格便宜的春運航班。但隨著上海的病例新增變多,社區居委會阿姨上門登記是否會回鄉,公司也建議就地過年。陳俊儀和家人簡單商量後,退掉機票。

陳俊儀去年春節後去公司搬回主機,在家辦公/受訪者供圖

本來決定留在上海一起過節的室友,猶豫再三,還是回老家了。室友和陳俊儀一樣,都是四川人,但她住在成都市區,當地的政策比陳俊儀的老家縣城更明朗和友好。

陳俊儀去年和室友的貓咪一起過春節/受訪者供圖

今年春節,陳俊儀已經列好菜單,其中有去年春節也做過的鹽煎肉,配上媽媽從四川寄來的臘肉和香腸,湊一桌子菜和獨自過節的儀式感。

她還記得去年,新買的暖氣片讓陰冷的屋子暖和了,地上鋪著綿軟的墊子,室友的兩只貓咪懶洋洋地趴在上面,她刷著微博看新增的新冠病例數量,也和家人聊著天。

父母都在四川達州的縣城老家。爸爸是警察,和往年一樣去值班。媽媽經營的小餐廳,往年的春節是旺季,店裏迎來送去吃團圓年夜飯的客人們,忙到缺人手,疫情期間,飯店關了,媽媽只能在家待著。

雖然分離兩地,一家三口都安全地度過2020年的春節,直到2020年3月份,外公因病去世,遺體立刻被火化,骨灰留在殯儀館,因為疫情,家人下半年才領到骨灰。

外公去世,陳俊儀留下了遺憾。她最後一次見到外公是2019年的春節,外公患有老年癡呆癥,那時候已經不太能認人,她沒想到這就是最後一面,沒好好道別。再見已是2020年的10月份,她春節後第一次回家,在低矮的墳冢前,跪拜悼念。

外公走後,只剩下外婆。比起生前會憂慮身後事的外公,外婆一直是更顯得豁達的那個人。她跟後人開玩笑說,以後自己死了,不用麻煩,“一把火燒完就了事”。但陳俊儀能明顯感覺到,失去外公後,外婆整個人變得更加衰老,飯量也大不如從前。

兩年春節都不回家,再加上外公去世,陳俊儀向往能過一個熱熱鬧鬧的年,能陪外婆打打麻將足矣。2020年以前,她回家過年,從來都是被動地跟著父母走親戚,吃早已準備好的年夜飯,再漫不經心地看個春晚,如今在她看來,是這些自己曾經看淡的“春節儀式”將家人連接起來。

陳俊儀去年的年夜飯/受訪者供圖

尹義桐去年也留下了一些遺憾。春節因為疫情沒回成家,他錯過了拍下家鄉雪景的機會,只能找在老家的朋友借了一些航拍的冬季雪景視頻,把對東北家鄉的思念,做進了一個影像作品裏。

尹義桐春節/受訪者供圖

尹義桐的春節/受訪者供圖

尹義桐暑假回家,想跟進補拍一些鏡頭,卻又接連遇到兩個臺風來襲,理想中的圖片視頻沒拍成,作品本來想在2020年完成,也拖到了2021年。

尹義桐的去年春節在畫畫和刻印中度過/受訪者供圖

當時他覺得沮喪,但現在回過頭去看,或許是件好事。2020年他沈澱下來,重新思考和打磨以前的作品,刪掉了一些無用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改變,把更精彩的東西呈現出來。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油麥、蔡佳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觀象臺】所有,今日頭條已獲得信息網絡傳播權獨家授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