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把青蛙抓在手上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鐵皮發條青蛙、鐵皮小汽車、鐵皮機器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小時候大都玩過幾件鐵皮玩具。這些兒時回憶裏最愛的玩具現在已經難覓蹤影,但不論是什麼鐵皮玩具,在“玩具大王”陳國泰的新書《中國小玩意》裏幾乎都能找到。

9月24日,《中國小玩意》在上海香港三聯書店舉行了新書發布會。陳國泰與讀者分享了他是如何愛上這些“鐵皮小玩意”的。

“對於大部分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是一本玩具書;對賣老玩具的商人,它是一本工具書,可以讓讀者了解玩具的歷史;對做設計的朋友,它是一本了解過去的玩具設計的書;但是對於我來說,它是一本夢想書。” 陳國泰說。

《中國小玩意》新書發布會現場

堅持30余年,收集一萬多件老玩具

陳國泰1965年出生於中國香港。因為家庭條件優渥,陳國泰在時代動蕩的大環境下,得以幸運地看著卡通片,吃著果汁糖,玩著小夥伴們羨慕的很少擁有的鐵皮玩具機器人長大。鐵皮發條小青蛙、雞啄米、小熊拍照、母雞下蛋、照相汽車……這些童年的美好玩具,對他日後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陳國泰正式開始收集鐵皮玩具,是在1980年代移居新加坡之後。當時歐美掀起懷舊熱潮,一股澎湃的收藏老物和西洋漫畫風迅速蔓延至亞洲及東南亞。

在這種氛圍裏,陳國泰也開始收藏。一開始他的收藏範圍很廣,玩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老式汽水瓶、舊家具都是他收藏的對象。

“但從開始買第一件老鐵皮玩具開始,就突然有觸電的感覺。”陳國泰形容,那種心動的感覺“令人發瘋”,他開始瘋狂購買、收集古董鐵皮玩具,“買了第一件就想買第二件,買了第二件就想買第三件。也不考慮價格,只要自己承擔得起,就想買下來。”

這種“瘋狂”當時也不被人理解。陳國泰的父親就數次說他“玩物喪誌”,朋友也不懂,為什麼他已經二三十歲了,還喜歡這些“小孩子的玩意”。但陳國泰不為所動,仍然一件一件地往家裏搬玩具。

從1980年代開始收藏老玩具開始,陳國泰堅持了30多年,收藏了一萬多件玩具。2005年籌辦世界第一家“上海玩具博物館”,曾於中國福利會少年宮、上海群眾藝術館、上海兒童博物館、香港新世紀廣場等多地舉辦玩具收藏展。他不但收集玩具,也制作玩具,創立了SAINT JOHN等鐵皮玩具品牌,鐵皮玩具設計作品曾獲“2014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2016年臺灣金點設計獎”“2019年風尚生活大獎入圍獎”“2020年產品升線猴入選上海百年設計展”等設計獎項。

十幾年前,朋友們開始戲稱陳國泰為“玩具大王”,最後,“大王”成了他代號。他是名副其實的“玩具大王”。

陳國泰和編輯職燁對談《中國小玩意》中的藏品。

寫一本關於玩具的“夢想之書”

在開始收藏玩具後不久,陳國泰又燃起雄心,希望寫一本玩具書。

“我是從30年前開始有寫一本中國玩具書的想法的。”陳國泰1990年代初第一次來到上海,來到上海康元玩具廠。

那個時候陳國泰才20多歲,已經開始收藏玩具,卻是第一次知道中國內地也有生產這樣好的鐵皮玩具。

“我當時就產生了一個很大的想法,就和康元廠裏的一個老人說,希望有一天,我能夠寫下一本關於中國近代玩具發展歷史的書。”陳國泰說。

這個願望很快被他付諸實踐。但個人去寫一本玩具史的書談何容易。陳國泰2000年開始編寫初版《中國小玩意》,寫了4年就無法進行下去。手上的實物資料和史料不足,成了他最大的障礙。國內外多家出版社也並不看好這本書,父親和朋友也一致認為他玩物喪誌。

放棄還是繼續,陳國泰不斷在掙紮之間遊走。最終,陳他選擇放棄做一個“正常人”,在許多不被理解的聲音中,默默地去完善他的研究和搜集工作。

陳國泰爬梳歷史檔案、訪問原國營玩具廠老人及設計師,留下已不復存在的珍貴口述檔案,從中整理出近代中國玩具工業的發展脈絡。

研究過程是持續而漫長的。陳國泰回憶,他經常一段內容寫到一半,因為材料不足只能暫時擱置。過上好幾年,突然看到相關的材料可以補充,又把擱置已久的稿子撿回來繼續寫完。

終於,在2007年,初版《中國小玩意》在香港出版。這是一本完整、詳盡、珍貴的中國近代玩具發展歷史,通過大量個人玩具收藏、照片以及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敘述從清末至民國初年乃至新中國成立後,直到1980年代初的中國玩具故事。

14年後,2021年,簡體中文版《中國小玩意》出版。編輯職燁和陳國泰回顧了簡體中文版《中國小玩意》出版的艱辛歷史。本書自2018年簽下版權,耗時3年多反復設計版式,修改圖片,增加內容,比香港版整整增加了三分之一的內容。作者的精益求精折磨著編輯、美編和出版社,但是也打造了一本堪稱完美的圖書。

“寫一本玩具書的夢想一直持續著,但是我從來沒想過真的有一天我可以在國內出版這樣一本書。我想告訴很多年輕的朋友,夢想要堅持下去。這本書對我來說,它是一本夢想之書,這個意義遠大於它是一本關於玩具的書。”陳國泰說。

上海香港三聯書店擺放的《中國小玩意》新書和陳國泰的玩具們。

用藏品史料告訴同行,中國也有精美的玩具

職燁介紹,《中國小玩意》講述的是從清末開始,一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整個中國玩具歷史。書中大概有1600張圖片,這些圖大多數都來自於陳國泰先生的收藏。

在場的讀者隨著陳國泰的介紹,在投影幕布上一張一張地欣賞那些曾經打動過各個歷史時期孩子的玩具。這些玩具從側面展現了中國近現代社會的發展歷史。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我們可以看到玩具中的兒童服飾在發生變化,中西混雜;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玩具制造曾經有一度的輝煌,這和民族意識的勃發,民族資本的振興有著直接關系;戰爭年代,坦克、機槍等玩具出現的頻率更高;新中國成立後,玩具體現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理想情懷,農業機械和城市生活都在玩具中找到了對應物。

陳國泰多次舉辦古董玩具展,有人曾經質疑,他收藏的玩具是外國生產的。但是他用藏品和史料告訴同行,中國自己曾經生產過精美的玩具。

現場康元玩具廠的老師傅也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的玩具制造產品並不比國外的差。只是那時候的玩具在當時的孩子中普及率不高,很多都是出口賺外匯的。

上海康元玩具制造廠的老師傅在現場發言。

大家還討論了不同國家玩具在色彩選用上的特點,以及傳遞出的信息上的差異。陳國泰說,同時期的日本玩具更多是漫畫人物,而中國玩具則更貼近現實。在色彩上,中國玩具很少用飽和度高的大紅大黃。日本玩具在傳達著孩子們“你們很棒”的信息,而中國的玩具似乎有更多悲情的元素(當時展示的是戰爭時期的玩具,坦克、射擊人、戰爭玩具等)。

“他做到的事情,玩具屆很多人都做不到。”康元玩具廠的老設計師已經認識陳國泰20年,他感慨,在行業內,大家對陳國泰評價都很高,“我們做了很多玩具,但沒收藏過玩具。陳國泰開始完全是個門外漢,但憑借一腔興趣去收集、研究玩具,對玩具比我們還要精通,這很了不起”

用30多年時間,陳國泰在一個人人都認為是“玩物喪誌”的行當裏埋頭鉆研,成了行業裏的專家。在《中國小玩意》的序言裏,陳國泰寫道,“此刻我想說的是,不管你的想法或夢想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有多麼的毫無意義,我都希望讀者朋友們可以按照你們的初心去一步一步實現它。”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