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打咖啡粉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咖啡是用經過烘焙的咖啡豆制作出來的飲料,與可可、茶同為流行於世界的主要飲品。

現如今,無論是學生黨、辦公室白領、技術藍領、還是家庭主婦,手捧一杯咖啡,已然成為生活中的習慣。尤其對於當代打工人來說,咖啡簡直就是工作日的“續命神器”。

但一說到買咖啡,價格從高到低不等,其中的差別為啥會那麼大?

一、關於咖啡豆

決定咖啡的第一個環節,那必須是咖啡豆。

廣義上來說咖啡豆分為三類:阿拉比卡豆Arabica(又叫小果咖啡)、羅布斯塔豆Robusta(又叫中果咖啡)、利比瑞卡豆Liberica(又稱大果咖啡)。

利比瑞卡豆市面上基本很少用,阿拉比卡豆和羅布斯塔豆最為常見(以下簡稱阿豆和羅豆),這兩種咖啡豆各有利弊,也都有各自的評分體系。

阿豆的風味比較好,通常會表現出花香與水果的風味,一般種植在海拔比較高的地區。好一點的咖啡館或者咖啡一般都會強調自己是用的阿豆;羅豆更容易種植,咖啡因含量高,但是苦味比較重,入口會有苦苦的燒橡膠味,普遍被認為香氣也沒有阿豆那麼好,多用在速溶咖啡之類的產品中。

所以市面上普遍覺得阿豆更高級,但這也不是一概而論,還是要看具體豆子。比如有些人就是很喜歡苦味的咖啡,那可能就更喜歡羅豆。

其實咖啡有點像紅酒,不同產區、不同工藝、不同烘焙方式,甚至當年的天氣都會影響豆子的風味。而好一點的咖啡,它的酸、甘、醇與苦味會更平衡一些。

現在很多國內的咖啡豆品質並不比國外差,像雲南咖啡豆,這些年也以實在的價格和優秀的品質不斷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打開了國際市場。

二、速溶、冷萃、膠囊有啥區別?

生咖啡豆需要經過烘焙變成熟豆,而烘焙的程度通常分為淺度烘焙、中度烘焙和深度烘焙。

這是一個很復雜的操作流程,要求非常嚴格,為此還有專門的“烘豆師”。像不太好的豆子一般都選擇深度烘焙,深度烘焙的豆子會苦一點,咖啡豆本身自帶的風味也會損失一些。

然後再經過磨粉、萃取以及幹燥等各種工序,就誕生了我們在市面上常見的幾種咖啡形態:咖啡粉、咖啡液和速溶咖啡粉。

咖啡粉是咖啡豆直接研磨成粉,是不溶於水的,有渣渣,類似茶葉,比如掛耳、膠囊咖啡。

一般咖啡粉都是現磨的,因為預磨的咖啡粉很容易受潮、氧化,且香味會“跑”,所以對於包裝要求比較高,一般需要充氮氣包裝來維持香味。

咖啡液就是將咖啡粉用水進行萃取,將咖啡中的可溶性成分萃取出來,然後進行灌裝。

動圖來源於SOOGIF

而萃取工藝又分冷萃和熱萃:

熱萃就是中高溫萃取,速度快,成本低,咖啡因濃度高,但是風味損失大;冷萃是用冷水萃取,風味會比熱萃好很多,口感更細膩、更輕柔,用時間換風味,但是時間和金錢成本會高一些。

目前市面上的咖啡液大概可以分為以下4種:

速溶咖啡粉就是將萃取出來的咖啡液進一步幹燥處理成粉末,可以直接溶於水,但是留香差很多,差一點的速溶咖啡還會額外添加糖、植脂末、香精等成分來改善口感。

而幹燥工藝又分為噴霧幹燥和冷凍幹燥,噴霧幹燥可以理解為對咖啡液進行了第二次熱加工,所以凍幹速溶粉>噴霧幹燥速溶粉。

三、咖啡小白該怎麼選?

市面上的咖啡實在太多太多了,尤其對於非高玩的咖啡小白們,買咖啡成了一大難題。

為了幫助大家快速了解各種咖啡,我們做了一個簡易版的總結。

其實在咖啡界也存在著一條鄙視鏈那就是:手衝咖啡 > 現磨咖啡> 膠囊咖啡 > 即飲咖啡> 速溶咖啡。

但冷萃咖啡一上市,就憑借其便攜的包裝和細膩的口感俘獲了很多人的心,相信未來還是有可能會有越來越多人喜歡冷萃的,畢竟這世界上大多數的發明創造都是為懶人而生的~

四、每天可以喝幾杯咖啡?

咖啡雖好喝,可不要貪杯哦。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建議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天的咖啡因攝入量應該在300-400mg,這個量是什麼概念呢?

這個量大概是1.5杯港式奶茶(500ml)或2.7杯中杯美式(360ml)或8罐金罐紅牛(250ml)或11聽可口可樂(330ml)。

每天一杯咖啡當然可以很健康,但前提是不加糖和奶油哦,不然熱量可是蹭蹭蹭往上漲啦!

動圖來源於SOOGIF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咖啡的一些科普。咖啡小白們,你們都學會了嗎?

大家對於咖啡還有什麼想問的,歡迎我們點贊、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