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周公解夢夢到織布機被剪斷了的詞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01

今年3月的某天淩晨,27歲的雲南小夥阿超,準備自殺。

阿超在一處小旅館裏,留下8家網貸平臺總計6萬余元的欠款明細,和一沓厚厚的遺書。

他對父母有深深的愧疚。

遺書裏說,半個月前他曾偷偷跑到家門口想再看看父母,然而卻沒有勇氣再進門。

最後,他錄了一段向父母道歉的視頻,燒炭自殺。

2017年,大學畢業前,阿超就沈迷網絡遊戲,花錢大手大腳,即使那時的他還沒有收入。

他為了滿足超前消費,開始從多個網貸平臺貸款,以貸養貸。

結果可想而知。

大學畢業,他在上班9個月後,因為覺得太累就辭掉第一份工作,準備考研和考公務員。

這期間,他又提高了網貸額度,欠下了高額貸款,並寄希望於考上公務員後用工資還貸。

然而事與願違,他考研失敗、事業單位面試又失敗。

債臺高築,他不得不開通更多的網貸平臺。

這次,他還被詐騙團夥盯上,經不住誘導參與了彩票投註,再次陷入了高額欠債。

沒辦法,他只能向父母坦白,父母想方設法幫他還清了11萬余元的貸款和利息。

接下來的一年左右,父親把阿超關在家裏,手機、身份證、電話、駕駛證等等所有能貸款的工具和證件都收起來,家人輪流在家看著他,他再次準備考研考公。

父親想:“萬一考上了,就不會碰這個了,因為我們給他還過一次,他也知道家裏的艱辛。”

阿超在家裏復習考試的兩年多,對於要錢買書、買資料、找工作的需求,要多少父親就給多少。

但萬萬沒想到,他還是經不住誘惑,為了上網打遊戲,再次走上了靠網貸超前消費的老路。

他欺瞞父母,外出找工作幹了一天後,還是覺得太累又辭職了。

輾轉又回到家鄉,他便蝸居在鄰村的一間租房裏,一邊買足彩賭球,一邊找更多的網貸平臺套現,用來賭球、吃飯、交房租、打遊戲。

這樣的日子,在還貸壓力和催款電話的轟炸下,難以繼續。

經歷了半個月的內心掙紮,他最終選擇燒炭自殺。

“恨自己”三個字,阿超寫滿了整本筆記本。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阿超痛恨一次又一次深陷泥潭的自己,但又無法自拔。

他的經歷令人警醒,他一次又一次地經不住誘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終釀成悲劇。

02

在父母的支持下,阿超並不是沒有機會擺脫被網貸控制的人生。

只是他沒有珍惜機會。

他讓我想到了《風雨哈佛路》裏的麗斯。

出生在貧民窟的麗斯,母親酗酒吸毒,父親進收容所。

她從小就開始承受著千瘡百孔的家庭生活,更別提從中獲得支持了。

只能出去乞討、流浪的她,深知讀書成才方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出泥潭般的現況。

她用真誠感動了高中的校長,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

然後,麗斯走上了漫漫求學路。

她一邊打工一邊上學,用兩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

她嘗試申請各類獎學金,只有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才能讓她念完大學,於是她努力並申請到了這份獎學金。

影片的最後,她邁著自信的腳步走進了哈佛的學堂。

“沒有人可以和生活討價還價,所以只要活著就一定要努力。”麗斯這樣說。

阿超連續兩次因為覺得太累而辭職,又沈迷於賭博、遊戲,白白浪費了本可以讓自己改變的時間。

可是他卻不明白,不吃眼前的苦,可能會遭遇生活更多的苦。

03

3條建議,過上不後悔的人生。

①量化反饋,警惕奶頭樂占用時間

所謂奶頭樂,就是能讓人滿足、讓人著迷、成本又低的娛樂內容。

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324:奶頭樂理論》裏提到奶頭樂的三種特征:

讓人滿足,意即滿足人性中的某種需要。

讓人著迷,意即有成癮性,能持續娛樂。

成本又低,意即獲得這種娛樂人群很廣。

前文阿超所沈迷的網絡遊戲,就是典型的奶頭樂。

沈迷於奶頭樂,會使得我們漸漸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時間大量被消耗,也讓本該進步的生活止步不前。

因此我們要學會量化反饋,評估在奶頭樂上的投入產出。

雖然娛樂是必須的,但一旦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發生超限效應,過猶不及。

缺少娛樂時,適度娛樂,可以幫助我們恢復精力,提高創意力;如果過度娛樂,不僅衝擊原有的生活規律,還會導致精力不濟、健康水平下降、思考能力下降。

因此,娛樂需要灰度管理。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做的就是量化反饋,評估娛樂的投入產出比。

只有通過量化反饋得出結論,我們才能對娛樂花費的時長產生實感,才能增加改變現狀的動力。

②提高執行力,養成自律習慣

正如《意誌力》一書所說:“最主要的個人問題和社會問題,核心都在於缺乏自我控制。

不由自主地花錢借錢,衝動之下打人,學習成績不好,工作拖拖拉拉,酗酒吸毒,飲食不健康,缺乏鍛煉,長期焦慮,大發脾氣……”

自律才能自由。

阿超被網貸所束縛的人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無法自律。

明朝首輔大臣徐溥,從少年時就養成了用儲豆的方式警示自己的習慣。

他在書桌上放兩個瓶子,分別裝著黑豆和黃豆。

每當心中產生一個善念、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黃豆。相反,若是內心動了不好的念頭,言行有了過失,便投一粒黑豆。

開始時,黑豆多黃豆少,他就不斷反省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漸漸黃豆和黑豆數量持平,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久而久之,瓶中黃豆越積越多,遠遠超過黑豆。

憑借著這種持久的約束和自控,他不斷地完善自我。直到他後來入閣為相,這種習慣都一直保留著。

自律,同樣需要靠行動。

只有真正地去執行、約束自己,才能做到以自律獲得自由。

③磨煉意誌,擺脫半途效應

《樂羊子妻》裏講述了一個故事。

樂羊子遠離家鄉去拜師求學,一年後突然回到家中。

妻子很是驚訝:“你怎麼這麼快就完成學業了?”

樂羊子回答道:“學業還沒有完成,可是我在外面天天想念你,所以回來看看。”

他的妻子聽了以後,轉身拿起剪刀,哢嚓幾下就把織布機上已經織好的布,剪成兩段。

樂羊子忙上前阻止,他的妻子就對他說:“這織布機上的布,是一根根蠶絲累積成尺、成丈、成匹的,是長期辛勞的結果。現在我把它剪斷了,就等於前功盡棄,白白浪費了時間。你讀書求學,不是也和我紡線織布一個道理嗎?”

半途而廢,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

因為覺得難、因為覺得累,因為目標渺茫,很多事情,都會讓我們在中途選擇放棄。

但更多的時候,是我們缺乏意誌力。

因此,我們也要磨練意誌。

就好像跑步一樣,從1千米開始跑起,然後是2千米、3千米,最後是馬拉松的幾十千米。

只要遵循由易入難的原則,從小事做起,就能逐步磨練自己的意誌。

作家高爾基說過:“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行百裏者半九十。

越到背後,似乎就越艱難,但只要再努力一把,就雲開月明了。正如柏拉圖所說:“成功的唯一秘訣——堅持最後一分鐘。”

托馬斯·坎佩斯說,如果你能戰勝自己,你將能戰勝一切。

別成為讓自己痛恨的自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