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公解夢夢到東木山坡植物園的信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4月16日下午3時,第十一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在位於南京江寧湯山的園博園拉開序幕。歷時兩載,規劃建設者們傾盡心血,於青龍山、黃龍山、寶華山生態廊道山水格局之中,在百年工業遺存和采石宕口之間,建成時光藝谷、蘇韻薈谷、雲池夢谷、崖畔花谷四大花園,繪就一幅“錦繡江蘇·生態慧谷”的實景畫卷。

這是一場園林園藝的美麗盛會,又是一場文旅融合的科技派對;這是“城市雙修”建設成果的一次集中展演,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江蘇的一例生動實踐。

“復活”工業遺存 采石宕口“重生”

“四大花谷猶如四顆珍珠,第一顆巧奪天工,第二顆流光溢彩,第三顆如詩如畫,第四顆如夢如幻……串聯起一條精美項鏈。”開園之前,講解員臧佳露已看過無數遍景區圖片視頻,對講解詞爛熟於胸。但16日上午,當她真實踏入園博園時,仍是滿心震撼。 走進崖畔花谷,百米宕口峭壁延展,氣勢雄渾,崖下芳草茵茵,碧波蕩漾,這裏是園博園的“第一站”。行至時光藝谷,昔日水泥廠投料倉“變身”主塔,筒倉、煙囪、廠房化作了先鋒書店、玩具夢工廠、世界相機藝術展博物館……在黑馬世界漫畫博物館內,記者看到,兩臺近百年歷史的水泥攪拌機被完整保留下來,與周圍的漫畫手稿、漫畫電影海報等混搭展陳,開啟一場跨越地域、穿越時空的奇妙“對話”。“工業風的主基調,搭上最新的多媒體技術與沈浸式體驗,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國際合作。”黑馬世界漫畫博物館負責人塗紹恩說。

蘇韻薈谷是園博園的核心板塊之一,要在峭壁荒坡的有限空間內,闡述“中國園林在江蘇,江蘇園林在園博”的精髓要義。登高俯瞰,流水串聯間,13個城市展園各依地勢,樓閣錯落。南京園重現六朝金陵帝苑之華麗,蘇州園盡展“滄浪問水”之雅韻,鎮江園再現北固山樓閣之形制……一座蘇韻薈谷,集蘇式園林山水之大成,匯江河湖海文化之精華。“每座城市園林都美不勝收!”遊客孫昊說,創意提取江蘇經典園林要素,在城市展園集成表達,漫步谷中,可觸摸“一城一園一故事”的文化積澱、感受到“一步一景一驚艷”的視覺震撼。

相比蘇韻薈谷的精巧,雲池夢谷展現了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裏曾是南京最大的采石宕口,如今,巨大崖壁成了“劇院”,巖壁間“嵌”著酒店。深坑裏,42柄直徑21米的亞克力板“巨傘”撐起了一汪碧水,傘下竟“藏”著一座水下植物園!整個池底郁郁蔥蔥,似一片“海底森林”,波光明暗交替變化,美輪美奐。 “四大花谷均依采石宕口或工業遺址而建,繁花夾道,園園相連,構成了園博園的主體景觀帶。再以觀光小火車串珠成鏈,人們在移步換景間,感悟人與自然關系的嬗變。”園博園總經理雍本春說,要讓遊客“留一日而閱千年、到一地而覽江蘇、觀一處而知南京、品一園而愛江寧、賞一景而懂園藝、來一次而願重遊”。

上線“最強大腦” 開啟“園博時間”

刷臉進店、選購商品、通過出口、無感支付……16日上午,記者來到園博園一號入口,只見無人超市裏顧客“拿了就走”,全程無接觸。基於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科技,京東智能城市打造的全國首個“園博超腦”系統落地園博園。借助“最強大腦”,景區票務、客流統計、遊客畫像、觀光車等21個子系統全部上網,30余類實時大數據直通互達,全域24小時運行情況“一屏了然”。 “如果發生小孩、老人走失事件,‘園博超腦’基於客流軌跡、步行速度等因素,能很快預測出走失人員‘10分鐘內可達步行範圍圈’,這可比‘大喇叭’精準得多!”京東智能城市數據科學家易修文說。園博園是由人工智能主導運營的智慧景區,不僅可以刷臉入園、刷臉消費,還可享受無人駕駛車、無人餐廳、無人商店以及無人酒店等智能化服務。

“流光溢彩如夢如幻,夜遊園博更加精彩!”園博園國土規劃部副部長杜誠介紹,運用光藝術、AI人工智能兩大現代技術手段,園博園“植入”大數據集成+神經網絡運算平臺、莫奈數據可視化展示系統和AI自動化運營平臺,將打造業內首例由人工智能主導運營的智慧景區,呈現效果空前的視聽盛宴。

進入“園博時間”,園博園裏好戲連臺。在蘇韻薈谷,連雲港園內上演真人版“西天取經”。蘇州園內,園林與昆曲交融,沈浸式演繹令人驚艷。在時光藝谷,相機藝術館、時光郵局、黑馬世界漫畫館……復古工業風與“潮玩”碰撞,給遊客帶來多元遊園體驗。相機藝術館負責人許澄雨介紹,該館收藏有300多臺萊卡相機,即日起到5月30日,館內將舉辦中外古典影像原作展,館內還設置了民國風等棚拍,遊客可以在這裏慢慢感受光影藝術與園林園藝交融之趣。

4月16日—5月16日會展期間,園博園還將舉辦花卉藝術展、家庭園藝展等園林園藝專題展覽,組織美食嘉年華、親子辨花大賽、插花比賽、少兒繪畫大賽等歡樂嘉年華。伴隨盛會開幕,一席“文旅盛筵”已經開宴,一個承載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桃花源”已走進現實。

夜幕降臨,精彩繼續。以山為幕,以崖壁為劇院,由青奧會總導演陳維亞策劃的全景沈浸光影劇“百年石光”震撼上演。燈光搖曳,雲霧彌漫,山水與人文交織,歌舞與光影深融,石頭開出了生命與情感之花,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令人沈醉其中。

釋放“生態價值” 創造“綠色財富”

“修復不是要回到過去,而恰是為了創造未來。”園博會開幕前一天,“江蘇·建築文化講堂”第6講在園博園雲池夢谷開講,主講人正是雲池夢谷的設計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名譽院長崔愷。 “爬到50米高的山坡上,目之所及都是簡陋、灰白的水泥廠建築群,還有裸露的礦坑、巖石,觸目驚心!”2018年秋天,崔愷初次勘探場地時,1.1公裏長的巨大礦坑讓他無比震撼。他當時腦子裏就一個念頭:“園博園的建設是一種修復、一種反思,那麼能不能少用混凝土甚至不用混凝土?” 和一般建築團隊往礦坑裏做填充、搞基建的“加法”不同,崔愷進行了一場探索實驗,用輕介入的方法做起“減法”。他們創新運用霧和水的元素,把植物園的屋頂做成水池,打造水下植物園,讓新的建築和原有地貌完美融合。“我們的花谷不是‘建造’出來的,而是從坑底‘生長’出來的。”這是園博園“雲池夢谷”項目經理易嗣辰常說的一句話。

對環境最小幹預——這是新時代園博園建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也貫穿了園博園建設的全域和全程。

位於“蘇韻薈谷”的城市展園,精彩踐行了這一理念。“從外表看,寧鎮園建立在85米高的半山腰上,地貌基本跟過去沒有變化,但我們在‘地下’下足了功夫。”中建八局城市展園項目經理湯敏說,寧鎮園所處的地質十分松軟,地基需要有70米深超深樁的支撐,而它所處的位置又有40-50米深的礦渣。多種方案比對後,施工方決定采用錘樁入地和泥漿護壁的方式進行打樁,再在樁基上做出“空腔基礎”作為地基,相當於在80米高的坡地上硬生生鑿出一個平面,這在以往山地建設中前所未有。 何止“雲池夢谷”,又何止“蘇韻薈谷”!剛開工時,整個片區盡是礦渣和9公裏長裸露的崖壁,9個礦坑堆積在山谷,最深的泥潭有60米,淤泥體量超過百萬立方米。建設者們沒有刻意改變一處基本地貌,也沒有“消除”任何一個宕口,硬是將這片“無用之地”變成“用武之地”,建起了一座世界級山地花園群。 “像這樣通過園藝博覽會大規模地進行生態修復,在中國還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是走在前列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建國說,園博園選址礦坑,就是要讓曾遭受工業文明創傷的地塊重獲新生,書寫“兩山”理念的精彩實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園博園將這一理念鐫刻在每一處角落、每一座建築上。園區西平門由無數只方格“鐵籠”堆砌而成,“鐵籠”裏裝著的,就是當年從山體開采的碎石;而廣場臺階的石縫裏,已經長出叢叢新綠。

從“永不落幕”到“永遠盛開”,自第十一屆江蘇園藝博覽會始,園博園不再是“一次性”景觀。園博園董事長姚猛說,4月17日進入試運行階段,將進一步提升景觀打造,豐富活動內涵,完善功能服務,吸引源源不斷的客流,以“生態資本”創造“綠色財富”,為子孫後代留一座“永遠挖不完的富礦”。

本報記者 王夢然 張宣 白雪 王世停 見習記者 周敏 邵丹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