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戴父親的帽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作者 | 藍駱駝

前段時間看《超腦少年團》,被一位爸爸暖到了。

節目中,小男孩高培淇,年紀最小,實力卻非常強,是個有著超級大腦般的“別人家孩子”。

雖然一路過關斬將,最後他還是輸掉了比賽。

男孩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這時候,他的爸爸走到舞臺中央,抱了抱兒子,鼓勵說:

“勝利就像糖果,吃多了牙會壞的。

失敗就像藥,能治好你的病。

加油吧!”

心疼的眼神、寵溺地“摸頭殺”,滿滿的父子情深。

高爸爸的一番舉動,讓主持人感慨萬分:

“中國幾千年,一直在說嚴父慈母。我看現在的爸爸們,一個比一個溫柔,遞紙巾的、流淚的,一般都是爸爸。媽媽們卻一個比一個剛毅。”

就拿高培淇來說,媽媽更嚴格,爸爸扮演的就是一個陪伴升級打怪的角色。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

“以前我們常說‘慈母嚴父’,其實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嚴母慈父’。

母親要嚴格而堅定,父親要理性而且和善。”

“跪著”的媽媽,養不出站著的孩子

一提到媽媽,很多人會想到“慈母”二字。畢竟在大多數家庭中,媽媽都是溫柔角色的存在。

媽媽溫柔並沒有錯,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然而,“慈母”並不意味著毫無原則地嬌寵、袒護孩子。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把很多網友們看怒了。

在陜西街頭,一個背著書包的男孩竟然在大街上狂踹媽媽。

他一把將媽媽按倒在地,一邊罵罵咧咧,一邊往媽媽屁股上狠踹。

連附近的保安都看不下去,想上前制止,男孩卻衝著保安大吼大叫。

保安很生氣,拿出手機對男孩說:

“別鬧了,聽到沒有?再鬧我就報警了!”

媽媽看到眼前的情景,連忙爬起來替兒子求情,希望保安別把事鬧大。

原來,男孩想要玩手機,媽媽不同意,他就開始鬧。

這才有了讓人氣憤的一幕。

兒子對自己又打又罵,作為媽媽不但不嚴加管教,反倒忍氣吞聲、縱容孩子。

小小年紀都敢打罵媽媽,那他長大後又會變成啥樣呢?

令人痛心的是,這樣的孩子並不少見。

孩子的胃口是餵出來的,脾氣是帶出來的,是百般遷就溺愛出來的。

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往往是越親近、越溫柔的人,孩子就越敢欺負。

在家裏,跟媽媽鬧、跟奶奶鬧。

媽媽一不同意,就撒潑打滾。一旦媽媽妥協,孩子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相反,如果媽媽能夠嚴格要求,原則性強,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態度堅定地反對,孩子可能也就不再鬧了。

李玫瑾強調:

“作為媽媽,要幹脆要果敢。就是我說到這兒就到這兒,你不要跟我怎麼樣。”

對於孩子來說,心軟是害,嚴格是愛。

誰溺愛孩子,誰總有一天會為孩子包紮傷口。在孩子的成長中,媽媽一定要堅定而有原則。

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滿足。

對孩子的教育,不能以愛之名讓步。

“嚴父”出孝子,其實是最大的謊言

人們常說,“嚴父出孝子”。

相對於媽媽的溫柔來說,很多爸爸都習慣了扮演“嚴父”的角色。

他們在孩子面前總是以威嚴示人,覺得只有嚴厲了才能有威信。

然而,過於嚴厲的父親,真的好嗎?

綜藝節目《你好爸爸》中,曾經采訪了上百位素人爸爸。當問到“您的父親是怎麼樣一個人”時,出現最多的答案就是“嚴厲”。

這些已經當了爸爸的男人,回想起小時候被嚴父管教過的日子,依然心有余悸。

有個男人,小時候非常調皮,他說:

“從小,他給我灌輸的就是,我是沒用的,連豬都不如。”

長大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他總是非常自卑、怯懦,覺得自己永遠在犯錯,不如別人。

有個男人小時候喜歡戴鴨舌帽。

爸爸卻說他那樣太像小流氓了,一把把他帽子撕壞了。

雖然在爸爸眼裏,這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可是他卻被傷了好多年,直到現在還記得。

有個男人,從小被爸爸打到大。

“只要不聽話就會打我”、“做錯事就要天天挨打” 、“動不動教育我們的方式都是用武力來解決”。

因為被打怕了,他選擇了逃離父親。

哪怕人到中年,還在跟爸爸冷戰。

其實,他們口中的“嚴父”,正是很多“中國式嚴父”的縮影——不註重情感交流、親密互動,反倒是吹胡子瞪眼,處處彰顯爸爸的“威嚴”。

這些“嚴父”們也不是不愛孩子,只是真的沒用對方式。

英國劍橋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父親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比母親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的影響嚴重得多。

如果一個家庭中,父親扮演著嚴父的角色,時常責罵、懲罰孩子,孩子在青春期時可能會和家庭成員更疏遠。

這些被“嚴父”管教下的男人,在擁有下一代之後,也會下意識地模仿當年的父親。扮演一個“嚴父”的角色,用曾經遭受過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關於父親這一角色,李玫瑾強調過:

“父親一定要‘慈’。

因為父親是有力量的,父親慈愛,孩子認為是有人撐著的,天塌不下來。”

李玫瑾建議,“慈父”要給孩子兩種感覺:

第一:要給孩子一種胸襟。

告訴他這個事兒眼前看是個大事,回你過頭看不大了。

第二:我有力量,但是我不隨便濫用。

和孩子是朋友一樣的感覺,給你建議,告訴你該怎麼做。

爸爸們應該追求做一個有愛的父親,做一個展現溫柔而又有陽光的父親,才會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其實會影響著他將來和世界的關系。健全的家庭教育方式,應該是愛與尊重和鼓勵並存。

最好的家庭教育其實是“嚴母慈父”。

“嚴”並不是非要用打、罵的粗暴方式對待孩子,而是指態度和要求的嚴格,是給孩子一個底線原則,不能碰。

“慈“的一方多給孩子鼓勵和安慰,讓孩子不失自信,給孩子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盡情綻放。

媽媽嚴格而堅定,能擺脫孩子天然的“欺負”。

爸爸理性而和善,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既要讓孩子知道原則和底線,又要給他們充分展現個性的空間。

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通常是具有原則性同時兼具靈活性。

為人父母,願我們在愛和規矩中把握好平衡,做好孩子的人生引路人,引導孩子心向暖陽,健康長大。

共勉。

—— End ——

作者:藍駱駝,寫作者,記錄者。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